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各取所需

差生们取得了进步,让家中的父母觉得脸上有光,从而给予了物质奖励。获益的同学口口相传,这就让班上的其他同学看到了刘立设置的有偿补课的实用价值。

随着补课学生的增加,刘立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了,为了更好的服务差生,帮助贫困生,他开始了更进一步的谋划。

到了这个时候,刘立觉得聘请优等生助讲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就找班上的第二名到第五名谈话,以一个月十块钱的标准,聘请他们对加入有偿补课的差生们进行交叉辅导。这样既可以解决差生跟不上进度的问题,又可以解决优等生的零花钱问题。

对于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普通人来说,每个月十块钱的额外收入,就相当于替一个家庭养活了一名家庭成员。刘立有心帮助贫困生,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让辣鱼亭蒙学的贫困生享受到助学贷款,只能另辟蹊径的通过补课的办法,从而实现班级内部的资源调配,达到普及文化知识的效果。

学以致用,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与使用者的年龄没有任何关系。刘立的办法所能产生的作用,目前阶段只能帮助四名同班同学。不过随着兴汉国蒙学教育中有偿补课的普及,他坚信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实现就学的梦想。

一位负责六十名蒙童的老师,根本就没有能力让所有的学生达到相同的学习进度,更不可能为了照顾差生而放弃蒙学所规定的教学进度。刘立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不增加老师的教学压力的情况下,给愿意付出金钱的差生们,一个赶上进度的机会。同时也利用补课的办法让贫困生的家长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坚决杜绝读书无用论,这可得从娃娃抓起。毕竟十年寒窗,要是只有投入,不见产出,有很多家长就会中途放弃。有偿补课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提升贫困生家长送子女就读蒙学的积极性。

毕竟每位家长都会仔细的计较一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岁以后就是家中的半个劳动力,要是长期靠家庭供养,很有可能在经济的压力下被迫中止学业。一个有机会成才的贫困生,必须要要家长看见希望。否则就不会有未来,更不用说完成学业了。

刘立很快就弄好了有偿补课的章程,特别是对于贫困生的录用条件必须是班级前五名,以每次月考成绩作为标准,优者上,劣者汰。

没有什么理由可讲,要是贫困生出现了成绩下滑的情况,那就只能被淘汰了。想要持续不断的获得赚钱的机会,就必须要做到足够的优秀,至少在整个班级的排名不能被别人超越。

在刘立看来,贫困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要是努力的程度不够,被淘汰也就怨不得别人了。至于那些尝到了甜头的差生,肯定会持续不断的投入金钱。

刘立希望通过这种残酷的竞争机制,让整个班级的同学都明白落后就要被淘汰。

有偿补课进行了一个月,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被调动起来了。参加补课的十几名差生,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功的进入了中上游水平。

月考成绩出来之后,顾蕊居然爆冷成了第五名,至于原来的第二名陈涛,竟然跌落成了第六名。

按照刘立制定的规则,他毫不犹豫的淘汰了陈涛。他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贫困生。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只分到了十亩山地,没有半分水田,家境可以说是班上最差的。

在给同学补课方面,陈涛也是最努力的那个人,只是可惜他并没有调整好学习进度与有偿补课之间的关系,居然出现了月考成绩下滑的原则性问题。

面对陈涛的求情,顾蕊的态度似乎有些软化了,她甚至提出把第五名的资格让出来。她不缺十块钱,可是十块钱的有偿补课收入,很有可能决定着陈涛能不能继续上学读书。

刘立拒绝了顾蕊的请求,他直接告诉陈涛说:“有偿补课必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三大原则。制度的标准必须要具备唯一性,从来都不允许出现例外。”

在刘立看来,顾蕊可以不用在乎有偿补课给予她的公平,可是他不能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公平。陈涛月考成绩下滑至第六名,就已经失去了继续替同学补课的资格。

同情不能代替制度,刘立也不想亲手破坏有偿补课的择师标准。陈涛的家庭贫困,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有偿补课的出现,他已经获得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只不过他没有能够抓住机会,这就怪不得别人了。

顾蕊觉得刘立的决定很冷血,甚至有可能毁掉陈涛的前程。可是她根本就不明白刘立的想法有偿补课目前只能帮助四名贫困生,这就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公平的制度上,刘立不打算为陈涛破例。

刘立直接告诉陈涛从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来,失败者没有资格祈求什么。有偿补课是一个帮助贫困生的小平台,不是专门为改变陈涛命运而存在的机构。

作为一名贫困生,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学习成绩,没有足够好的排名,陈涛什么都不是。这也是刘立给陈涛的一个教训,给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要是陈涛没有足够的竞争力,那就只能被淘汰。

陈涛哭了,只不过他的眼泪并没有让刘立破坏有偿补课的基本制度。很多时候,每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一次。

顾蕊抓住了了刘立给的机会,也成功的领悟了精英教育的精髄,她不仅顺利的在有偿补课中站稳了脚跟,还将学习成绩稳定在了仅次于刘立的第二名,从而牢牢的占据了一个补课教师的资格。

反观陈涛,一次失败就失去了斗志,不仅成绩掉到了十名开外,再也没有机会加入有偿补课的小团体。

三个月之后,顾蕊已经顺利的升入了县官学,陈涛却只能辍学回家,跟父母一起种地,继续贫穷的命运。

当顾蕊谈起陈涛的时候,还有些埋怨刘立的不近人情。一个本来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少年,一次失败就只能遗恨终生了。

刘立也是感慨万分当机会给了陈涛的时候,他没有抓住,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兴汉国的启蒙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命运的竞争,这是一个成绩至上的时代。

刘立其实更明白竞争的残酷性陈涛竞争失败,还可以回到家中,与世无争的种地生活。刘立要是竞争失败,苟全性命都是一种奢求。他可以给陈涛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没有办法让陈涛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顾蕊成功考入官学,代表着精英教育的成功,陈涛离开了有偿补课的培养,就只能继承父母的命运。这或许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吧!

刘立的有偿补课在辣鱼亭蒙学得到了发扬光大,顾蕊也把这种另类的互相促进的学习制度带到了县官学,这让泉州掀起了一阵学习的新风。

在这场全新的变革之中,陈涛成了唯一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