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醉颜对百花(3)(“我十七岁来过北京在德...)

“我十七岁来过北京,在德胜门下走过,”谢骛清在她背后说,“那时想,那一战势必要胜,推翻清王朝再回来。再回来定要带兵从此门走,畅快地走。”

“你手里的前半句,就是那年写下的,”他告诉她,“而后半句,一直没想到合适的。直到那晚,我离开恭王府,让车去了安定门。回来,写下你手里的话。”

一句话相隔十年,分别出自十七岁的谢山海和二十七岁的谢骛清之手。

这上边有他的家国与志向,也有她的名字。

谢骛清之前隔着一个珠帘等她,见她转身瞧自己,掀开珠帘进了卧室。珠帘子在他身后落下,白珠子一串串地撞击着彼此,缠绕晃动着。

“我……以为,”她在窗外热闹的烧火做饭,浇水融冰的笑声和杂音里,几度哽咽,许多事忽然都明朗了,还有许多她从没敢想的,“以为,你没这么喜欢我。”

谢骛清眼里盛着笑意,轻声回她:“有多喜欢,我也不好说。又没比较。”

她一下子想到两人初次亲吻那天,他问自己还觉得亏吗?自己也是如此答的。

谢骛清记得她说过的每句话。

而且他从来都顺着她的心意,能做到的全做了。

方才在车站,谢骛清下车前,留了几个兵士守车厢。她隔着布窗帘,见他被数千人拥在其中,和迎接的学生、进步代表握手,军帽下的眼睛里有着礼貌和笑意。她看得心潮澎湃,为他高兴,哪怕北上之行的目的已无法达到,但各界还是仰慕和钦佩他们这些爱国将领的。

她感动的心情在一转头时全消退了。留下的兵士都以手指扣扳机,从窗口往外一遍遍审视靠近谢骛清的人。他们无暇感动,只怕给人刺杀的机会。

“站台历来是最复杂的,混在其中打冷枪最容易,”其中一个解释,“将军的行程本是保密的,不该有这样的接站。这是唯一一次,他知道行程被泄露,还是坐了同一班车。”

另一个老军官怕何未担心,安慰说:“南北的人都在北京,该不会有太大危险。”

……

何未走到谢骛清跟前,仍然后怕,怕欢迎队伍里真有想要他命的人。

“今天他们说,你是第一次见欢迎的人,”她内疚说,“我在躲避刺杀上没经验,下次你直接告诉我,千万别什么都顺着我。”

“无妨,”谢骛清瞧着她的眉眼,柔声说,“我一贯谨慎,那些人会怕是圈套,不敢下手。”

“我也有自己的私心,”他轻声又道,“谢骛清戎马半生,积攒下的名声从未用过,想至少给你见一次。”

至少给她见一次自己声名上好的一面,而不是只有躲避暗杀,举步维艰和佯作出来的昼夜荒淫、声色犬马。

何未眼又红了,别过头看别处,看室隅。

细细碎碎的撞击声,白珍珠串起来的帘子就是不停。

“你姐姐,在我家。”她轻声说。

他颔首:“我知道。”

谢骛清起初没答应让二姐去。到了北京饭店后,他和二姐通了很长的一个电话,慎重考虑后,还是让二姐去了何二府。如今南北未开战,尚有机会见一面。日后形势不明,谢家人再想正式约见何家人就难了。何未是个正经的女孩子,既打算结婚,该有的礼就不能少,先见再说,只当为日后见了。

况且她孝顺二叔,若日后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见上,怕给她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我们家的人比较老派,”他对她解释,“过去几个哥哥姐姐都是父母之命,至多在婚前见过一两回,到我这里已算最新式的。父亲有旧伤在身,不能走远途,托了二姐过来,希望你二叔不要介意。”

“总要见的,”他接着道,“这是一道礼,也是谢家的诚意。”

何未的心慢慢地跳着,抿着唇不说话。

“等谈完恋爱,你什么时候想定下,我都可以。”

她手里没东西可握,将那张纸叠了又叠。

谢骛清静等着她。

“我想问一件事,问问你的心里话,”她将心事问出,“你有没有介意过之前的事?”

“之前什么事?”他柔声问。

“我的……传闻。”

他想了想,承认说:“有过不舒服。”

何未心沉下去,他是介意的。

谢骛清瞧着她低头时微微分开的刘海,想到在这个屋子里初见她的情境。那么小的一个女孩子就直勾勾瞧着自己,问是否有过通房的丫鬟,或是妾室……他可以不答,还是答了。

她总有她的本事,逼他说心里的话。

“是作为一个男人的嫉妒,”谢骛清轻声说,“因此不舒服。”

“余下的事,”他严肃说,“对谢骛清来说,不值一提。”

她低头,眼泪又要涌上来。

从十四岁哥哥走,二叔一病不起,她面对何家长辈的围攻,白日装可怜哭,夜里在锦被里哭,怕二叔真就此走了,怕守不住何家航运。到十六岁,开始被流言缠绕,从未有清净的日子……她曾暗暗想过,日后自己的婚姻该不会有好结果,谁会不在意流言?就算一开始情深义重,日子久了总要流言蜚语磨掉了耐心,渐行渐远……所以她始终告诫自己,婚姻是婚姻,与情感无关,只为家业。

她不在乎外人如何看,可真的从心里在乎他。怕他说不好的话。

外头已点了油灯,院子里亮堂堂的,照到没亮灯的屋子里,造出来一个又一个影子。谢骛清的影子和她离得更近了。

“未未。”他轻声叫她。

她低低“嗯”了声。

“你仍有选的机会,”谢骛清说,“我就如此定了。”

她眼睛红红的,看地上的影子,轻轻笑了。

遇上谢骛清,哪里还有的选。

两年的斗转星移,却没有物是人非。她像还在那晚,从恭王府一同回了百花深处,温热了一壶好酒,对着满屋子粉粉白白的海棠,情之所至,谈到终身事。

“我们——”她停了许久,轻轻地说,“把婚事定了吧。”

他笑了。

她抬眼看他。

“好,”谢骛清柔声说,“我们把婚事定了。”

海棠香满溢在屋子里,他的影子像山,落在她身上。

何未想说话,被谢骛清握住了双手。她握着早折成细长条的纸,谢骛清握着她的双手。那是她平生初次感觉到一个男人的手可以从凉到热。

两人虽不说话,却像说了许多心事。

谢骛清低头,像山影压下来。

“我们要回家和二叔说吗?趁着你二姐在?”她问。

“二姐已经走了,”温热到了唇上,他亲到她,“晚上的火车。”

谢骛清的话将她拽回现实,南北对峙仍在,谢家二小姐是冒着风险入京的。谢骋如此番是半为公事半为私,除了办要事,再不见外客,带了最大的诚意去拜访何知行。

谢家的人视她为珍宝,不愿有丝毫怠慢。

谢骛清和她亲到书桌边沿,把她手里的字条拿走,放回桌上。

何未靠坐在书桌旁,被他亲着,又感觉到火车上他抱着自己时的情境。谢骛清这一次没有躲开。她想,这就是定了亲事前和定了后的差别?可过去也是定了亲,却没有被这样过。

她今日的连身裙裙摆不长,侧面有分叉,稍稍分开,便能见到白色长袜上的膝盖和腿。她的皮肤白,在暗里显眼,她见谢骛清视线落在自己的腿上,脸更热了。

能感觉到男人的身体变化更明显了,她脸红着想躲开,被谢骛清扣住腰。

谢骛清许久没亲她,只是瞧着怀里的她。

“不开灯,外边人要觉得奇怪了。”她轻声说。

他笑着没回答。

谢骛清拉开书桌的椅子,换成他坐在书桌边沿,右脚的军靴踩在椅子上,把她抱到了身前。何未越发不知如何是好,手也不知该往哪里放。

背对着月光的他的影子更重了,像黑夜从上往下地压下来。

“去奉天的路上,我想到过你,”他轻声说,“不止一次。”

她想问想到什么?

一抬头对上他的双眼,便明白了。

她的呼吸有了热意,像那晚。可那晚外头没人等着,也没热闹的笑闹声,有人生火做饭,烧菜备酒,随时准备吃晚饭,随时有人要叩门。

“我也……想过。”她不知该不该承认,但还是说了。

谢骛清和她对视着:“想过什么?”

“你。”她低声说。

“想我什么?”他声更低了。

黑漆漆的房间使他们与世隔绝。他在她耳后亲吻着,把她的长发散开,头发滑落到她的背上,还有肩上。她在这方便所知并不多,见过的男人身体仅限于谢骛清,那晚他还始终克制,长裤从头至尾都在身上,腰带从没解开过。

她见他解枪套,屏息地瞧着,他将枪套放到身后的书桌上,开始解腰带。

“我……不大懂,这样会不会有孩子?”

“不会,”他低声说,“我不会让你冒风险,有我的孩子。”

她像被针刺了下。

她低着头,不动也不说话。

谢骛清察觉异样,停下了解腰带的动作。他借着月色,端详她的脸:“怎么了?”

她轻摇头,避开他的目光:“那些人……都不怕,为什么要我们要怕。”那些军阀动辄十几个姨太太,儿女成群,无论如何荒唐,只要有兵权在手,哪怕强抢女学生也要被人当风流韵事传。可谢骛清重情重义,在感情上清清白白,一心为家国,有孩子却只能想到“冒风险”这种字眼,她听着实在难过。

她低声说:“刚才问你,是因为没经历过男女的……,”更像新婚之夜的忐忑害怕,“我不担心有你的孩子。哪怕之前在天津,你问我对婚姻的想法,我都想过孩子的事……那时虽没细想,但想得都是孩子容易有危险,不好保护。”

何未越说越难过:“而不是我自己冒风险。”

这是该高兴的事。

谢骛清轻叹口气,手抚上她的长发:“不哭了。”

何未惊觉自己脸上有泪,她不是爱哭的人,方才见海棠,见字条也没掉下眼泪……她用手背压着脸上的眼泪。

谢骛清笑着,柔声道歉:“怪我,是我说错话。”

根本不是说错话。

她晓得这是谢骛清的真实想法,才会难过。

他在她耳边笑着道:“我还什么都没做,你就为了孩子哭一场。是不是想太早了?”

……

她眼里含着泪,被他的话逗笑了。

“我不是不想的意思……”她小声道,“都定下了,我没不愿意。”

谢骛清系上腰带,笑着离开书桌。

“你去哪儿?”

“太冷了,要两盆炭火。”

没多会儿,林骁端了炭火盆进来。

读书的端了一个铜盆,里边盛着干净的清水。铜盆被放在了珠帘外的地上,谢骛清先在清水里拧干了白布,把衣架擦干净,脱了军装挂在勾子上。他挽起白衬衫的袖子,何未醒悟过来他要收拾卧室。前些日子,她嘱咐茂叔带人来收拾,老伯回了,说不用的,她就以为这里早收拾干净了。

“外边看着挺干净的,这里怎么不让人收拾好?”她看四周。

就算今晚上收拾完,直接住的话都有味道,还是要通风晾一晾的。

“不是说过?我的事历来都是自己做,”他笑着重复过去说过的,“这卧房,从我入住,你是第二个进来的人。”

初听以为他随便说的。

何未几次想帮他,全被拦住了。谢骛清自幼不是个享福的人,在军营和战场上历练惯了,做这些不觉什么。他知道何未没做过这些活,让她在外屋找本书看。

何未在望着红彤彤的炭火,再看他在珠帘后的身影,问:“我给你做两盘下酒菜吧,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但今天特殊,我做给你吃。”

没等谢骛清答应,她便将大衣搭在坐塌上,离了正房。

她学得东西很多,唯独对烧菜煮饭等等家务事不精通,没特意学过。何家航运刚有起色时,他们家还在一个小四合院里。二叔和哥哥额外忙,胃口不好,茂叔寻了个好厨子烧饭,他们都吃不了两口,何未为逼他们认真吃饭,就学了几样最家常的菜,让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捧自己的场。后来家业渐大,她偶尔过节也会烧,做下酒的菜。

何未深知自己厨艺不精,让等在厢房的均姜去买了最好的酒回来。

等谢骛清把卧室收拾得差不多了,菜也上了桌。

谢骛清和她先后落座,他拿了竹筷,见面前的菜静了一静。

“这个不是应季的,”何未指白瓷碟里的炸香椿,解释说“秦伯在冰库里冻存着的。”

他轻点头,端起饭碗,吃了起来。

何未头回见他吃自己做的东西,撑着下巴瞧,想到一桩不太适合眼下想的事。方才……卧室那么脏,到处都是灰尘,他坐在桌旁解腰带,该是怎么完成圆房的事。

她想了想,换了只手撑着下巴,瞧他长长的睫毛,又想,是不是自己会错意了?

谢骛清端起夜光杯,喝了口酒,见她深陷沉思:“在想什么?”

她被问得脸一红,含含糊糊地说:“想菜好不好吃。”

谢骛清温柔笑笑,接着吃。

“刚才……”

谢骛清筷子一顿,抬眼看她。

“我不是爱哭的人。”她解释。

他点头:“我知道。”

何未继续撑着下巴瞧灯下的谢骛清,视线往下,瞧着他军裤腰上的那根皮带。谢骛清一抬眼,她便往有灯的墙上瞅,瞧着花架子上的一盆盆海棠。戏词写得不透彻,大多是意境,书里倒是偶尔有,也都是在床上的。

想想,她又隔着珠帘子往光溜溜的木板子上瞧,里边是打扫干净了,红红绿绿的布也撤走了。只是还没铺被褥。莫非……不在床上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