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婶嘿嘿一笑,声音忽然小了许多,“那天晚上,张生又是在回家的路上,同样的时间,可是他却发现了往常没有见过的东西。”
“那是什么?”在兔毛笔的‘催促’下,唤灵连忙追问道。
大婶又笑笑,这会儿故事说到兴头上,也不管是谁问的,她都有极大的兴致接着说,“见到了一簇火光。”
青山惊讶的从藤椅上站起来,吃惊的问道:“难道是人死后形成的鬼火吗?”
且不提富贵人家信风水命理什么的人,只多不少。便是青山在青城派修行,对这些也耳儒目染,比寻常人自要懂得多些。
所以听到荒地出现火光,青山的第一反应主就是鬼火。
结果换来的是大婶的开怀一笑,“哎哟,小伙子哦,没想到你们还这么的迷信呐,都什么年代了,我们都知道要相信科学呀。”
似乎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少年是个迷信主义者,浩瀚村这么偏僻都知道不要听信这些,这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来的人,居然还信这些。
迷信的青山:
同样迷信的唤灵:
另外三只灵物:
最后有致一同的决定,行吧,大婶你说得都对,建国以后不许成精,这是个既定的事实,我们都是社会主人的好传人。
尴尬又不失礼的一笑,青山求学精神作祟,落座后又问道:“婶婶,那火光究竟是什么东西呀?”
大婶高高的仰起下巴,这一刻她就是院子里的女王陛下,她道:“那火光啊,是很寻常的灯光哟。”
“啊?”
“嗯?”
显然听故事的几人都懵了。
得意非凡的大婶继续说着,“你们知道那张生看见灯光之后,有什么反应吗?”
这个故事的内容与青山从小的认知有偏差,此刻他有些迟疑的答道:“夜半见人家,不辩情况,难道那张生竟然没有想着跑路吗?”
少年处于变卖期,声音有些嘶哑,为这个故事竟然加了些骇人的意味。
“小山好聪明啊,那张生确实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决定走过去看看,那火光的背后是什么。”大婶毫不吝啬的夸夸青山。
唤灵青山两人嘴角直抽,要是那张生没有上前查看,径直离开了,哪里会有后面的故事,但是直到现在故事的走向,还挺离奇的,竟然与寻常的故事有些不一样。
说实在的,他们也挺期待后面走向的,就像那张生向往那一簇火光一样。
“咳”突来的一声咳嗽,把说故事的一个,听故事的两人,都吓了激灵。
三人望向声音来源,原来是大叔一个人闲得有些无聊,就清嗓子玩,现在看吓到人了,不好意思的摸着头上短寸,黝黑的皮肤在夜色里看不出红没红。
有了这个插曲,大婶自己的胆子都莫名短了几寸,将凳子朝着大叔那边靠拢了一些,这才接着嚷了一句,“好你个张三,刚才差点儿吓死我了,人死人,吓死人,你知道不。”
大叔也就是张三不断讨饶,逗得唤灵两人跟着呼笑连连。
大婶名叫李翠花,前两天之所以不愿意说,就是以前经常被人笑过,也怕这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会笑话,因此一开始只让他们叫婶婶。
经过短暂的相处么,也是被邻居给叫破了,却发现唤灵他们没有嘲笑的意思,遂也不在乎了。不过强烈要求他们叫的时候,一定不要带上翠花两个字,实在是阴影太深重了。
唤灵他们连连点头应下。
这个故事颠覆了青山的神鬼认知,所以他很着急后事如何,又急急追问道:“那后来呢,张生找到火光来源了吗?那又是什么啊?”
李翠花神秘的低声音,道:“嘿,那张生找了半天,明明火光很近的,就是走了很久才找到,就像外头的那些人常说的,在沙漠里行走,看到的那个幻觉叫什么来着?”
“海市蜃楼!”青山抢答,表示这题他会。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那张生也纳闷儿了,明明就是很近的地方,为什么走了半天才到,不过这些疑问,在他看到来源的时候,完全明白是为什么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李翠花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又立马说了下去,他道:“原来啊,张生看到的房子完全是新修的,而且距离他回家的路还挺远的,之前没有见到过,也就是件很正常的事了。
怪就怪在后面遇到的事,让那张生回家就病倒了。
你们要不要猜一下,张生到底看到了什么,又遇见了啥东西?”
此时的青山已经完全身临其境,觉得这故事到后面与他的想法还是重合在一起了,他幽幽道:“是不是张山真的见鬼了?”
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来,院子周围旁听的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吓得抱紧自家大人,那些大人虽然也听过很多次了,也不由得把自家的小孩子抱紧了些。
因为他们感觉每次听这个故事,都非常的窒息,实在是太可怕了,有木有,要是他们经历一次,简直要吓死了,那张生也就是回家病了一场而已。
果然是读书就比较厉害吗,有那一身的文清气,诸邪不侵啊。
害怕的大人们因为思绪的跑偏,反而没有那么恐惧了。
李翠花毫不留情的说道:“错了,张生刚进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主人家里生孩子,宅子里乱得跟打仗似的,对了,就是那个叫兵荒马乱,也没人来招呼他。
张生贸然上门没有遭到拒绝,已经是千恩成谢了,哪里还敢说别的,况且生孩子是大事。但是张生也不好这样离开,想等着一会儿道喜,再道谢的。”
“难道主人家生产时出了什么事吗?”唤灵只能朝着事情最坏的方向去猜。
李翠花得意洋洋的靠着张三,嗔道:“小灵啊你这破嘴,要是换你去做客,是要被打出门的,人家好好的生孩子,你非说人家出事了。”
唤灵心说:你倒是把事情说清楚啊。
“婶婶快说说吧,那户人家后来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