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伯府惊变(一)

离正门左右二十来步的左右两边,全堆着大大小小、形状颜色各异的麻布包袱,其中一只硕大的土白色大布口袋里支出一截黑漆漆的东西,也不知是鹿腿还是獐子腿······

“怎么回事?”

何沐阳的声音微沉。

守门的两个小幺儿连脸都吓白了,不住地叩头陈情道:“小的几个真的没偷懒,真的不敢偷懒······今儿一天实在连一丁点动静也没听见,也没一个人上门,中午换班时才看见院墙外头堆了这些东西,求爷奶奶明察!”

常晞不禁站在门口,朝着两边打量了几眼。

放的地方很刁钻,站在门前,还真就一点儿都看不见,肯定是对何家的门房布局非常了解的人了!

常晞立刻就想到今天白天莫名离席很久的刘二叔等人。

他们居然还学会“声东击西”了!

常晞不禁扶额苦笑。

“是乡亲们变着法的又来送东西了。”

回屋后,她把前因后果跟何沐阳提了提,不禁道:“他们也客气太过了!那些东西都是顶风冒雪从山上弄来的,哪儿是那么容易得的?就这么全送了来,这叫人怎么忍心······”

何沐阳脱了外罩的灰色大氅,不由得微笑道:“他们送得这样诚,也罢!就收下这回吧。”

想不收也不行了,连哪样是谁家送的都不知道!就算这会子打发人去问,他们也咬死了不会承认的······

常晞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

*********

翻过了正月,常晞又收到了沈清文从岭南寄过来的信。

她很喜欢常晞给自己闺女准备的周岁礼,还说等以后生二胎时,再要一个一模一样的,还让常晞提前给她预备好了,她那里自会加把劲的。

这个文姑姑,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常晞不禁失笑。

得知孩子们已经平安出发去了卫家,她也稍稍放心了下来,想着家里左右无事,就叫了薛妈妈和雪椿等人来,商量着过三月三的事。

没了那些繁文缛节的牵绊,这几年的三月三,只要不是天气太冷,常晞都会安排全家一起外出踏青几天。虽然不能出了北津辖内,可北津的占地何其广袤?光是叫得上名字的山川,就有不下百余处,每年换一个地方,十亭里也才走了不到一亭呢!

松萝就笑道:“奴婢听骊珠姐姐说,荡鸠山那一片的景色美得很!当地山上有一种紫色的芽叶,味道比榆钱还清甜滋润,做饼子、做小凉菜都很可口,咱们这边却是没有的。”

薛妈妈听了,不禁微微而笑。

这个小松萝,心里就念着一个吃······

“哦?”常晞闻言却来了兴趣,笑问:“骊珠可是去过了?也是这个时节去的吗?”

一旁的雪椿立刻笑道:“正是呢!就前年的事儿,当时骊珠姐姐还送了两小袋子晒干的芽叶来,您还说过好吃的,后来当成了土产,给送到京都去了。骊珠姐姐说,那叶子鲜着吃更好。”

一听她们说起这个,常晞也隐隐有了些印象。

阿蕙等三五个小丫鬟听说要出门逛去,都大感兴趣,却不敢多说什么,心里只觉得去哪儿都好,便都笑嘻嘻地站在那里,等着常晞发话。

“奶奶······”

松萝眼巴巴地望着常晞。

“薛妈妈的意思呢?”她笑问道。

薛妈妈哪里会跟小丫头们争竞?就笑道:“我听奶奶的!”

常晞就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等大爷回来,我再跟他说说。”

众丫鬟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大爷对这些事向来不计较,最后肯定还是听奶奶的!

下午何沐阳回来后,果然对常晞的提议没有任何异议。

一时间,家下众人全都忙了起来,找衣裳的找衣裳,做首饰的做首饰······几个新进府头次跟着出门的小丫头更是又紧张又兴奋,不住地问旁人应该带些什么去,高兴得连觉都不想睡了!

常晞笑了起来,看着小姑娘们每日里热闹忙碌着,她自己的心情也跟着轻快了不少。

*********

北津的积雪已经化了冻,天气一点点和暖起来。

这日一早,县里送来了何家新做的夏裳。

虽说家里人少,可常晞万事都喜欢打个提前,因此还是比照着从前在京都的惯例,春初做夏裳,夏初做秋衣。

阿莺喜滋滋地捧上来给常晞过目。

常晞就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件广袖长裙子。

天水碧的轻罗料子,顺滑如一池碧水,越往下延伸,衣料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浓青色,裙裾层层叠叠,轻柔飘逸,在微风中漾出深深浅浅的涟漪。

“听说这是南边最时兴的式样!”阿莺笑道:“奶奶要不要试试?”

这几年来,家里一直是在这家铺子里做衣裳,尺寸绝对错不了。

常晞笑道:“先放在那里吧。”

嫁给了文宏好几年,如今姝儿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伯府上下都高兴得什么似的,常晞正要打叠东西,准备再拿几件恂哥儿恬哥儿小时候穿过的小衣裳,一并给京都送过去。

阿莺没想到奶奶看见这么漂亮的新衣裳,居然不马上试穿一下,不由得怔在那里。

刚一愣神的功夫,忽听得外头的竹帘子哗啦啦一阵乱响。

常晞不禁抬起头,只见雪椿的手里高举着一封信,神情惶急地跑进来了。

“奶奶!”她的声音都变了,颤声道:“京都伯府刚送过来的,六百里加急!”

常晞手下的动作立刻停住了。

“你们没弄错?”

雪椿忙道:“信是丰儿拿进来的,信封上还带着寄出来的时间呢,万万错不了!”

来了北津这么多年,何沐阳两口子从来就没收到过一封六百里加急!

京都,必定出了大事了!

常晞立刻接信起身,看了看信上“致北津大郎”的落款,想了想,没有自己贸然打开,而是转身回了上房。

“京都刚送来的六百里加急。”

没有一句废话,她把信递给了何沐阳。

何沐阳的目光微凛。

接过信疾速看了一遍,何沐阳默然低头,良久不语。

常晞的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怎么?”

何沐阳没有说话,而是把信递回给了常晞,“你也看看。”

常晞只得接过来自己看。

“公公······病重?”

她满目惊疑地抬起头。

何沐阳沉吟了片刻,肃然道:“收拾东西,回京。”

常晞的脑子飞快的转了起来。

且不论公公为什么会突然病重,不管为了什么,只要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他们没有做出立刻回京的反应,那么日后,一顶“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光是满京都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们淹死!

看着纸上“已向今上陈情,急命大郎回京”的几个大字,常晞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我这就去安排!”

由不得再多想,她赶紧应了下来。

何沐阳微微点头,道:“一切从简,明天就走。”

*********

从宣平伯府出来时,已经是夕阳西下。

文宏也不顾马车前有人,刚一出府门,就一把馋住了何姝的胳膊,脸上难掩关切之色:“你觉得怎样?”

何姝的秀面微红,轻轻一挣没挣脱,也就任由他扶着,低头轻声道:“我没事。”

文宏亲自搀着她进了马车,又叮嘱了车夫好半晌,这才吩咐打道回府。

文宏的宅子买在宣平伯府后头的小榆树巷子里,前后只隔了两条街区,来往十分便利,因着上头还有两层长辈,他们小两口的房子不好太大了,因此当初是托了邹氏,只在巷子尾挑了一幢小小巧巧的二进宅子,外头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里头的布置却殊为不俗,雕梁精美中不失雅致,山石园木,也颇有几处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人气象。

一路进来,院里走动服侍的人却不多。

原来何姝自知能力有限,家里的人口多了,管理上难免有所疏漏。因此家里服侍的人并不多,就跟她从前未出阁时大致相仿,加上各处各部令牌回事的,倒也还料理得开。

刚进了内院,两个姬妾就迎了上来。

何姝随意问了几句话,就打发她们各自去了。

文宏见屋里没人,就自己端了碗热热的杏仁茶来递与何姝,又拔脚就要出去找大夫来把脉。

“宏哥回来。”

何姝赶紧叫住了他,微笑道:“你这么忙忙的作什么?我都说了没事了。”

文宏不自觉地摸了摸鼻子,尴尬一笑道:“我这不是放心不下吗。”

夫妻两个相对而坐,何姝低了一会儿头,犹豫良久,还是忍不住问道:“父亲的病······太医们到底是怎么说的?”

文宏闻言,不禁暗暗叹了一口气。

“不是我故意不告诉你。”他轻轻一握何姝的手,温声道:“岳母怕你操心,也怕我私下告诉了你,这才连我也瞒着,不肯叫咱们知道。太医说话时,就只有她和你二哥在侧,事后我倒是问了问你二哥,可他只笑着说不妨事,我也不好拉着他追问个没完没了。”

何姝知道,丈夫是从来不会对自己撒谎的,闻言不由得以手支颐,又呆呆的出起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