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为叶晟讨要王爵的举动,被京城绝大多数官员看在眼里,在有心人的解读之下,这个行为便变了味道,很多投机之人已经开始琢磨如何捣鼓一些祥瑞或者不祥出来,然后上书“劝进”了。
劝进这个行当,乃是天底下最容易做的买卖,历史上只要有人想要当皇帝,第一个劝进的人即便没有被采纳,接下来也会官运亨通,当然了,以现在大晋朝廷的局势,一两年之内不会有蠢物跳出来劝进,不过他们的确已经开始捣鼓“天降预兆”。
此时的李大都督,对于这些一无所知。
从朝廷上回来之后,他便开始亲自准备年夜饭,这些年他一直四处奔波,很少能跟自己的家人们一起过年,如今好容易安稳下来一些了,老婆孩子都在身边,这个年节自然要过的隆重一些。
年三十的一大早,这位大都督便开始在厨房里忙活,基本上他上辈子会做的菜式小吃,都被他做了出来,钟小小也起了个大早,帮着自己的兄长忙活。
本来这些厨房里的事情,九公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李信沾染的,但是李大都督执意要亲自下厨,九公主无奈之下,只能点头答应。
李信的大女儿李姝,也跑到厨房里跟着忙活,这丫头一生下来,李家就已经发迹,基本上没有下过厨房,在厨房里倒腾了半个时辰,就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满脸狼狈。
这丫头满不在乎的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黑灰,她跑到灶台下,看着正在烧火的钟小小,也搬了一把小凳子坐在钟小小身边,脆声道:“小姑姑你还会烧火呢?”
她出生的时候是太康三年,那个时候钟小小已经跟了李信不少年头,不怎么下厨房了,等到李姝记事的时候,钟小小就基本没有自己做过饭,因此她也是第一次看到自家的小姑姑下厨房烧火。
钟小小熟练的把柴火填进炉灶里,对着李姝温柔一笑:“姑姑三四岁的时候便会烧火了,烧了好些年呢。”
说着,钟小小看了一眼正在厨房里忙活的李信,想起了当年那个在破庙里几乎被冻毙的少年人,轻声道:“当年你阿爹刚到京城的时候,便是我给他烧火,烧了差不多一年呢。”
事到如今,李信当年在京城卖碳的事情,已经鲜为人知,就算知道的,也不会轻易提起,钟小小要顾全兄长的面子,从没有在别人面前提起李信当年窘迫的时候。
这时候,正在腌制鸡腿的李信,听到了姑侄两个人的对话,放下了手边的活计,笑着说道:“那时候阿爹刚到京城,差点冻死在雪地里,要不是你小姑姑搭救,这会儿就不会有你们姐弟了。”
“阿爹还在京城里卖过一段时间木炭呢,那时候就是你小姑姑给阿爹烧火。”
李姝自然不会明白当年李信的处境如何险恶,听到了这番话之后,挠了挠头:“阿爹,碳是怎么烧出来的?”
李信伸出手,帮她擦了擦脸上的黑灰,笑着说道:“你呀,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说完,李信扭头看向钟小小,轻声道:“小小,这边忙活的差不多了,你去一趟秦淮坊,把崔姐姐请到家里来,咱们吃一顿年夜饭。”
这丫头跟着李信的时候,才五六岁年纪,那时候李信也不过十六岁而已,基本不懂得如何照顾小女孩,无奈之下只能经常托付给崔九娘照看,如果按时间来算,钟小小基本上就是崔九娘带大的。
不仅如此,崔九娘还教她读书识字,算是她的老师。
钟小小连忙起身,一边洗手一边说道:“我这就去请崔姐姐过来。”
说着,李信微笑道:“还有你家那个赵将军,也赶紧叫来,说好来家里吃饭的,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过来?”
钟小小脸皮薄,听到李信调笑,脸色就有些发红,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道:“他……整天忙活着羽林卫的事情,经常半夜才回家,今天一大早就出门了,我与他提过这件事,他说下午再就过来。”
“忙着羽林卫的差事?”
李大厨师皱了皱眉头,闷哼道:“羽林卫有什么好忙活的?还要忙活到半夜才回来,你转告那小子,怠慢了我家妹子,他这个羽林中郎将干脆就不要干了。”
这句话显然也是玩笑话,不过钟小小当了真,连忙摆手:“赵……赵放他很认真的在给大兄做事的……大兄……”
李信哈哈一笑:“与你开玩笑的,快去请人过来罢,一会儿大家都该到齐了。”
钟小小“诶”了一声,转身离开了厨房。
李大都督擦了擦手,扭头又去钻研自己的“骨肉相连”去了,小阿涵站在自己老爹旁边,满脸好奇的看着李信忙来忙去。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阿爹你亲自下厨呢。”
李信笑眯眯的扭头看了一眼自家大闺女。
“你阿娘最好吃,当年要是没有这个手艺,可能就不会有你们姐弟了。”
李大小姐这会儿也已经长成了少女,闻言立刻来了精神,拉着李信的衣袖,追问当年父母恋爱的故事,李信一边弄着吃食,一边笑呵呵的跟自己的大闺女讲故事。
……
靖安侯府的这场年夜饭,请的人不少,但是也绝不算多。
按照此时李信的身份,京城里三品以上的官员应该悉数到齐才是,但是事实上靖安侯府并没有大摆筵席,只是置办了一场家宴。
家宴上的菜,李信自己动手弄了四五个。
整个京城里,有资格吃到李信手艺的人并不多,主要是李家的家人,其中包括李朔还有李朔的妻儿,以及被九公主从宫里接过来的太皇太后,再加上沐英赵嘉,以及崔九娘还有钟小小一家人。
本来叶家人应该到场的,但是叶璘叶茂都不在京城,李信给陈国公府以及宁陵侯府都去了帖子,但是不管是叶茂的儿子还是叶璘的儿子,因为家里的大人不在,都没有敢擅作主张前来赴宴。
满打满算,也就是二十来个人而已。
这一场家宴,没有太多政治因素,就像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简简单单的吃了一顿饭而已。
只不过这“一家人”的份量,稍微重了那么一点而已。
在这个晚上,靖安侯府的上空第一次亮起了用于庆祝节日的烟火。
在这些璀璨炫目的美丽烟火之中,元昭五年走到了尽头。
延康元年随之踱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