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军中
当时在陈宜中身边的人并不少。
但是经历过,从临安到福建,重立朝廷,各种战事。甚至一度兵锋都冲到了陈宜中面前。
这么多年赵忠也就一步步历练出来。这其中自然有陈宜中的栽培。
陈宜中很早就知道,他即便贵为丞相,但是军中没有自己的人也不行。说话不管用。赵忠就是他准备安排在军中的棋子。
只是,一切发展都太快了。
鞑子穷追不舍。
陆秀夫,张世杰还-----?
“算了。为尊者讳。人都不在了。”陈宜中心中暗道。打断了自己的思路。
“赵忠,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吗?”
“听相爷安排。”
“不。”陈宜中说道:“我现在老朽无用之人。你在我这里,只能看家护院。而今正值用武之际,你的能力我想来知道。纵然不如张万,也足堪大任。在我这里委屈了你。我豁出这张老脸,也能给你一个安排。但也是最后一次了。”
“所以,这才问你有什么想法?”
陈宜中真的放下了。
他从安南带来的人,虽然大多都散去了。但是最核心的还有十几个人。就是以赵忠为首,这一批人素质极高。不比当初保护张云卿的人差。赵忠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
给他几千兵马,他也能料理妥妥当当。
这就是陈宜中给自己留的后手。
万一,万一虞醒有一个歹心。万一陈媛的秘密泄露。陈宜中还有最后一层保护。
但是今日与舍利畏一番,让他忽然明白。
没有虞醒,就没有而今的一切。
离开昆明,离开云南,又能去哪里啊?
陈宜中也渐渐明白虞醒这个人,气魄极大。大抵真知道陈媛的身份,也不会做什么。
甚至或许能封一个公主。
陈宜中自然不愿意让陈媛当这个公主。但也没有太多防备之心了。
甚至担心,他越防备,就越引起虞醒的注意与不满。
索性将这些人都散了。让他们加入汉军之中,给他们谋一个前程。也算是对虞醒表明心意。
他毕竟是大学祭酒。在昆明,自有汉军保护。
不需要这些人了。
“我自己的想法?”赵忠沉默了。
眼神中有一些迷茫?
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
不得不承认,大宋对武人的规训是有一些效果的。赵忠一辈子几乎没有为自己想过,少年苦练武艺,继承父祖之位,在殿前当差。后来遭遇乱世。听陈相的。
一路走到今天。
忽然让他自己选吗?
他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了?
参军?汉军内部的情况,他听说过一些。到底不太清楚。
“你好好想想。”陈宜中说道:“殿下从临安回来之后,大概会进行一次军队整顿,到时候人员会大调整,空位多,你有想法,我豁出去给谋一个位置。但是错过这个机会,就不好办了。”
“是。”赵忠习惯的说道。
直到赵忠离开了陈宜中书房,还在想着一件事情。
“未来?我未来做什么?”
他家小都在临安,而今处境,都不敢去想。自己孤身一人,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想法。而今忽然面对选择。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明天出去打听一下吧。”
********
第二天一早,赵忠就去了昆明城中。
一进城,就决定比往常繁华太多了。
一方面是年底了。
今年一年,前方有一场大战,固然很是艰难。但是谢枋得总体控制了对民间的伤害。朝廷的亏空非常厉害,但是百姓并没有感受到亏空带来的压力。反倒是一个个都有钱了。
很多前线运粮食的民夫都得到了赏钱。
对他们来说,今年其实不算太差。
另外一方面自然是大军回营了。
无数将士带着丰厚的战利品。自然要大加挥霍了。
两者叠加,昆明城中比前鞑子在的时候,繁华太多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大量货币涌入。大家都有钱了。货币贬值有滞后性。而今大家还没有感觉到而已。
赵忠可不知道这些,只是觉得昆明城中人很多。
他一时间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打听。
先后去了政事堂,枢密院。
他自然不敢进门,在门外看着告示。对汉军很多信息都有一个了解。
“这些消息,只是浮于表面的。”赵忠心中暗道:“我需要找人打听一下。”
找谁打听?
赵忠有办法。
他在枢密院对面一家酒馆坐下。
这里酒馆人特别多。
全部都是军中底层军官。
真正中高层将领,他们一般不出来吃饭。即便出来吃饭,也不会在这种路边小酒馆。底层的士卒,他们是没有机会在枢密院出入的。
而大战之功,要升官的,要补缺的,要调整编制的,给部下要抚恤金的。枢密院事情办差了,要纠正的。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现实不会发生的。
大战的时候,整个枢密院都前置了。王四端都在最前线了。那时候枢密院大猫小猫三两只,闲得很。
而今王四端一回来,开衙办事。
好家伙。公文能淹死人。
连带枢密院附近的小馆子,个个爆满。
赵忠本来想听一耳朵。然后找人具体谈。但没有想到,一坐下,店小二就问:“客官,可否拼个桌,这实在没有地方了。”
赵忠自然答应。
片刻之后,一个军官过来,与赵忠打了个招呼:“小弟方和,不知道大哥是那个军的?”
赵忠军中出身,身上一股行伍的气质。也难怪方和会认错。
赵忠说道:“在下赵忠。不知道方兄弟是那个军的?”
“还不知道,兄弟是大理人,之前在云南军,在贵州,殿下召见各级军官,有幸与殿下说了几句话,这不就升了。按照规矩,不能在云南军了,具有去什么地方?还不知道。”
因为军中新兵是枢密院统一训练的。
或许因为军中将领指挥风格不同,各军在战术有自己的特点,与擅长。但是底子却是一样的。
虞醒自然没有明文规定,升官之后不能在原部队任职。但是虞醒之前,就是用这种手段,将各部混杂的军队,融为一体,虞醒本部,张万旧部,奢家军,云南降军都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云南汉军。
而政策是有惯性的。
虞醒之前因为是打破私军限制,在调动的时候,就是混杂的来。
现在已经成为潜规则了。
那就是如非必要,或者主将强烈要求,否则军官一旦升迁,就不会留在原部队。
众所周知,潜规则比明规则,更根深蒂固。
赵忠看出来方和其实很高兴的,就顺着方和的话:“是升指挥使了?”
方和都笑出花来了。
“副的,副的。”
“那可惜了。”赵忠说道:“那找找门户,不能搞一个正任-----”
“别。”方和说道:“赵大哥,别开玩笑,这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汉军体系,包括枢密院体系是虞醒一手打造出来,这些人才是虞醒的嫡系。政事堂体系中,降官特别多,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用。但是枢密院中,不敢一点贪污都没有。但是却也谈之色变。
大多人数都要按规矩来。
当然了,虞醒定下的规矩也尽可能公平,让大家都服气。
“开玩笑。”赵忠笑道:“小二上壶酒。”
赵忠敬了方和一杯,算是赔罪。
几杯酒下肚,方和话就更多了。
“其实如果是去年,我这战功说不得就能正任了。”方和也有一丝惆怅:“而今不一样了。这一次大战后,殿下已经定下了,不大规模扩军,也就六军诸班直的编制。”
“上面哪里有位置啊。”
“之前都没副职,这一次都有了。”
“之前能直接升指挥使。现在非要当几年副指挥使了。”
“就差一年,就是天壤之别。人家是从龙旧臣,我们哪里那么容易后来居上啊。”
其实军队升迁本就如此。
张万从军多年,但在张珏麾下,最多的时候掌管万余大军,那还是临时派到张万麾下的。很多时候张万本部,也就几千人。
是张万没有能力指挥几万大军吗?
不是。
张万上面有张珏,四川就那么多军队,张珏还没有死,张万去哪里有几万大军指挥?
现在汉军正规化。
使,加枢密院衔。中间增加了无数层级。只能一步步爬。
对
从军差了一两年,他娘的,就要爬上十几年才能达到前面人的地位。
但对虞醒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说明整个汉军精锐化程度高了许多。
之前虞醒打仗,缺兵少将。而今如张万这样能独领一军,担任方面之任的将领,还是很少。毕竟这样的将领,不敢说可遇不可求,但每一个时代,其实也不多。
但是下一级别的将领却多了不少。
整体上来说。板凳厚度增加了许多。
将来如果有需要大扩军。
军官数量也是能够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