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不为道人尚求道,
拒入空门犹悟空
悟空摇晃着从山下挣出头来,哑声道:“谁……”
“猴子,是我,你的阿加回来了。”
“阿加……阿加?!你不是早已成佛了吗?”
“如来佛是我,我却不是如来。我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自然是过去的阿加,悉达多太子却未必是如来佛。”
“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到底是谁?是将我压在五指山下的如来,还是幼时伴我游玩的阿加?”
“我是如来斩下的化身,幼时那迷茫未觉的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如来是我,我却并非如来。”见悟空仍是一脸痴呆相,阿加叹气道:“你有诸般变化,又能分^身万千,早已证化身神通成就。斩下历世化身却于分^身法不同。”
阿加蹲下来,柔软饱满的指尖轻轻拂过悟空的嘴唇,给他讲解起来。
谈到化身神通,于佛,是为罗汉修为极致;于道,此为地仙修为的终端,亦是世间法的尽头。修炼至此,僧人可证罗汉修为,道士初窥真仙门径,甚至有机缘圆寂虹化,或飞升天界,在无边广袤的灵台仙境中,继续修行。
而历世化身却大不相同。化身不是变换分身,而相当于独立的人,只要有金仙或菩萨修为便可发愿斩出历世化身。本尊于灵台造化之境留下传承指引门人,来去自由,化身历世行走世间,不受形骸与灵台所束。
本尊法身与人历世化身五官八触一体,相当于金仙或菩萨本人在人间行事,化身所见所闻本尊法身都能见能闻。但本尊所见所闻所感,他的人间化身却不知。
若发愿斩化身下界尚未功德圆满,没有被斩灭也没有斩尽收回,则本尊欲下界行事只能与化身一体。
懵懵懂懂,恍恍惚惚间,另一个声音,自本身的灵台中发出,与阿加的妙语梵音相和,于灵台中清晰可闻。没错,师父他老人家当年便是这么教导的。当时虽听明白,却并无太多体会。如今,历经大起大落,悲欢离合,终被压在这五行山下动弹不得,连思绪都迟钝之后,菩提祖师当年的讲说,终于顿悟。
阿加温言补充道:“我虽有如来的记忆,却无如来的神通。我就是我,我还是我,我是当年那个新婚之夜驾着象车逃跑的小太子,我是如来斩下的那个自己,来了结当年种下的因果,同时再续未尽的因缘,既是断缘,又是续缘。”
“倘若前缘已了,因果再续了呢?”
“我的任务便完成了,如来便会收回我这个化身。”阿加毫不避讳道,“化身与本尊到底不同,此刻我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如来都感之身受,但至于如来作何感想,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神佛也好,人鬼也罢,一件事情过去的自己会如何处理、如何思索,都推演的出。可是一个人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会知道未来的自己面对同一情境的所思所感。”
“若是前缘难断,因果未续,又将如何?”
“一天愿心未完,一天便不得收回化身。”
“假使阴差阳错,心愿无法完成,又会怎样?”
“心愿不了,则永远收不回化身。”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历世化身成为另一个人?”
“有,这个历世化身只要通过另一条道路印证修行,再度飞升成仙,便会成为与本尊完全不同的另一位仙家。”
“何为如来斩落化身时所发誓愿?”
阿加有些赧然道:“容我慢慢给你讲来。想必你师父也给你讲过当年那段公案,如来的前世接引道人有一徒弟,名唤金蝉子。接引道人自罚入世,做那转世轮回苦修。后经你点化成就佛果,五百年后,金蝉子将托生于南瞻部洲……”
悟空勉强道:“而后,长途跋涉至西牛贺洲,取经?”
阿加微微一愣,笑道:“当真是仙家金口,随口成谶。那时金蝉子西来,必会经过此山,你便拜他为师,皈依佛门,同证佛果,可好?”
悟空的头本是低着的,此刻他慢慢抬起头来,似是盯着阿加,又如望到阿加身后无限远处,一字一顿道:“这便是如来所发之愿了?”阿加点头,热切地看着悟空,若是额头上能写字,他的前额一定写满了“赶快答应”。
悟空还是紧紧盯着前方,或是恍惚望着远方,目光似近似远,厉声道:“如来老儿,这个化身,你是别想再收回了!”
阿加大惊,却不失色道:“这是何苦?莫非你心中还存着门户之见?世间万法同源,佛道本无分别……”
悟空打断道:“说得好!既然佛道本无分别,那么皈依佛教与否,也就并无分别了。既无向佛之心,你又何苦逼我做那向佛之行?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拜师甚好,如来前世的徒弟也能做我师,可俺老孙绝不皈依佛门,绝不受戒。西行问道无妨,拜佛取经免谈!”
阿加叹气道:“……你……你又是何苦。”
悟空艰难地摇头道:“罢了,阿加,你也休劝我,这是俺老孙自个儿的修行。”,
阿加擦了擦悟空脸颊上沾染的泥土,温言道:“你可会后悔?倘若一切都能重来,你是否……还是会做这样的选择?还是会与我为善,还是会辞师远行,还是会大闹天宫,还是会……自愿被压在五行山下?”
倘若一切都能重来。
我……会改变当初的选择吗?
记得还是二十一世纪人士的时候……
七岁的时候,养活自己的疯老头子得了重病卧床不起;那个时候我比谁都希望能回到过去,提醒他昨天夜里别喝那么多酒。
十岁的时候,最好的伙伴溺水而亡,那个时候我也希望回到过去,重温一起玩闹一起闯祸的美好时光。
可是,回不去。过去的,真就过去了;然而正是因为只能面对现在,人才会努力学会坚强,不再逃避;更何况,人生太脆弱,大多无妄之灾;即便有绝大神通,亦躲不过天人之劫。如果遇到挫折就想回到过去,重新来过,未来又在哪里呢?
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会去面对太多太多的无奈与挫折。而重新选择,不过是想努力去躲避这些无奈与挫折。这是心魔,堵住了所有前进之路。
喜欢就去争取,得到就去珍惜,失去就去忘记。
如此,而已。
“知你所选,敬你所知。”阿加一面叹息,一面自袖中摸出抹额一条,谓悟空道,“此抹额名为‘金紧禁’。抹额为收束不放之物,“金”者刚决果断之物,修行之道,首在刚决而有果断;“紧’者,绵绵不绝之谓,修行之道,贵在愈久而愈力;“禁”者,从容不燥之谓,修行之道,务在专气而致柔。猴子,这抹额我用了十几年,如今便送与你罢。我走了,你珍重。”
悟空凝视着阿加湛蓝深陷的双眼道:“阿加,你并无如来的神通法力,亦无他不生不灭的修为,行走世间颇多危险,你也珍重。”
阿加蹲下来,双手合十,将悟空的手合在中间道:“释迦牟尼圆寂之前,一丝神通也无,照样行走世间,传播佛法。其实,修为到了我的地步,有无神通,并无分别。”
此刻,悟空的眼睛似闭似睁,乃至忘了眼眸到底是闭是睁。
而远在天庭的佛祖本尊,亦闭目合十道:“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刹那间,佛祖的丈六金身化作金光,融散于灵台造化钟,融散于天地之间,融散于无穷无尽的时空,融散于不生不灭的永恒。
从灵山脚下仰望,山高不知处。祥云环绕,列菩萨、各乘天、罗汉、金刚、伽蓝、明母,于琉璃霄汉中隐现。
佛国众罗汉、菩萨登时心有所感——如来佛祖似乎回来了。
莲台上不见丈六金身,漫天金光却如影随形,融入灵山净土、雷音胜境的每一寸空间,而世尊已不可见。
融入灵山的金光,并非人间流动不定之物,而是极乐净土中不灭的光辉。众菩萨、罗汉等灵台中,均有所闻世尊之言。
如来将离开,或者说不是离开,而是以一种无法解又不可见的方式存在。
所谓不可见,并非不在。照彻十方无量光毫在,灵山雷音在,我佛亦在。
心中既见无量光,灵山就在汝心头。
大乘天赫然有所悟,发下求证佛果的大宏愿,愿佛法弘于东土大唐,本尊入轮回去了。
自此之后,佛国、天界再也不见如来世尊,雷音胜境却见证他的指引。至于如来本人在何处,已然并无分别。
作者有话要说:概率考的一定要挂了--求安慰!
继续放一点西游原旨:
心猿者,道心之妙有,属于刚,刚主动;佛掌者,本性之真空,属于柔,柔主静。刚极而养以柔,动极而归于静,真空妙有,两而合一,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翻掌之间,心猿不期定而自定。
上七回内外二丹之药物斤两、火候爻铢、有为无为之道,无不详
明且备,若遇师指天仙可冀。然而大道幽深,若有毫发之差,便致千里之失。故
仙翁于水尽山穷处,另起一意,细演妙道,借玄奘西天取经,三徒真五行护持,
写出火候工程,大道奥妙。使人身体力行,步步脚踏实地,从有为入无为,由勉
强而神化,以了性命双修之道,不容少有差地,走入一偏之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