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方面,唐文郎的训练方式和后世的方式完全不同。
这时的兵丁们都是苦日子出身的人,并不是娇生惯养放不下身段,忍受不了痛苦的人。所以让他们搞那些魔鬼训练,纯粹是多此一举,他们的意志力往往比现代人想象的还要坚强。
所以唐文郎的训练重点,更多的是集中在技战术的培养上。
这时的特种兵,并没有后世的多兵种多平台配合,也没法实施敌后空降、火力支援等,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骚。
必须要小规模侵入,出其不意,打的措手不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回撤,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
所以,这是唯一一支和勋戚们一起上课的队伍,也是唯一一支有小半天时间都可以呆在军衙中,观摩兵棋的队伍,为的就是让他们拥有上帝视角的观念,了解现在指挥者的意图,以便更好的完成敌后作战。
而除了上课,这些特种兵更为重要的任务,则是学会使用冲锋弩与突击弩与狙击弓。
为了提高冲锋弩与突击弩的效果,唐文郎为他们不同人配发了冲锋弩、突击弩,并选择了几个箭术最好的,配发了十力的狙击弓。
同时,作战时,每人还会携带六枚小型震天雷。
特种兵的冲锋弩提高了箭匣的容量,从六枚提高到了12枚,同时可以快速加装备用箭。
突击弩虽然没有提高箭匣容量,但是一样设计了可以快速加装备用箭的槽。
如此一来,相互搭配,完成突营任务的几率将更胜一筹。
小队配合的战术问题,唐文郎可以通过无箭头模拟,让他们相互之间对抗实践。
不过,剩下的格斗术并不是唐文郎能教授的,好在胡斌有安排,军中自然有格斗好手,至于什么法不外传的规矩,在升官与钢刀之下,自然全都没有了。
而与所有兵士们不同的是,那些勋戚们在第一次检阅之后的任务,基本上被唐文郎完全限定在了军衙之中,每日都是在学习各种各样的战争逻辑与兵棋推演。
战争逻辑上,让特种兵与他们共同听的课程是游击战。
这在现代战争史上是一次颠覆,但是在此时,却是蒙古人的标准方式。
许多时候,蒙古骑兵正是占着马快的优势,对于战斗一击即退,随后不断小规模袭扰,待追击的明军乏困之时,再发起大规模攻击。
蒙古骑兵选用这种方式,并不是因为他们懂得游击战,而是由他们的部落性造成的。
除非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或者说是强有力的理由,蒙古的各种部落很难集合在一起,即使一些大部落,手下的许多小部落依然是各自为政。
所以对于明军的战斗,北元往往都是打秋风般的袭边战,讨不到好处立马四散,有个别贪婪的小部落再回来找点好处,若是发现明军不行了,这些人又像是草原上的狼一样扑上来。
游击战对于正规的阵地战而言,是一种不同维度的打击方式,但是对于这些纸上谈兵的勋戚们来说,更是需要知道的。
古代的兵书中,对于游击战的定义与介绍非常丰富,游击战说白了就是以暗打明,攻其不备,但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大部分兵书的核心。
但是如何以暗打明,如何攻其不备,这就是唐文郎需要他们去了解的最关键的地方,也是此时指挥者最需要加强训练的课程。
那就是信息差,通俗讲就是开地图。
自从军用卫星等出现后,大国之间的战斗再也没有二战及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阵地战了。
在地图全开之后,敌人的明暗全在眼底,有针对性的突击与歼灭战变成了战争的核心。
而此时,想要实现开地图的最重要一点,便是对于斥候体系,情报体系及参谋体系的重视。
所以,对抗蒙古人游击战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地图。
大明击败北元,以及土木堡之败的事例完完全全告诉了我们,开地图对于此时塞外战争的重要性,也是此时战争的关键。
谁获得了视野,谁便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除了战争理念,这些勋戚们还需要完全明白的,则是所有火器,其原理、构造、优缺点与使用方式。
这些是十分枯燥的课程,对于从来没见过火器的勋戚们来说,这些内容仿佛都是一些天书般。
但对于有些勋戚来说,这些却十分对其胃口。
“唐大使,为什么这炮弹的托,前面要用小的,后面要用大的呀?”徐增寿突然站了起来,不解地问道。
唐文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示意他坐下,缓缓说道:“这炮弹呀,因为是要用火药的,所以每打完一炮,这炮都会变得更烫。同样,这炮管因为磨损,因为温度,也会变得更粗。”
唐文郎又指了指黑板上的图说道:“大家看这个图,我刚刚说过了,炮弹发射的力,主要就是它后面火药爆炸的力,这个炮弹承受了的力越多,那么炮弹出膛后打的也就越远。”
“但是如果我们的炮管变粗了,你就会发现,有许多的力实际上从旁边的缝隙会跑掉,这个时候炮的威力就会小上很多,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要换更大的木托,来减小这个缝隙,保证炮的威力。”唐文郎耐心地解释道。
“那为什么不多放些火药呢?这样不就威力更大了吗?”徐增寿问道。
“确实可以多加火药,但是一是会浪费,二是会有炸膛的风险。原本过热的炮管就会变得没有原本那么坚硬,再加大火药的用量,这时候炸膛了,不就得不偿失了?”唐文郎继续解释道。
“那热了,就给炮浇水嘛!”徐增寿不服气地说道。
“对!这是实践中非常好的方法,我马上会讲道,但是现在,麻烦徐公子稍微等一等,先听我讲完好不好?”唐文郎非常无奈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