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郎好不容易追上竹香,将事情讲明白了,小姑娘这才哦了一声,不情不愿地领着两个高丽少女去了侧院,那边是家里丫鬟小厮们住的地方,至于怎么安排,唐文郎没心情管了。
走进自己的房间,唐文郎理了理思路,本来今天心情挺好的,最后都被这个周谊给搞得,都乱了套了,看来叫这个名字的没啥好人,都克自己。
唐文郎坐在桌上,拿出一个书简,将自己与周谊接触的事情完完整整地写了上去,当然,良心煮嫩一点的事情肯定没写。然后又将今天周谊送来两个高丽女婢的事情写在了最后,这玩意要向组织汇报的,虽然自己也不知道该向谁汇报。
自己的领导薛祥或者是赵俊?应该不行,这种涉及到外交的事情他们也管不了呀。难不成去御史台?那帮言官遇到这种事情能帮自己说话,不得以为自己投案自首,想法子把自己弄死?要不还是先去主管外交的礼部问问吧,感觉偰斯应该能好说话一些。
唐文郎将书简写好后,一脸郁闷地倒头睡下了,第二天一早便坐着马车向白虎街驶去。
一早上的天气阴沉沉地,卯时的天空依然如夜晚般漆黑,厚重的乌云压在京城的上空,让人实在是有些喘不上来气。
到了礼部的时候,偰斯上朝未归,唐文郎无聊地在礼部闲逛,却又不敢在室外久待,生怕随时的暴雨把自己淋成落汤鸡。看着急匆匆走过的礼部众人,突然想起来,这里还有一个大佬自己没找呢!
因为涉及到官印的发放,所以铸印局的衙门就设在礼部之中,唐文郎按照自己当初领取印章时候的路径,找到了铸印局的衙门。
进到正堂之中,看见一人身着绿色官服,正背对着自己,点着蜡烛在书案上一张硕大的纸上挥毫泼墨,唐文郎恭敬地拜了一拜,轻声说道:“打扰了,请问詹副使可在?”
那身着绿色官服的人头也没回便说道:“这位可是来求字的?不巧的很,詹副使不在衙门中。”
唐文郎看着这人在纸上写的文字,各个圆润端庄,优美至极,这不就是詹希原的台阁体嘛,估计这人就是詹希原,被求字的给弄怕了,这才躲着自己的。
“哦,既然詹副使不在,那就实在是不巧了,本来我是应伍博士介绍,来找詹副使聊漏刻之事的呢。”唐文郎漫不经心地说道,然后转身便向外走去。..
“等等,这位兄台等等,你刚才所说,可是回回司天监的漏刻博士伍儒伍博士?”唐文郎前脚还未跨出正堂,便听见背后那人叫自己。
唐文郎微笑着回过头来说道:“正是,还有回回司天监的漏刻博士吴谅吴博士。”
刚才还背对着唐文郎的詹希原如今右手提着毛笔,满脸带着笑意地向唐文郎迎来,朗声大笑道:“原来是回回大师介绍来的贵客呀!快,快请坐!我当又是来求字的呢!刚刚多有得罪呀!”
唐文郎笑着走上前去,说道:“无妨,无妨,詹副使写得一手好字,那是举世皆知呀,有这种烦恼,也是我等无法体会的幸福呢!”
“这位兄台说笑了!”詹希原站在唐文郎面前略笑道。
唐文郎看向詹希原,此人虽然身着官服,但是却有着与众人不同的儒雅气质,美眼俊秀,颌下短须,风度翩翩,都说自如其人,果不其然。
唐文郎看了一眼詹希原手中的毛笔,詹希原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将毛笔放回到书案旁的笔架上,然后转身向唐文郎一拜道:“这位同僚,不知该如何称呼呀!”
唐文郎也微微一拜说道:“在下,工部军器局大使,唐文郎,未得及冠,还未有字,詹副使叫我文郎便好!”
詹希原惊呼道:“原来是唐大使当面,失敬失敬呀!唐大使快请坐,在下净手便来!”
说罢便恭敬地请唐文郎坐在了椅子上,然后走出门去。不一会儿,一个小厮走进来,为唐文郎斟上一碗茶,便又出去了。门外的天空似乎并未便亮,轰隆隆的声音不断传来,一场暴雨正在靠近。
唐文郎等了一会儿见詹希原还没回来,想到估计写毛笔字确实比较容易脏手,闲着无聊,便走去欣赏詹希原刚写的书法。
唐文郎正欣赏的入迷,便听到詹希原在身后说道:“唐大使也好书法?”
唐文郎忙回头说道:“哦,詹兄回来啦,我并不擅长此道,只是觉得詹兄的书法甚是好看,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罢了!”
詹希原有些欣喜地抚须说道:“文郎兄谬赞了,小道尔。”
唐文郎却有些好奇地指着纸上的一个字问道:“詹兄,恕在下好奇,你在写匾额的时候,这门字是带勾还是不带勾呢?”
唐文郎这么问,是因为一个在现代流传极广的传说,让詹希原的名字,基本上每天都会在故宫导游的嘴里念出来。
詹希原虽然在明清两朝非常有名,但是在洪武朝确确实实也仅仅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官,所以除了许多当朝、后世的人对他进行赞扬外,他的生平等在正史甚至野史中也鲜有记载。而他的作品,尤其是书写在宫殿、门额上的字却世代流传了下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发现,宫内宫外,几乎所有的门上,均没有右下角的勾,就像是错别字一样。而这些字基本上都是按照詹希原创造的台阁体来书写的,所以清朝时,人们编纂了一个十分奇幻的故事。
故事这样描写:明朝皇宫刚刚建造落成,朱元璋建立国子监,也就是太学。朱元璋将詹希原喊来书写“太学集贤门”的匾额。詹希原是当年有名的书法家,书法自成一派。加上皇帝请他书写,大约是豪情壮志,洋洋洒洒写下了这几个字。只是用力过猛,将最后一笔的一勾写得高了点。
朱元璋向来是喜怒无常,看到这个让詹希原颇为得意的匾额不但没有大加赞赏,而是非常愤怒地责备了一番:“朕的集贤门是为了广纳天下贤才而立的,你这一勾是想将贤才阻挠在外吗?”詹希原因为这一勾莫名其妙丧了命,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在写匾额的时候加上这一勾,后来修建紫禁城的时候也遵循了这个传统。
甚至还有许多什么乾隆觉得带勾刮龙鳞等奇怪的说法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