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寇勿追见机而作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
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这个卦讲到这里又不同了,又像武侠小说了。先就字面上解释,“即”是半虚半实的字,鹿是头上有角的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后来的《易经》,说这个字是山麓的“麓”,说是山脚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家都在争论这个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农林部的管理员,近似现代美国的天然动物公园的园长,或农林畜牧厅长。这里叙述的,等于一幅打猎的画面,一队猎人到了山边有一排森林。我们中国武侠小说常写道:“逢林不入,穷寇莫追。”追敌人追到树林里了,不要追进去,恐怕里边有埋伏。这里是说打猎到了山脚的树林边,没有山林管理员带路,不能追进去。“君子几”,有知识的人,碰到这种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机警了,不要硬闯,钻进去了说不定要送命。“几”像电气开关,一进一退,要在一念之间下判断,所以要“舍”,不要进去了。“往吝”,如果进去了,一定倒楣。据我的研究,还是“鹿”字对,谁教我们加一个“林”在上面?就是打猎,看到一只鹿,拼命追到山边一个树林中钻进去了,何必加上一个“林”字,自找麻烦。“即”就是追赶,“即鹿”就是追赶鹿,赶到一个地方,像部队作战一样,地区地形一点都不熟,没有向导,结果这一只鹿钻到树林里了,这个情况更不利,与其这样,就应该知机警惕,不如放弃它。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生中看到一个猎物,本来可以拿到的,可是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拿不到,而这一机会跑掉了,情况不明,如果还拼命去抓,不必用《易经》的道理,试想它的后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个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强地前进,最后便很难说了。吝就是悭吝,不是好现象,艰难困苦都来了。
我们看这个卦象,前进是阴爻,黑暗的;退回来有阳爻,是光明,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诉我们的,人生最大的哲学是在“存亡”、‘“进退”、“得失”这六个字,一个最高明的人,就是在这六个字上做得最适当,整个历史的演进也是在这个字之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如果在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没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们的观念来看孔子的彖辞,便完全通了。“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就是打鹿没有向导。“以从禽也”,飞的为禽,走的为兽,中国文字并不是呆板的,古文里“禽”与“擒”有时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这里的“禽”字解释为“擒”的意义,在此并不十分恰当的,禽就是禽。“以从禽也”,让它飞掉,不是很简单吗?又何必著书立说、硬讨论一番?为了这一个字,有几百字的文章加以注解,可以拿博士学位,东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说起,说到将来的世界,都抄上去了,这样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给他学位;但如果真给了他学位,又觉得对不起上帝,因为这些说法太不像话了,为什么不好好做人,去找这么一个东西去分析,这也太可怜了,像这样的著作太多了。
这里我认为“以从禽也”就是让它飞了的意思,因为孔子说过“鸟兽不可以同群”,欲高飞的让它高飞,欲奔走的给它奔走。我是一个人,既不想高飞远走,只守住人的本位这么做,这是孔子在《论语入上说过的,把那个观念和这里一配,就很平淡。“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孔子说碰到这种情形,只好放弃,勉强的前进一定不好,结果弄到自己穷途末路。我们见到许多朋友做生意、做事业,往往因为不信邪,非要奋斗不可,其实没有道理的硬闯不叫作奋斗,最后“往吝”,发生困难,困难以后,还不回头,遂造成了穷途末路。
风云聚会万事随心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爻到外卦来了,“乘马班如”,已经解释过了。“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这就是《易经》告诉我们,六爻是人生的六个阶段,在某一阶段遇到的现象要倒媚,在某一个环境里会发了财。是得志?是倒媚?到了另一阶段时,都有所改变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人情、国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马班如这里也是骑马,而且班如,后面还有一群人跟着,这样的派头去求婚,一定成功,没有不好的,因为到了这一爻,前面是阳爻,光明摆在前面,这个时候可不能退后了。那么孔子在《彖辞》中说,“求而往明也”,前面是阳爻,光明在望,阴阳相合,所以有婚姻在动的现象。这是解释这一爻的好处,最好用男女结婚来比方,如果以人事来比方,便是与长官意志相投,就是这种现象,无往而不利!不要呆板地看成只是结婚的现象,因为阴阳的相合,最好的比方,就是人生男女的结合。
练达人情与食古不化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这里又是一个画面,如作字面上讲,“屯其膏”就是囤积原油。“小贞吉”不过不大发财,稍稍赚一点。“大贞凶”囤积多了犯法。假如在街上摆一个卜卦摊,作这样的解释也通,但真正研究《易经》则不是这样。膏是脂膏,屯也可以说是囤积,也是草。屯卦本身就是草木萌芽的现象,草木到了第五爻,已经长大了,显得又光滑又茁壮,但是还不是大成功,看《易经》要注意,凡大吉大利,一定有个贞字,要走正路,不走正路终于要亡的!天地间没有真正的大吉大利。六十四卦都要人走正路,摆得正,走得正,则样样好,偏差了终归出毛病,所以小吉中间还要贞——一正;但“大贞凶”,这里问题又来了,难道大正就不对?什么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学理学的人,在这个时代,还是言行呆呆板板,矫枉过正,并不是好事,所以大贞则凶,也就是说人生要通达,不通达就不对了,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于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事业,做生意就是商人,不知道变则是大贞凶。所以《彖辞》说:“屯其膏,施未光也。”是说第五爻的阳爻,在外卦的正中,前后都是阴爻,还露不出头,等十点火的膏脂,还囤积在那里,还没有放出光明来。这也是一个人生现象,好比上面被一个东西压住厂,自己的理想、计划,不能实现,或如一个幕僚长,有很好的抱负,可是他的长官硬是说不通,也只好“屯其膏”了。
泣血涟如不可长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要注意的是,这个卦里有三次骑马,而且骑马都带领了一批马队,阔气得很,可是这次很惨了,哭了,不到伤心不泪流,一定碰到伤心的事情才哭厂,哭到最后,眼泪都干了,哭出血来了,而且是连绵不断的“涟如”。我们研究一下,“乘马班如”已经讲过,大家都懂了,那么这个“血”从哪里来的?“坎为血”,自坎卦来的,连着F面,连绵不断的阴爻下来,这一爻到了卦的尽头了,假使卜卦动爻在屯卦上六这一爻,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如果硬做,有痛哭流涕的现象,还要泣血,还要受伤。《彖辞》说:“何可长也。”万事不能成功,不能长久。
研究《易经》大概是这样的方式。
这里还有一个大问题:前面要大家背诵《易经》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乾为天,天风女后,天山遁的分宫卦象次序,一直到雷泽归妹为止。可是《周易》的卦序,并没有照分宫卦排列,为什么作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这样的排列而以“未济”一卦放在最后?这是什么道理?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看完了古今的著作,都各有一套理由解释,仔细一看,但都不能满意。孔老夫子在《序卦传》里,也有他的一套解释,我们对孔老夫子的解释,很敬重,敬仰他解释得对,但是我还是没有同意,夫子是夫子,我还是我,因为理由不充足。我老实告诉大家,关于《周易》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古今人物的解释,我都没有同意,现在正在找它的原因,向各方面寻找,这是《易经》上的一个大问题呀!
对于《周易》卦序的排列,希望大家熟读《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更希望大家动脑筋找出它作如此排列的理由来。
蒙卦
屯卦的后面接着是蒙卦,这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把水雷屯卦倒过来看,就变成了山水蒙卦。蒙卦是屯卦的综卦,在开始的时候,即曾要求大家特别注意,要懂得综卦。《易经》告诉我们要客观,天下事立场不同,观点就两样,现象也就变了,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大哲学的道理。近几年有人用黑格尔的逻辑——正反合来讲《易经》,我告诉他们不要闹笑话,黑格尔的正反合,怎么够得上来谈中国《易经》呢?那不过是以三段来看事情,中国《易经》是八面玲珑,看八方十面的,如屯、蒙两卦,就已经一正一倒是两段了,屯卦的错卦,为人风鼎卦,又是另一个现象,它的交互卦,是剥卦,又是一个现象,而且还可以再交互下去,所以要把这许多道理了解以后,才可以研究《易经》八卦,如果连这些道理都马虎过去,就没有办法来研究卦了,等于前面说的:“君子几,不如舍。”还是聪明一点吧!不如退下来,不必再去研究了。
蒙卦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把它用在教育方面,现在小孩初入学是进托儿所,进幼稚园,以前则叫作“启蒙”,也叫作“发蒙”,小孩读书的地方叫“蒙馆”,就是由此来的。这个蒙卦是教育的卦,因为根据《易经》的内容所说,教育上常常用到,还有司法上用到蒙卦,中国过去司法、刑法,都是属于礼的范围,中国人的司法,法律哲学的最高点,是在蒙卦里,也就是教育,而并不是摆杀人的威风。所以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一个执法的人,判决一个人去服刑,在位的人都要感觉难过,认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够,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完成教育的任务,才使他愚昧不懂而犯法,所以古代司法的道理,同教育连在一起,这些也都在蒙卦里边。
我们知道蒙卦是水雷屯卦的综卦,水雷屯卦倒过来看就是山水蒙卦。任何一卦,从这面看了,也要从那一面看,我们学了《易经》,对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处理任何事情,对任何一个人,要多方面地看,不要太主观,没有那么简单的,对于相反的立场是怎样?需要搞清楚,正如屯卦,翻过来就成了蒙卦。
蒙卦的来源我们知道了,这个蒙卦,如果我们卜卦时卜到蒙卦好不好?卦辞说: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
贞。”
“亨”,是好的,以“亨”开始,下面最后有两个“利贞”。乾坤两卦,有四个性能:“元、亨、利、贞”都是好的,到蒙卦的时候,好的成分只有三个了,而且很痛苦的好。
由宗教而教化人生
这个卦辞,以现代观念从字面上看,不知道它乱七八糟说了些什么?大家对《易经》的观念,一种是很神圣的看法,一种是很讨厌的看法,总之都不知道它说些什么。现在我们要把握住一个原则,这是我们上古文化,人生不可知的那一面——任何一个人,无论智慧怎样高,对于宇宙不可知的一面始终不懂,譬如说,我明天吃几碗饭,我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我们希望知道未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古今中外,有许多方法。《易经》原来是研究卜卦,透过了这个方法而想得先知,的确有这回事。后来人文文化的发展,到周公、孔子以后,透过了这个神秘色彩的卜卦,而加进去人生哲学的了解,结果这两样东西分不清楚了。所以《易经》不像西方文化,老实说外国的宗教,它们的教主并不跟人讲道理,只是教人盲目的信。我们文化的《易经》是从宗教的性质来的,后来要讲道理,不可盲目的信,因此这些加起来的东西,现在我们看起来头痛,它说这个卦是好的,怎么个好?它下面把道理讲给你听。
那么它说,这个蒙卦的现象,不是我求童蒙——例如办幼稚园,教育的性质,不是我为了学费,像技生意一样,把你家的小孩弄来,而是小孩来求我教育他。如果仔细研究这两句话,看这个卦所表现的状态就知道了,山水蒙,蒙卦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早晨水蒸气上来,一片大雾茫茫,前路看不见,如小孩子一样,走在路上找不到前途,想找一个老前辈问问路,指引迷津,于是把这个状况变成教育的目的,也变成政治的目的。不是我去找他,而是对方来找我,但有一个条件,像求神拜佛卜卦一样,要很诚恳,最初来问的时候,就告诉了答案,如果告诉的答案不相信,又一次两次三次再问,这就是亵渎——开玩笑了,既然是开玩笑的态度,就不答复了。透过这些话,就看出一个道理,人要至诚,对待人也是一样,当我们第一次很诚恳向人请教时,一定得到答复,如果故意开玩笑去问人,一定得相反的效果。所以宗教的精神也好,长官部下的相待也好,朋友相处也好,家庭相处也好,都应该是这种精神,所以中庸之道,讲究诚。最后结论说这个卦是好的——利贞。可是这利贞是怎样来的?是要最诚恳,不要开玩笑。当我们以谦虚的精神,像小孩子去找老师求教一样的诚恳端庄,这就亨通、有利,这样看起来,不必要卜卦了,以谦虚的精神、诚恳的态度去做人做事,又何必去求菩萨呢?所以《易经》是透过宗教的迷信性质,来告诉人生的道理。
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象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这要有智慧,有险的地方要止步,不要再乱闯,如果还不信邪,不止步,只有死路一条,这是蒙卦的现象。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
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子解释上面的卦辞说:卜到蒙卦是亨通的,因为行为思想,把握了时间,得其中道,不偏,自然亨通。这个卦为什么是“行时中也”?因为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个蒙卦是阳卦,六爻中只有两阳爻。以男女为喻,一群女孩中,只有两个男于,其中一个上九是老头,另一个是九二爻,还很年轻,又得其中,正在坎卦的中爻,像二十几岁的青年,最剽悍的时候,而且亦得其位。位就是空间。《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东西得其时,得其位,当然是亨通的。至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子说是“志应也”,意志、思想、感情相通。从卦象上看,上下交互相连都是好的,所以上下相通是好的。“初筮告,以刚中也。”初筮告,是因为下卦坎卦的阳爻得其中,阳刚得中,诚诚恳恳,爽朗、坦白,当然得到答案。“再三读,读则不告”,把九二爻另外放到任何位置都不对,最后孔子作结论:“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中国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都取用这个蒙卦。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以人格的教育为主。现在不同了,现在是生活的教育、技术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目的在“养正”——完成一个人格,这是圣人的事业,是一种功德,不是今日动辄讲“价值”所可比拟的了。
中国文化的教育哲学思想,蒙卦里包含了很多,但不是全体,而且蒙卦的教育思想哲学,不属于现代教育思想哲学的狭窄范围以内,中国文化蒙卦的教育思想,包括政治也是教育,中国古代是政教不分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就是政教不分的道理。全国的领导人就是大家长,就有教育全民的责任,这是中国古代观念的一个重点。尤其在蒙卦中还看到,中国古代不但政教不分,而且还包括了现代的法治,就是所谓“刑教”,包括了法律的管理,刑教不分。譬如犯了法判罪,罪有轻重,在《易经》蒙卦的思想,判刑也是一种教育,如家里孩子犯了错,只好责打几下,这也就是蒙以养正的《彖辞》观念。
行到有功方为德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这个卦的现象,上面是艮卦,下面是坎卦,如画图勉强解释,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湖水。至于蒙,如杭州的西湖,或者湖南的洞庭湖,早晨起来,一片水蒸气上来,蒙蒙的把山都遮住了,这就是蒙的现象。这是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以这样来看蒙卦,就叫作“象”。这里《彖辞》不说湖沼,说山下出泉,泉水从地下冒上来,我们研究卦象,先暂不看卦而在脑中构成一个景象,山水蒙,那么景象是一个山,下面出水,透过了这个现象,对人文文化得了一个概念,效法这个卦的精神——果行、育德——这是两个观念,行为要有好的成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为要有结果为果行。读书人经常说:“救国救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只讲理论不行,要问有没有做,有没有事功,没有则不算果行。那么蒙卦的果行是什么?是育德,教育,养育,对于人,对于万物,要施给,养育得到成果,上古时“德者得也”,德字的意思也是好的成果,就是透过这个卦象,牵到人文文化上来,人要效法蒙卦的精神,做到果行育德,如大禹治水,就是果行育德。
这个人文思想和这个卦象有什么关系?这是三代以后把这种人文思想套上去的,因此山高水深、源远流长、饮水思源等等都是这观念来的。
可是与《彖辞》比较,又完全是两回事,这中间就有考据问题了;不管考据,也是两个不同意义,或者深度不同的两重意义。
再看爻辞,并没有一个系列,不是一个系统,历来对《易经》的注解,都有“《易经》是对的”观念为前提,即使《易经》上解释不清楚,也想尽办法找理由附会上去。
刑法与教育功能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就是刑教、刑法。“发蒙”这两个字很有道理,因为山下有水,凡有水就有水蒸气,接下来“利用刑人”,不知扯到哪里去了?这个现象是拿来讲政治法律的道理。人犯的错,没有办法教化,只好用刑。这个“利用刑人”的“利用”一词,不是现代观念的“利用”,现在说“利用某人”是一句很坏的话,至少在道德上犯了罪。在《易经》上常有“利用”这两个字,并不是坏意,这两个字要分开。《易经》上的“利用”,意思是用得对人有利。如“利用刑人”,是说用刑法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利。因为人类中有些人不听好的教化,打他一顿就听了,但是与第一爻的发蒙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古人的解释,拼命设法拉关系,我们不去管古人的注解,先看原文:“用说桎梏”。“说”也是《论语》“不亦说乎”一样“悦”的意思,人受了桎梏,还有什么快活?因为这是教化,就是蒙以养正,犯了罪受惩罚后。因此教化过来,就是很高兴的事,“以往吝”卜到这个卦,是倒媚的,不必去做了。
蒙卦一推到人文文化上来,变成了这样,这个爻辞是文王作的,在当时和现在庙里的签诗一样。这个现象是一个人在中间,上下都是困难,都是阴,到了二爻上去是震发、开发的现象,再往前,处处都是坷坷坎坎,不顺利,因此爻辞是这样一个说法。如详细研究,要看焦赣作的《易林》。后来假借邵康节作的河洛理数的卦辞,他所讲的这一爻,不用这个东西,所以古人很高明,推翻了《周易》,自己独创一格。据我的研究,他们早有发现,这个卦的爻辞,欲作什么解释,都有理由,但是古人对于圣人,一辈子很恭敬,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因此只有自己创作,但也是根据《周易》的系统来,可是解释不同。大家拼命在讲易学,其中有没有改革的创作,没有注意到。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唐宋以后,将犯人拿去杀头,执行死刑叫作“正法”,这个名词是《易经》这里来的,但是这里的“正法”并不是指杀头处死刑。正是正,法是法,当人有不对的地方,犯了错的时候,应该处罚的则处罚,以法来纠正人的错误,是教育的意思,同蒙卦的本身原理并没有错。这卦的现象,用来站在教育的立场,来讲刑法为所谓“利用刑人”,是使人得正的方法。这是蒙卦第一爻,来得那么凶,等于以刑法治世,主张法治的精神。如果断章取义说蒙卦初爻主张以法治天下,没有错,但整个卦说起来,问题就大了,到第二爻说法又变了,系统不同了。
易理的平淡与神秘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
家,刚柔接也。”
如果卜卦卜到这一爻动,大吉大利,是讨老婆的好卦,不但讨到好老婆,而且生得好儿子,将来大振家声,前途无量,后福无穷,就是这样好,这和上面第一爻刚刚相反。当然这一爻是阳爻,代表男性,前面四个阴爻,有四个女的等他,自然讨到好老婆,就是这么个道理。说《易经》是大学问,其实就像小孩玩耍,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学问,都是小孩子在玩的。我发现一个道理,任何人的一生,没有离开他幼年幻想的范围,如周岁的小儿,在一堆玩具中,喜欢取刀,长大则为武人,或说这是迷信,但剥开迷信的外衣,其中有高深的学理,这是下意识地表现了他的禀性。总之,最高深的学理,都是小儿玩的,佛学里对于世界上的学问,称为“戏论”——儿戏之论。假使从这个观点看《易经》,也只是“戏论”而已。所以我们研究学问,也并不需要“高推圣境”,对圣人的东西先把他崇拜起来,然后从那崇拜的路上,自己蒙蔽了自己的智慧,硬往那里凑,就划不来。研究这些东西,头脑科学,不崇拜古人,也不轻视古人,如蒙卦的包蒙,这里内卦为坎卦,在后天卦里,离卦是阳性,坎卦是阴性,如以阳卦多阴而论,坎卦又为中男,前面又有许多阴爻在,包蒙就是阳爻被包在阴爻里,所以吉,子克家,因为是中男,《彖辞》是解释“子克家”这句话,因为是刚柔相接,阴阳相合。另一说,交互卦的接法,这一阳爻与上两交接,变为震卦,是长子。
秋胡戏妻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
不顺也。”
说到这一爻,想起古人中一位大家了,就是宋代有名的朱熹朱夫子,那是不得了的人物,在专制时代,如果像我这样随便批评朱熹,就早应该杀头了。在明朝以后正式规定考功名要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朱熹研究一辈子《易经》,他对这一爻的解释妙得很。他说,如果卜到这个卦,不可以讨太太,至于“见金夫”,他说是秋胡戏妻的那个样子,这个女人的后面有一个情人,就是她的前夫,真不知朱熹这个话从何说起?何以叫作“见金夫”?套用起来,牵强附会的多了。我们知道坎是西方之卦,西方属金,夫是由第一爻是阴性,阴性的后面是阳性这里来的,所以从后面跟了一个男人,这样的太太去娶她干什么?这个男人是西北人,或者是她西边的邻居,像这样的解释还可以勉强上去,一定说拿了黄金做情人,在法律上罪证不足,该是不起诉处分,这种解释是不成为理由的。“不有躬”如果勉强讨这个太太,连命都不能保住,躬者就是身体,命都保不了,无攸利,没有什么好处。
这个解释不知说些什么?明明是山下有水叫作蒙卦,却出来那么多的故事,每一爻都不同,每爻来编一个不同的故事,看看蛮有味道。宋朝一个儒家杨万里,也是一个诗人,就用历史的事情来解释《易经》,看来也蛮好玩(杨万里字诚斋,著有《诚斋易传》二十卷)。
《彖辞》的“勿用取女”这句话,是说这一爻随便怎么走都不顺,坎坷很多……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为什么是困蒙?时间不同,位置不同,一个程序一个程序来,六爻的变动,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所以到了六四,困蒙,受困了,上下都不好,都是阴气,等于山水之间在起蒙雾了,万事不通,都不好。所以《彖辞》说,困蒙这一爻是不对的,因为阴阳不能调和均衡,上面的老阳够不到,下面的阳爻也隔开了。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面看到各爻,先受刑罚,后又娶太太生儿子,在中间还有个女人,还有姘头,还有走不通的路,到这里生出孩子来了。这一卦有利于年轻人,大吉大利。但要注意,老头碰到这一卦,不大对头,因为不童蒙了,要童蒙才吉。《彖辞》的解释,童蒙之吉,是顺利得很,因为这一爻动,阴变阳,上卦就变成龚卦了,所以顺以巽。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当土匪去抢别人不行,别人当土匪去防御他则有利,如果打仗,主动去攻击不行,只能防御攻击。别人来打击,他必败,去打击别人也会失败。是这样的现象要安静不动,要防御,不能攻击。《彖辞》解释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上下顺,在象上防御的工事都做好了。
现在回转来检查,蒙卦的《彖辞》和《彖辞》有矛盾,并不完全一致,六爻的解释有那么多不同的东西,不成系统地凑拢来,所以我们须知《易经》在最古老的时候,是没有这些词句的,就只是一横为阳爻、两横为阴爻的图案,用来卜卦。上古的人文文化不发达,欲想求知不可知的一面,用这占卜方法,流传久了,宗教迷信就成为人类文化的起源,人类任何文化都是这种宗教迷信——现代称为神秘学为起源。中国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后,形成了人类文化,把这套东西拿来作如此解释,这是研究学术的一个路线。
需卦
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现在上卦是水,还没有动,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这个需字,来研究说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个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来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层一层的雨下来,就像这需字一样,为什么叫需?人类于日光、空气、水,一样缺不了,当然需要,需的文字本身,就是这样解释,尤其农业社会,有形的东西,水最重要,可是这个卦名,是谁替它定的,则不知道。甚至卦名是在哪一个时代定出来的,也是问题,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乾、坤两卦的“元、亨、利、贞”四个字,到了后面的卦,“元”字都去掉了,最好的是“亨、利、贞”三个字,乃至有的卦,只有其中两个字或一个字,这个卦还和屯卦一样有“亨、利、贞”三个字,那么“有孚”的意义是什么?古人讲易理的解释“孚者信也。”有信,言而有信,古人这个解释不通。所谓“孚信”,孚字原来就是“老母鸡孵小鸡”的意思,孚字上面是鸡爪,下面一个儿子,小鸡快出来了,为有孚,有信用了,所以后人借用这个字,意思就是信,后来又加卵为孵了。“光亨”光当然亨通,光一亮,什么都看见了。“贞吉”正就大吉,有利没有利?有限度的利,要过河,过黄河,过长江,出海过海洋有利,假使组织航运公司,卜到这个卦会发财,做交通事业也会发财。为什么这样说?外卦是水,水在外面,天在内(这个天是抽象的),那么水就有利了。
“象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
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的意义就是需要,我们看了孔子的《系传》就知道。这一卦险在前,平面来讲,前面是坎卦,坎也是坡坎,也是大水,但是“刚健而不陷其义”,本身阳刚之气太多了。后面乾卦,三爻是阳爻,而坎卦本身中间亦是阳爻,虽然有危险的现象,因为刚健不会跌倒,以这个意义来讲,不会受国走绝路。为什么有孚、光亨、贞吉?因为这是一个好卦,后卦是前卦的天,海阔天空,而坎卦的阳爻,得其中位。“利涉大川”只要涉,往前面去,就有很好的成果,这是《彖辞》对卦辞的解释。
《彖辞》、《彖辞》的矛盾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这与《彖辞》不同,而说云上于天是需,画面两样。《彖辞》解释前面是一片水的平面图,《彖辞》的画面是立体的,天上面都是云雾,它说这个卦是叫我们上馆子,不但上馆子,还要作乐。我们就发现《彖辞》、《彖辞》是矛盾的,对圣人不好意思说他矛盾,姑且说是两重意义,这样两重不同的意义该怎么办?这且暂时搁在这里。
需卦爻辞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
无咎,未失常也。”
需于郊,是根据《彖辞》“云上于天”下雨,夏天热得要死,希望下一场雨,结果下了,可是“及时雨送(宋)江”,下到外面去了。需于郊就是雨下到郊外去了,引用这个现象来讲人文文化哲学,则“利用恒”要恒心,万事要用恒心,卜到此卦,表示有消息,但慢慢来,要有恒心去做,最后有好结果。“无咎”,没有毛病,没有过错,《彖辞》对于爻辞,用人生哲学的道理来解释的。需于郊是要有恒心慢慢来,“勿犯难行”,遇到特别的困难,不要浮躁去冲破,知道不对退回来,等机会。“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怎样说无咎是因为未失常,这个卦初九爻动,动得很正常,假如卜卦初九爻动,就变成了水风井卦,现象变了,初步有受困之象,但是不坏。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
言,以吉终也。”
第二爻,这阵雨下到沙滩上去了,立即干了。卜卦的意思,是有口舌,是非多,但小事没有关系,别人诽谤、批评,不用怕,最后是好。《彖辞》说:“需于沙,衍在中也”,一阵雨,下到沙滩里,就漫衍开了。“虽小有言”,人家的闲话像下雨一样,滴滴答答,啰嗦,但最后还是好的。为什么最后是好的?因为第二爻动了,变成水火既济卦,所以卜卦有时取其动,有时取其不动,其间如何取法?则在各人的智慧,如夜入黑房要开灯则取动,天气转冷了需关上冷气,则取不动的静象了。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
慎不败也。”
到了第三爻变讨厌了,雨下在泥土地上,都是烂泥地,路都不能走。这个卦有危险的现象,如果在前方作战,担心敌人要来攻击了;如作小偷的,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泥泞会困人,所以土匪在这时行劫。《彖辞》解释说:“需于泥,灾在外也。”为什么说灾在外?因为第三爻动了,内卦变成兑卦,水泽节,水上加水,要节制了。“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有敌人来攻击,也是自己内部问题,把敌人引过来,所以要敬慎处理,不会失败,但不敬不慎还是要失败的。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卜到这个卦,有流血的事,在哪里出血?大部分在耳朵,因为坎为耳,这是外卦坎卦的初爻动,所以《彖辞》说“需于血,顺以听。”怎么是顺以听?第四爻动后,外卦倒过来就是巽卦,另一观念看,这一爻蛮牵强的,可是古人研究《易经》,把这些牵强的当宝贝,当真理,拿来打转,转了一辈子五六十年,精神心血都转在里面。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在九五爻就好了,有酒食,有人请吃酒筵,大吉大利。《彖辞》说:“酒食贞吉”,是因为九五爻,在中正之道,这一爻是阳爻,前后都是阴爻,是外卦的中位,重卦的第五位,至中至正的位。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
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这个卦很妙,古书上很多人,早晨卜到这个卦,都叫家人准备,有不请自来的客人将要来访,可是对于这三位客人,对他恭敬客气,就大吉。《彖辞》的解释是说,上六爻动了,虽然不当位,但本身是水天需卦,没有离开坎卦的本位,所以也没有大错。但这三个客人从哪里来的?既不是先天卦,也不是后天卦,这三人到底从哪里来?是下卦的乾卦跟着三个阳爻。
从这里看,《易经》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许多人不管《易经》的本文,只在六十四卦的象数上去发展,也是有他的道理,至于本文会了以后,姓张的可以写“张易”,姓李的可以写“李易”。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要对于卦辞、爻辞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参考一本书——《易林》,焦赣著的,商务印书馆出的一个版本比较好。他对于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又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他把《易经》研究通了以后,真正照文王的观念而来的一套思想。有些人卜卦,比较正确的,也用《易林》的内容,胡适对《易林》也作过考据,文字亦很美很妙,大家可以参考。
学《易》与用《易》
至于我们要对每一卦、每一爻作再深一层的研究,据我现在所了解,便不是那么简单了,必须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也叫作星象学——天文现象,二十八宿星的躔度,同每一个卦所代表的星座,每一星座在某一躔度上和其他星座所发生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现象。譬如说北斗七星,那七颗星如何像一个斗?是人类观察天文,把那七颗星连起来,画出来像一个斗。如西方人讲天女星,是神话的构想像一个天女,实际上没有,只是把一些星星连起来的虚线,大概像一个天女,那就如《易经》所说的“象”。现在西方的天文学那么发达,也离不开星象,这个星象学和现代的太空学分两路了。一路是实际研究追查每个星球在天体里的相互关系,是天文走到太空方面去了;一路是研究追查星座和地球发生的影响关系,而构成抽象性的对人类活动的作用,这就变成星象学。星象学有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西洋的,各个系统不同,但大致上原则还是一样的。可知《易经》每卦每爻的意思,是由星象学来的。汉朝有名的《京房易传》,把这个要点藏在里面,没有明指出来,等于对后人留了一手。后来到了宋朝《易经》的大家邵康节,所谓能“前知五千年,后知六万年”,就是从这个星象系统来的,所以他敢吹这个牛。那么我们知道中国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都是归纳了非常复杂的星象学,化繁为简变成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东西。因为一般人不知道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来源是星象学,就认为是江湖术士,实际上江湖术士的这一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中国文化作背景。
所以不要看了《周易》的各种解说,就只在《周易》上转圈子,我个人认为这样毫无用处。近几年来研究《易经》又是一窝蜂,在我看来,只这样打圈子,研究死了也没有用,对国家、对文化不会有贡献。唯一的用途,退休的人没有事做,钻进去蛮舒服,要真正有用,要有科学精神,而不是以现代的自然科学硬套上去,这是我个人到今天为止,很深切的体会的。易学是高深的,欲真的把它变成为有用的,必须如此。没有做到实用,还是抽象化的偏重在思想方面,换言之只是偏重于哲学方面,是虚玄的,实际无用。所以研究《易经》,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古人也如此,《易经》的著作本身,是了不起,可是有没有用?此身都不能饱,如此而已。除非把古人的书都看懂了,都记得,然后推开,再找本文,或者有一点用处。至于讲道理,像宋朝以后理学家们讲《易经》的道理,我素来不大注重,如刚才说的那一些,每一个爻辞拿出来解释,都可以写一本书,可是有什么用?有时候还会误人,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乃至写一点小东西,一个字都不敢乱写,写出来是快意,但是如果偏差了,那个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不敢轻易下笔。古人著书就这样严谨,现在的人不管这些,发表了再说,后果如何不考虑,这是古今不同处。
卦序的问题
上次说到屯卦时,引发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是一直到现在认为还没有得到最圆满的答案。这里在讲下一个卦之前,必须先把《序卦传》提出来讨论讨论,这个《序卦传》,就是古文上常说到的孔子赞《易》——这个“赞”就是参赞,帮助《易经》的研究。——孔子赞《易》有“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种著作,称为“十翼”,包括《彖辞》(随经分上下)、《彖辞》(随经分上下)、《文言》、《系辞》(上下传)《说卦》、《序卦》、《杂卦》等十种著作。古人传统的说法认为都是孔子作的,《序卦》就是卦的次序,这一篇很重要,但与象数的关系较少,和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关系却大了。过去大家都忽略了这一点。我之所以再三提到《周易》的卦序为何这样排列,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千古以来有不少人在研究,而在我认为那些答案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我们也看过孔子对序卦的说法,也只讲了《易经》的理,没有讲象数。孔子的《序卦传》以人文思想讲卦名的理,讲为什么叫“屯”?为什么叫“蒙”?但要注意到,当伏羲画八卦的时候,还没有文字,那么孔子所讲的易理,对于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理由,似乎也并不充分,所以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推开《周易》,对于邵康节的道家易那个系统,关于六十四卦的排列,我也很满意。乾为天,天风女后,天山遁,一路排下来,非常有道理,可是《周易》不是照这个顺序来的。《周易》的系统到底怎么来的?并没有解决,这个系统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拿来乱套学问,我认为不成其为学问,所以内心一直对《周易》认为是个问题。
六十四卦在上古的排列,道家另有一个排列方法,可是我研究的结果,也不准确,但它的用法蛮对,它是把一年十二个月,配合十二辟卦,每卦代表一个月,一月三十天,六十四爻相配合,以每月初一的早晨配屯卦,晚上配蒙卦,初二的早上是需卦,晚上是讼卦,这样依《周易》的卦序次序来配,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离四卦不用,余下六十卦,每日两卦,依照《周易》的次序配下去,这是道家关于象数排列的方法。后世推测天文地理,未卜先知的方法,都是由这一套方法来的,用起来还是蛮对的。但是照道理,我还是不大同意。用起来代表天文一个星象的符号,变化行得通,理由可讲不通。人类的文化都是这样,如科学是讲现实,现在发展到理论科学,就变成哲学了,哲学讲理。反正事上对,理上不对,所以我常告诉大家,天下事常常有其事不知其理,有的时候又有其理而无其事,那就是经验还没有到,要事理合一才是真学问,所以卦序的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讲到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个三十年代很时髦的问题——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亦即所谓的“辩证史观”,以观念,批判历史的发展。在几十年前,我们受他这个历史哲学的影响很大,现在它在西方的影响还是很大。现在全世界,包括欧美各大学,在历史系新开一门历史哲学的课程,把黑格尔的这一历史哲学,算作历史哲学中一门参考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认为它是正统。因为历史哲学在世界人类学术思想文化上面,还是在刚开步走的阶段,它的目的就是在探讨有了天地万物人类,为什么人类历史会闹成这样?比如历史上有几个大问题,政治上民主也好,君主也好,独裁也好,自由也好,无政府主义也好,各种各样都实行过,可是哪一种能使人类永远的太平?没有见到过。以上这些主义在理论上都对,但事实上都不对,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又如经济方面,为什么货币有了以后,从贝壳到现在的钞票,每一出来,一直只有贬值,永远没有涨回去的时候,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历史哲学上的经济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不能太平?为什么不能平等?现在回头来看,历史哲学我们早就有了,《易经》就说过,而且比别人讲的好多了。可惜没有一个人去发挥,如果有人能把西方的唯物史观和我们的历史哲学研究到真的内涵,然后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融会贯通了,应该可以写一本很好的书,那就对人类思想影响太大了。
现在再看我们的历史观,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历史观,包括了西方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心物一元,非常高明。但是要加以发挥,只凭古文,现在这个时代懂的人不会多,这一点是需要大家继续努力的。
孔子这里说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是我们要深思的。
孔子说创世纪的开始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
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第一句话就很妙,“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很自然,中国人说话,这样就够了。以文化来比较,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强调我们的老祖宗,像孔子思想的高明之处,这里就只说有了天地就有了万物这么一句话,没有过问到宗教哲学,宗教哲学要讨论到天地是谁造的?万物又是谁造的?宗教家说有个主宰造的,可是中国人不讲这一套。假如说有个主宰造天地万物,那么这位主宰又是谁造的?中国人不谈这个永远没有结论的问题。过去人家说中国人没有哲学,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非常高明,这等于佛学里说的,释迦牟尼讲学说法,有四种方式,其中一种为“置答”,就是某一问题不需要讨论,先放在一边,孔子这里的第一句话,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话就是从人文文化开始,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特色。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就是充满天地间的为万有,古文中称万物。要注意,我们上古时代所用的“物”字,并不是专指现代唯物思想的物,而是有了“东西”,而“东西”也是包括心物一元,是抽象的,充满天地之间的,就是万物。这里开始就是乾坤两个卦,乾、坤代表了天、地。乾坤以后就是屯卦,因为屯的意义就是“盈”,是充满了,第二个意义“物之始生也”,前面说过,屯字的象形,是草下面长了根,上面刚刚出头,萌芽的现象,表示万物开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