第五十六章 三炮屠龙

第五十六章三炮屠龙

这裂缝很细。虞醒不用心摸,是察觉不到的。

“这炮废了。”虞醒说道:“先留在这里吧,等有大军过后,再拉回昆明吧。”

这可是铜,这也是钱。

而今大军西进,占据了道路。这门炮往回运输,太耽误事情了。等大军走后,再往回运也不迟。

只是虞醒没有想到,这炮一直耸立在怒江桥头。

成为怒江桥的一部分。

虞醒今日之举动,也成为了汉王三炮杀怒江龙王,抽龙筋建怒江桥的神话传说。

这门炮,也成为了神物。

怒江两岸的百姓,宁肯捐钱,买下这门炮,也要将他留在这里。

反正这一门运回昆明也是融为铜材。

谢枋得更知道这个传说,觉得是安定民心的好办法。也就答应下来。

并且运过来另外一门炮,并立桥头,作为怒江桥的镇物。

在风水上,这些大桥都有镇物。有的是长剑,有的是狮子,铁牛等等。

而虞醒开始修路,单单规划处来在怒江桥这样的规模桥梁,就有十几座,至于规模在几十米的桥,就不知道多少个。而从怒江桥开始,这些桥的镇物,都变成了炮。

当然了,怒江桥头是真炮。

其他桥头可就不是,或者铁铸造炮模型,或者干脆用石头雕刻出来的大炮。

在数百年后,成为虞醒无数民间故事的一则。汉王三炮屠龙。

这就不是虞醒知道事情了。

怒江桥修好之后,大军踩着怒江桥的木板上,感受大桥微微的晃动,过去之前要滞留几天,乃至十几天的路程。片刻就过去了。

毕竟没有桥梁的话,大量辎重要过江,就必须先装船在卸货,单单用人力来做,实在是太耗时间了。而且大量马车很多能被弃用。

只是过了怒江,雪山在望了。

独龙雪山,后世的高黎贡山脉。

在怒江西侧有一个缺口,不至于让人真正的翻越雪山。但是这个山口,也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这一带就是后世之龙陵。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有一场血战。可见这里地势之重要。滇西缅北之咽喉要道,甚至如果没有这个缺口,云南与缅甸的联系,估计就与云南与泰国,老挝的联系一样,必然等到科技发展之后,才能联系到一起去。

只是,这一带仅仅是能走。

却不好走。

多少年来先民硬生生踩出一条路,上一次西征的时候,也加以修缮与扩建。但依然是能不能通行马车。即便到了明清时代,滇商走西边,就如晋商闯西口一样,从这里到缅甸谋生。但是他们的货物,从来是驮来算的。

可见这道路之难行。

虞醒不得不在怒江西留下大量马车。少数在人拉马推,甚至扛着过一些艰难的路段。才勉强运过去。后面只能慢慢转运了。

不过,虞醒也看见张信郎所言,优先修建这一段路。

张信郎规划了很多栈道。将原来很多路联系在一起,总体路程是加长了。原因很简单,是坡度。

不要说这个时代的马车,就是后世的大部分货车,在超过某些坡度的时候,也是上不去的。但是大自然可不会考虑,人类的车辆运输极限。这种原始的道路,依照山势硬生生走出来。能让马驮着货物过去就是极限了。

要想过马车。

如后世一样开山,修盘山路,要么就是修桥梁,各种公路桥。

张信郎修栈道。也是基于技术考量。

这年头的马车,最多几百斤。几根大木支撑的栈道,完全没有问题。这个工期也端,而硬生生在山中修一道盘山路,所花费的工程量就太多了。

本质上,栈道,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桥梁。

当然了,有一些地方不得不开山修路,那也只能上了。

“希望,我回来的时候,能完成这一段修建。”虞醒心中暗道。

经过艰苦的跋涉。

江头城终于到了。

乔坚带领江头城各路人马出城迎接。

有乔坚在江头城的部署,更有原来的滇西三十六部。更有最新归附的附近各路土司。

虞醒一一接见不提。

到了江头城,顿时觉得江头城大变样了。

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的江头城,不过是一个木寨子,而今的江头城,虽然没有城墙,但是很多建筑物,大有汉风。更有各色人等。似乎有一些印度人。

乔坚说道:“殿下,臣这一段时间才知道,此地是古身毒道的重要节点,之前交战,身毒道贸易中断很多年了。而今江头城在我们手中,有很多身毒商人来此交易。”

“才有而今的景象。”

“臣再这里设关收税,预计明年,就能修好城墙,更为殿下预备了军粮十万石。以供军需。”

虞醒大喜,说道:“不错。”

身毒道,就是从安南经过临安,昆明,大理,永昌,江头城,往西就是印度阿萨姆地区了。这一条路固然有很多问题,比如不仅仅滇西山路南行,去印度也多为山路。

但这一条自古以来的商道,足够给虞醒带来足够的利润。

虞醒甚至可以想象,不用做别的。单单做二道贩子,从安南采购中原物资,丝绸瓷器,转运到印度,就足够利润了。

江头城的财政就可以说明了。

乔坚刚刚到江头城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而今不仅仅能存下来十万石粮食,还能有钱修城墙。

甚至虞醒瞬间想道:“丝绸,瓷器,何必要采购中原物资,我大云南又不是不能造?”

瓷器就不用说,有高岭土。他再从江南请来一些高手匠人就行了。毕竟安南陶瓷在明清都能兴起,成为中国陶瓷的竞争对手。云南陶瓷难道不能代替景德镇?

至于丝绸?

云南多山,很多地方不能种地,又不是不能种树。

不过,蚕这个小家伙,非常折磨人。对温度湿度要求都非常高,一个不小心,就嘎给你看,而且不是一个嘎,而是一片一片的嘎。江南丝绸之所以好,也有历代蚕种改良。

“这就要看西南大学,有没有谁感兴趣了。”虞醒心中暗道。

虞醒问过江头城的情况,说道:“江头城有什么问题?我一并给你解决了。”

“殿下,臣请殿下设质子军。”乔坚说道:“而今江头城最大问题,就是夷多汉少,如何抚夷,就是江头城最大的问题。各夷部拥戴,江头城即便没有一兵一卒,也稳如泰山,各夷部如果造反,纵然江头城有数万驻军,恐怕也疲于奔命。”

“江头城所辖,实在太大了。”

江头城到底管辖了多大的地盘?

乔坚自己都不清楚。

乔坚能直接控制的,其实就是江头城,与江头城附近的一些村落。不过数万丁口,汉人不多。但是各级夷部有多少?乔坚按他们所说的画在地图上,那就是北到藏区,西过天竺,俨然一大国了。

乔坚手中那一点军队,撒在这一片土地上,根本不够看。

实在是因为乔坚手中掌握了贸易中枢,很多部落无非是为了做买卖,才认一个宗主国。毕竟中国强盛,已经深入这些部落骨髓中了。

南诏大理强盛的时期,其实也都辐射过这些地方。

为了赚钱,低个头不寒颤。

“抚夷之计,在于两策,一曰文,一曰武。臣听说,西南大学就要开始招生了。臣觉得应该给江头特别名额。但是臣也知道,这些人-----”

这些各部落首领,会说汉话的都不错,更不要说在汉学上有所成就了。

西南大学作为云南最高学府。

其实已经开始实验招生了。但是西南大学的校舍都没有完全修建好。大规模招生自然要延后了。

即便是实验招生,已经让西南大学很多老师暗暗摇头了。

云南的生源不行。

与江南的生源有明显问题。

西南大学很多老师都是南宋最顶级大家,就不提这些青史留名的人。随便找一个,都有可能是进士。

云南教育在他们眼中简直是差劲极了。

但各部的学生,在云南学子看来,比非洲留学生还差劲。

估计几年学下来,最多学会汉话,会写汉字。更多的就不要指望了。效果不会太好,不过是长久之功。

“一曰武。”乔坚说道:“那就是让各部派出质子入军,护卫殿下。我已经看过了,各部质子的武力还是不错的。只要稍稍训导,就是一支不错的军队。”

“这一件事情,我答应了。明日就召见各部首领,宣布此事。”

乔坚的想法,虞醒知道。但虞醒想的更多。

虞醒也都知道。

各部文明水平低下,武力在部落中的作用就更明显。各部首领的儿子,乃至于兄弟子侄,大多武力值不错。而汉军,本质上就是一座学校。

虞醒的新兵训练体系中,就饱含着一定的扫盲,文化训练。

否则的话,怎么能批量提拔底层军官。

在乔坚看来,这种教育,更适合各部落的出身的年轻人。

如此做,好处实在太多了。对于江头城对各部的统治,有极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