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多歧路
那时候,阿里海牙的命令,很多人内心中就存了自己的小心思。
如此一来,内部混乱,纵然有多少人马也发挥不出来战斗力。
而今阿里海牙断后,以身作则。让部,会将大军带出险境。从而统合全军的信心。
只是如此一来,也有弊端。
因为贵州的道路问题。
全军撤退,必须是鱼贯而退。
就形成了狭长的行军队列。阿里海牙即便断后,手下能指挥的军队并不多。而且人一旦开始撤退,勇气什么都会迅速消散的。
也就是说,纵然阿里海牙现在兵马仍然多于汉军。
但在实际战场上,阿里海牙反而是少数的。
阿里海牙更不可能调集已经撤退的军来支援自己。
“走吧。”阿里海牙说道:“这一路会很难走的。”
*******
歧路岭。
这是一座三岔路口。
是从贵州附近的盆地进入山区的第一座山岭。
一路向南,会绕道罗殿。
一路向东,通往龙里。
一旦过了这个路口。只有一条向东大路,倒也不是没有其他岔道,但是都不适应大军通行。
前文说过,贵州的地界与关中蜀中的地界不一样。
关中蜀中这些地方,早在几百年前都已经开发完毕了。从哪一座山走,会从哪里出来,当地百姓都门清。也不存在什么未开发的地带,纵然有一些山林森林的野区,也只是不适应农业生产。而不是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
而贵州不一样。
贵州山里有大量生区,可以说到明清后期,才得到彻底的开发。
贵州到镇远这一条路,先是商路,人们走多了,才渐渐变成了大路,最后成为能供应大军行进的大路,而且阿里海牙沿途做了很多事情,他每三十一座兵站,做得可不仅仅是运输物资,还有修护道路的责任。
而且从这一条路上分岔出来的道路。有些只是绕进山沟中。
有的慢慢就变成了羊肠小道,或者说,野兽的兽道,根本不可能让大军通行。
只是,此刻这一座平平无奇的山峰,成为元军撤退的一个重要节点。
却见歧路岭上,无数人员冒出来,沿着山坡,层层列阵。一声令下,箭雨如下。直接射在道路之上,居高临下,更增长了长箭的射程与威力。一时间元军被射得人扬马翻。
元军反应迅速,立即撤退。
就卡在这里了。
山头上的就是宋隆济与张信郎,洪安部。
其实宋隆济的想法,是干脆当道扎营。
堵住鞑子退路,岂不是大功一件。
可是张信郎与洪安纷纷摇头。
他们不敢。
他们太清楚麾下将士的士气了。
宋军当初是很能打的,那是当初,投降元朝的时候,其实有无数有骨气的士卒,要么被杀了,要么投奔其他义军,甚至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海上,在福建,江西的山中与鞑子作战。
这些人离开之后,这些新附军就已经抽调了脊梁骨。
当兵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
而今投降,也是迫不得已。
固然有一些人愿意跟随张信郎,洪安搏一个功名富贵。但是更多人,其实与当初阻挡汉军的心态差不多。该出工出工,该出力出力。
抱歉,老子不出命。
让他们在山中,居高临下,据险而守,射箭封锁道路,这毫无问题。
毕竟这是他们的老本行。让他们当道扎营。堵住十万元军的退路。那是就是找死。
鞑子现在军心开始混乱,士气低落,但是本事还在,归师勿遏的道路,他们还是懂的,真逼急了,鞑子爆发的战斗力,决计不是他们能够抵抗的。
面对山上的箭雨。
元军发动了几次攻山。
都无功而返。
这山并不高,但是很陡,高度仅仅十来米,但是坡度却又七八十,搞得好像是城墙一样。大军撤退的时候,又轻装了。连一个梯子都没有,根本爬不上去。
更不要说,与山上对射了。
十几米的落差,足够让
“怎么回事?”
阿里海牙见前面不走了,立即从后面骑马看来,立即发现这里的情况。
“宋阿重。”
宋阿重立即说道:“下官在。”
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宋阿重一定想吃。
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带着自己寨子的人,跟随元军一起撤了。
他将汉军得罪狠了。
他如果不撤,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敢想象。
“这山有什么其他地方可以登上去吗?”
“有,就在山背后,从这里绕道十几里,就能爬上去。”
“好走吗?”
“比这里要好爬一点。”宋阿重说道:“但是大人,您也知道,这山里吗?这山路-----”
贵州的山路,就没有好走的。
即便有,也是相对而言的。
阿里海牙说道:“宋阿重,你带来本部人马,立即迂回到山后面,给我拿下此山。”
“啊-----”宋阿重大吃一惊。
宋家在族兵是什么德行?
可以说,安,宋,杨,田,贵州四大家族,他们多年以来,在贵州打低端局,分分合合,打打闹闹,谁也没有奈何谁,就已经说明问题了。他们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而宋阿重在宋家本来就不被重视,属于旁系。
宋阿重本部的壮丁又能有多少战斗力。
阿里海牙拍着宋阿重的肩膀上,说道:“这一次朝廷打贵州,是败了,但你要知道,贵州是必须要打的。天下没有人能对抗大元。你是贵州本地人。熟悉地形,将来朝廷再战贵州,自然要用你的。但是如果你不立下一些功劳。今后,如何在朝廷立足啊?”
“大元朝廷可是靠实力说话的。”
“来人,将各部土司的兵马,全部交给宋阿重,再给一万副甲胄。各种武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宋阿重,不要辜负我一番期望。”
宋阿重只觉得热血冲头。只觉得从来没有被人如此信重过。
“请大人放心,给我一天时间,我必克此山。”
“好。事不宜迟。你快去吧。”
宋阿重立即带来本部人马,与阿里海牙收拢当地土司部落的人马。稍稍整顿,就绕道而去。
阿里海牙看宋阿重走了。淡然说道:“传令各部举着盾牌。快速通过山下。”
“大人,山上的箭雨?”
“这算什么?又不是没有经历过。马上走,不走就来不及了。”
“是。”身边的人立即去传令。
不知道谁很没有眼色,问:“宋大人回来怎么办?”
阿里海牙淡然看了这个人一眼,顿时有人捂住了他嘴巴,不要让他再说话了。
阿里海牙观察过这一座山峰,即便是正面进攻,其实也未必不能攻克,因为战斗的关键从来在人。他发现对面的旗帜是宋。
云南有名的将领,阿里海牙都打听过,姓宋的,也只有贵州宋家了。他们可没有什么战力,再加上,如此胆怯的布阵。派出数千精锐拼死一战,足以正面攻克此山。
但需要时间。
他都不知道后方什么追上来。
没有时间浪费在这里。
至于派宋阿重去攻山。那是一次轻装。
阿里海牙看到这山上的布置,越发意识到。想要完整的将大军撤出去,恐怕不可能了。必须有所取舍。
宋阿重这些贵州依附来的人马,是第一批舍弃的人马。
看似派他们去打仗,其实打发走。别抢占道路。
打成什么样子。阿里海牙不在乎。
在阿里海牙内心中,已经给宋阿重判了死刑了。
不过缓期一天。
冒着箭雨通过路口,对士气的伤害极大。
对于元军很多将士来说,冒着箭雨冲锋的事情,是家常便饭。所以这些人有很强的防箭意识与经验。快速通过,伤亡不会太大。
但是这会让全军将士意识到一件事情,他们败了。
或许有人觉得,他们开始撤退了,难道
是的,很多人没有太深的体会。
在战场上总览全军,有大局观念的将领是少数的。大部分士卒其实不知道整个战场打成什么样子的。上面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纵然现在忽然要撤,很多已经觉得不妙。
但是这个不妙到什么程度,却也很难知道。
因为阿里海牙为了稳定军心,会封锁消息。
只是在箭雨下这一走,所有将士都会深刻体会他们的处境。
士气岂能不受到影响?
士气越低落,军队承受伤亡的能力就越低。
只是阿里海牙已经没有选择了。
“从贵州到镇远,其实不远的。而且阿术也从京师来了。他不会坐视不理的。”
阿里海牙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于是,宋隆济们看见一副奇景。
元军排着队列在路口,冒着箭雨从路口经过。他们虽然有防备,有很多人举着盾牌,但是并不是完全挡住箭雨,时不时的有人被射翻在地,而长箭的杀伤力不足,很少有一箭致命的。
「求月票,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