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天光秋色(二)

常晞见喜儿和刘家的小子们都跟在旁边,便也不去管他们,只是看着何沐阳专心致志的吃饭。

饭毕,她又递上一盏茶水。

这是后山采下来的野茶,叶片很大,泡出来的茶汤略显褐色,带着很浓的苦味。常晞有些喝不惯,何沐阳却爱上了,因此家里常年都备着这样的茶。

常晞笑问:“你们断断续续的,挖了也有大半年了,这河道还得多久才能挖通啊?”

何沐阳低头品了几口野茶,让那种天然纯正的茶意在舌尖打了个转,这才笑道:“哪儿能那么容易,你当是在地上随便挖挖就成的?”

常晞当然知道不可能那么轻易,不过,她还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个挖法。

何沐阳指着河道旁的一根根打进地里的木头,笑道:“看见那些木桩没有?”

常晞点了点头。

“村里没有炸药,只能单靠人力挖掘,要先在上游勘察地形,审度水性,测量河床坡降,提前计算好河道的走向。再用那些木桩打出河道的轮廓,沿着轮廓线挖出一条条的沟渠,再拓宽、加深。新开河段的上口要推隔墙挡水,全部完工后再拆除。”

这么大的工程,光是听着就很复杂了······

常晞不由得问道:“私挖河道,朝廷会允许吗?”

何沐阳看着不远处互相插科打诨、开着玩笑的“河工”们,微笑道:“其实,这里挖的并不能算运河,充其量只是一道水渠罢了。这也是过了明路的,丕岭早就想挖河,上报了几次,上头都以‘没人没钱’等理由挡了回来,罗村长联合了周围的几个村子一起上报,要来了一纸批准开工的预文书,银子、人力一概自理,挖得不好,责任在村里,与衙门无涉,河道挖好了,也是一项拿得上台面的政绩,衙门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原来如此······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常晞微微点头,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道:“河工水利可复杂得很,大爷还藏着这个本事呢?”

何沐阳闻言,不禁又哈哈大笑。

这又有什么好笑的了?

常晞暗暗腹诽了几句。

等何沐阳笑够了,这才放下茶盏,低声对常晞道:“你怎么忘了,咱们还有个做过工部侍郎的大伯父呢!”

还真是的!

常晞不禁恍然。

可······大伯父会愿意掺和这些事?

当初,何沐阳被贬,他和大太太为了避嫌,可是连面都没露的,只让儿子儿媳过来略送了送。

常晞不由得问道:“你是什么时候给大伯父写的信,我怎么不知道?”

“我先写信去求了岳丈大人,由他出面,请大伯父给我介绍了一个懂河工的人来勘测、绘图、打桩,剩下的事我就能干了。”何沐阳笑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也用不着什么都会,只要有人能帮我把事办成了就行了!”

常晞却注意到了他刚才说的话。

不是绕过父亲直接找大伯父帮忙,而是先托了父亲,再由父亲出面,跟大伯父说和的。既不动声色地捧了父亲一回,又让大伯父不好拒绝。

她不禁笑了起来,“你倒是会讨好岳父!”

明知她这是故意调侃,何沐阳却一本正经地颔首道:“多谢夫人夸奖!”

见大爷和奶奶如此有说有笑的,薛妈妈不禁暗暗感慨。

真是应了那句俗话,好锅配好盖,好马配好鞍。不管什么事,大奶奶跟大爷总是能说到一块去,这可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了······

很快,吃饭休息的时间就到了。

众人都时不时地往何沐阳这边看,等着他指挥众人开工。

“你们先回去吧。”何沐阳起身道:“往后的天越来越冷了,你想办法给孩子们找点事做,别让他们再跑来跑去的了。”

常晞含笑点了点头,又道:“晚上回家吃饭吧,京都家里又送来了一条金华火腿,正好做个黄芽菜煨火腿。”

这是何沐阳最爱吃的一道菜。

他们夫妻两个其乐融融地说着话,阳光透过红彤彤的树叶斑斑点点洒落在草地上,靠近河道的不远处有几个小水洼,浅浅的一层水,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幽幽的金光。

这幅场景正好落在了远处的一群骑着马的人眼里。

这帮人看着像是过路的,都穿着土黄色的衣裳、足蹬厚皮靴,一副镖客打扮,领头的人戴着一顶竹编斗笠,遮住了整个面孔。

他们纵马驶过河道,脚步并没有停顿,可领头人的目光却一直盯在何沐阳的身上,马已经驶过去了,他还在回头看。

旁边就是个隘口,每天过路的人没有几十也有十几,谁也没有在意。

常晞目送着何沐阳回到他的位置上,这才让人招呼孩子们,又照着原路返回了家里。

一路上,孩子们照样叽叽喳喳,没有半刻安生。常晞却在琢磨,让他们在家干点什么好······

二姐家的靖哥儿像这么大的时候,都干什么来着?

骑竹马、丢沙包?写字画画?

启蒙的师傅已经找了四个,四个都嫌北津偏远,束脩翻了好几倍,人家也不肯来。

再不定下来,两个孩子都要玩儿野了······

还是再托父亲和五哥,多帮着留意一下吧!

她胡乱想着,一路无话的回到家里。

进屋洗净了手脸,松萝就端着一个黑漆梅花攒盒迎了上来。

“才刚韩掌柜和骊珠姐姐来了。”

她嘻嘻笑道:“他们要回韩掌柜的老家录县办事,顺道来给您请个安,听说您不在,那边又等不得,只好把带来的东西给留下了。”

“又送东西来了?”

常晞的目光看向了松萝手里捧着的点心。

“都是些济州的土产。”松萝笑道:“另还有四盆菊花,开得实在好,都摆在后廊檐下了,您要不要看看?”

常晞也来了兴致,起身笑道:“去看看。”

恂哥儿和恬哥儿两个小尾巴自然要跟着。

那几盆菊花都用青瓷花盆种着,花叶挺秀,香气超逸,果然开得极好。

“两盆白的叫瑶台玉凤,两盆紫的叫紫龙卧雪。”松萝连忙给常晞介绍。

常晞含笑点了点头。

花开得好,名字起得也好······

恂哥儿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把小竹剪,仰着小脸儿问常晞:“娘簪哪朵?”

老妈妈们赶紧上前接过竹剪刀:“这可使不得,这可使不得!”

常晞尚在孝期,今天穿的是一件青锦滚云边的披风,松萝便指了洁白的瑶台玉凤,笑道:“奶奶,还是簪这个吧。”

常晞笑着颔首,由着松萝剪下了一朵半开半放的白菊,替她簪在了发髻上。

回到正屋炕上,常晞重新梳理了家里的人事。

房子已经加盖完了,家里上下对何沐阳的新身份已经习惯了,待人接物都有了分寸,北津的生活也适应了不少,做起事来井井有条,不再需要自己处处留心在意,总算可以恢复从前在京都的流程规制了。

她把今年从京都赶来投奔他的李辉叫了过来,让他做了大管事,又对他嘱咐了几句,让他凡事多看看其他几户被贬的人家,不管是吃穿用度还是什么,既不要拔尖,也别太落后,保持在中游即可。

在伯府里历练了多年,李辉的眼中透着几分沉稳的精干,他恭身点头道:“奶奶放心,我明白。”

常晞又叫了薛妈妈和雪椿、松萝来,道:“以后还比照着京都的规程,由雪椿统管吃食浆洗,底下分派两个小丫鬟、由松萝统管衣饰银钱,底下一样是两个小丫鬟。有什么拿不准的,先问过薛妈妈,薛妈妈也觉得十分紧要的,再来找我拿主意。”

三人都屈膝应是。

常晞想了想,又吩咐薛妈妈:“孩子们已经不吃奶了,乳娘说话儿也要回自己家去,你再从家里选两个为人本分老成,又照顾过孩子的,带过来我看看。”

这是要给孩子们选屋里的管事妈妈了。

给少爷们当管事妈妈可是个美差,不过,责任也大得很······薛妈妈忙恭声道:“奶奶放心,我即刻就去办这件事。”

常晞见该交代的事都交代分明了,便点了点头,让她们各自散了。

*********

“哈哈哈哈!”

佟宅里,佟宁摘去了斗笠,大笑道:“早就听说何老大在丕岭折腾什么挖河挖路的事儿,还以为是瞎传的,再不就是有事没事去露个脸,博一个与民为善的好名声就得了。真是没想到,他还真当成一件正经事儿给办上了!”

一想起白天所见,何沐阳穿着粗衣粗鞋,满脚泥泞的落魄相儿,他就觉得痛快!

佟家的幕僚刁运东也笑道:“这里穷乡僻壤的,不得展才,不想方设法的找点事做,怎么好打发时间呢?”

“自甘下贱!”

佟宁“哼”了一声,沉吟道:“也是!不管大小,好歹有个事儿干着,再等个十年八年的,河道就能挖通了,好歹有这个奔头,他在北津就待得踏实了!”

一提到何家的大爷,自家爷就失了分寸······就连说话也肆意了许多。

刁运东暗暗摇头,委婉提醒道:“爷,要不要先看看,进京的事要怎么安排?”.

<belcss="p_ft;看小说,上塔读小说支持我,追读最新更新000rv8lc</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