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好事

说着把弹夹卸了下来,随手一掰,就把枪管拧的弯了下去。

在座众人齐齐色变,是不是假枪大家心里都有数,这得多大的力量才能做到?

“还真是假枪,”另一个宋级护卫一边说一边捏着弯了的枪管轻松一按,枪管和枪身严丝合缝的连在一起。

又一个宋级护卫接枪来又一个对折手枪变成一个铁块。

最后一个宋级护卫随手一握铁块变成一个圆球被放在桌上。

唐七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呵呵一笑,“这就对了,带把假枪既能唬人,又不违法,一举两得。”

拿起被捏成球的手枪握在手里轻捻,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铁球成了铁渣在唐七手里飘洒下来。

唐七站起来拍拍手盯着吴仁驹冷声道:“是打是滚随你,但是机会只有一次。”

唐七说完转身就走,三大社团加到一起五万团员被五百多空间里的战士控制的如同铁板一块,十个吴仁驹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吴仁驹捡起地上的铁渣捏了捏,硬的硌手,望着唐七的背影长叹一声,“光荣,我们撤出香江。”

“吴叔,为什么?”郑光荣不服气的说:“武力高又怎样,现在是热兵器时代,我们买一批好装备还有一战之力。”

吴仁驹拍了拍他肩膀,说:“从古须勇被伏杀到蔡子明被炸死到九龙城寨,再然后三个社团同时变天,这里面的事情没那么简单,撤吧,香江的天变了!”

不愧是老江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香江社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剧烈动荡后彻底稳定下来。

接下来的变化是三大社团的重心开始向公司的形式转变,创办夜总会,录相带工厂、地产公司等合法公司。

没有人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曾经横行无忌的三大社团都像守法居民似的穿西装扎领带变得和气起来。

万象传媒这块牌子更耀眼了,许多二三线演员纷纷来投。

不光为了万象的人没人敢欺负,还有万象宽松的环境,优质的影视资源,都让无数的新老艺人趋之若鹜。

然而想进万象也不容易,一大批劣迹艺人都被拒之门外,万象传媒借此也成为了香江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万象传媒只出精品的口碑的名声渐渐打出去。

李东的老年生活被打断了,老太太来信了,有事让他回去。

回到家张淑萍笑的一脸神秘领他进门,一进门看见柳月挺个大肚子躺在沙发上,张莹在一边伺候着扒各种干果仁。

李东惊喜的跑过去蹲在沙发边上说:“几个月了?怎么不早告诉我。”

柳月开心的坐起来摸着他头发,“七个月了,一切都好不用担心。”

李东贴在肚子轻轻的摸着,一种纯然的快乐情绪就像酒精在血管里一样,兴奋到有些眩晕。

他又要做父亲了,真好!

“去没去医院做孕检啊?”

“去了,都好,你猜是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我都喜欢。”

柳月咯咯笑,“夏晴说你肯定会这么说。”

李东知道夏晴和柳月两个都从家逃出来的肯定合得来。

“夏晴经常来?”

“是啊,我们处的可好了。”

李东笑了,“你啊,跟谁都处得来。”

柳月也笑了,依偎在怀里说:“这次什么时候走?”

“不急,等你生下宝宝再说。”李东摸着她隆起的肚子高兴的说。

张淑萍看着柳月的肚子像着一块无价之宝,欣喜的说:“做B超了,大夫说是个男孩。”

儿孙满堂的愿望实现的太突然了。

这是张淑萍无数次畅想的生活,老了以后最愿意看到的生活。

这份欢乐,能够抵御在岁月流逝中一个人逐步向前产生的孤独。

大女儿成了大明星为事业奔忙,儿子整天一堆的事,二女儿马上考上大学也要走了,小女儿要住校,不大的小楼里更显空旷。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

张淑萍的生活无比的充实起来,每天看顾孙女,照顾儿媳妇走路都脚下生风。

李东乐于看她这样,其实完全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但上了岁数的人有事做对她们的身心更好。

夜深人静,李东静静的抱着柳月,心里一阵愧疚,左思右想很久还是决定交待。

“月儿,对不起!”

“妈跟我解释了,还替你向我道歉,”柳月轻轻捂住他的嘴,“别说,我爱的是你,你的一切。”

李东紧了紧怀里的人,他不是滥情的人,除了林晚没追求过别人,但是他对女人的追求抵抗力很差。

他不是暴发户,羡慕的不是妻妾成群,而是有着喜新不厌旧的度量。

压在心里的事情交待完他是一阵轻松,对柳月的宠爱更加多了几分,这是一个爱到不自私的女人。

陪伴柳月的闲暇时间李东就去各个工厂看看,现在的国内市场一片空白,随便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

他和厂长王萍换好无菌服进到养殖场,猪舍里没有难闻的臭味,一头头黑白花猪哼叫着吃的正欢。

这是空间里的种猪和东北特有的黑猪配种的品种,肉质好,生长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现在养殖场里存栏几千头。

工厂、学校食堂和年节福利已经完全实现猪肉自给自足。

王萍指着猪舍外正施工的工地说:“等这边都建完,能存栏两万头。”

李东对养殖场的管理非常满意,“你就是咱们的粮袋子,口袋里有粮心不慌,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要是能有咱们自己的地就好了。”王萍说:“就像我老家那边的农场,土里都肥得流油。”

“你关注点这块,一旦有政策可以大胆的吃进,多多益善。”农民出身的李东对土地有感情。

两人边说边走到饲料厂里,到处飘着豆饼的油香味,王萍兴奋的说:“就差土地咱们现在真正的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食用油厂下来的油渣酒厂的酒糟再添加粗粮和其他物质成了最好的饲料。

“这片黑土地上永远都是农业的最佳选择。”李东看着不远处的市区说:“这里不太适合发展农牧业。”

王萍看看四周一片荒野说:“这不挺好吗,地方够大。”

李东却知道过几年就会被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扩进去,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以后还得搬,这的地方还是不够大,不够规模。”

“我们已经是市里最大的养殖场了。”王萍是服装店老人,知道李东那高大全的性格。

李东笑说:“市里最大怎么行,要做到全国甚至全球最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