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都炮厂
虞醒说道:“此战虽然大胜,但是今后难免鞑子还从湖广来攻,故而贵州战事收尾,沿着山修整山城的计划,可以继续了。”
“还请张叔叔主持。”
之前张万的作战计划,在附近群山中建立山城,封锁道路。但应该贵州并非云南的腹地,民心不附。根基不稳,所以放弃了。
而今一战下来,贵州附近为之一空。
再加上授田,迁徙过来的各路百姓,贵州城附近,真正成为了云南的贵州。
张万原来的计划就可以实行了。
张万大喜过望:“请殿下放心,只有臣的计划完成,纵然鞑子有百万之众,越能抵贵州城下。”
四川的山城体系,可是用鞑子的鲜血验证过的。
钓鱼城之战,垂名世界战争史。
影响也是世界级的。
张万按照四川山城体系修建一道防线,那真是铜墙铁壁。再加上贵州漫长的粮道。鞑子死再多人,也难以打到云南。
“张叔叔,现在朝廷的情况,你也是知道,你只能做计划。”
“等朝廷缓过劲来,再办不迟。”
“原来是一个画饼。”张万心中暗道。却也明白云南财政几乎崩溃。语气有些低沉:“臣明白,只是这一件事情,还是越早办越好,我等的,鞑子未必等得了。”
“我明白。”
对于处于劣势的虞醒来说,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说,云南没有在鞑子下一次进攻之前,恢复过来。那么下一次大战,云南还有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以云南浅薄的国力,即便百战百胜,最后国力不支,内部崩溃,也是可能的。
虞醒的任务艰巨。
虞醒又安排了其他事情,说道:“我先回昆明了。”
“殿下,臣有一事。”
虞醒看过去,却是李鹤。
“李叔叔请讲。”
李鹤说道:“臣将赵侍郎送到播州之后,准备从播州转道重庆,由重庆南下,再下江南。”
李鹤很明白,这个时候,湖广那边定然戒严。排查很紧。他好歹是云南政权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目标太大。而对于重庆,他太熟悉了。而杨家与重庆直线距离并不远,只是崇山峻岭,大队人马难以前向,但是几个人潜渡,却并非不可能的。
“李叔叔战前才从江南回来,这就要去了。这------”
“殿下不必担心臣,臣一想到在做的事情,就满心欢喜。只要能让鞑子不痛快,臣做什么都高兴。”这一次田景仁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鹤是最高兴的。
田景仁这一件事情,固然不是李鹤的手笔,却有李鹤的参与。
李鹤一直以来主持情报工作,很多人觉得李鹤就是见不得光的鹰犬之类。
李鹤内心之中,也不是没有自我怀疑的。
而今李鹤确信,自己做的事情,是能扭转天下大局的。
自然投奔百倍千倍的热情去做这一件事情。
“而且,殿下此战,诛杀阿里海牙。天下震惊,江南父老,无不翘首以盼殿下东征。此刻兵出湖广的时机不成熟,但也应该联络,父老,预埋暗子,以待天机。”
“只要殿下一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臣做这些事情就一定有用。”
“臣自然死而无憾。”
李鹤这话,并非单纯的表忠心。
也是心底话。
是的,元朝统治很乱,所谓元以宽纵失天下。而今就有征兆。但并不代表李鹤行走在元朝统治区,就没有危险了。
可以说,不仅仅有危险。而且有很大的危险。
因为李鹤不仅仅是在刺探情报,还要联络策反当地反元势力。但问题是,很多人可没有那么高道德水准,他们反元,很可能为了招安。如果他们想投诚元朝,有什么比李鹤的人头,更好的投名状。
这才是其中一种风险。
看得见的风险,看不见的风险,不胜枚举。
李鹤每一次离开云南,就是一次刀尖上的行走。
陈近南是武林高手,而李鹤不是。
虞醒看着李鹤坚定的眼神,知道抗拒不了,说道:“好。只是请李叔叔娶了妻再走。”
“娶妻?”李鹤一愣,说道:“现在来不及。”
“来得及,宋家,杨家,田家的女子,李叔叔随便挑。他们上杆子奉上。这不仅仅是我的心愿,也是云卿的想法。”
李鹤并非没有妻子。
只是都在重庆城中没有带出来,他们的下场也可想而知。
从四川逃进云南的人,每一个人心头都刻着,国仇家恨。
李鹤如此拼命,未必不是因为这个。
李鹤微微一笑,淡然道:“好。”
只是虞醒没有时间,参与李鹤的婚礼了。
匆匆离开了贵州,向昆明而去,奔赴另外一个战场。
********
元上都,大安殿。
忽必烈看到手中的战报,几乎不敢相信。
阿里海牙败了,死了。
这让忽必烈吃惊不已。
忽必烈是有识人之能的。
怯薛虽然珍贵,本质上,就是忽必烈身边的侍卫。
忽必烈将自己很多侍卫,放出去,安排在关键位置上。事实证明,他们都很胜任。
阿合马由一奴隶,掌天下财赋。
纵然忽必烈没有给阿合马留余地。但并不是谁都能扛起这个黑锅的。
阿里海牙在忽必烈看来,是可担重任的大将之才。
他即便知道,这一战不好的打。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西南一隅,能折他大将。
“虞醒。”忽必烈伸手将战报揉成一团,眼睛之中露出凶光。
随即拿起阿术的奏疏。
阿术请调各路人马入荆湖行省。填充阿里海牙死后的空缺。以平定阿里海牙死后的连锁反应,当地人纷纷造反,有好几处烽烟。好在阿术反应迅速,平定数处。
没有闹出大乱子。
但是荆湖行省兵力空虚,却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大调整。
阿里海牙作为一个军头,荆湖行省就是他的基本盘,上上下下都是他的门生故吏。阿里海牙在不在荆湖,大元朝廷处理荆湖行省的事情,都要与阿里海牙商议。
而今这么大一个派系,忽然土崩瓦解。
不知道多少人想吃这一块肥肉的。
忽必烈必须掌握好平衡。
但这都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是平定云南。
忽必烈问道:“有郭守敬的奏疏吗?”
身边的人立即翻找,随即将郭守敬的奏疏奉上。
忽必烈打开一看。是郭守敬禀报进度。
因为忽必烈的严令。
缴获的火炮,从洞庭湖直接入长江,然后海运到大都。而今已经在大都炮厂了。
忽必烈沉思片刻。
“传令,回大都。”
这已经是秋后。上都最好的季节已经过去了。马上天就要冷了。按照以往的惯例,忽必烈也是要回大都的。只是这一次实在太过突然了。
让人感觉有些来不及。
好在忽必烈马上皇帝。
根本不用多做准备。
带来数万骑兵,就浩浩荡荡的从上都回了大都,不过数日就到了大都城下。
根本没有去打大都,而是一转,去了大都炮厂。
大都炮厂在大都西北。
是郭守敬选址修建的。
因为铸造大量用煤,故而郭守敬一开始就选择煤炭比较多的地方,省去了运输的烦恼。
忽必烈忽然而至,让郭守敬大吃一惊。
郭守敬迎风跪倒,说道:“臣拜见陛下。”
忽必烈翻身下马,矫健如同少年,马鞭一抬,示意郭守敬起来,大步走进去,说道:“铜炮看了没有?”
郭守敬立即起身,跟在忽必烈侧后方,小心回话道:“已经看过了,并且仿制出来了。”
“哦-----”忽必烈回头看了一眼,郭守敬说道:“郭先生,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对郭守敬来说,这太小儿科了,不就是一比一复刻吗?
有了样品,如果仿造不出来,郭守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只是这话,却不能在忽必烈面前说。
“那是陛下庇护,臣才能万事顺利。”
郭守敬在技术上,固然是登峰造极,名垂青史上大科学家,但不要忘记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也算元朝的数朝元老。历经元朝五帝而不倒,虽然说元朝后期换皇帝太快了一点,很多皇帝都用不正常手段上位的。但是郭守敬经历如此多风波而不倒,就可见郭守敬做官,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忽必烈说道:“在哪里?”
郭守敬立即上前几步,侧身说道:“臣为陛下引路。”
绕过几座房子,眼前豁然开朗。
有一大校场。而今有两门铜炮,已经摆在校场一头了。
忽必烈走过去,细细打量,一个有祥兴三年春三月的铭文,一个有至元十七年秋九月。
自然知道那一个是云南的,那一个是仿造的。
除却之铭文上的不一样,他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指着上面的刻度道:“这是什么?”
“这应该是云南新制的文字,代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虞醒直接用的阿拉伯文字,但是一点也难不倒郭守敬,他依旧破译出来了。
更是想清楚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应该是望山刻度。”
望山是弓弩上用来瞄准的部件。郭守敬用来解释炮表,也算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