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浓云密布

新唐历,一三四年冬,道历元年冬,一封边关奏报,送到了天子的案头。

“臣,苏战,奏请陛下,草原上左帐王庭异动,有我内应探马来报,老汗奴被他的五子巴彦特特尔斩杀,并夺了王位,小奴巴彦势大,对整个草原,短短数月已成燎原一统之势,右帐王庭业已臣服小奴巴彦,唯有金帐老奴在苟延残喘,依臣观之,金帐老奴已经是小奴巴彦的囊中之物,昔日之黄花,不堪一击,待到小奴巴彦一统草原,恐小奴巴彦贪婪凶顽的目光会直视中原。”

“况且,现在已即将入冬,天气异常,仅十月就已是大雪纷飞宛如凛冬,臣料草原诸部比之我边镇更加难过,小奴巴彦必然来犯我边墙,望陛下知之,早做准备。”

天子李盛看完奏疏,默默的皱起了眉头,草原一直是中原各国的心腹大患,唐国的北面边墙刚好直面其锋,再就是如今已经更国号的大明,然后是宋国。

无数小国都在三大国的军力庇佑之下,要么依附,要么称臣,其中又以唐国最为强大,版图之大,旷古绝今,奋四代帝王之力,达到极盛。

论朝廷的富庶,当以赵宋为最,他们的皇帝或许暗弱,可是弄财是一把好手,商业也很发达。

要论军政全面之实力,当世无人可比唐国,民间百姓自给自足,朝廷昏庸之辈也不多,文臣有治世能臣魏宪,公孙治,房叔机,杜长伦等,当世名将,有武国公狄汉臣,英国公李广,鲁国公程之霸,武显候苏战,武英候王玄寂等。

骨头的最硬的帝国,还是大明为最,他们当年直面草原强大的兵峰,都打到了京城,节节败退,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劝说皇帝退守南都,可是皇帝提剑而起,怒发冲冠,言:皇帝守国门,君臣死社稷,朕岂有逃跑的道理,诸将士随朕共同杀敌,要亡,朕陪你们一起,血不流干,誓不罢战。

朱家太祖皇帝就这样,率领京城最后的三万狂热禁卫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终于等到了勤王大军,反败为胜,打的草原铁骑溃不成军,那一场打出了震惊天下的威风,也让当世还没有立国的唐国先祖为之震撼。

直到唐国建立,于明国,也是秋毫无犯,要不是后代子孙不争气,说不得当世第一强国会是谁呢?

扯远了。

李盛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他知道这份奏报不仅仅只在自己的案头,各国皇宫都会收到这样一份奏疏,一个月前,各国的大动作,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各个都是不省心的啊,是不是朕这些年对你们太客气了,还是觉得国力能够与朕一争高下了,哼。”李盛言语里的不屑一顾,是何等的自信。

大太监在一旁虽默不作声,可是脸上的不屑一顾和陛下,简直是如出一辙,这份自信,是每一个让人发自骨子里的骄傲,说也不会明白,作为当时第一强国的骄傲,就好像那些生的像鬼一样的,西域诸国的色目人,走路都只能走最边上,敢走到中间,寻常百姓都敢呵斥甚至揍你,他国之人入唐国,那个不是小心翼翼,生怕惹事,哪怕这个国家的一个老百姓,也不是他国人可以招惹的。

曾经,就有那么一个不知死活的国家,招惹了,不仅招惹了,还杀了人,那真是捅了马蜂窝,朝中那些文人们好狠呐,说什么,国小而不处卑,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老百姓也听不懂说啥。

只知道,最后国朝派了一位新贵大将军王玄寂,挂帅出征西域,带甲三千铁骑,就灭了那个国家,还以为有多了不起了,原来是个样子货,王玄寂郁闷不已,万里征伐竟然不过一个不足万人的小国,气的他直接下令灭国,抓了个国王回来,被一干文武大臣笑话了很久,朝堂上哪一个不是灭国无数,连文臣也是腰间佩剑,一群嗷嗷叫着,不服就要干仗的货。

这就是唐人的骄傲,任何国家都不在他们眼里,因为他们自信当世无敌。

李盛看过最近的奏报,也没有什么新鲜事情,随意批复了几份重要的奏折,揉揉有些昏沉的脑壳,道:什么时辰了?

大太监闻言,躬身道:酉时。

李盛闻言又道:今日天师道宫可有事情。

他其实是想问刘裳的日常都在做些什么,和谁交往,文武大臣都有哪些前去。

大太监躬身回话道:天师道宫无事。

李盛点头,无事就好。

接着又问道:太子近来在做什么?

大太监思索片刻后,道:太子殿下贤明,朝中破有赞叹之臣。

这话就有意思了,前面还说了贤明,后面又说朝中有大臣赞叹太子,他想表达什么呢?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太子结交朝中大臣,注意两个字,朝中。

李盛明白了,没有说话,平静的毫无波澜,再问道:小九母子最近在干什么?

小九就是九皇子李恒,和他母亲周淑妃。

大太监又道:天师很喜欢九皇子,而九皇子活泼,经常偷跑出宫,宫女和太监们三天两头被淑妃责打警告,管也管不住,后来发现九皇子自内宫的狗洞钻出去的,这才阻止了九皇子喜欢捉迷藏行为,天师知道后大笑着道,那小家伙好几天没有过来看我,原来是被关起来了。

李盛本是平静的面部,再次涌上了一丝表情,微微带着莫名的笑意,道:你去,告诉淑妃,小九天真烂漫,活泼好动那是稚童天性,不可太过苛责,顺便带小九过来朕这里,陪朕一起用膳吧。

大太监内心一震,九皇子终于入了陛下法眼吗?好消息啊,他不动声色的点头道:老奴领旨。

李盛待他一走,又开始沉思,面部神情平淡,但内心不平静,他不知道天师刘裳到底是故意接触小九儿,还是无意的,还有那个老东西,故意在他面前说小九,就是想要让他想起小九来。

这一切,李盛都看得明白,大太监做的一切,说的话,他岂能不懂,只要坐上这个位子,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学着看人心,不然你就会被人心给吞噬。

“老东西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要不是看在你还算忠心耿耿的份上,朕早不会留你了。”李盛淡淡的自语。

“出来吧。”李盛只是淡淡的叫了一声。

不知道从哪里,就钻出一个身穿黑袍,头脸都看不到,也不知道是男是女的人,出现在空旷的大殿上,默默的拜倒在皇帝李盛的身前。

“陛下。”是个男子,听声音,年级应该不大,很年轻。

李盛看着他道:太子如何,周淑妃母子,还有天师道宫,都给我派人进去,我要知道细节。

那个全身罩在黑袍中的男子,回答道:太子近来因为陛下你赏赐了华清宫,与他的舅舅公孙治大人,还有一众御史,枢密院,颇多联系,准备上奏弹劾,以公孙治为首,要替皇后娘娘讨个公道。

黑袍停顿了一会儿,等陛下消化了,才继续道:淑妃娘娘谨守本分,不曾有逾越之举,责打太监宫女也是因为九皇子贪玩所至,至于九皇子和天师纯属偶然相遇,天师不曾主动结交任何大臣,总是对任何人不假辞色,唯独九皇子例外、

李盛闻言,才松了口气,挥了挥手,黑袍人就快速的消失在殿中。

这么一对照,看来那个老奴才没有撒谎,还算是忠心了,小九的事情,也许只是自己多心了,至于太子,哼,这个蠢货,难道就不懂帝王心术,这么容易中了公孙治那老货的算计,无用之极。

又过了好一会儿,殿外远远的传来了小九那稚子,脆生生的声音:召公公,父皇为什么要见我啊,父皇叫我过来是不是又要打我屁股,我不去行吗?

皇帝召见你说不去行不行,但是一个才四岁的孩子,你能跟他说啥,大太监值得安抚道:九皇子,陛下想你了,怎么会打你,打你屁股了。他想笑,可是又不敢。

九皇子长的粉雕玉琢,粉粉嫩嫩的,小脸上因为害怕那个几乎没有怎么见过面的父皇,一脸的慌乱变的小脸通红,简直让人见了爱煞。

李盛在殿中都为这个儿子而摇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机,就算他母亲是名门之后,也不可能,所以他这个时候才真正的放心了,九皇子李恒和天师的一个多月前的见面到现在,只是一场机缘巧合。

当小九迈着他的小短腿,被大太监牵着进来,李盛才好好的打量了一眼这个没怎么谋面的孩子,嗯,果然是朕的种,跟朕生的一般无二。

“父皇,您要见我,真不是要打我屁股?”脆生生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李盛的遐思。

大太监吓了一跳,低头对着小九道:九皇子不可说胡话。

小九却好奇仰着小脸,满是疑惑的道:为什么不可说呢?大太监此刻是又尴尬,又好气啊,这九皇子真是个小麻烦啊,老奴这样说是为你好啊,你怎么能拆老奴的台呢。

李盛此刻已经哈哈大笑了起来,朝着小九招手道:九儿过来,父皇不打你屁股。

他又对着大太监道:传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