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真社稷才
阿术非常迅速看了一遍。
他当年也在云南待过,对云南地理十分熟悉,略略一看,就大概摸清楚战况了。
“大汗,多年没有见,我也不知道段实情况如何?只是不管段实如何?必须派外兵入云南了。虞醒非旦夕可定。”
忽必烈不言语,示意阿术继续。
这是忽必烈的习惯,不管。自己认认真真听完。
阿术作为近臣,也习惯了忽必烈的作风。
“观虞醒行事,可谓心思缜密,智勇双全。从带二十几骑入云南,到现在。臣细细观摩,没有找到一处失误。”
“天下间,勇士不少。朝廷敢战,能战,能来临阵破敌,死不旋踵,不可胜数。”
“天下间,智慧之士,层出不穷,从大都扔下一块砖头,砸到一个人,都能给你说个上中下三策。”
“然,有勇者,有谋者少。有勇无谋,不过莽夫。”
“有谋者,亦乏勇气。没有勇气,就不敢决断,不敢搏命,故而秀才造反,三年不晚。仅能为权贵清客,伴食而已。”
“有勇有谋,能谋善断,已经是人才。”
“然天下事务纷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万事之中能断一而得中。已经难得,寻常之人,有这样一次,可为郡县之才。十中三五。州府之才。十之七八。当为陛下坐上之客。”
“而虞醒一次也没有错。”
“或许,将来虞醒会犯错。但仅仅现在的表现,虞醒已经是国士之才。”
“陛下也是打过仗的,知道即便判断正确,将事情做出来,也是极难的。”
忽必烈点点头,深有感触。
他平生最大的冒险,就是征云南。
穿越两千里无人区。忽必烈已经估计了极大困难。但依旧低估了。去云南的十万大军,最后完好无损的不过两三万而已。即便忽必烈自己也冻伤了脚,不良于行,被人背着走了两千里。
如果他不是主将,很有可能就死在途中了。
“虞醒全部做出来,一次也没有出错。”
“真社稷之才。”
阿术有一句话没有说,他其实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成吉思汗。
因为虞醒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有一点像。
忽必烈说道:“虞醒是虞允文的子孙,果然是名相之后。如此人才,不能为朝廷所用,实在可惜,来人。”
立即人出列,跪在
“传令大都,令他们查访故宋丞相之后,有才华者,荐于朕知。”
“可惜了,拿一文天祥,又一虞醒,南人人才何其多啊。”
蒙古人从来信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元朝最重跟脚,固然是蒙古人占据了权力上层的现实,也是蒙古人思想导致的。
忽必烈一听虞醒是虞允文之后,自然高看南渡以来第一名相之后,高看一眼。
随即一摆手,让阿术继续。
“以我估计,段实大抵不是虞醒的对手。云南距离京师太远。这战报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前了。一个月,已经能发生很多事情了。”
“昆明在何人之手,臣不敢妄自揣测了。”
“况且,段实即便击败虞醒,而今局面也难以将虞醒消灭,西南山势连绵,数百人藏于山中,纵然百万之众,搜山捡海,也未必能抓住。”
“即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段实今非昔比,一战破虞醒,斩其首级,大理段氏全有云南。恐非国家之福。”
大理段氏这四个字,加了重音。
提醒忽必烈,大理段氏曾经是一国之主。
忽必烈自然明白。
忽必烈胸怀宽广。这似乎是文化不同。
中国人习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但是蒙古人没有这个传统。相反蒙古人长期分散各部,在成吉思汗手中才一统,没有这样的思想钢印。固然,只要不威胁自己的统治,忽必烈在很多事情上很宽容的。
比如段家。
段家在大理就是土皇帝。
这个决定就是当年忽必烈下的。
但是段家如果想重回当年大理段氏,忽必烈就不允许了。
“你觉得,该调哪里的兵。”
“四川。”阿术斩钉截铁,说道:“因为灭宋之战,各部兵马多在东南,而且------”阿术微微一顿,“将领多在京师。且东南民情不稳,抽调太多兵马,恐怕有乱子,倒是四川,当年三路南下,西路军从顺流直下,中路军取襄阳,东路军牵制扬州。只有西路军受阻于张珏。而今多集中在四川。”
“从四川南下,也是最方便的。”
“也是最快的。”
“云南局面,迟则生变。”
“臣愿意为陛下分忧,去四川挂帅。”
阿术这一句话,是请战。其实也是暗示,暗示他对汪良臣看不上。
汪良臣受阻于张珏,固然是张珏才能出众,重庆,钓鱼城,易守难攻。但难道没有一点是因为汪良臣是一个庸才。
忽必烈说道:“你的心意,我知道了。鏖战多年,休息几年,好好将养,将来天下有事,还要依仗你的。”
忽必烈明白阿术的想法。
也觉得,汪良臣比不上阿术。
但是换将是不可能换将的。
忽必烈也要平衡朝廷局势。当年西路军吃瘪了。中路军,东路军诸将,一个个因为灭宋之功,名扬天下。特别是张弘范,区区一个汉侯世家的庶子,一下子成为炽手可热的人物。
谁不眼馋。
而今连一个小小的平叛,也不让他们去,派阿术去,西路军诸将,不会觉得是阿术觉得汪良臣不行,而是觉得,抢功。
而且赶尽杀绝式的抢功。
而且阿术不带本部精锐过去,真能压服诸将,如臂使指。
如果诸将不合,反而发挥不出战斗力。
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
忽必烈将阿术的想法听进去了,心中暗道:“要给汪良臣加点筹码。”
送走阿术。
忽必烈给汪良臣写了一封书信,安抚汪良臣,更是暗示汪良臣可以自立门户,将巩昌汪家,一分为二,一部归为他大哥汪德臣之后,一部给他儿子,可以是云南汪家。
前提是,汪良臣以汪家为主力,平定虞醒之后。
如此一来,总体上来看,巩昌汪家的实力并没有消弱,除却巩昌二十四城外,还拥有云南半省的影响力,却是两个汪家了。
其实也就是汪家代替了赛典赤家族在云南的地位。
这么大的筹码。根本不愁汪良臣不卖命。
至于任命汪良臣为云南行省丞相,总览云南四川两省之兵,剿灭虞贼的文书,要晚一两日,在走程序。
忽必烈做完这些后,让人将阿术的奏对录了副本,给真金太子看。
真金太子看着这些。云南战事种种情况,他也知道了。
他有些明白忽必烈让他看这个的意思,无非是他与阿合马势不两立,搞出了什么事情,已经损害国家社稷了。
“不,阿爸,你难道不知道吗?阿合马,穷征暴敛,滥发中统钞,民不聊生,更结党营私,阿合马家里的狗,都能荣登七品,天下人皆说阿合马可杀。云南乱事,只需派一员上将,旦夕可平。”
“民心不附,才是大元心腹之患。”
“阿合马,祸国之臣。”
真金太子忘记了一件事情。
大元,大蒙古国,从来没有民心那玩意。
他直是满脸悲愤,看着眼前的书桌,已经刚刚写下五个大字:“大元一统志。”
忽然一个想法涌现出来。
志,可以是方志。
也可以理解为志向。
大元一统志,也可以是大元一统天下的志向?
“什么乱七八糟的。志向是指没有做成的事情,而今我大元已经一统天下了。”
真金心中暗道:“我都气糊涂了。”
抬手将这一宣纸给撕了。扔到一边,决心重新写一副“大元一统志。”
*******
虞醒此刻正在昆明北门,迎接三万大军入城。
乃是三万俘虏转换出来的。
说是大军很是勉强。
最少虞醒麾下不敢说没有逃兵,逃兵都是极少数的。
而这三万俘虏,一路上逃散了一千多人。
如果是曲靖老兵,主将不斩首,今后也要坐冷板凳,从此不要想带兵的事情。而今,虞醒却对高九赞叹有加。
毕竟,曲靖老兵,是虞醒一口粮食,一副铠甲,一天天练出来的。
这些兵是赛典赤费劲心力练出来的。
白捡的东西。
有就是意外之喜。
对于本地人来说,这一路上行军,有太多地方能逃了。想跑根本抓不住。
能过来就说明不排斥虞醒。愿意为虞醒效力,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好,高九,你这一件事情办得好。”虞醒拍着高九的肩膀说道。
“全靠殿下仁德。将士们得志殿下庇护百姓,都愿意为陛下效死。”高九一边说,一边对身后的将士大声说道:“你们说是不是啊?”
“愿为殿下效死。”
这口号喊得特别卖力,有些人有气无力。有几个干脆是只开口不出声,以为别人看不出来。
可见这口号是万万信不得的。
高九却是可信的。
「感谢高低温,书友61696285的一张月票,感谢君士坦丁堡,一定海神针的两张月票,感谢琛智c的多次打赏。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