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辰时的钟声悠扬沧桑地传如殿中,朝臣们道貌岸然地走上殿来。
六个内阁大学士,十几个九卿二府的长官,各重要府衙的长官,三辅的长官,一众佐贰官员和谏议大夫……鱼贯而入。
前殿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举行过大朝议了,但是一众朝臣却没有任何的混乱,将自己的位置记得清清楚楚,各行其道。
刘贺看到其中一些人的脸上和头上带有伤,立刻就对他们的“成分”了然于胸,想来就是昨日在北阙广场上的闹事者。
大大小小也不过是十几个朝臣参与其中。
安乐下手还是太轻了。
待朝臣尽数站到自己的位置上之后,就是君臣见礼的环节了。
一阵机械又冰冷的“问安”“平身”之后,朝议终于开始了。
以往,都是朝臣先奏请,而后由丞相或大将军领衔议论,最后由天子来定夺。
但今日的情况自然不同,朝臣们不知道天子为何要举行大朝议,所以也就不知道从何开始奏请。
而另一边,刘贺也有意让朝臣站着“反省”片刻,所以故意没有立刻说话。
一时之间,这宽敞开阔的前殿陷入到了短暂的安静中。
直到有朝臣已经坐立不安,开始偷偷四处张望时,刘贺才终于进入了今日的正题。
“前一段日子,朕偶感风寒,病了许久,一直不能躬身问政……”
“有赖诸公实心用事,这朝政才不至于凝滞,朕才能安心养病。”
刘贺说到此处,群臣如同预演过一般,连忙齐声问候天子圣安。
当然,这不可能提前预演过,但是朝臣对朝堂奏礼仪了若指掌——何时说何话,都有潜规则。
这时,张安世们稍稍松懈了一些,至少天子看起来还算平静,没有开口就找人治罪。
但是,没等张安世们用眼神交流完心情,天子就接着往下说去,只是说的话有些模棱两可。
“朕在病中,也听闻河南三郡和长安城出了一些乱子,导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所以今日才要开这大朝议,以正视听!”
“执金吾安乐!”
刘贺突然高声叫了安乐的名字,后者连忙从榻上站了起来,朝前走了三两步,一头磕在御前。
“陛下,微臣执金吾安乐恭候圣意!”
“昨日北阙广场上的事情,可是你在坐镇处置?”刘贺冷冷地问道。
“回禀陛下,此事乃执金吾该管之事,微臣按照成制处置。”安乐没有丝毫谄媚,干脆地回答道。
“当众棍打内阁大学士和三辅巨室大族,这也是按成制处置?”刘贺再次质问道。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微臣确实按汉律处置此事,不曾逾制!”安乐再答道。
这两个回合的对话,让张安世等人稍稍舒畅了一些,天子只要问罪安乐,是一个好的预兆。
哪怕安乐如今只是跪在地上,也让张安世们觉得除了一口恶气。
自己是朝堂肱股,纵使天子觉得自己忤逆,但仍然要出言劝勉。
只是,他们也觉得有一些蹊跷,这安乐平时对天子极尽阿谀奉承之事,今日怎么就突然硬气起来了?
“你倒是答得不卑不亢。”刘贺冷笑道。
“陛下谬赞了,微臣只不过秉公处置而已。”安乐竟然胆大到与天子谈笑风生了。
“合理却不合情,莫要忘了,其中还有韦阁老这样的老者,明明可以随机应变,却险些酿成民乱……”
“你实在是令朕有一些失望……”
天子冷着脸痛斥着安乐,但是张安世们却越听越觉得有一些不对劲儿。
看起来是在斥责安乐处事不得当,但话里话外似乎又在暗示跪谏之人确实有罪。
“朕罚伱一年的钱粮俸禄,再罚你把《圣训正经》从头到尾抄一遍,今年若是抄不完,明年就去职罢官,永不录用!”
天子此令一出,张安世们和其他朝臣们心中恍然大悟!
天子这个惩罚,等同于没有惩罚:刚才他们君臣二人的奏对,只不过是一出双簧戏而已!
一年的钱粮俸禄聊胜于无,七八个月抄完《圣训正经》也不是难事。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天子的态度再明显不过了。
参与了北阙广场跪谏的朝臣们,面色顿时阴沉了下去,脸上仿佛盘踞了一层经年的尸气,了无生意。
“内阁大学士魏相,处置三郡之事,乃是奉了朕的诏令,虽行事有一些刚猛过当,却不失尽忠尽责。”
“因此功过相抵,无赏也无罚!”
这一次更过分,甚至没有任何的惩罚,几乎全盘认可了魏相的所作所为,这更让张安世们郁结于胸。
接着,他们就看到天子忽然从皇榻上站了起来,沉默着朝前走了几步,脸色是越发阴沉。
这让他们生出了一股很不好的预感——今日大朝议这场戏,恐怕不会按照他们想象的方向演!
“今日,已经是五月二十七了,距离改元已经过去近半年了,离朕推行新政也过去了半年了。”
“安乐也好,魏相也罢,他们的行事作风虽然有待商榷,却是一心为了让新政得以推行。”
“然而,也有胆大妄为之徒,暗中勾连,含沙射影,想要借抨击新政来动摇大汉的根基。”
“这是朕决不允许出现的事情!”
“数月之前,朕曾经在这前殿里说过,何人敢阻挠新政,按谋逆处置!”
“众卿想必已经看到长安城里的汉军了,那就是为了平定谋逆而来的。”
刘贺说到这里,故意就停顿了片刻,让一众朝臣慢慢体会其中的恐惧。
此举确实奏效了,张安世们的表情由愤懑郁结转成了惊恐错愕——天子不是要恩威并施,而是要穷追猛打!
“既然朕有言在先,也就不算是不教而诛了,阻拦新政之人,当从重惩处!”
“陆家夷三族,男丁十五岁以上者,枭首;十五岁以下者及妇孺,徙至交趾郡。”
“袭击魏相府宅之乱民暴徒,全部具五刑,枭首。”
“幕后指使之人,夷三族,男丁十五岁以上者,枭首;十五岁以下者及妇孺,徙至蜀地。”
“另外,内阁立刻拟诏下诏,按魏相所定之成制,徙关东各郡国百万之家填充至平陵县!”
对这些人,天子就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而是雷霆重击,不留任何余地和活路。
天子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让十余家世家大族身死族灭,更让天下百万之家远离故土。
张安世们顿时觉得头昏目眩,心中长存的固有思维,让他们忍不住想要站出来劝诫。
这一次,没等他们站起来向天子进谏,天子反而主动找到了他们。
“内阁大学士刘德!”刘贺第一次如此正式地称呼刘德,以往可都是直接称之为叔公的。
“微臣刘德,敬候陛下诏令!”刘德脸色有苍白地站了出来。
“你觉得朕的处置得可还得当?”天子冷漠地问道,似乎话里有话。
“陛下……”刘德拜在地上,心中愤懑,怨气极重,有话却不敢说。
“嗯?嫌朕是暴君,不愿进谏?”天子有些轻蔑地笑道。
“陛下重用酷吏,打压忠臣,微臣无话可谏!”刘德犹豫斗争了许久,终于不顾一切地扔出了这句话。
此言一出,自然是满殿哗然。
若问大汉的天下,最大的世家大族是哪一家,当然首推刘家。
若问大汉的天子,哪一家最嚣张,当然也首推刘家。
这个刘,就是刘邦的刘,刘恒的刘,刘彻的刘……
不仅因为刘家天下最大,更因为刘家的天子没有一个好惹的。
从刘邦开始,经过刘恒,再一直到刘彻,除了短命的孝惠皇帝和孝昭皇帝之外,一个比一个狠。
纵使是那些没有当上皇帝的诸侯王或者宗亲,也出了不少的狠人。
比如说绝食而死的淮南厉王刘长,比如是能够与熊罴搏斗的刘胥。
这刘德并不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嗣,而是楚元王刘交的后嗣。
刘邦是刘太公的长子,而刘交是刘太公的第四子,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
大汉肇建至今,这一支宗亲基本上垄断了宗正一职,在宗亲中地位非常高。
既然有刘太公的血统,当然也继承了那一分狠决。
所以楚王刘交一系也出了不少的猛人。
最猛的就是刘交嫡孙——大汉第三位楚王刘戊。
而这位刘戊参与了七国之乱:敢造反作乱,当然是个狠人。
刘德的爷爷是刘戊的叔叔,因为多次劝诫楚王不要造反,所以才被孝景皇帝赦免。
刘德自然不敢像楚王那样造反,但是以前在朝堂上敢和霍光对着干,如今在朝堂上又敢骂天子昏君,当然也够狠。
只是,他搞错了一件事情,他再狠又怎么可能比当今天子更狠?
实际上,刘贺被刘德明里暗里讽为暴君和昏君,并不觉得生气。
因为,强者都是用胜利来纾解自己的怒气的,而不会跳脚骂街。
“重用酷吏?打击忠良?”刘贺冷笑了一声接着说道,“敢问刘阁老,这何人是忠良?”
“陆氏父子、河南郡守韩不害、昨日跪谏的朝臣贤达……何人不是忠臣,陛下又是如何对待的!”刘德再次厉声说道。
“说到底,刘阁老还是认为朕打压世家大族的新政是乱政,所以才自诩忠臣,要阻挠朕的新政的咯?”刘贺冷笑问道。
“陛下圣明,此事倒是说得通透有理!”刘德寸步不让道,他今日是豁出全部身家性命了。
“如此说来,你也觉得世家大族是大汉的根基?”刘贺问道。
“世家大族不是大汉的根基,还有何人是大汉的根基?”刘德再问道。
“问得好!你且平身,朕告诉你何人是大汉的根基!”刘贺冷冷说道。
刘德刚才已经将最癫悖的话都说完了,心中那点恐惧暂时消失了,所以天子说完之后,他也立刻站起身来了。
而刘贺却不再看这刘德,他说的这番话听起来都是忠臣之言,但已经彻底过时了。
如今的大汉,要的不是漂亮话,要的是正确的立场。
立场不正确,任你功劳再大,学问再多,门楣再高,都没有用,都是乱臣贼子。
“殿中不少人都和刘阁老有同样的想法吧,认为朕打击世家大族,乃自毁根基。”
“孟子有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左传有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谷梁传有言:民者,君之本也。”
“孔子有言: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乃历代先哲大儒的高论,朕深以为然,殿中诸公都是饱学之士,不会有不同的意见吧?”
刘贺说完,很是挑衅地看着殿中的群臣,等着人出来反驳自己。
这些圣人之言,当然没有人敢反驳。
“韦阁老,这民是何人,朕想听听你的高论!”刘贺转向韦贤问道。
“大汉有编户齐民,所以在户籍中的人,都可以算是民。”韦贤明知天子要借题发挥,但也不敢曲解。
“韦卿说得好,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在户籍中服役纳税之人,自然就算是民,但是……”
“但是朕以为说得还不够完备,朕以为不在户籍之人来日也可以转入户籍,所以用编户作为标准,未免狭隘。”
“昔日,卫青幼时先为郑家奴婢,后为阳平公主府中骑奴,是不在编户齐民中的奴婢,却为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
“堂上诸公,何人敢说自己对大汉的功劳比卫青还高?”
卫青一族虽然已经族灭,但是卫青之名不可玷污,所以当然也无人敢出来否定天子的这个说辞。
“所以朕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生于王土之上,皆为王民,王民不分高低,皆为大汉根基。”
“朕此言论,何人有异?”刘贺再次充满挑衅地看着满殿朝臣问道。
百官龚卿在石渠阁辩经中已见识过天子辩经的能耐了,连孔安国都甘拜下风,他们何德何能,敢与天子争锋?
“世家大族是民,寒门百姓是民,奴仆刑徒也是民……”
“既然都是民,看一人是不是大汉根基,就不看出身为何了,而是要看看为今日的大汉立下了什么功劳!”
“人人都说世家大族对大汉有功劳,那么朕让你们看看,到底何人才对大汉有功劳!”
刘贺说完这句话,再次停了下来,而后看向奋笔疾书的樊克,缓缓说道:“召张老妪上殿吧。”
求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