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以科举之长,补察举之短

“陛下言重了,陛下是天子,老夫是臣子,哪有天子求臣子的道理。”

状貌颇为恭敬,但是恭敬得也非常有限度。

“朕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朕跟着诸公学习理政,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知道治理朝政艰难,却不知道艰难在何处。”

“朕还没有亲政,仍需要仲父把握朝堂的大局,但是朕也希望能做一些实务,这给郎官准备的射科对策,可否让朕来操持?”

严格来说,刘贺这是在干预朝政了。

本该引起霍光的怀疑。

但是今非昔比了。

霍光还是原来那个霍光,但是刘贺已经不是原来的刘贺了。

祭拜高庙完成登基的所有礼仪,收服刘病已解除隐患,获得未央宫一部分的控制权,与太后结成牢固的联盟,用上庙号之事赢得威望……

更重要的是,刘贺是霍光的女婿,霍成君已经是刘贺的皇后了——她不可能再嫁给其他人了,

那么,霍光也被绑在了刘贺这辆安车上。

于情,霍光要扶持自己的女婿当一个不那么管事的天子。

于理,霍光要让天子逐渐地学习治理朝政。

在没有自立之心的时候,霍光要学着尊重天子了。

霍光看不出刘贺的城府,但是却能看清当下的局面。

再加上杂号大夫的官职并不重要,所以霍光有心让天子试一试。

刘贺看到了希望,继续说道:“仲父如果不放心,等郎官选定下来之后,再由仲父过目,行就行,不行就再用旧法来拔擢。”

终于,刘贺说的这最后一句话,打消了霍光的疑虑,让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陛下想得周全,那此事就暂时由陛下来主持,光禄勋张安世从旁襄助。”

“甚好,但是丞相的人选事关重大,仲父还要早日定下,切莫让百官之首的位置空缺。”

“诺,老夫一定早日拟订人选。”

刘贺此时再提起此事,无非是想让霍光再吃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是准备将前个月埋下的钩子扯出来。

霍党内部,为了争这个丞相之位,不知道还要斗成什么样呢。

此时,殿外吹起了一阵北风,让刘贺感到一阵惬意。

也许是带走了暑热,刘贺看到不少朝臣都微微地笑了。

……

翌日,刘贺就迫不及待地将光禄勋张安世诏到了宣室殿。

和前一日相比,今日的宣室殿自然是冷清了许多。

除了刘贺和张安世之外,再无其他的人了。

至于禹无忧,则被上官太后召去长乐宫了,给太后讲解《诗经》的经义去了。

张安世是九卿之一,自然也被安排来未央宫给天子上课。

但是,因为儒生之乱,张安世要忙的事情太多,所以刚好就错过了。

因此,今日是张安世

在殿外等待天子通传的时候,张安世自然格外地紧张。

这份紧张有着不同的源头。

一是光禄勋之职颇为重要,夹在天子与霍光之间自然危机重重。

二是前一日自己刚刚被天子质问过,虽然天子后来为他开脱了,但仍是心有余悸。

三是自己的妹妹被封为了婕妤,来年就要进宫侍奉天子,更是多了一份惶恐。

四是张安世本身为人谨慎,对未成熟的事情总是留有余地——天子对大将军的态度并不明朗。

有了这四层的压力,张安世觉得脚上的步子格外地沉重。

不知道天子今日找自己,会不会说一些“露骨”的话。

如果说了,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当张安世胡思乱想的时候,谒者高声地喊出了他的名字。

张安世收拾了心情,略带忐忑地走进了大殿。

刘贺等候多时了。

根据掌握的信息,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是一个靠得住的大忠臣。

“微臣张安世问陛下安。”

“张卿不必拘礼,快快坐下。”

“诺!”

张安世小心地站起来,在天子对面的榻上规规矩矩地跪坐了下来。

刘贺打量着这个儒生出生的光禄勋,其貌不扬,但是身形挺拔,四肢颇为有力。

被选为光禄勋,想必书读得好,也一定擅长射箭和驾车,是标准合格的儒生。

“张卿,令妹安君一向可好?”

刘贺不急着问政事,先问问自己的妻子,这样更能拉近关系。

霍成君是自己的妻子,张安君也是自己的妻子。

而张安世是自己的大舅哥。

“舍妹一切安好,有劳陛下惦念了。”张安世有些惶恐地说道。

“张卿放心,等安君来了未央宫,朕会好好爱护她的,莫要担心。”

在张安世看来,天子的话只是逢场作戏,但是能听到这句话,仍然让张安世感到些许亲和。

于是他连忙说道:“微臣替安君谢陛下厚爱。”

刘贺又问了一些张安君生活起居上的琐事之后,才将话题带入了正题。

“昨日在小朝议上,朕为难了张卿,但不是针对张卿,望张卿不要多想。”

对张安世这种忠臣,刘贺主打的就是真诚。

根本就不打算用那些拨弄人心的诡计。

以真诚换真诚,真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而这也确实有了效果,立刻让原本有些坐立不安的张安世定下心来了。

“而今日将张卿召来,自然是为了昨日在朝廷上所议的事情,朕没有理政经验,只能提一些主意,需要张卿去落实!”

“陛下下旨即可,微臣身为光禄勋责无旁贷。”

“好,要的就是责无旁贷,只有责无旁贷,才能问心无愧。”

“诺。”

和所有初次近距离接触天子的“忠臣”一样,张安世也觉得天子的言行与常人无异,癫悖的传言似乎不真实。

“对博士弟子的考核名为射科对策,那郎官的考核也应该有一个名称,朕觉得用科举考试四字来代称。”

科就是科目,举就是推荐,这个词此刻就也回到了最初的本意。

“既然这是一件从未有过的新事物,自然就要有专人负责,所以还需在光禄寺下建一个科举室来专管此事,再选一大夫来操持一应的实务。”

天子挂帅,九卿督办,这科举大夫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张卿,你觉得何人可以担此大任?”

刘贺虽然是在提问,但是疑问的语气并不重。

张安世立刻也就听出了天子的言下之意。

“陛下可有合适的人选?”

刘贺笑着点了点头,这不仅是给出了答案,更是对张安世察言观色的能力表示了认可。

能看出天子心中所想,是如今朝堂上最重要一项本领。

“光禄大夫丙吉,朕认为他可以担此大任,张卿认为如何?”

“丙公?”

“对。”

张安世想起来了,这丙吉曾经是迎驾使之一,是不是与天子早就有所牵连?

但是这份牵连似乎不明显,应该不会引起大将军非疑心。

这次,张安世猜错了,刘贺还没有和丙吉打过交道。

反而是想借此将其收到自己的阵营中。

“张卿觉得此人如何?”

“丙公德行与学识都出类拔萃,可以担此大任。”

学识自然不用说,丙吉当年为了保护没有太多关系的刘病已,竟然可以发动诏狱里的亭卒与来捉拿刘病已的禁军对峙,这份刚直,恐怕在大汉无人能敌了。

连孝武皇帝都不怕,难道还会怕霍光不成?

“那科举大夫一职就由丙吉出任吧。”

“唯!”张安世在事先准备的木椟上记下了丙吉的名字。

接下来,刘贺又将自己关于郎官科举的过程一一说了出来。

首先,自然是由天子出题,题目从五经当中挑选。出考题的大致方向是用经意来议论朝政的得失。

这看起来是考察郎官对儒家经义的理解,但实际上看的却是郎官们对大汉帝国现状及国策的认知。

人才不一定是技术官员,但至少要是头脑清醒,有高屋建瓴之视野的人。

其次,改原来的面试为笔试,同一时间、同一题目、同一地点……如此一来,不仅更公平,心中所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写成文字,也更能体现郎官的真正水平。

再往后,是防止徇私舞弊的方法。

刘贺深知大汉的官场上有“小聪明”的人不少,总能找到钻营的空子,自然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所有参加考核的郎官的考卷,全部要暂时将名字盖住,再由专人统一誊抄一遍,才能上交。”刘贺说道。

“此法甚妙,如此一来,所上交的考卷字迹一样,也就不可能有人徇私了。”张安世拊掌称快。

他记录完此前的内容后,又接着问道:“陛下,所上的这些卷子,由谁来定优劣呢?”

自然应该是主考官说了算。

这主考官最好就是天子本人。

天下人才皆出于天子之手,那么就自然可以操控朝政。

但是此刻霍光还在,刘贺不能一言堂。

“大汉朝堂为政

张安世搞不懂这这个词语的意思,也从未听过。

但是天子这么说了,他只管记下来就可以了。

如此下来,看似霍光得了里子,刘贺得了面子。

到实际恰恰相反,在科举这件事情上,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被拔擢上来的官员自然都会感谢大将军,但是那头三名则会对天子感恩戴德,而他们出任的职务最高,自然是人中龙凤,掌控他们,才算掌控了人才。

“如何,张卿记下来了吗?”

“记下来了。”

“那……还劳烦张卿将此事报给仲父,务必要能体现朕对仲父的仰仗,以免仲父多想。”

刘贺一双星目颇为澄澈地看着张安世,似乎在命令又似乎在请求。

张安世好像听懂了天子的真谛,又好像没有听懂。

但是最后,仍然恭敬地答应了下来。

“那明日,就将丙吉叫来,朕要见他。”

“唯!”

丙吉,朕终于要与他面对面了。

四更全部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