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员告退后,朱元璋将唐文郎单独留了下来。
“说说吧……”朱元璋从宝座上走下来,走到唐文郎身旁说道。
“这个,圣上想让臣说什么?”唐文郎有些尴尬地问道。
“嗯,今天做的不错,不过,朕想知道,你是真的会些仙术,还是用的什么障眼法?”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要论迷信,朱元璋可能是整个封建历史中最不迷信的一个皇帝了。正是因为他当过和尚,还起身于宗教色彩颇浓的小明王的队伍,所以他深刻地知道,所谓的这些信仰,所谓的那些神迹,无外乎就是这些人或求生或敛财的手段而已。
所以自打朱元璋上台以来,对于宗教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工具性的封赏与利用,甚至于钦天监与回回司天监很多对于天象的解读,朱元璋都是处于一种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
而今天,他亲眼见证了唐文郎引来雷电,却又让朱元璋有些拿不准了。想起唐文郎之前的种种表现,以及张邋遢的种种传说,甚至于那个躲着自己的刘基,令他似乎真的相信了仙人弟子的说法。
“这个,臣,臣坦白,确实不是什么仙术,只是一些匠人们都知道的事情罢了。”唐文郎悻悻地说道。
“什么把戏,匠人们知道,唯独朕和这些朝廷重臣们都不知道?”朱元璋皱起了眉头,自己当皇帝这么多年来,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被别人骗,最受不了的事情也是这天下竟然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唐文郎偷偷看了一眼朱元璋,然后小声说着:“实际上,工匠们都知道,若是建高塔或是建大屋,都是最容易遭雷劈的,所以工匠们都会在高塔上或者屋脊上立一个或铜制或铁制亦或是陶瓷的东西用来引雷。防止雷劈到梁或劈到脊上,引发火灾。臣,便是用的这引雷的法子。”
朱元璋眉头皱的更深了,双眼不由得向屋顶看去,但是除了头顶的藻井,什么也看不见。“引雷?我怎么不知道这屋子上还有引雷的东西?”
“这个,工匠们肯定不会说这东西是用来引雷的,这都是工匠们的不传之秘。但是圣上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殿的两端都会有两只高高跃起的鸱吻,工匠们造房的时候多会说这鸱吻是属水的,可以克火,实际上,这鸱吻便是用来引雷的。同样,建塔的时候也会在塔顶建一个雷公柱,这些都是有道理的。”唐文郎偷瞄了朱元璋一眼,小声说道。
“哼,哼,好呀,果然呀,所以你在纸鸢上绑的银线也是引雷的喽?连朕和这些尚书们都不知道,看来这些工匠真不能小觑呀!”朱元璋冷笑道,但是并没有责备的意思,他当和尚、跟随明王的时候这种小把戏接触的太多了,不知道的时候认为很神奇,但是一旦明白了之后便会觉得平平无奇。更何况这种事情,工匠们也是为了大殿的平安,实在是责备不得。
在对于平民与官员的态度上,朱元璋基本上与历史上所有的君王全不相同。他似乎永远是双标的,对于民众犯的错误,只要不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全都是可以理解的;而对于官员们作出来的事情,即使是善意的,对他的统治造成不了危害的,只要是骗了他,那基本上就是罪大恶极、抄家灭族的罪过。
最典型的例子实际上是铁矿的事情。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时任广平府吏的王允道上了一道奏章,大概意思是:“磁州生产铁,元代时曾设置铁冶,每年都可以收入一百多万斤,如今都是民众在开采,现在臣请求皇帝恢复磁州的铁冶。”
正常的君王对于这种事情当然是十分欣喜的,甚至可能会嘉奖这名官员。结果朱元璋却龙颜大怒。朱元璋怒斥广平府吏道:“我只听说当帝王的人要使天下没有不被任用的贤人,而没有听说要使天下没有遗漏的利益。现在,兵器不短缺,而且民众已经安居乐业,在磁州开设铁冶所这件事对国家无益,而且会严重扰乱当地人民,与民争利。”然后这个王允道便被流放至岭南去了,可见朱元璋的双标。
“好吧,今天的事情你做的不错,朕会记得的!”朱元璋微笑着说道,然后背手走回了宝座上。
“说说吧!如瑶的事情是怎么回事?”朱元璋刚坐回宝座上,便问道。
唐文郎突然楞了一下,这皇帝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当得,没有多线程处理器都干不了这么多活。刚才还在说那引雷问天的事情,突然一下怎么变成了日本使臣的事情,如果不是朱元璋说,自己都快忘了来宫中做什么了。
“这个,偰尚书不是说已经抓到了吗?”唐文郎愈发小声地说道。
“哼,你还知道抓到了?这若是没抓到呢?”朱元璋冷笑地说道。
唐文郎赶忙跪伏在地上说道:“臣有罪,臣之前确实不知道呀!这臣也是前一阵听良心坊的人说的呀!”
这一点,唐文郎还真没说谎,他昨天去良心坊吃饭,没有坐在后院,而是坐在一楼大堂里。便听到了很多老主顾在哪里侃大山,说几天前在良心坊看到几个把头剃成冲天辫的怪人,其他好几个做苦力的人也附和道,说这些人半月前便总在京城中出现,约莫有上百人,随身带着刀,也不说话,他们好多人都想报到官府去的。
唐文郎一听便知道,他们说的是如瑶那群人,因为明悟和法助都是僧人,就算是有武士保驾护航,也最多就是几人,不可能那么多。所以唐文郎并没有撒谎,只是将时间调整了一下。
“你在良心坊还能听到有人说要谋反?”朱元璋皱着眉头继续问道,然后眼睛瞟了一眼不远处的毛骧,毛骧噗地一声便跪在了地上。
“圣上,您误会了,良心坊的人只是说见到了许多梳着冲天辫的怪人,拿着刀来良心坊吃肉。但是那些人不知道,臣却知道呀,这些人都是日本的武士呀!你想想,如瑶进献巨烛的时候,全京城的人都看见了,但是那些武士在哪里?怎么从来没有人看见?而那如瑶为何偏偏要进献一个那么大的巨烛?臣本来只是猜测,想诈一下两个日本使臣,没想到,真被臣猜中了。”唐文郎诚恳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