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岳霭胸无大志,但既然已经穿越了过来,那潇洒一生就是他的毕生理想。如此一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而且随着时间齿轮不断的向前滑动,距离岳家巨变的日期也越来越近,可岳霭却还是只能这样看着,给予不了任何的帮助。
他还是不够大,被人都把他当成孩子,他曾隐晦着提出的意见,却没有人去把它当回事。
夜深人静时,岳霭也曾想过,若是、若是自己真的无法改变历史,那他学了医术,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些,李氏和自己的哥哥们是不是在流放途中也能好过上不少。
而沈之林的出现或许正好是一个契机,
虽然这老头子看上去和众人印象中的医者并不一样,但能被岳飞大老远的请过来,想来也一定是有大本事的。而且他也是岳霭目前能接触到的唯一人选。
可沈之林却根本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
见沈之林转身要走,岳霭情急之下脱口而出,道:“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几乎是瞬时,沈之林停下了脚步,挠了挠头看向岳霭,一脸的难以置信:“小胖子,你刚才说什么?”
岳霭并没有理会沈之林的话,甚至连头都没有抬,嘴里接着念叨着:“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这回沈之林终于听出来了岳霭所说的为何物,看似断句朗朗上口、颇具童趣,如同童谣一般。但实则确是一剂药方。
“参”和“术”想来所指的就是人参和白术这两味药材。茯苓和甘草自然也不必多说。
而方中的人参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白术则是健脾燥湿,和人参交融在一起可以相辅相成。
同样接下来的茯苓和甘草两味药材除去含有和人参、白术一样健脾的用处外。茯苓宁心安神。甘草味甘,又有蜜草之称,融入药方里既可以中和抑苦,又能缓和药性,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药相合,化源正气。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如此方能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对,就是这样。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按照配比添加相融。”
沈之林沉浸在岳霭念出的歌诀之中,时不时喃喃自语,大脑飞速的转动着分析歌词中的含义。
“益以夏陈……夏、陈。对了,是半夏和陈皮!”
这个配方一出,虽然沈之林还没有进行实验,其中具体所需的比重也无从得知,但行医经验丰富的沈之林仅凭这几句就敏锐的判断出此方绝对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取之入药,常服或能增加胃口、提高食欲,从而进一步起到调养脾胃,辟寒邪瘴雾气的作用。
这是一剂补气、健脾之方。
妙、真是妙不可言。这短短的两句,二十八字合在一起竟然千变万化。
前一句是最基础的配比,仅用了四味药材的融合。
而后一句则是针对患者的问题,在其中又添加了半夏和陈皮。如此一来用于患有脾胃气虚兼痰湿之症的病人身上或有成效。
要么说沈之林也算是一方名医,基础药学知识掌握扎实。沈之林只需简单的思索,无须他人讲解。一会儿功夫,便自行将这两句话的含义理解了个七七八八。
有时候对一个事物的探索研究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出路,在知识积累足够的前提下或许就是需要捅破窗户纸的那一个举动,一切便能豁然开朗。
而这歌诀便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沈之林从未思索过此四味药草可以这样用,但一旦有人给出了方案,那他由上往下推理便能一下子彻底醒悟。
等等!
第一句是个基础方子,第二句则是增加了药材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改良,那还有没有减少药物使用的第三句歌诀?
减去人参?不可,人参是此汤药的主材,若轻易去掉那这药性也会发生变化。
减少甘草?也不行,这样做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中,在原地兜了两圈的沈之林突然想到眼前这不就放着一个知晓此事的人吗。
站在原地没动的岳霭,看见方才还神神叨叨的转圈的沈之林,下一秒钟便突然向自己看来,这般具有穿透力的实质性目光,仿佛如同恶狼见到了一只小肥羊一般。
这老头不会是受了刺激精神不正常了吧?我也没干什么吧?
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岳霭转过头去,想要先离开此处。
其实就连岳霭也没有想到他随口的两句歌诀会对沈之林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说起来这几句歌诀还是岳霭前世和爷爷在乡下生活的时候,从村里的一位老郎中那里听到的。
因为当时岳霭身体不好,隔三差五的就感冒发烧,所以爷爷就带他去老朗中那里,想试试看能不能喝些中药调理一下。
那老郎中早年丧偶,一个人将一双儿女抚养长大,儿女都学业有成,一个出了国,另一个也去了首都工作。
他的子女也提出过要接老郎中去京城颐养天年,可是老郎中却已经习惯了村里村外的生活,喜欢这片从小长到大的土地,不愿意前往。于是也就选择了独自一人在老房子里生活居住。
老郎中也没什么其他的爱好,行医一生,平日里除去看病便只是摆弄着他那些药材。
每逢晴天岳霭从老郎中的房子前路过时,都能看见他的小院里晾晒的药材。
不同种类、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有条的、有片的、有整根的、也有零散的,千姿百态的各类中药,把小院铺的满满当当的没有什么缝隙,看上去也是颇为震撼。
老郎中本就喜欢孩子,又因为看病的缘故,岳霭很快的就跟老郎中熟识了起来。老郎中总是招呼着岳霭去他家玩,每次过去都会给岳霭抓上一大把糖果。
岳霭也喜欢在老郎中那里待着,没事的时候便静静的看着老爷爷忙来忙去,诊脉治病。而这歌诀就是老郎中经常念叨的。
据说是清朝的一位医者整合古方所著,将三百二十条药方依据用途分为二十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琅琅上口、方便记忆不说,又有着极强的使用价值,为此此书一出,广为流传,没过多久就一举成为了中医学启蒙的必学之作。
岳霭虽然未曾学医,也不明白其中之意。但老郎中念叨的多了,他也就能跟着背上几句。
而方才岳霭所说的,正是汤头歌诀的第一首四君子汤歌诀。
如今还处于宋朝,自然没有汤头歌诀一书,不过沈之林虽然不知道岳霭所言出自何处,但他也能感觉到此诗之中蕴含的精妙。
沈之林没给岳霭逃跑的机会,眼疾手快的抓住了他的右臂,又重复了一遍方才的问题:“小胖子,你刚才说的诗是从哪里听来的?”
见岳霭不回答他,沈之林又换了个问法,问出了他现在最迫切、最想要知道的问题:“这诗还有没有下一句?告诉我下一句。”
对于一个醉心医术的人来说,这首诗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黄金万两。
“你,弄疼,我了。”
岳霭还是没有回话,反而感受到沈之林手上越来越大的力道,皱了皱眉头,这老头看上去干瘦干瘦的好像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却不想怎么这么大力气。
“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老夫,不是,是我太激动了。”
沈之林这才慌忙的松开抓着岳霭的手。又伸手想要摸过去,似乎是想检查一下岳霭的胳膊还好吗。
不过岳霭显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直接将手臂背到身后。
看着岳霭一脸警惕的望着他的神情,毕竟还有求于岳霭,绕是沈之林这张老脸也有些不好意思,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脸上带出了一个微笑,声音也变得柔和了许多:“小胖,咳咳,岳霭是吧,刚才你念的那句诗还有没有下一句了?”
岳霭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时,东厢房的门忽然被人推开,柳儿站在门口朝着院内叫到:“小郎君、小郎君,您上哪儿去了?晚上凉,快些回屋吧,别在染了风寒。”
“好,我在这儿。”
听到柳儿的声音,岳霭怕她着急出来找自己,先是应了一句,随后目光移到急切的望着自己的沈之林身上,向他点了点头,道:“好像有的。”
“是什么?”沈之林整个人向前一步,眼睛瞪的溜圆,急切的眼神中足以看出他内心的激动。
不过岳霭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眼睛一转沉默了片刻说道:“教我、医术。”
没错,岳霭打算利用这个和沈之林谈一谈条件。他可以将自己所记得的汤头歌诀如数告知沈之林,但相应沈之林也要教自己医术。
本来岳霭也并未认识到这汤头歌诀的价值。毕竟在后世这只是学习中医的启蒙读物而已。
只是先前沈之林不肯答应他的请求,情急之下岳霭一下子想到了自己会的那几句汤头歌诀,这也是自己知道的唯一和中医学有关的知识了。于是他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它念了出来。
却不想这对沈之林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