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国的意愿

“现在让我们谈谈现在的局势吧。”伦敦郊外的一座庄园内,两天前刚刚抵达伦敦的俾斯麦看着眼前的帕默斯顿,这位不列颠的首相,语气显得有些地沉重。“现在局势怎么了?”坐在俾斯麦对面的帕默斯顿反倒是有些故作轻松地反问道,同时,他抽了一口雪茄烟,似乎并没有受到当前局势的影响。看着帕默斯顿这副故作轻松的模样,俾斯麦笑着说道:

“首相先生,作为英国的首相,您的地理概念应该在常人之上——您应该很清楚,在中国人占据爱尔兰之后,接下来的目标会是什么。”帕默斯顿眉头一抬,他当然很清楚他们的目标会是什么。

“而且,在法国已经加入战争,那位皇帝陛下开始对伦敦充斥着野心的时候,阁下,我想你很清楚现在的局势。”

“我们都很清楚,所以,现在英国正在为下一步的作战,作着准备——这跟普鲁士又有什么关系?”帕默斯顿看不到这与普鲁士有什么关系,对于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守卫英格兰。“普鲁士希望英格兰这个最为重要的盟国,在未来的欧洲能够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就此沉沦于这场战争之中……”俾斯麦的华丽辞藻显然并未打动帕默斯顿,只见他冷冷笑道:

“不愧是俾斯麦先生,一开口就是漂亮话,不过恕我直言,现在的局势,我们都很清楚,对于英国来说,我们要么击败中国、法国,要么就会就此沉沦,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我想阁下不会不明白,如果继续进行这场战争的话,那么后果有多严重。”俾斯麦稍稍加重了语气强调道。

他之所以接受中国驻普鲁士大使的提议,秘密前往英国,是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没有了英国的制约,法国对于普鲁士的威胁将会是灾难性的,这甚至可能会阻挡普鲁士统一的脚步,这绝不是俾斯麦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才会到这里,希望能够说服英国,从中斡旋,进而在英国输到最后一个裤衩时,把英国从失败的边缘挽救回来。帕默斯顿却是一副依然不为所动的模样:

“无论后果有多严重,英国都不可能就此承认失败——现在,我们都很清楚局势,俄国人、法国人几乎占领了整个印度,但是英勇的英国士兵和殖民地部队仍然在抵抗着他们的入侵,至于中国人……他们几乎占领了整个亚洲,还有非洲,甚至他们的军队还占领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既然大半个世界都已经被中国人掌握在手里,那么,他们留给英国的还剩下什么呢?他们没有给英国留下任何东西,不列颠的荣耀被他们狠狠的踩在脚下,不列颠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海外领地,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一切,那么等待英国的会是什么??”俾斯麦看着帕默斯顿,他可以感受到帕默斯顿内心的痛苦,英国用几百年积累的海外殖民帝国在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被中国彻底的摧毁了,英国失去了属于他们的荣耀,失去了属于他们的市场……这是一场灾难。

“没有了殖民地的英国,还会是英国吗?”

帕默斯顿看着俾斯麦反问道,他根本就不知道殖民地对英国的重要性。

“难道,现在我们就要接受这一切吗?我们就此认输吗?承认他们对殖民地的占领?我们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们迟早要反攻回去,回到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新加坡、广州、南京、北平,当然,还有巴黎、圣彼得堡……”帕默斯顿的目光中充斥着对于未来的渴望。

“打败中国人,真的很困难吗?中国真的比英国更为强大吗?不是,他们的工业力量根本比不上英国,英国还有战斗下去的力量!”

“但是,要打败中国之前你们什么都做不了,如果在打败中国的过程中你们一旦支撑不下去的话,那么你们很有可能就会失去一切,包括英国。”俾斯麦紧皱的眉头之中,这会又增加了几分忧郁,这正是他所担心的,他担心英国人为了所谓的不列颠的荣耀,固执的坚持下去。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场战争进行下去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结果,对于英国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普鲁士来说,同样也是一场不可接受的灾难,因为到那时,整个欧洲再也没有制约法国的力量了。

“失去英国?当英国失去殖民地的时候,这是没有区别,而且这也不重要。”帕默斯顿话中有话地说道,同时他看着眼前的这位普鲁士首相,他没有想到,会是他作为斡旋代表。“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阁下一定会带来了一笔交易。”作为深知外交法则的帕默斯顿,非常清楚,俾斯麦绝不会空手来到这里,他肯定携带着中国人开出的条件。

看着帕默斯顿,俾斯麦并没有说话,他随手递给帕默斯顿一支剪好的雪茄烟。在帕默斯顿接过雪茄之后,他继续说道。

“不是交易,而是一个建议。”俾斯麦看着帕默斯顿说道。

“现在的局势,首相阁下应该非常清楚,如果继续战斗下去,英国失去的将不仅仅只是殖民地。”“我说过,英国会战斗下去,英国是不可能投降的!”帕默斯顿语重心长地说道,英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失败,但是英国还有战斗下去的力量,至少他让英国人相信了这一点。帕默斯顿的回答让俾斯麦条件反射地直起脖子:

“那又怎么样?难道要让英国成为历史吗?”帕默斯顿看着俾斯麦说道。

“失去了殖民地,数千万英国人还有希望吗?英国的经济还有希望吗?”提到英国的经济,帕默斯顿的思绪飞离了这座古堡,他想到了现在的英国,现在的英国国内,大量的工厂正陷入停产的边缘,尤其是那些纺织厂,因为没有原料、没有市场而被迫停产。没有了纺织工业的英国,还是英国吗?

可是失去了市场之后,即便是战争停止了,英国的纺织工业还有可能复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没了市场,没有了殖民地,一切都会结束,到时候英国甚至会沦为一个欧洲的三流国家……到那个时候,所剩下的,不过仅仅只是一个英国而已,一个英国的名称!到时候,整个不列颠都会陷入饥饿之中!

“到那时,英国人会挨饿,会陷入饥饿之中,经济会崩溃,对于英国来说,甚至比输掉战争更可怕!”

“但,这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一开口,俾斯麦就意识到了自己似乎正在揭开底牌,于是赶忙补充道:

“也许,还有其它的市场,比如说,印度即便是在俄罗斯的占领下,俄罗斯的工业也不可能满足那里的市场,毕竟,俄罗斯也需要从英国进口棉布!即便是现在!”这是事实,俄罗斯落后的工业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荷兰等国的中间商从英国进口棉布之类的产品,而英国为了维持经济,对此也是视而不见。帕默斯顿把手中的雪茄烟搁在烟灰缸边,然后缓缓摇头说道:

“这只是暂时的,最终俄国的产品会取代英国的产品。如果我们相信这可长久的解决之道,无疑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行为。”不待俾斯麦开口分辩,帕默斯顿看着他说道:

“我们都很清楚这一点,包括普鲁士,未来你们的工业品,也会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对此当然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他们每个人都很清楚,这是事实,最终各个国家的工业都会崛起,本国的商品最终会取代进口产品。

“即便是殖民地,最终他们也会建立工厂,阁下。”俾斯麦看着帕默斯顿说道。

“在印度,同样也有现代化的纺织厂,阁下!”

帕默斯顿却是一脸的“无所谓”的模样。

“那不一样,印度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或许印度人会建立工厂,但是他需要向不列颠交税,这对于不列颠来说,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俾斯麦眯了眯眼,他知道帕默斯顿是在坚持,他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拒绝谈判吗?

当然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会同自己见面了,他现在提到这些是为了什么呢?帕默斯顿看着俾斯麦继续说道:

“但是现在,印度却被法国、俄罗斯占领了……对英国而能言,没有印度,就没有英国的未来。”“那么阁下应该很清楚,法国、俄罗斯以及中国都不可能放弃他们已经占领的地区,尤其是前两者,相比中国得到的,他们得到的并不多,印度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很清楚,相比于法国、俄罗斯,中国只是占据了很多土地,至于经济上的利益,远不如他们两国,毕竟印度是一头奶牛,而中国所获得的不过只是一片蛮荒——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如此。“但是英国,需要自己的殖民地!”

帕默斯顿耍起了无赖。

“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殖民地,未来的英国会一天天的衰落下去,这几乎是不可挽救的。”“未来的非洲市场同样也会很庞大,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未来几十年间,移民非洲的中国人,可能会突破8000万人,英国的产品同样可以输出到那里。”俾斯麦终于打出了他的底牌,这是中国外交官与他进行秘密接触时,告诉他的条件——中国可以有条件的向英国开放非洲市场。“中国人同意英国在未来三十年内,都享有与中国相同的市场待遇。包括关税等各个方面……”

帕默斯顿冷笑道:

“想同的市场待遇?非洲?三十年?这只是一个保证而已,而且,八千万人的市场,应该是在30年之后,我们都很清楚,中国的工业甚至都满足不了他们自己的市场!”“是暂时性的,不代表未来不能。”俾斯麦打定主意,要拯救英国。“现在,对于英国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帕默斯顿禁不住嗤鼻道。

“是吗?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所有的殖民地都交给他们,中国人、法国人、俄国人,他们都会得到这一切,得到英国的血肉,而英国将失去一切!”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就连俾斯麦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说道:

“我必须提醒阁下的,现在中国与法国组成的联合舰队以及他们的军队,正在集结着……”“现在英国根本别无选择,现在对于英国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死亡,一个是将来死亡。”帕默斯顿固执地说道。终于,面对帕默斯顿的固执,心知对方不可能做出让步的,俾斯麦低头沉吟许久,终于还是问道:

“那么,你们的底线是什么呢?你必须要知道,中国人不可能归还殖民地的,这一点,中国的态度非常坚决,他们需要土地去安置4亿中国人,天知道,这几乎占了全世界一半的人口……”“首相先生,你看到未来的世界了吗?”帕默斯顿反问道。“未来的世界?”“是的!”

帕默斯顿看着俾斯麦说道。

“未来的世界就是,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殖民地,那么他就会沦为三流的小国,英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殖民地!这是作为一个大国所必须的,要不然,英国就会像其它欧洲大陆国家一样,不得不仰望法国的鼻息!”

“可是,现在……”短暂的对视之后,俾斯麦知道对方是不可能放弃这个坚持,同样他也知道,没有殖民地的英国是无法对抗法国的。“你知道的,我无法给你任何承诺。而且中国人也没有告诉我,应该如何满足你们的这一愿望!”“他们会知道的。”帕默斯顿肯定的回答道:

“中国人肯定知道,他们肯定知道,应该如何满足英国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