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块殖民地,澳大利亚几乎没有多少军事力量的存在,事实上,英国对于其殖民地经营,至少在其军事力量的部署上,可以说是极不用心的,除了在印度有一个传承至法国的殖民地军团之外,在其它的大多数殖民地,其军事力量的存在在多数时候不过仅仅只是象征。
仅仅只是象征也就足够了!
对于英国来说,他并不需要保存多少军队,毕竟那面“米字旗”就足以威慑一切国家,威慑一切对其殖民地持有野心的潜在敌国,足够强大,就是英国人的凭仗,同样也是英国人的骄傲。
正是基于英国强大的力量,才使得英国人可以用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方式,经营着殖民地军事力量,而不是像殖民地派遣一支相对庞大的军事力量,当然这也是各国经营殖民地的特点——毕竟在殖民地他们所面对的只是一群野蛮的、没有任何文明可言的“未开化土著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需要一支强大的力量作为其殖民地的军事支撑,甚至也不需要强大的殖民地政权。在1861年的澳大利亚并不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北领地、昆士兰以及西澳大利亚等殖民地都分别成立了责任制自治政府,六个殖民地政治统领着这片700余万平方公里广阔的土地。
而这六个看似拥有广阔权力的殖民地总督府,事实上都没有什么军事力量,他们仅仅只有一支“礼仪性”大于实际效用的“红虾兵”,只是为了让世人在殖民地看到不列颠的那一抹红,仅此而已。
毕竟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从来未曾想过,在拿破仑之后,居然敢于有人侵犯他们的殖民地。
阿德莱德正是南澳大利亚殖民地的首府,此时这座首府的却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战争爆发了!
在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人们最初只是当成了一个笑话,就像是中国对英国宣战的消息传来时一样,这些骄傲惯了的英国人,根本就不相信这是事实,但是事实却是残酷的,正当他们在那里努力的适应着、接受着这个骇人的消息时,战火已经燃烧到家门的消息,更是让所有人处于前所未有的惊骇之中。
中国的远征军占领林肯港的消息,在凌晨时分经由一些逃过来的市民、士兵们之口传到了这座城市,立即让这个只有不过只有数千人的港口城市陷入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各种各样的谣言在城市中传播着,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人的军队正在向阿德莱德进军!
很快他们就会打到这里,米字旗很快就会从阿德莱德降下。
“没有任何人敢于挑战不列颠!”
对于身为南澳大利亚总督的莱特来说,曾几何时,他从未曾怀疑过这一点,但是现在,面对中国人的进攻,他已经完全没有这种骨子里的傲慢。有的只是对整个殖民地未来的担心。
“谢尔德上校,你告诉我,我们有多少力量可以用来阻挡中国人的进攻?”
看着面前的上校,莱特有些紧张的询问道,作为殖民地总督的他很清楚,自己手中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毕竟整个殖民地不过只有不到15万人口,所有的军人加在一起,还不到700人,甚至在首府只有不到300军人,其它的力量分散在整个南澳大利亚,作为女王的象征,现在凭借着这么弱小的力量,又怎么能够挡得住中国人的进攻呢?
“总督阁下,我们现在即便是动员所有的力量,也不能够征召出一支超过5000人的军队,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临时征召的农夫,作为一名军人,我的建议是,现在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并不是如何保卫南澳大利亚,毕竟,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中国人在南澳大利亚投入的军队不少于20000人,而且他们的力量还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抵抗无疑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毕竟我们所需要面对的并不是不懂得作战的土著人,而是一支和我们一样,接受现代训练的军团!”
作为南澳大利亚防卫部队的最高长官,谢尔德当然知道自己手中的力量,也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作为军人,固然他有自己的骄傲,可他现在的话语无疑更为现实一些。
“上校,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上校的回答,让莱特先是一愣,然后立即询问道。
“向维多利亚殖民地撤退,在整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殖民地的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他甚至还有一支几千人的防卫军,如果我们撤到那里,与他汇合的话,那么很快,维多利亚殖民地就能动员出一支超过两万人的军队,这样的话,也许我们就有了保护澳大利亚的力量,毕竟维多利亚殖民地有50多万人口!”
固然澳大利亚是广阔的,但是澳大利亚的人口却极为有限,不过百万的人口,限制着它的开发,同样也限制着守卫这里的英军兵力极为有限,甚至在面对入侵的时候,都无法征召一支力量足够强大的军队。而这正是各国殖民地的软肋,而现在谢尔德的建议无疑是极为合理的,这样可以把原本分散的力量聚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而保证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可以让英国人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这块殖民地。
即便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因为关税等问题,与维多利亚殖民地纷争不断,但是在这个时候,作为殖民总督的莱特还是立即抛弃了之前的纷争,而是立即着手开始部署总督府撤往维多利亚殖民地的计划。
在随后的几天之中,上万名南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官员、军人以及他们的家人,纷纷沿着陆路撤往维多利亚殖民地,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海路的原因非常简单——担心在海上遭遇中国舰队的攻击。
在总督和军队撤离之后,作为南澳大利亚首府的阿德莱德立即成为了一座不设防城市,不过城市并没有陷入混乱,根据总督的命令,阿德莱德成为了一座“不设防城市”作为市长的克兰西仍然在尽力维持着城市的秩序,军队或许撤离了,但城内还有警察,警察的存在,使得城市并没有陷入混乱。
对于阿德莱德的人们来说,在过去的几天之中,似乎和过去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除了每个人的心里都带一丝忧愁,毕竟,有关林肯港的惨状在过去的几天中,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城市中,那座城市在中国海军的炮击下被夷为平地。
正是基于这种担心,甚至在中国人到来之前,作为市长的克兰西就命令拆除了海岸的炮台,以避免城市遭到炮击,从而保护市民们的财产。
“我必须要为这里市民负责!”
在下令降下米字旗,升起白旗的命令遭遇抵触时,克兰西更是如此信誓旦旦地说道,作为民政官员的他来说,现在他并没有其它的选择,毕竟,根据总督给予他的命令,他所能做的也就是等待中国人的到来,然后将这座城市移交给他们,从而保证城市中的那些平民的安全。
作为民政官员,即便是在将来,也不会有任何人追究他投降中国人的行为,毕竟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了,并不是军人的他自然没有抵抗的义务与责任。
“市长先生,你做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选择!”
在外界的质疑之中,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进入市政厅里的商人——一个在几个月前,来到阿德莱德的美国商人,在阿德莱德不仅有来自英国的移民,同样也有来自其它国家的商人,他们在这里着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生意。
而阿瑟·麦克正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商人,不过商人只是他表面上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华帝国情报局派往美国的间谍,之前一直潜伏与美国。在两个月前,根据国内的指示,他来到了澳大利亚,就在他准备按照计划长期潜伏时,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突然爆发了,尽管那时他并没有接到来自国内的命令,但他仍然展开了行动,收集有关南澳大利亚的军事情报。
在南澳大利亚的英军撤退,阿德莱德成为一座不设防城市之后,他一面派出下线前往林肯港与军队联系,一面又在城市中展开了活动,从而保证在军队到来之后,可以获得一个设施完好的阿德莱德市。
“阿瑟先生,我是为了阿德莱德的市民!我希望中国人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他们不会伤害任何不加抵触的普通市民。”
又一次,克兰西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但是他并没有提及阿瑟给他的承诺——保证他的财产安全,在市郊他有一片面积多达数万英亩的庄园。不过,在表面上,作为政客,他自然要用政客的语气去强调他的决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阿德莱德的市民。
当然,这不过只是政客们的掩饰,谁都知道,对于他来说,他在意的并不是普通的市民,而是他的财产安全,现在他所需要的是中国人给予他的另一种保证,保证他的财产安全。尤其是现在,在他即将把这个座城市完全交给中国人的时候,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摧毁之前的承诺。
“当然,市长先生,你要知道的是中国和英国人一样,同样也是文明国家,我们的承诺是可靠的,而且是可以信赖的,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与您保持像现在这样的合作!”
看着眼前的这位市长,阿瑟当然不会揭穿他的虚伪,政客从来都是如此的虚伪,但是在未来对阿德莱德的占领之中,却需要当地政客的合作。尽管阿瑟并不是一名军人,但是作为一名特工,对于如何维持占领区的统治,同样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对占领区的统治离不开当地政客的帮助。
“而且,市长先生,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一诺千金’,请你相信,我们许下的承诺,是绝对不会违背的,这是中华文化,与欧洲的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
言道着中华文明的先进性,阿瑟的脸上带着得意。
“中国人……”
看着眼前的阿瑟,他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而不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可是他怎么就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呢?
谢尔德突然有些好奇的问道。
“阿瑟先生,你是移民到中国的吗?”
“不,我是中国人!”
面对谢尔德的问题,阿瑟笑着回答道。在给出这个回答之后,他从烟盒中取出一根香烟,然后点着那根烟看着谢尔德。
“我的肤色并不能改变我是中国人的事实!市长先生。”
对此,阿瑟从来都不曾怀疑过,他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肤色会对他身为中国人的事实,造成任何影响或者困惑,毕竟作为中国人,他很清楚,中华更多的是强调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血统的认同,就像朝鲜、日本以及越南一样,他们同样也是中华的一部分,这是因为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以及薰陶。
“中国人是什么模样?”
在等待之中,阿德莱德的人们对于那些即将到来的中国人充满了好奇,或许,那些中国人是他们的敌人,但是并不妨碍普通人对其充满了好奇心,而在好奇的同时,同样也有一些人在那里宣扬着保卫阿德莱德,抵抗中国人的入侵。但是他们的宣传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影响——真正的勇敢的人已经加入了防卫军,随着总督一同撤往维多利亚殖民地,甚至许多富人,也跟着撤到了那里,留在南澳大利亚的不过只是一些普通的平民罢了。
对于这些普通的平民来说,他们也曾想过离开,但是最终他们还是选择留在了这里,毕竟,在这里有他们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默默的向上帝祈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