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回 明月道

东皇明月的神识是可以轻易将五弦琴移到面前的,古琴置于盘腿之膝上,白玉手指轻触琴弦,便有天籁之音渐起。

“莫非我的大道与此琴有关?山水入画卷,万音起琴弦,风雅韵道,倒也不错。”东皇明月喃喃自语着。

作为修行者,在修炼时,“肉身”和“元神”相互滋养,而元神却老被肉体拖累。

过去道家弟子口头禅常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跳出“三界外”指的是一种精神境界。而“不在五行中”却是一种修真的肉身境首发

人只有做到气化如愿、羽化飞升的境地,才能使自己的肉身从有到无,合于虚空之神,方能说出有入无、“不在五行”。

这是因为虚空之中的五行已经具备了,虚此实彼方能和符合于“反之则道之动”的总法则。

人的无生无灭、长生不老正是在人具备五神的基础上完成的。

阴符经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人如果想夺天地之造化,必然要盗取天地之精华为自己所用。尽管由心所生五贼,其权柄的使用和生杀却无时不由天所制,尊师重道的关键性也正体现在此处。

“纯阳体”只是譬喻和形容修炼的某种层次,并非代表修炼出某种境地的实际状态。人道的修为中有为因素较大,出多大力往往结多大的果。神灵求道的修为,要想成就却一定要逢缘。

这个缘可以是天地的巧合,可以是至人的暗助,所有能够真正炼出元神的各位修炼者无一不是在天地的恩赐之下而成,正所谓:“人,万物之盗”而“天生天杀,天之理也”。人当诚告天下勤修学子,当重德而守之,方能发太一之真,合天地之数。实际上,真修的造化之缘也是由元性所携带而来的德性所铺就。

元神要靠采集宇宙能量来调节肉身,肉身修炼出来的精华物质又要提供给元神以作更大的成就,如修出仙圣和神灵等等。

人的肉体就像一个加工场一样,将采进来的能量信息筛选和提炼之后又送给元神,所以这个时候的元神能量是有限的,要进行:“培、炼”。元神虽然摆脱了空间的限制却还不能摆脱时间的束缚。

要想了却死生,求得真我的永恒,须跨入仙道。俗语说:“天有九重天,地有九层地”。人的意识信号系统中也有与之相应的结构,权且名之为“全息性”,因为假设总是要有实证来完善的。

人的意识信号系统中不但有超感觉器官的第六意识,而且有第七能量意识,第八智慧意识。

当元神外丹内炼外成修炼成功时,人的第八意识就存在了,但是这决非人的为所欲为而不受限制,相反,人的自我感觉还要向相反方面退步,譬如人的主观敏感性降低及身体的不平衡反应增大,这都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而作准备。

因为元神的出现象征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的存在可能性了,但元神又不断接受来源于肉体残留不良信息和信号的干扰,稍有不慎即会人神俱毁。

对于元神而言,法术的运用是轻车熟路毫不费劲,但却不能抵御来自于有形人体的约束和干扰。

这就需要继续修炼人的第九意识超越时空的意识,第九意识实质上其存在的位置已经处在八卦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第九意识只是个名词,以意识体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圣神。圣神所处的物理空间具有很高的位置,相对于人体这个三维空间之物来说,圣神一年,相对人体已经是千年了。

圣神的能量来源就是玉神。玉神的意义相对于人体来说就是全身细胞全息的聚合,人们称之为金丹内丹,正是有了这种“反物质”,人体的生化转换及再造才有可能完成。

当然,东皇明月知道修道除了不受躯壳的拖累,还应对自然抱有认知。

对自然万物有了深刻的认知,这才是“真修者”,因为善于与自然合道,所以在他们身上,人们会看不到一丝的修行痕迹,这便是返璞归真。

“修行者”是一个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号,似乎距离人们特别遥远,有时又近若咫尺。

她一直以为,修行是关乎宗教的,于是一想到修行,脑海中便会出现一个场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手持简卷诵经礼忏,在古庙钟声中焚香跪拜叩首不知不觉,她也开始向往这样的生活,因为世俗的生活太复杂、太累,如果天下有足够多的清净地,估计会有更多人选择出世。当时,东皇明月便已给出世入道修行划了等号。

有些修道者成为入道弟子之后,在家中便设了神坛、请奉祖师神像、每日虔诚叩拜,无论再忙都会坚持持诵早、晚课,甚至还购置了磬、法器、道袍等,像出家人一样要求自首发

之后的修行中,一些人开始素食,学会了开口闭口“善哉善哉”、“慈悲”、“功德无量”,还买了几付手串拿在手中随时把玩,甚至在帽子上绣上太极、八卦图,在外人看来,越如此,看起来越像个修行人。

再后来,修道者购得打鬼棒、降魔棒、道经师宝印,并坚持认为,有了这些法器,鬼魅邪妖便不敢前来造次。

实际上,这个是修行的第一阶段,大多数修行者也深信如此精进“修行”足以修来“福报”,可以像仙人那样斩妖除魔,可以像纯阳真人那样度化顽人。

如此约一年以后,每次见到师尊,师尊都说他身上阴气重,似乎有鬼妖跟随。修道者大都大惑不解,因为他们如此虔诚诵经礼忏,且有那么多的法器护身,怎么可能会有鬼魂跟随呢?师尊总会笑而不答,随后画了一道符在其身上,才顿感舒畅许多。

实际上,那一年多的“虔诚”修行并未让他们的运势有所改善,即使每次祷祝祈求祖师爷保佑自己财源广进,修道者的财运似乎还是遥遥无期。他们有些惆怅、不解,或许修行还不够精进吧。

不过,在他们看到别的真人修行后,又突然豁然开朗。真人是一个虔诚的修行人,每日诵经,且完全茹素、不沾荤腥,其虔诚的程度让他们有些望尘莫及。

修道者若归家,他母亲知道他吃全素,因此会在准备晚饭的时候,特意为他准备素食,其他人则吃肉荤。

他们回来后跟师尊分享了此事,并感恩母亲尊重并支持他的修行。师尊听完后,直言不讳:“徒儿,你不孝呀。!你只顾自己的修行,竟然给你年过七旬的老母带来这么多不便,你这是修行吗?老母尚不能奉养,还妄谈修行?”作为修行者的徒儿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恐怕连他的师尊也会感觉自己语气有些重。

他们静静的思考了几天,然后,似乎明白了什么。或许,修行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改变,更在于与灵魂共处。

真正的修行是内求的,与愤愤不平的内心和解,说服自己放下欲望。独处时,真正地和自己在一起,认真端详自己的内心,若有灰尘,轻轻的将它拂去。

若人真正地走入内心,便会看到不同的思绪在激烈的争斗,会看到阴森恐怖的鬼脸,会看到慈悲和善躲在角落里无奈的看着滚滚红尘。

然后,修行者们开始放下浮于外的各种形式,做晚课时,就是在做晚课,仿佛身处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与众仙人诸神灵听元始天尊讲法,每当此时,他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向道之心;然后在八骞林下七宝台中看到了“诸地狱之中,恶鬼穷魂,日以继夜,受种种苦恼,五体怀烂,饥餐猛火,渴饮融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

也许,诵经礼忏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每天按时、按流程做完早、晚功课,更不是作秀,而是真正地借助祖师爷的法眼照见欲海。可惜的是,这一点是在他们修行那么长时间之后才幡然悔悟。

有一个老道长跟修道的徒儿说:他以前见到什么神像都想往神坛上供奉,因为有人跟他说过,供的神祇越多,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所以,他的神坛上供奉了各路神灵。

后来人问他:“你供了这么多神灵,财运也应该很好吧?”

他说:“好才怪!这两年是我人生中最不顺的时候,可能是还不够虔诚吧。”

别人说:“你太注重形式了,真正的供养是心,然后像神灵一样度人。”其实,只有把神灵放在心里供奉,才能走进大道。

当这些修道者放下名、利、财、色等外在的虚饰,他们便能彻底与道合一。

实际上,修行是找回本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修道者将其称为“招魂”。每天给自己一点点时间,跟着心走,看看它想干什么,然后把它们一个个招回来,直到将所有贪心、嗔心、痴心、妄心悉数招回后,就会进入一种清净状态。

随时保持这种状态,魂魄就不会轻易“离体”,外邪则不易入侵。所谓外邪,就是勾引本心的外物,抗拒勾引,慢慢地就能对这些外物视而不见了。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东皇明月认为真正的修行不是“隐于野”以获得身心清净,而是脱去修行人的痕迹,混迹于红尘,实现心的超脱,这样就不会觉得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