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血

酒,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按理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件琐事。

但实际上,在大汉帝国对酒的态度颇为微妙,与酒相关的政令是几经变化。

究其原因倒也简单,那就是酿酒离不开粮食,而粮食是大汉帝国稳定的根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酒与盐铁的地位是相同的。

大汉以降,朝堂对酒的态度,分为酒禁、榷酤和酒税三种。

所谓禁酒,就是在荒年灾年,禁止一切酿酒和饮酒的行为,在高皇帝年间,最为常见。

所谓榷酤,就是实行酒类专卖,只能由专门的府衙酿酒和售卖,私下酿酒卖酒则属于违反大汉律法的行为。

所谓酒税,就是府衙对私营的酒坊和酒肆征税,通过调节征税比例来调节民间酿酒的产量。

从几年前的那次盐铁会议开始,酒类榷酤被彻底废除,民间也就可以自由酿酒卖酒了。

虽然民间可以酿酒,但是各郡国的工官仍然保留有酒坊。

因为官营酒坊所用的酒曲、水源和粮食都是上等,所以酿出来的酒的质量,要远超民间。

在这众多官营酒坊当中,原属于少府,如今属于门下寺的考工里的酒坊,酿造出来的酒自然是最佳的,每月可酿酒千余斛。

这些酒有三个用途。

一是用来赏赐功臣和百姓,二是留做宫中大摆筵席用,三是通过官营的酒肆向民间发卖。

少府酿酒的质量虽然非常上乘,但是囿于技艺的限制,杂质仍然很多,度数也不高,因此不易保存。

这几个月来,刘贺将蒸馏法教给了华承,酿出来的酒杂质更少,纯度更高,光是那清冽的样子就惹人喜欢,浓郁的酒味更是让人神魂颠倒。

因为刚刚才用上蒸馏法,所以产量并不算太高,每月只能产三百斛宣酒。

其中的一百斛直接售往民间,也算是与民同乐了。

为了售卖这些酒,刘贺从少府里拿出了一笔钱,让戴宗命人在北城郭开了一个小小的酒肆。

数量有限,每天只卖三斛,售罄即止。

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是从宫里来的“宣酒”,一时间好事者趋之若鹜。虽然价格不低,但总是未到午时就售卖一空了。

而只有常来的熟客,才能让酒肆的两个老伙计特意留一些酒——这家名为“咸亨”的酒肆没有东主,只有两个昌邑国来的老人,领着七八个少年郎操持。

虽然是一些老弱病残,但是也没有任何人来闹事。

不管是品秩比千石的使君,还是穿着短衣的贩夫走卒,都不敢托大。

因为人人都知道,这酒肆背后的东主是未央宫,是天子。

只有活腻了的人,才会来咸亨酒肆闹事。

一杯宣酒的酒气顶十杯醇酒的酒气。

寻常人别说是饮一斗,就是饮一升都立马就会醉倒。

酒好,价格就高。

寻常醇酒一斗只要三十钱,但是宣酒一斗却要三百钱——足足可以买两斛的粮食了。【一斗等同于两千毫升】

虽然价格高昂,但是长安城里里,已经到了“无宣酒不成宴”的地步。

王献与酒肆的那两个老伙计一见如故,才半个月,就与他们混熟了,所以不管他是何时去,都能有宣酒喝,这让大将军府里的其他属官很是羡慕。

今日,王献自然又饮了不少酒的,有起路来已经摇晃得厉害了。

从北城郭到这戚里这段路上,王献碰到了好几队盘查询问的亭卒,差点就把王献捉拿起来了。

幸亏有腰间的组绶和大将军府发的符令,他才躲过了一劫。

一路跌跌撞撞,王献距离自己的宅院是越来越近,很快就只有不过百丈的距离了——再拐过一个弯就能到了。

这不免让他有一些飘飘然,被酒精麻木的脑筋天马行空地转了起来。

这大将军会让自己出任什么官职呢?

将军府长史?不行,甚是繁忙,前几任长史如今也不过是九卿罢了,自己熬不到那个时候了。

司隶校尉?也不太可能,自己是大将军府的属官,直升司隶校尉恐怕还不够格。

长乐卫尉?希望也不大,在任的长乐卫尉是范明友,那是大将军的贤婿,不可能将此职让给自己的。

思来想去,就只有各郡的都尉了,虽然要离开长安,但是品秩终究是升了。

做人做官,都不能太贪心。

王献不是田延年和乐成那样的人,品秩能到两千石,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更何况,现在就离开长安,离开大将军府也不是一件坏事,他已经闻到了一股风雨欲来的气息。

带着这份遐想,王献拐过了最后一个弯,站在此处,已经能看到王献宅院门口的灯了。

那灯火如同一对黄鹂鸟一般,在凉风中跳跃,煞是可爱。

不知为何,今日的王宅似乎更外安静。

王献加快了脚步,想要快点回去,然而当他路过最后一个岔道时,几个黑影走了出来,其中最高的那一个,从身后喊住了王献。

“王使君,走得这样匆忙,却是何故啊?”

原本,王献已经走过了这个岔道,但是听到声音之后,他自然就收住了脚步。

他眯着眼睛,脖子前倾地观察着暗处的那几个人。

当看清楚来人是谁之后,他才站直了腰,朝那几个人行了一个礼。

“原来是霍山将军啊,下官有礼了。”

霍山品秩比王献高,所以王献的恭敬倒是也没有错。

只是他有些奇怪,霍山为何要在晚上来此处,而且还带着四五个郎卫。

关键是,这些郎卫并不着甲,却又带了剑。

容不得王献多想,这霍山背着手走了出来,他比同时代的人高大许多,更是比王献高上一个头。

当霍山来到近处的时候,后者看起来就像一个侏儒一般矮小,更是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

“是大将军派我来找王使君的,想问你一些事情。”

“霍山将军请讲。”

“那日你在将军府所提的事情,事关重大,大将军想再问一下,王使君有没有将此事告诉他人?”

王献有些疑惑,此事确实关系重大,那为何霍山对身后的那几个部下丝毫都不避讳了——难道就不怕这些人将事情透露出去?

霍山看出了王献的疑虑,却只是微微偏过头,看了看身后的随从,然后才继续说道:“无妨,他们都是我信得过的人,直说即可。”

“大将军放心,下官知道此事的轻重,未曾与任何人提起过,连家中的亲眷也不曾知道。”

其实,王献并没有把实话说出来,他其实是留了一个后手的,但是此刻还不到说出来的时候。

“嗯,如此甚好,大将军应该就能放心了。”霍山点头说道,似乎并不惊讶。

这条巷道里的气氛忽然就有一些诡异起来,王献站在原地,不知道应该走还是应该留。

“霍山将军,要不要到府里去坐坐,下官请各位喝杯茶。”王献试探着问道。

不知为何,霍山那张隐藏在黑暗中的脸似乎笑了一笑,露出了两排惨白的牙齿,他身后的那些郎卫竟然也笑了起来,看着像极了那些在长安游荡的恶犬。

“罢了,已经夜深了,我等不便去叨扰,大将军还有一句话让我说与王使君,你且附耳过来。”

王献心中一喜,以为自己的前程已经定下来了,他连忙朝前走了几步,来到了霍山一拳远的位置。

霍山有些粗鲁地将手搭在了王献的肩膀上,低下头,在王献的耳旁说道:“大将军说了,让王使君一路行好。”

猛一听,王献只是疑惑,转而就变成错愕,最后变成惊吓。

与虎谋皮,最为凶险,自己竟然被那渺茫的仕途给冲昏了头,做了这么愚蠢的事情,谨慎了一辈子,却仅仅只大意了这一下,就遭来了横祸。

王献下意识地想挣扎,这才发现霍山那铁钳一样的手,已经紧紧地夹住了他的脖子,让他动弹不得。

而且,那铁钳的力气是越来越大,让王献一口气憋在了脖子上,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想要挣扎,但是身后的那几个郎卫走了过来,一左一右钳住了他的胳膊。

再往后,一把刀从他的后背直插了下去。一阵透心的凉,王献顿时就被抽走了力气。

“下官……有话……”王献再也没有机会把话说完了,甜甜的血沫子从喉咙里涌了上来,从他的嘴里不停地往外冒,让他后面的话说得含糊不清,裤裆里也同时散出了一股臭气。

片刻之后,军司马王献就带着一身的酒气闭上了眼睛,整个长安城消失在了他的眼前。

霍山等人厌恶地松了手,任凭王献像一条死狗一样在地上继续流血。

“将军,刚才他似乎有话要说。”一个郎卫试探着说道。

“左不过是求饶之类的话罢了,做了此事,就不可能再活下去了。”霍山意有所指,身后那几个郎卫虽然是他的亲信,但是也都有些噤若寒蝉。

如果是心思更缜密的霍云来做此事,那么一定会让王献把话说完的,但是霍山是个莽撞人,不会想那么多的。

事情就是如此诡异,王献准备了后手,但是却没有机会拿出来保命,而那后手又会反噬到霍党的身上。

霍山踢了踢地上的王献,四周看了看,撮口吹了一声哨响。

片刻之后,十几个郎卫从从不同的暗处聚集了过来。

“有没有闲杂人等靠近。”

“未曾看到。”众人齐声说道。

“小将军说了,今夜参与此事的弟兄,人人可得十万钱。”

十万钱,已经不少了,但是众人没有任何的惊喜,因为他们知道,做下这件要族灭的事情,为的根本就不是那区区十万五铢钱,为的是日后能够有一个封妻荫子的大好前程。

“这宅院里都已经料理妥当了吗?”霍山问道。

“全部料理妥当了,男女老少一共二十一口,外加四匹马,两条犬,两只鸡和四只羊,都提前核对过,此刻都在宅院里。”一个郎卫说道。

“好,将此人也抬进去,伪造成游侠仇杀的样子,最后再放一把火,烧个干净。”

“诺!”

答完之后,那些郎卫手脚麻利地将地上的尸首抬了起来,朝王献的府宅跑去,用不了多久,那里就会起火,等亭卒来灭火的时候,一切就都死无对证了。

霍山看着地上那摊暗红色的血,轻蔑地吐了一口唾沫。

明日晨间,数不清的车马会从这里过去,这摊血迹很快就会被牛马踩踏得干干净净,与烂泥融为一体。

天子脚下,一个品秩千石的军司马被全家灭门,这自然是一件大案,一定是要上奏天子的。

但是,大将军既然知道其中的缘由,那么就会找一个合理的方式,逼迫那京兆尹尽快破案。

到时候,自然有人将提前准备好的泼皮送来,当替罪羊。

反正这几十年来,让游侠背罪的事情没少发生,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怀疑。

只是想了这片刻功夫,地上那摊鲜红的血已经变得暗黑了,霍山突然有一些好奇,刚才那王献到底是想说什么话。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总之,现在那王献已经死了,死人想要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同一时间,王献宅院里面就冒出了滚滚的浓烟,几十个人影从里面跑出来,紧接着又朝着不同方向撤退,最终隐藏到了黑暗当中。

霍山也没有多做停留,最后看了一眼王宅顶上的浓烟,就朝着尚冠里的方向走去。

而此刻,在不远处的未央宫里安睡的刘贺,可能还不知道,他来到长安之后,那

霍山等人走后,王献宅院的火越烧越大,这里虽然说是戚里,但王献的宅院并不是朝堂重臣的所在,所以亭卒来得不算快,当亭卒三五成群聚集起来的时候,这火势已经完全失去控制了。

此时,又正是天干物燥的秋季,积攒了一个夏天的水份早已经被秋风吹散,所以火势还在蔓延。

仅仅一刻钟,这王献宅院的火没有救下来,反而越烧越旺,连带着把周围的几个宅院也烧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戚里笼罩在一片火光当中,那些被惊醒的权贵们更是惊恐万分。

火光冲天,烟雾弥漫。

最后,还是连续拆了临近好几家认的宅院,才勉强控制住了火势。

今天有加更,在九点钟。有读者老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