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虚扶着老太爷,领着唐文郎和母亲绕过了正堂后的大插屏。
正堂后内院的正房是老太爷的房间,两人陪老太爷走到了正房外便停下了,目送着唐忠将老太爷送进房。
随后,唐忠引着两人走向了东侧的厢房。
正堂后内院旁二层的厢房,这就是父亲在京城的家。因为徐达有时冬天会奉诏回京,唐文郎的父亲偶尔也会跟着回来住上几日,所以这间厢房便一直保留着。
目送母亲上了楼,唐文郎回头看了看院子,内院的天井很大,月朗气清,院子的角落有一个小花坛,种了一些竹子,难得在这初春还能听到树叶的沙沙声,这是在北平无论如何也没有的体验。
两位叔叔一个住着西厢房,一个做了些生意,在长干里自立了门户。都没有子嗣,所以整个院子还是有些许冷清。
转身进了东厢房,屋内还是相当宽敞的,约么有三四十平的面积。
一进门便看到一个红木圆桌,两侧小方桌旁摆了一对儿黄花梨玫瑰椅,正上方是一幅猛虎下山图,看不懂是谁画的,画旁则是一幅对联。
房间南侧的隔板后是书房的摆设,靠东墙的是一排书架,零零散散的有不少书籍,正前方摆了一个画案,画案后是一张官帽椅。南侧的墙边则是一个多宝阁,上面有些许摆件,没看到元青花的唐文郎有些失望,看来这东西在明初也不便宜呀。靠窗有一张罗汉床,正中间摆了一个炕桌。
画案上早就备有笔墨砚台,都是唐文郎父亲留下来的。
唐文郎深吸了一口气,是潮湿的木头特有的味道,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作为北方人的唐文郎并不是十分的适应。
并未睡觉,唐文郎想让自己静一静。
最近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感觉自己就像一架马车,被拼命地驱赶着向前,如今终于到家了,似乎有理由,也有借口,可以安稳的休息一下了。
唐文郎走到画案后,抚摸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随便抽出一本,嗯,《春秋》。再来一本,嗯,《论语》。再来!可算不是四书五经了,《吴孙子兵法》。
我的这个便宜老爸,就不知道看点什么话本子吗?让我也领教一下明代小说的魅力。唐文郎腹诽道。
摇摇头,还是劳碌命呀!从书架上的一刀纸中抽出了一张,有些大,用裁刀裁出一叠a3纸大小,用镇纸铺好在桌上。
从厅中摆放的茶壶里倒了点水,自己研好墨,选了根最细的毛笔,唐文郎犹豫了一下,在自己的脑海内部思索回忆着。
今天画完人字形船闸后颇有些手痒,就将高炉炼铁和灌钢法写出来吧!
薛祥刚回京成为工部尚书,自己若是此时能将制钢之法献上,必然是对他有所裨益,也省着他总觉得自己在说大话。至于他日后被杖杀的事,即使自己教他的那招没用,也没听说连累他人,自己也是不怕的。
首先唐文郎画了个高炉炼铁的土高炉。这土高炉还是比较容易做的,直到建国后也一度大规模被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进,找到了白云石后做些碱性防火砖作为内衬,便可以不用土高炉,直接向现代化高炉迈进。
然后又将《天工开物》中的灌钢法写了出来。这灌钢法从宋代实际上就有,记忆中应该是在明代实现大成,明代中后期时连百炼钢都被称为次钢,说明灌钢法的优势之大。虽然自己实在是不知道草鞋是什么鬼,但是工匠万一明白呢,明白了以后,演示给自己看,自己不就知道怎么改进了吗?无外乎就是掺碳除杂嘛,现在还能造出高铬钢高锰钢不成?
随后想了想,又画了个平炉,这是唐文郎想到的现在科技条件下,进行炼钢的最终形态了。事实上,由于炼钢的温度不够,以及助熔剂的问题,古代的炼钢一直都是在半液态的状态下炼制的。一旦自己找到了白云石、萤石等助熔剂,再通过改善炼钢炉,就完全可以实现高效炼钢了。
原本应该是有转炉与平炉两个选择。
但是转炉,在没法制作氧气的时候,底吹空气转炉对于原料材质要求太高,无论是清朝还算是民国,中国都没有找到高品质的铁矿,这个并不适合。同样,转炉不能炼制废钢,对机械化的要求也太高,只能排除。
最后只有平炉,又称马丁炉。这个其实蛮适合中国的,当年张之洞建造汉阳钢铁厂,原本计划使用转炉,当时的英国顾问怕中国的矿石质量不能满足转炉要求,便又建了一座小的平炉。结果最后检验炼钢的质量,只有平炉符合标准。平炉不仅对矿石要求没有那么高,同时也能炼制废钢,非常适合现状。
平炉又分酸式平炉和碱式平炉,酸式平炉是个坑,质量不好,寿命也不长。碱式平炉可以去除硫磷等杂质,实际上炼钢的效果,说不定都不如炒钢法。唐文郎是个穿越者,肯定要跨过酸式平炉这个大坑。
但是碱式平炉的耐火砖要用白云石和焦油来制作,嗯,又回到了白云石的问题上。
写写画画便觉得有些累了,这昏暗的油灯确实让自己非常的不适应,回头必须把它给改了。
房间的北侧的隔板后是卧室,靠窗是一个洗漱架,北侧便是一张云纹架床,被褥早已铺好,未去洗漱,拉上纱帘,唐文郎第一次在自己京城的家中睡着了。
梦中他又回到了熟悉的现代,做着新的一期科普视频,题目就是《明初那些不可思议的事》,疯狂打脸那些穿越小说和电视剧,博得一众好评,自己的科普频道火遍全网,自己成为了头部网红,哈哈哈哈!。
一阵喳喳的嘈杂声从窗外传来,似是早归的燕子已回到了自己位于屋檐的旧巢。
身居旧巢的唐文郎也逐渐苏醒过来。
月余的旅途让唐文郎的生物钟完全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虽然有着到家的安稳,但是依然固定在卯五刻时便醒了过来。
他并未起身,抬头望着木质的床顶,清新的木香与纱帘透进来的微弱的光影告诉他,他还在明朝,还是那个秀才唐文郎。
起身,不着痕迹地苦笑一下,拉开纱帘,坐在床边,透过薄如蝉翼的绸布窗户可以看到院子的竹影,唐文郎有些茫然了。
他到家了,到了明朝京城小长干里的家中,但是自己能做什么呢?
作为一个秀才,他知道自己应该通过《春秋》考取功名,脑海中原本唐文郎关于《春秋》的记忆犹如刻在脑海中一样,八股文的写作方法这时要求并不严格,在唐文郎的记忆中也有很多,提笔便可,自己并不用担心。
但是没记错的话,朱元璋下一次的科考要在洪武十七年的秋天,距离现在还有四年的时间,自己是否真的要等科考呢?
唐文郎摇了摇头,即使这一世的唐文郎是个少年天才,但是也是在北平城的府学中而已。要知道洪武朝南北科举案,就是因为南北士子的差异太大才造成的。就像现在一位高考用宁夏海南卷的考生,要让他去河南山东考试,纵使在当地多才华横溢,到了地狱模式下也会变得平平无奇。
罢了,还是先照着普通穿越者的路子来吧,找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