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元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炮

第四章大元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炮

忽必烈没有多问。

他其实并不关注细节。

也不必关注,他只关注结果。

效果如何。

忽必烈问道:“开几炮试试。”

“是,请陛下移步。”郭守敬说道。

“你没有信心?”

“有信心,绝对不会出问题。但是陛下万金之躯,不可有一丝轻忽,还请陛下移步。”郭守敬坚持道。

“朕冲锋陷阵,亲冒箭矢的时候,你还乡下读书。朕是老了,却还没有不能打仗的地步。”

“就在这里开炮。朕要看仔细了。”

忽必烈战争经验非常丰富,他对火炮怎么运作,不感兴趣,因为那不是他要过问的事情。但是对火炮造成的效果,却要看仔细,这决定他在战场如何使用。

特别是虞醒将火炮集中使用的办法,忽必烈很好奇。

“请陛下移步。”郭守敬硬着头皮说道。

“怎么,朕说的话,你听不见。”忽必烈有些怒了。

郭守敬立即跪下,说道:“臣不敢,只是,这火炮开火的时候,整个炮身都往后退,陛下您站的位置-----”

忽必烈就站在火炮的正后方。

郭守敬认忽必烈是陛下。火炮可不认。

忽必烈有些尴尬。

默默的让开几步,离开了火炮正后方。

郭守敬也松了一口气,不敢多说话。

空气中充满的莫名的气氛。

郭守敬亲自指挥,几个士卒立即将两门火炮填装好了。

等忽必烈一声令下。

“轰”的一声,炮弹打了出,整个火炮往后一砸,两边固定的铁链顿时崩紧。“当”的一声,将火炮扯住。

如果忽必烈还站在刚刚的位置上,非要被火炮屁股亲一下不可。

几乎同时,另外一门仿制的火炮也打响了。与云南铜炮的威力仿佛,两颗炮弹,一前一后,砸在校场之上,在地面上砸出两个坑。然后一跳一跳的前进,最后缓缓的停下来。

忽必烈翻身上马,纵马而去。

来到火炮落点上。

看着大坑。

拳头大的炮弹,入地一尺有余,砸出的坑,是炮弹体积的三倍。

让忽必烈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威力,什么样的甲胄能挡得住?恐怕盾车也能挡住吧?”

校场可不是寻常土地。

校场是练兵的地方,修建之初,就是进行过夯实处理。地面是非常坚硬的,即便下大雨,只要不泡上个几天几夜,在上面走路,也很少沾泥的。

而炮弹能在这样的地面打出效果。

忽必烈就明白,此炮一出,恐怕没有任何东西能挡住。即便三尺厚的木板,那也要看木板材质,或许有一些硬木能挡。但是这样的硬木造价都非常高。

很难就地取材的。

忽必烈又看了另外一个弹坑,两者相差不过十步左右。他走了过去,闭目想象一百门火炮,排成一排,一瞬间发射一百门炮弹密集打在这个区域。

一瞬间忽必烈不忍心想下去了。

战场上是什么样子,忽必烈太清楚了。

这一轮打击之下,非尸横遍野不可。

纵然是再精锐的步卒,在这种活靶子的境地,也是坚持不下去的。

“阿里海牙,败得不冤枉。如果他能回来见我,或许能问出更多细节。可惜了。”

忽必烈而今仅仅是推测与想象。与真实的战场相差了很远。阿里海牙是经历过真正的战场上,或许阿里海牙对火炮有更多的想法。

而这些话,忽必烈都听不到了。

“陛下。”郭守敬不敢骑马,快步跑过来。

忽必烈问道:“如果有一百门火炮,你觉得应该怎么布置?一字排开吗?”

“不用。”郭守敬说道:“臣本来以为是这样,但是看了炮身的刻度,才知道云南那边有大才。火炮打出的是弧线。也就是说,只要计算好了。火炮其实能给两排,甚至是三排布置的。”

忽必烈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也就是说,可以打得很准?”

“不太准。”郭守敬说道:“臣计算,大概偏差在百步左右。”

古代三百步为一里。

百步这个误差是相当大了。

但是,这火炮本来就不是用来精准打击的,是攻击步阵的。

数万大军列阵,横压数里。

只要确定不打自己人身上就可以了。

“百步左右?”忽必烈也想到了这一点。“已经足够了。”

忽必烈又问道:“这火炮运输怎么办?”

郭守敬说道:“陛下请看。”

将忽必烈带到火炮前,一声令下,十几个人一起动手,不过几分钟。就将火炮大卸八块。几个人用绳子穿过火炮上预留的挂钩,四五个人就将炮身抬起来了。

剩下的人一个人一个部件。

最后一个人拿了一大口袋,将火炮上面的连接件装起来。背着。

就这样一门炮就被十几个人抬起来了。

“炮身足有五百斤。几个抬一个会儿,是可以的,长途行军,必须轮换。但军中人力充沛,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太险峻的山路,人能过,炮就能过。而且这炮车-----”

郭守敬给忽必烈看另一门火炮的炮车,说道:“除却几个部分外,全部用铁架子。”郭守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的抽来一根铁条,在上面一敲“叮叮当当”悦耳动听。

“这是上好的钢。轻便结实。”

“另外,这轴承也是非常好的。”

“只需一匹马拉着就能走,如果遇见上坡路,再加上两匹马,派几个人推,就足够了。”

“这个设计,全天下大部分地形都可以适应。”

说到这里,郭守敬忍不住一叹:“奇思妙想,冠绝天下,只是也太贵了。”

“贵?”忽必烈问道。

“陛下,铜是很贵的。上等钢铁也是很贵,这加在一起,就更贵了。”郭守敬说道。

“不管多贵。大元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炮。”忽必烈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从这火炮身上看到了很多很多。

在贵州这中地方,地无三尺平,火炮有些跟不上汉军行军速度,但是在大部分平原上,这火炮是可以跟随步卒前进的。特别是蒙古从不缺马。

除却个别路段,实在过不去,其实是用不上这火炮快拆的功能的。

甚至可以给火炮配上两马,四马拖拽。

这火炮加炮车总体上没有一千斤。

怎么也能拽得动。

这东西用处太大了。

特别是对忽必烈来说。

须知,忽必烈夺取蒙哥的汗位之后,其实留了一个后遗症。

那就是海都。

忽必烈干掉了自与自己争夺汗位的弟弟,阿里不哥。但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干掉海都。

海都乃是窝阔台汗系子孙。在至元六年,联合术赤王系,与忽必烈决裂。与忽必烈兵戎相见。

其实,海都本身就是阿里不哥的盟友。他觉得,蒙古汗位就是窝阔台汗系的。他要拨乱反正。

伯颜一直镇守漠北,就是与海都交战。

海都非常狡猾,从不与元军决战。而是在广大草原上与元军捉迷藏。不得不承认,元军已经相当程度的汉化了。在草原上,来回奔驰追逐,非元所长。

海都屡败而不亡。

忽必烈对西北用兵,有胜有败,胜多败少。但依旧有丞相安童,被俘之败。从至元六年一直到忽必烈死,都没有太大的进展。

一直到忽必烈死后。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才击败海都,海都兵败身死后,海都继承人才名义上臣服了大元,蒙古帝国有了短暂的统一。

云南虞醒,虽然一步步成为了忽必烈心头大患,但是忽必烈更明白一件事情。

但是他最担心的从来是,西域海都。

所以,他看见火炮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能不能用这火炮来对付海都。

似乎是可以的。

海都纵然来去如风,避免与伯颜决战。但是也是有他自己必守之地的。但是无奈,伯颜千里奔赴西域,攻坚城,后勤不继,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各种攻城器械奇缺。

海都修的城池不需要多好。

伯颜就没有什么办法。

再加上海都的骑兵,也是正宗的蒙古骑兵,甚至比元朝的骑兵更加正宗。一旦顿兵坚城之下,骑兵断粮道,然后大举出击。元朝这边,也受不了。

更不要说,西道诸王首鼠两端。

忽而叛元,忽而叛海都,这事情多了。

毕竟是蒙古人自己的争斗,蒙古西道诸王左右骑墙,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而今忽必烈似乎想到了破局之法。

火炮最重要的不是他的威力,而是他的机动性。

如果再想办法轻便一些,能跟随骑兵行动。就再好不过了。

即便不能,能轻易的送到西域坚城之下,足以破城。

毕竟西域的城池之所以不好破,并不是城池多坚固。而是距离太远,粮道不继。如果能迅速破城。那么将海都在西域据点一拔掉,就足以让海都臣服。

是的。臣服。

忽必烈要的仅仅是海都臣服,因为西域中亚,乃至俄罗斯金帐汗国,距离大都太远了。

打下来又能如何?又管不住。

臣服,维系一个统一蒙古大帝国。就足够了。

而今火炮似乎给忽必烈带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