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宋改革—太祖平衡术

赵桓最终还是定下来了军政同该,将后方的辎重补给,乃至前方的地方治理都还给武将。

宁可藩镇割据,也不能铁蹄南下。

对于赵桓的决定,众人虽然心情各异,却也没有人再去做出反对。

既然要文武皆改,那么在赵桓看来,最合适的无非是将后面的三省六部加上唐朝的战时天策府。

宋在某些地方延唐制,改动的就是那乱七八糟冗长无比的官职,那叫一个多,那叫一个驳杂。

相互纠结将平衡玩到了极致,导致北宋将近两百年愣是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权臣,唯一一个没有权利的皇帝,好像就是赵桓自己....

毕竟他上台都是十分特殊的存在。

“我大宋自朕以下分为主管财政的三司,主管政务中书门下,还有主管兵事的枢密院。

三司麾下的度支,户部,盐铁更是直接手握我大宋的财政大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是执掌军政大事。

之后还有虚官在上,这虚官等等倒不是什么,主要是这权利分散的太过严重了。

我大宋的极致分权导致了不会出现权臣,但是效率低下,协同困难,机构臃肿。

当年太祖之前五十年的时间,愣是出现了数不清的权臣出现,加上太祖本身就是权臣出身,太祖为了以防万一便做了分权之举。

限制了武将也同样限制了文臣,今日咱们就一个个的算,一个个的该。

当年太祖有令,收天下精兵调入京城,地方有文官主事,士卒也都是老弱病残,这导致内乱一起这整个后方顿时就乱成了一锅粥,那刘豫钟相竟然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横扫一方。

同时这禁军过于强大之后,太祖再次分权,取消了殿前司都点检,改用了次一等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三个来瓜分当年殿前司都点检的权利官职。

这便是我大宋禁军的三衙,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

无决策权只有招募训练等日常事宜。

同时设立枢密院专门负责决策,却没有参与其训练招募兵马的能力和权利。

同时再次剥夺了尔等的带兵权,一旦进入了三衙和枢密院便等同于交出了兵权,在出现战事的时候由朕这个位置的人再次任命一个主帅。

再让主帅去禁军领用兵马,然后带着兵马去找枢密院领取战略规划策略。

最后按照这些规划策略去打,打完了将兵马交回三衙....这都是什么玩意!”

赵桓说完这些之后他自己都好一顿喘息,这太费劲了。

一旁的岳飞听完了这些话语之后忍不住看了看一旁的几个朝中大员,他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的了解这大宋的官制。

之前在进入到赵桓眼中之前,他在军中的位置也一直就是算不得有什么地位,也不过就是听令行事,只感觉这将军的命令总是十分的怪异。

之后岳飞跟在赵桓的身边,别说枢密院了,就算是负责监国的赵楷都不敢对岳飞有丝毫的命令。

你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如此,之前的韩世忠,吴家兄弟乃至刘锜等人,他们很大情况下只能固守而不能进取就是因为当初他们领兵的时候,就拿到了这种牌面。

甚至导致了现在许多将校宁可去找义军聊聊也不想找朝廷要守军,那玩意不能用。

禁军又已经打崩了,这能怎么办?

无论是河北元帅府还是燕云都督府这都是临时组织,根本就不能用作长久之计,现在战事平息了,大家都在等待是否需要将兵马交回朝廷。

不过这一次赵桓到是给了他们一个痛快,不交了。

“鹏举,如今各部兵马都已经和自己的主将逐渐熟络,你也是刚刚荣登枢密院,不过朕要说一声对不住你了,这位置你可能保不住了。”

岳飞听到这话非但没有难过反倒是有些惊喜。

“若是我大宋能够一扫颓势,末将就算是回乡归隐也在所不惜。”

“现在可不是你回乡归隐的时候,等荡平了天下之后,你才能考虑这个。”赵桓轻笑之后再次看向了李纲等人,“从今日开始,朕决定正式裁撤枢密院和三衙。

将当初这三方分权变成两相合作,朝廷负责前期粮草储备调度,另外设立新衙专司战事,一旦进入战事所有粮秣调度全部交给新衙负责。

朝廷只负责筹措粮草和调度地方运送之权。”

赵桓说完之后看着李纲等人也没有什么反对,然后便继续说下去。

“张俊的事情已经告诉了我等,如今这大宋的士大夫们也都不是泥捏的,刚刚大战结束,哪个身上不是带着点功劳。

若是现在就对他们太过严苛,难免有人说朕卸磨杀驴。

为了不让这群士大夫真的去当这个驴,今日朕也给他们些许好处。

李相,这安抚他们的事情就拜托给你了。”

李纲听完之后也是微微躬身,领命倾听。

“世人都说我大宋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其实你我都很清楚,我大宋皇室对尔等的疑心比对武将的疑心还重。

为了不出现权臣,太祖直接将宰相给分了。

将当年属于宰相的权柄分为了互相没有任何关系的两府三司。

开始倒是好,结果呢,现在三司使手里有钱却不能花钱,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倒是能够花钱,但是偏偏手里还没有钱。

若是这钱都是朕的也就罢了,现在弄得朕手里也没钱!

说实话,有时候朕睡觉之前想一想,到也不能责怪你们弄出诸多派系,各种结党营私。

就这想花一百两的银子愣是要三方各种奏疏流转小半个月。

你们若是不拉帮结派,这日子还真的没过下去了。

行了别咳嗽了,朕又没有怪你们如何?

再说了,就算是你们拉帮结派了哪又如何,我朝太祖还在你们屁股后面放了一个御史台和知谏院专门看着你们这群人。

平素里什么都不干,就是每个月负责弹劾够多少人....”

赵桓说完看了看李纲和赵鼎等人,不由的叹息了一声。

“你们这么过下去,你们自己就不嫌累么?”

“这....太祖睿智,这的确是让我大宋免除了很多麻烦....最起码没有出现什么权臣....”

“对,只要别改革,那就绝对不会出现权臣,这一点太祖还真是厉害了。”赵桓毫不留情的冷笑一声,笑的一旁岳飞目瞪口呆。

让岳飞第一次觉得,“和这咱们大宋这难受的不只是武将....”

宇文虚中也是站出来了,看样子是放开了手脚。

“陛下,既然说到了御史台和知谏院,那老夫就有话要说了。”

“......说!”

“自古以来,这言官是为了规劝圣上,以免圣上误入歧途,诸如唐之魏征也。

可如今我大宋的眼光双眼不看着陛下,就看着下面的官员,甚至那知谏院和御史台听闻还有任务?

保证一个月要弹劾多少官员....这不是有病么!

他们弹劾了半天真正要说的一个字儿都没说出来,无伤大雅,没事儿找事儿的倒是说了一大堆。

在老夫看来,所有知谏院和御史台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该问罪....李纲,你拉我作甚?”

“.....老夫和赵鼎都是御史台和知谏院走出来的,你想干么?”李纲看着喷起来已经不管不顾的宇文虚中这老匹夫,顿时脸都黑了。

“就是,这言官毕竟不能总是盯着陛下,作为悬在我等头顶上的一柄利剑,也是不错的....”

“放他娘的狗臭屁,”宇文虚中一声怒骂,“他们倒是劈下来啊,这今天谁谁喝酒了,明日那个谁谁做了首词出来。

这朝中的钱粮呢,这地方的灾情呢,这满朝的贪官污吏呢,这各个衙门混日子的官员呢?

若是知谏院和御史台个顶个的都是当年的包拯包公,那老夫这话也就当做没说。

可现在这都是一群什么,大家回到洛阳已经这般时间了,哪个站出来说各衙门的事情了,一个个的顿时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文官做的比武将还跋扈,这等人物,不杀了留着作甚!”

赵鼎看着战斗力报表的宇文虚中默默的将身子往后靠了靠。

“童贯,最近这老家伙是吃了飞火了么,怎么火气这么大?”

“回陛下,新任御史李光今日再次弹劾宇文虚中纳了个妾....三天上疏了七次,说是宇文公已经不符合纳妾的标准了....”

“....朕记得是朕让他想办法将张俊的压力减小一些....啊.....哦....哎呀呀.....怪不得这老家伙这两天火气这么大。”

“陛下见谅,宇文公毕竟是年纪大了,天天让人堵门子骂,还是有些....”

“明白,明白,回头告诉李光一声,差不多得了,再折腾下去小心宇文卿带着家仆敲他闷棍。”

“臣明白。”

赵桓这里弄清了怎么回事的时候,宇文虚中也被李纲和赵鼎安抚了下来,之后便开始了继续商讨。

“朝武全都被制衡了起来,如今既然要改,不如就改的彻底一些。

不知陛下对我大宋地方上面...”

“你是说当初太祖定下的地方财制么?”

“陛下英明。”李纲轻笑,然后继续说道。

“当年太祖害怕这地方上钱多了会让底下的人有所想法,所以便决定了让地方上留下必要的开支用度之后其他全部上缴到京师重地。

这般做的确是地方上的官吏没想法了,但是我大宋直接变成了以一国养一城。

当年汴梁固然是繁花似锦,那清明上河图一笔画出了我汴梁风光,但是地方上却是一言难尽了。

而且太祖做的实在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当年这地方县令,通判等各个官职是由节度使直接任命。

但是因为藩镇之祸,太祖大笔一挥直接罢免了所有人事任命,全部改为朝中任命。

现在可倒好,一个小小的县令都要我朝中商讨出来一个名字,然后上报各部衙门,最后各部通过之后再交给陛下,然后由陛下亲笔,点了此人去地方.....”

“哎...现在改革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吧。”

“陛下放心,姚平仲已经守住了皇宫,吴璘已经赶回了洛阳,即将亲自坐镇洛阳。

张俊.....不是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刽子手那里了么?”

宇文虚中一句话出来,躲到角落里的岳飞只感觉自己的后辈汗毛都扎起来了。

“这群老家伙,当真是杀人不沾血.....”

【作者有话说】

晚上还有呢,还有一章。

这两章节可不是废话,主要是告诉读者,这大宋将平衡术已经练到了极致。

北宋二百年重文轻武,结果一没有权相,二没有外戚,就半个刘娥你还不能算。

因为北宋限制啊是限制所有人。

而这其实也能理解,因为相比较于南北朝,这五代十国是很奇葩的。

因为五十年的时间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包括赵匡胤全都是权臣上场,加上动辄投降的性格。

换谁上去,他也担心自己会不会让人捅了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