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周瑜烧粮

孙权在巢县遭遇了惨败,大将陈武战死的消息传到了金寨前线之后,孙策痛苦的对周瑜说:“公瑾,咱们这次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周瑜点了点头,孙权北渡增援楚军,主动攻打肥东。本以为可以和孙策夹击合肥,却没有想要被止啼军打击得体无完肤。还落入了孤军深入的凄惨境地,这让解烦军上下对周胤恨之入骨。

孙权为了推卸责任,一直都在大肆的宣传楚军在金寨一带的不作为。这回可是让东吴找到绝佳的借口,从今以后,东吴方面将不再对楚军伸出援助之手。

孙策也觉得脸上无光,孙权看在兄弟情义的份上渡江北上,这件事情天下人都知道。然而孙权在肥东和巢县血战的时候,楚军却在金寨按兵不动,坐看解烦军上下孤军奋战。这已经犯了大忌,至少会让楚军陷入不仁不义的地步。

现在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孙权已经退回了建业,肯定不会再次出兵。周瑜的计划算是狠狠的坑了一回东吴。用孙权牵制张辽的止啼军主力,楚军捡麒麟军那个软柿子捏上一捏。这样的谋划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解烦军的一触即溃,这黑锅就得由楚军来背了。

其实周瑜的小心思很明显——要是孙权出了什么问题,孙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整合东吴,楚国的实力至少可以与曹魏分庭抗礼。在淮南战场上,甚至可以和兴汉军一较高下。

现在的问题周瑜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以兄弟手足的情义拿捏孙权,迫使解烦军主力渡过长江参战。作为援军,主动进攻肥东,孙权已经尽到了兄弟同心的责任。至于孙策和周瑜再也没有办法拿兄弟感情说事儿。

陈武战死在了巢县南门,孙权全身而退回了建业。楚军倒是毫发无损,这就让周瑜的谋划全部落空。至少程普等人会同情孙权。当然了,孙策肯定不会对孙权见死不救。这救援不力的罪名,就只能让周瑜承担了。

更何况周瑜是楚军大将之首,其他的将领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也会把脏水泼向他。这就意味着周瑜在楚军中的地位和威望,都会遭到严重的削弱。

这样的困境就是孙策也没有办法。再者说解烦军南撤之后,金寨前线的楚军就要腹背受敌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楚军的凝聚力已经下降到了冰点。

张辽带着止啼军从巢县出发,可以威胁到舒城的后路石亭。麒麟军也不是省油的灯,金寨守得固若金汤,让周瑜没有了小脾气。

周瑜说:“主公,据后方消息,张辽正在准备战场,具体的进攻方向不明。按照我的猜测,很有可能是石亭。一旦石亭失守,楚军想要南撤,就只能走夹石和潜山了。这还得有一个前提——皖城不能丢。要是皖城丢了,金寨这里的人,就没有机会回长沙了。”

孙策说:“公瑾,你的担心很有道理,只是典满和陈达两个小子守了这么久,刘立等人在六安城中等了好几个月,怎么可能让楚军顺利的撒退?”

听了孙策的话之后,周瑜也觉得撤退的事情很麻烦。麒麟军主力以逸待劳,肯定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即便是有着孙尚香的关系,孙策和周瑜可以全身而退。但是楚军布置在金寨一线的数万人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周瑜琢磨了很久,始终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一个人四处走走。到一处小山坡上,有几个巡营时淋了雨的楚军士兵,正在用稻草生火烤衣服。

福至心灵的周瑜放眼望去,发现远处的稻田里堆满了稻草。由于稻草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稻田附近的树庄全部被稻草包围了。

金寨多山,山高林密可是江南植被的特点。周瑜终于想到了办法,楚军南撤最大的困难在于刘立会带兵追击。只要用什么办法束缚住麒麟军,楚军主力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周瑜提出了用放火的办法来迟滞刘立的追兵。孙策有些犹豫了——水火无情,这是天地至理。楚军在淮南的时间也不短了,当然知道大火意味着什么。如今正是粮食收割的季节,金寨一线的稻田中还有九成以上的粮食没有收割。这把火一旦烧起来,方圆百里的民心就彻底的丢了。

放火烧粮可以迟滞麒麟军的追击,同时也让楚军完全失去金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民心。大火烧掉的地区,就会把楚军当成死仇来对待。即便是将来楚军有能力北上合肥,也不可能得到民意支持。除非将金寨一带的百姓斩尽杀绝,只要有漏网之鱼,楚军的恶行就一定会昭告天下。

孙策不想同意放火烧粮,兴汉军已经在寿春和庐江一带建起了淮南粮仓,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自古南方多豪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的诸侯没有办法依靠粮食赈灾的方式收拢南方一带的民心,只能靠武力征服的办法来抢占地盘。

南方百姓不会因为粮食而转投他人,这也是南方百姓可以抗争到底的真正原因。孙策可以在南方站稳脚跟,最关键的是南方的每一个郡县都有能力自给自足。就拿江夏来说,常备的兵力只有孙策的三分之一,却可以在战争中坚持,靠的就是军粮充足。

历史上的战争,北方大地通常都是倒在粮草辎重上面,南方失败的唯一理由就是兵力不足。就拿孙权的解烦军来说,五万大军渡江北上,巢县可以轻松备粮。

这也是南方很少会出现粮尽撤兵的情况。有粮就有忠心,南方百姓除非战死,否则就会坚持到最后一刻。北方的情况就恰好相反,就拿冀州来说,一旦形成了合围之势,粮尽投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良禽择木而栖,这样的事情在中原以北非常正常,城头变换大王旗。

至于南方就不一样了,易主的可能性非常小,每一次易主都会血流成河。南方人的韧性非常强悍,甚至可以说是打造了“不妥协,不退让”的核心思想。

兴汉国可以在幽州取得成功,靠的就是充足的粮食。然而到了淮南战场之后,才发现无往不利的粮食攻略根本就行不通。

南方是千年世家生存的土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也是长江以南的世家有能力,有资格坚持自家理念的核心源泉。

孙策深和南北的差异,才会对周瑜放火烧粮的决定有些难以理解。金寨周围数十万人,一旦烧了这把火,楚军就会成为过街老鼠,后果会非常的严重。淮南百姓对于兴汉军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多少归附之心。

只是不同意放火之策,孙策又没有把握从金寨全身而退。

周胤走了进来,神情沉重的说:“大王,大都督,刺候来报——刘立带着麒麟军主力进了金寨。”

孙策不敢再犹豫了,立即同意了周瑜放火烧粮的计策。

由于楚军南撤心切,放火烧粮变成了放火烧山,直接导致了楚军的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