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三十七回(下)

第三十七回:

扬眉笑答神佛问,

俯首甘缚五行山

大殿上仍旧静悄悄的,悟空却能听见众人元神的喧嚣。

他站将起来,朗然道:“农人饲牛,为了吃肉。”

杨戬赶忙以神念提醒道:“是为了耕地。”

--春秋战国的耕牛是珍稀物种,禁杀牛吃肉这回事,居然一时大意给忘了。

瞬间气场全无。

悟空咳嗽几声,扬眉笑道:“农人饲牛,为了耕田。倘若这牛儿福缘深厚、机缘巧合成就仙道,不欲再为耕田之牛,农人又将如何?”说罢瞥了青牛真仙一眼。

观音尊者合十道:“阿弥陀佛,悟空之意,蟠桃成仙后,再无物用?”

悟空拍掌道:“总算有人点题了!不错,今日老孙论的就是物用。”

他忽转向秦广王,咄咄逼人道:“好比十代阎王居幽冥界,拘天年未尽之魂,为己所用。老孙倒要问一句,真个非要如此‘修行’?”

秦广王赧然道:“我等成就真仙后,因修行之路不同,入不得天界,修行再无尺寸之功,便借助魂魄之心念,妄图有所得。谁知千百年来,由此所得,根本可有可无。大圣打入幽冥,当头一棒,令我等如梦初醒。否则,还不知要在旁门邪道中跋涉多久!”

悟空笑道:“汝等也无非是借外物之用罢了,可把自家看的比死魂高一等,却使不得。”

见众人俱侧耳聆听,便侃侃而谈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等即使超脱生死,与天地齐寿,却也非天地。倘若妄以已心为天心,看万物为刍狗,却忘了我们也是刍狗。陶夭机缘巧合以蟠桃化仙,聚形而成灵,此非修行乎?脱去草木之胎,已是逆天成道,与人脱去□□凡胎成仙无异。草木脱离枯荣,即是人超越生死。蟠桃虽有物用,可我们存在于世间的一切,哪个不是物,哪个无物用?若只谈物用,便与禽兽草木无异,又何谈大道与天心?万物于仙家绝非有用,而是无害。无害而伤之,与伤天、伤道、伤人、伤已何异?”

镇元子率先拍掌道:“老弟啊老弟,你可解了哥哥的心结了!我一直恨天地灵根少果,今儿个终究放下。”

称呼一遍,论道便到此了结。至此,人言能表达的都说尽了,再没什么可论。

观音尊者也笑问道:“悟空真人,求道之山何名?”

悟空笑道:“不想观音菩萨亦执着于名相。此山名为灵台方寸山。”他又对镇元子道:“镇元大哥,倘若万寿山并无人参果,又会如何呢?”

镇元子淡然道:“倘若无人参果,便无万寿山五庄观今日规模,影响仅此而已。”

悟空一叠声道:“人参果可能提升心境?可能增进修行?可能助人成仙?”

镇元子苦笑道:“自然不能。”他虽苦笑,却微微点头。

“这就是了。这逃情丹、草还丹,无非是成仙后锦上添花的。有则吃,没有也罢,倘若因缘巧合,缘法如此,便大不了不吃了。”

金童嘟囔道:“说的倒轻巧。”

悟空笑道:“仙童说的是。老孙自己不吃便罢,却不能强求仙家都与老孙一样。”他肃然起身,向众人长揖下去道:“害得兜率宫失却金丹,累及众仙家再无蟠桃,老孙却无物可偿。悟空愿受责罚……愿受八卦炉烈焰分伤。”他对金童银童嬉笑道:“七十二枚九转紫金丹早化入老孙炉鼎,说不准炼化了老孙的元神后,金丹自出也。”

不待旁人发话,杨戬忙从椅子上起身,急道:“悟空,不可!”他还有话要说,却被悟空眼色阻止。

“请大天尊责罚!”

玉皇大天尊点头道:“悟空,孤终于明白你打的好算盘了。也罢,就依你所愿,跟金银二童去兜率宫罢。”

悟空笑着称谢,猛扑向杨戬。杨戬猝不及防,被悟空扑得一个趔趄,还未稳住身子,便惊觉唇上落了一个吻。

悟空离去许久,唇上还沾染着温热、苦涩与甜蜜。

一路上银童默然不语,金童叹息道:“大圣,你这又是何苦。我等实在无意相逼,本想让大圣来兜率宫烧火炼丹便罢了,谁知……”

悟空摆了摆手,笑道:“此话当真?也罢,倘若老孙从八卦炉中出来后大难不死,便想法还你们一炉九枚九转紫金丹。哪怕百千年后,老孙这话也算数。”

言毕,悟空推开炉门,入得八卦炉中。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

悟空蹲在巽宫位下,心里吐槽:“老孙我弄个火眼金睛容易么。”

悟空此行,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本人也不知,只道在有意无意之间。

太上有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焉知此事福祸?能悟者,便是提升心境与修为的机缘。

天界最后一次蟠桃法会、天界头一回论道大会完后,又有仙家陆续求证金仙修为。哪吒便于会后,开辟了独立洞天,融入玉皇大天尊的天庭。

悟空来到这个世间后,人间、天界的是是非非全都由他而起,亦由他而结。众仙家的通明法眼看他不透,却都因他而悟道,因他而修为提升。

他会搅得天地不得安宁,还是……天地安宁由他而生?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金童银童开了炉。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

八卦炉中的真火难灭,金童银童手忙脚乱去寻那真阴宝扇,待得扑灭真火,那火早就烧至灵霄殿外了。

悟空扶额长叹。前罪未赎,又闯一祸,都快虱子多了不痒了。

忽听殿上有人道:“又是那个猴子搞的鬼罢?”声音温和,平厚,低沉,安详,听在耳中极是享受,又极是耳熟……

悟空硬着头皮径至灵霄殿上,见一人丈六金身,端坐莲台,瞅着自己但笑不语。

悟空勉强笑道:“见过佛祖。”

如来笑道:“你这猴子,一别多年,竟这般懂礼了?”身旁阿傩、迦叶二尊者也笑。

悟空瞪了他好半天。如来高鼻深目,额头宽阔,下颌与脸庞丰满而端正,一双隐在金光中的眼眸……呈海蓝之色。

悟空忽笑道:“我成就真仙后,去西牛贺洲寻你,结果你出家去了,再也寻你不见……阿加。”

如来也笑道:“一别百余年,你我也无缘相见。正寻思如何报你指点之恩,可巧就来了机缘。”

悟空抬头道:“我说阿加,依咱俩的交情,非得这般文绉绉不可?”说完便捂嘴,悔之不叠。

如来笑道:“悟空,私下里随便你怎么叫,太子,阿加;随便你怎么笑闹……都随你。不过在这灵霄宝殿之上,众目睽睽之中,礼数还是要讲上一讲。”

悟空忙道:“老孙失言了,佛祖莫怪。”心中一阵酸涩。幼时好友好容易见了面,却不能好好叙上一叙……真叫人难过。

杨戬握了他的手,以神念道:“莫要难受。等这一阵子过去了,咱俩找如来佛祖喝酒去如何?”

悟空扑哧一笑:“佛祖可不饮酒。”再说……怕是未必等得到那时了。他抖擞精神,对如来道:“不知佛祖此来,有何贵干?”

如来道:“我知你近来接二连三闯祸,惹下不少麻烦和业力,少不得来助你一臂之力。”

悟空奇道:“如何助老孙?”

如来笑道:“你曾于我幼时指点我修行,这个缘法须得相报。常言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我给你做个人情如何?”

玉皇大天尊奇道:“不知佛祖怎么做人情?”

如来道:“悟空,你可愿皈依佛门?随我回佛国灵山,雷音胜境,你在天界的烂摊子,便由我替你收拾。”

如来这算挖墙脚不成?

看出了悟空之惑,杨戬以神念道:“非也,佛祖不过想庇护你。你想,你这误服金丹,拐带蟠桃,踢到八卦,搅得天界不得安宁,少不得有人不乐意,你日后也未必能好过。不如随佛祖去灵山胜境罢。”

悟空大笑道:“一人做事一人当,老孙岂能白白脱罪,岂能做缩头乌龟?”他转向如来道:“佛祖好意,悟空心领了。却要劳烦佛祖一事。”

见悟空心意已决,如来也不再劝,点头道:“不知何事?”

悟空忽嬉皮笑脸道:“我俩于毗迦罗卫国处了一年,还未较量过。今日可否替老孙了了心愿?”

如来盯着他半晌方道:“也罢。倘若你胜了,我仍向玉皇大天尊讲理说情去,倘若……”

悟空忙道:“倘若老孙输了,便由佛祖替玉帝责罚老孙!”

如来看着悟空长叹道:“悟空,这些年,你当真一点未变,只心念愈发坚定,愈发令人捉摸不透了。”

悟空咧嘴笑道:“修为境界到了佛祖的地步,琢磨不透便不琢磨罢。佛祖答不答应?”

如来双手合十道:“你这般要求,我怎能不答应?”他伸出一手道:“我知你筋斗云神行无双,便这般比试罢:你若有本事,一筋斗跳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我替你赔了金银二童的九转紫金丹和八卦炉……”

还未说完,就听悟空苦笑道:“悟空如何能跳出佛祖掌心?罢。罢,比就比!”

如来平展右手,却似荷叶大小。那手指尖尖如葱,手型丰润优美,悟空不由得看呆了。他愣了半晌,方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似做掌上舞。一路云光,无影无踪了。

悟空行时,忽见有五根金柱子,撑着一股青气。这便是佛掌了罢?悟空好奇心忽起,既然处在掌心里,便翻过掌心瞧瞧如何?

他自五根金柱中走过,回头一看,大惊失色:

无论他怎么走,无论他在哪个方位,所见的俱是这五根柱子!这是何等法力,何等神通!

果然不能自作聪明……

他默默蹲下来,以手指在如来掌心写道:“阿加,务必帮老孙这个忙。”

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却是老孙输了。”

他轻身站着,身姿如舞,慢慢道:“愿赌服输,愿受责罚。”

镇元子在一旁喝道:“悟空老弟,你怎生比清风明月还死心眼!”

悟空回头笑道:“师父一向骂老孙‘二三流’的性子,老孙也深知自家性急,还固执。可老孙的性情也有可取之处:一切行止,一切抉择,倘若再来一遍,老孙也不会有所改变。所选所行,从未后悔。”悟空虽是对着镇元子和杨戬而笑,整个灵霄宝殿,却都能感受到他的笑意。

如来叹道:“一生所行,俱不后悔,这已是一流的性子了。悟空,如你所愿。”最后一句,极低极低。

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灵台造化之境,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作者有话要说:西游原旨:

“历代人人皆属此”,即前所云“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也。

“称王称圣任纵横”者,愚人以此杀身,至人以此成道,若有知者,逆而修之,与天地争权,与日月争光,“纵横逆顺莫遮拦,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猴王闻仙佛神圣不生不灭之言,欲下山学不老长生之术,此即道心发现,灵根不昧之机。“顿叫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成。”皆此道心一现致之也。

然仙道必自人道始。人生字内,身虽人形,俱皆兽心;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下学上达,循序而进,自入佳境。猴王过大海到南赡部洲,学人穿衣,学人礼,学人话,总以见去兽地而学人道也;学成人道,仙道可望。

何以南赡部洲更无一个为身命者,岂真南赡部洲无神仙哉?盖有说也。能尽人道,是作佛成仙之阶梯,而非作佛成仙之实迹。他佛者一尘不染,万缘俱空,人道中未免犹为衣食劳碌,富贵萦心,不能出乎阴阳之外,终为阴阳所规弄,此猴王不得不于西牛贺洲,别求神仙下落矣。

“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者,三二为一候,一时六候,只于一候之顷,夺天地之造化为我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偷桃、偷酒、偷丹,俱在人所不知,而已独知处用手段,纯是盗机,虽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