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朱元璋的仪仗浩浩荡荡地出了武英殿。

因为只是临时出行,同时也并未出皇城,所以仪仗的排场并不大,但是六部尚书及李善长等大佬,还有回回司天监、钦天监以及唐文郎这么几个小喽啰,依然按照位次排成两排跟在仪仗后面,向西安门走去。

在准备仪仗的功夫,唐文郎已经偷偷吩咐毛骧,在一卷纸鸢的线卷上,缠上银线,那银线金线,应该都是尚衣监用来给后宫绣衣服帕子用的,非常细,考虑到导电率的问题,唐文郎还是确定用三股银线拧在一起,缠在一根绳子上。

另外,唐文郎还要了些银线,截成几段,缠到一起,做成一个像是扫把一样的东西,插在了一个纸鸢的后面。

朱元璋的仪仗冒着雨来到了西安门的城楼上,朱元璋直接进到了城楼中避雨,而唐文郎带着毛骧、马沙亦黑等人,在城楼上冒雨准备着。

唐文郎将三个草人相隔几丈分别放在城墙的女墙内,在上面挂上写有三个问题的木牌,然后用麻绳固定好,再将纸鸢的一端绑在固定的麻绳上,确认了一下稳妥,然后再确认一下附近没有什么可燃物了,便转身回到了城楼内。

唐文郎恭敬地向朱元璋拜道:“圣上,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问天。”

朱元璋大笑了一声,然后大步走出了城楼。也许是毛骧派的人宣传到位,也许是唐文郎几人在城墙上的怪异行动让人感觉到诧异,即使现在大雨磅礴,依然有不少人撑着伞在西安门外的护城河外看着。

朱元璋在三个草人后站定,然后庄重地向三个草人与纸鸢拜上了三拜。似乎是看到了皇上,城门外传来了一阵惊呼。

朱元璋满意地看向外面,并未说什么,而是威严地对唐文郎说了一句:“问天!”

唐文郎躬身一拜,然后指挥三个侍卫,将三个纸鸢放开,向天空中飞去。

此时的风非常大,但好在风向一致,三个纸鸢很快地便飞了起来。但绑了银线的那个纸鸢,可能是因为线和纸鸢上的避雷针比较沉,明显要低于另外两个。

唐文郎恭敬地请圣上回城楼避雷,嘱咐所有人,绝对不能岔开腿,又让拿着仪仗的几个侍卫将仪仗放下,既然是唐文郎来主持问天,这些人都只能照办了。

天空中又开始出现了轰隆隆的雷声,唐文郎心里一紧,顾不得危险,跑到了是三个草人处,拽了拽中间纸鸢的线,之间那纸鸢瞬间飞高了许多,几乎都要贴在云层上了。

“松手!双脚跳着离开!”唐文郎命令三个放纸鸢的将士道。.

说罢,率先像兔子一样跳开。直到跳回到城楼,才松了一口气。回头看去,那三个侍卫也遵从了唐文郎的指令,用一种十分怪异的方式,跟着唐文郎像兔子一样跳了回来。

就在此时,一阵惊天彻地的响声在众人耳边炸响,一个跳的慢的侍卫瞬间倒地,众人也感觉浑身的汗毛似乎在一瞬间都炸了起来。

唐文郎回头看去,只见天空中一个风筝燃着火从空中坠落,而连着它的草人也同样燃起了熊熊大火,但是正在被大雨一点一点浇灭。

片刻之后,城楼内惊呼成一团,只有朱元璋与薛祥与毛骧,微微笑地站在那里,丝毫未动。

“都给朕肃静!成何体统?”朱元璋一声巨吼,仿佛比刚才的惊雷更为震耳欲聋。

城楼上霎时间寂静无声,大家全部都低下头了,不敢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瞪了唐文郎一眼,唐文郎刚才回过头来,刚好看到朱元璋的眼神,于是稍稍点了一下头,接着也躬身拜下。

朱元璋笑着说道:“诸位臣公,随朕去看看上天给朕的答案!”

随后,朱元璋率先走出了城楼。来到了三个草人处,唐文郎为了以防万一,急忙拽着一个侍卫跑过去,将剩下的两个纸鸢拽了回来,生怕下一刻这纸鸢也会引来雷。

还好,这时候的纸鸢并飞不了多远,能劈得中,全靠没高楼以及唐文郎的避雷针,很快,两个纸鸢都收了回来。唐文郎恭恭敬敬地呈到朱元璋面前,剩余的两个纸鸢上,赫然写着:杀伐过甚、德行有失。随后,唐文郎又从已经熄灭的草人身上取下还有温度的木牌,呈到朱元璋面前,而这木牌上写的正是那个被雷劈中的纸鸢上的字:疆土未复。

唐文郎看着木牌上的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若不是朱元璋最后点他那一下,唐文郎真想将那个杀伐过甚也动点手脚。但估计唐文郎若是真敢这么做了,朱元璋也是真敢来一个“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然后把唐文郎也给祭天了。

朱元璋拿起眼前被烧坏的木牌,摸了摸上面的字,朗声大笑道:“回禀苍天,朕知道了!既然苍天怨朕疆土未复,那朕便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以告苍天!”

众尚书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齐齐地跪下,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回到武英殿上,众大臣们全部寂静无声,朱元璋似乎心情特别的好,走到宝座前坐下,然后对殿下的众人冷笑说道:“诸位臣公,如何,还要朕下罪己诏吗?”

殿下一片寂静无声。朱元璋也没打算等人回复,而是直接吼道:“礼部尚书刘崧!”

刘崧颤颤巍巍地从一众大臣中走了出来,跪在地上回道:“臣在。”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刘崧冷冷一笑,顿了一下,才说道:“刘崧呀,你也老了呀,这吏部乃六部之首,对于你来说还是过于劳累了,朕颇为心疼,这就准你致仕,回乡养老去吧!”

“臣,叩谢圣恩!”刘崧缓缓地伏在地上,向朱元璋重重叩首,随即慢慢地站起身来,瞬间显得无比的苍老。

唐文郎看着刘崧逐渐远去的身影,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错了。

*《明史·列传卷二十五》十三年,惟庸诛,征拜礼部侍郎。未几,擢吏部尚书。雷震谨身殿,帝廷谕群臣陈得失。崧顿首,以修德行仁对。寻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