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为了宏扬徐母的大义,直接从清河郡出兵,十万铁骑下东郡,只是为了替徐母正名。
东方月和轩辕无双做了刘正的贴身护卫兼传令兵。
刘正屯兵聊城,以高览,徐晃,周仓,廖化作为大将。
赵云也从巨鹿赶到了聊城大营。
刘正说:“子龙,魏国咸鱼翻身,这是兴汉军无法容忍的。”
魏军正在围攻南阳,一旦得手,魏国的军力就同兴汉军不相上下了。
兴汉国地广人稀,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大了。
能够用于向外扩张的人马,不足六十万。
更何况徐母之死,犯了兴汉军的禁忌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
这是兴汉军义行天下的根本,魏国必要为徐母之死付出代价。
人无信而不立,兴汉军必须要对魏国出兵。
白马军暂时稳住巨鹿南线,避免两线作战分散兴汉军的精力。
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的降低兴汉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
随着兴汉军装备水平的进步,对于后勤辎重方面的保障来说,会变得非常的轻松。
只不过战争的规模扩大化之后,对于粮草方面的需求,反而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十万兴汉铁骑,马踏中原。
粮草方面的压力,足以让整个兴汉国伤筋动骨了。
赵云说:“既然王爷有了决定,我和白马军愿意全力配合。”
正好可以让姜伯约那小子加紧训练自行弩车部队。
刘正说:“行了,既然你想让姜伯约参加战斗。”
那就分出两万大军,让姜伯约找个机会南渡黄河。
切断白马和濮阳之间的联系。
濮阳田家,自从张扬被魏军击败之后,就陷入了内外交困。
陶升强势南下,将整个田家连根拔起。
从那以后,濮阳城就纳入了陶升的势力范围之内。
为了迅速的解决东郡问题,刘正决定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徐晃带领,铁骑一万五千,从聊城出发,遇城不入,与姜维会合之后,设法攻打濮阳城。
第二路由高览带领,铁骑两万,直奔甄城,完成任务之后,向南与定陶城连成一片。
第三路则由刘正亲自带领,打算会一会东阿城中的陶升。
各部自行决定战争的进程。
传令贾诩:
注意监视陈留方向的动静,要是有可能的话,可以开启陈留攻略。
刘正说完之后,又特别交代任县的郭嘉,一定要小心河内的司马懿,特别是世家商会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的重视。
赵云听了之后,认真的记录了下来。
各部分兵出击之后,刘正大军向南,到了东阿城下。
刘正刚安营扎寨完毕,东方月就走了进来。
她的手中拿着一份情报,是关于东阿城的。
陶升拿下东阿之后,任命本地大族薛房的长子薛山,做了东阿长史。
东方月说:“王爷,随军参谋部建议:可以让情报部尝试着接触薛山,增加战斗胜利的筹码。”
毕竟陶升身经百战,真要强势对抗,只怕会两败俱伤呀。
刘正说:“现在战端已开,按照情报部的原则,情报员必须要进入无限潜伏阶段。”
为了一场战斗,就暴露了东阿情报站,有些得不偿失了。
正在这个时候,轩辕无双走了进来。
轩辕无双说:“王爷,有人自称十五年前的故人,前来拜访!”
刘正说:“传!”
一柱香之后,头发花白的薛房走了进来。
薛房大礼参拜说:“东阿薛房,叩见王爷!”
东阿百姓十五年前得了王爷的恩惠,至今恋恋不忘。
如今王爷来到了东阿,薛家愿意同王爷合作,拿下整个东郡。
事成之后,薛家会带头放弃土地。
刘正问:“薛庄主,薛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毕竟东阿是一块宝地,东阿阿胶更是天下闻名。
要是薛家专注于生产东阿阿胶,也是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只是东阿阿胶是天下女人的福音,薛家想要垄断,恐怕也是不容易的。
我可以给薛家两年的东阿阿胶生产专利,两年之后,允许各大集团进驻东阿,与薛家公平竞争。
薛房说:“王爷言重了。”
薛家敢于放弃一些收益不高的土地,也是基于兴汉国治下的粮价稳定。
东阿阿胶是薛家的支柱产业,要是需要王爷的特别扶持,就没有笑傲商海的资格了。
薛家专业经商,只想有一个公平的商业环境,以及一个正式加入兴汉商会的机会。
薛家不能忘了祖训,东阿阿胶的生产不允许出现垄断,哪怕是一天也不行。
以质量谋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垄断的危害,不仅仅会导致假货的存在,更会影响东阿阿胶的品质。
创建一个品牌需要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毁掉一个品牌只需要一件小事情。
薛氏后人,不能做辱没祖宗的事情。
刘正说:“既然薛庄主已经思虑周详了,我也就不矫情。”
我以女儿国的名义,向薛氏集团下订单,打算购买其中百分之十的产品。
至于后续如何合作,由女儿国和薛氏集团商量着确定。
兴汉国的相关政策,相信薛庄主也不陌生,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薛房说:“兴汉王看得起薛氏,薛家不会让天下人失望的。”
薛房离开之后,轩辕无双走了进来,她说:“王爷,为什么要试探薛房呢?”
现在看来,薛家还是很有诚意的。
有了薛家的帮助,兴汉军就可以顺利的拿下东阿城了。
刘正说:“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就是愚蠢。”
什么时候兴汉军获得胜利,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了。
薛家与兴汉军合作,那就是互惠互利。
兴汉军入主东阿,靠的是手中的刀枪,而不是薛家的识相。
东阿城并不是薛家给兴汉军的礼物,这一点必须要牢牢的记住。
轩辕无双问:“王爷说这样的话,就不怕天下义士寒心吗?”
毕竟薛家承认兴汉军的地位,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刘正说:“无双,你必须要记住一点薛家投靠兴汉军,是认可了兴汉国的实力和繁荣。”
大家一起合作的时候,并不存在谁给了谁恩惠。
兴汉国的做事规矩就摆在这里,认可的人会主动靠拢,咱们没有必要感恩戴德。
不认可兴汉军政策的人,就只能背井离乡了。
刘正想要拿下一座干净的东阿城,就是先试探出薛家的态度。
东阿是东阿百姓的东阿,不是一家一姓的东阿。
轩辕无双说:“难怪轩辕家传承不绝,却无法统御天下。”
原来是轩辕家族,选择的道路是专精路线呢?
无论什么时候,轩辕家族都是华夏北方的万里长城。
百姓可以经受锻炼,绝不允许亡族灭种。
每逢关键时刻,都会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说来也奇怪好像守护华夏的隐族,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其实要彻底的解决大草原上的问题,只需要解决好防寒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鲜卑人每次大规模的南侵,都是在大灾之后,要是抵御灾难的能力上升了,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南下抢掠了。
刘正说:“无双,人都是会变的。”
当人们吃饱穿暖之后,就会形成更加精细的分工,也会追求更好的待遇。
二十年前,兴汉国的百姓为了一口饱饭,居然四处逃难,甚至是落草为寇。
十五年前,兴汉国为了地方安宁而四处剿匪。
十年前,兴汉国开启了扶贫制度。
五年前,兴汉国九成九以上的百姓都能吃得起肉。
以前一顿吃半斗米的大肚汉,在油水富足之后,食量下降为原来的一半。
对比之下,更多的人对粮食的需求减少了三分之二。
这样一来,二十年后和二十年前对比,同样的粮食产量会养活更多的人。
人口多了之后,又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了整个兴汉国的稳步繁荣。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每个种田的农民,都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种田技术的进步,由以前的一养五,变成了现在的一养二十。
就会多出三个种田的人来,大量的种田人力资源的节省,就会导致社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刘正推动了商业时代的提前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