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黄李对决(六)

明军的骑兵几乎是肆无忌惮地横扫着唐军。

李世民在前面看得,眼眶尽裂。

公孙武达为他们争取了一个多时辰,按计划一个多时辰是可以赶到万安城的。

可是明军骑兵太多,攻击范围太广。他们不停地从两侧袭扰,大大延滞了唐军的行军速度。直到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唐军还在赶路。

而在野外无阵型保护的唐军,几乎就是待宰杀的羔羊。

李世民看向身旁的骠骑将军张孝珉。

张孝珉看到李世民的眼神,立刻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不过张孝珉没有退缩,立刻上前说道:“国公,让来我断后吧!”

他深受李世民的大恩,今日就将这条命还给李世民。

李世民略一思索,才说道:“可!”

李世民虽然感动于张孝珉舍生取义,可作为一个指挥官,还是心硬如铁。

张孝珉转身就要走。

李世民想说什么,可是嘴唇发干,也不知道该说能说什么,只得说道:“活着回来!”

张孝珉重重地点点头,然后毫不犹豫地冲入人流之中。

张孝珉带着两千多唐军,在乱军之中,列阵迎敌。他们结成矛阵,也不管面前的是敌是友,敢有冲击者,全部被刺死。

于是张孝珉很快便构筑起一条防线来。

不过这防线是脆弱的。

步兵拦截骑兵,除了列阵,还要有重步兵、盾牌、弓弩手等左助。可张孝珉麾下,尽是轻步兵,只能以血肉之躯阻挡明军。

很快巴彦冲到了张孝珉所部的面前。

看着对面的唐军,拿着长矛,虽然有些瑟瑟发抖,但手中的矛却没有放下。巴彦有些吃惊,亦有些震惊。

他还是第一次见敢于在乱军中正面抵抗骑兵的轻步兵。

唐军有之前不畏死的骑兵,亦有不畏死的步兵,真是让人叹服啊。

“杀!”

巴彦聚起长矛,向着对面的唐军碾压过去。

悍不畏死的敌人我很敬佩,但他们必须是死的。

·····

靠着各部前仆后继的殉难,李世民终于将大部分的军队撤入万安城中。万安城背靠龙泉山脉,也算暂时的安全。

如此狼狈的撤退,李世民还是第一次经历,弄得灰头土脸,着实难堪。

不出李世民所料,黄明辽并没有第二日赶到,而是当天夜里就赶到了,几十里的路程,紧赶慢赶,一步没停。

若是他当时稍微多犹豫一会,还真有可能在金山里全军覆没。

而现在,虽然李世民几乎失去了全部的骑兵部队,但步兵主力尚存,还有再战的实力。

此时黄明辽驻扎在金山里,望着对面的万安城,也满是喟叹。

还是小看了李世民,让李世民给逃了。若是他提前派出骑兵,从外围对唐军大营进行包围,结果或许不一样。

而现在犯的错误,来日或许要花费十倍的代价,才有可能弥补啊。

黄明辽立刻下令,巴彦和全旭,绕道龙泉山以西,攻打绵竹,同时骚扰成都腹地,让军队出现在成都城下。

黄明辽不相信李世民澹定,成都之人也跟他一般澹定。

同时黄明辽又下令全军出击,包围万安城,日夜不停地攻击,不给李世民一丁点的喘息之机。

万安城只是一个小城,本身并没有多强的守御力。

眼看明军的投石器、砲车齐飞,石弹、弓箭跟下雨一般,李世民当即便决定再次撤退,退到白马关上。

白马关地形险峻,又和鹿头关互为犄角。

靠着地形优势,撤退到白马、鹿头二关的李世民,这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但很快,他便发现,鹿头关以西的地区,出现了大批的明军骑兵。

李世民立刻明白,这些明军骑兵,是绕道绵竹而来的。而目的,则是成都。

对于李世民来说,守住白马关并没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多阻挡黄明辽一段时间,可是这一切并不会影响整个战局。

李世民手中的本钱就这支部队,等军队消耗光了,也就是覆灭的时候了。

可是不守白马关,回援成都,很明显也不现实。之前的突围已经证明了,没有骑兵掩护,在明军骑兵面前,唐军的部队在野战之中就是砧板上的肉。

看着局势,李世民陷入到无尽的忧愁之中。

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似乎老天爷嫌李世民遭遇的磨难不够大,非得要再磨砺他一番不可。

就在李世民撤退至白马关之后的第二日,有消息从巴东而来,巫山兵败,巴东防线告破。

秦武通虽然在白帝城投降了大明,终归还是顾念昔日李世民对他的恩义,在投降之前,派人前往成都送信,将巴东的局势告知李世民。

信使折腾了十多日,历经千辛万苦,才把信送到李世民的手中。

当时李世民正在议事,看到信之后,李世民便摒退了所有人,一个人默默消化着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李世民这些日子,其实一直都在担心巴东的局势,担心侯君集撑不住局面,导致整个巴东防线崩盘。可是当巴东兵败的消息传来,李世民反而有些释然了。

巴东的失陷,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虽然唐军是据险而守,但无论是兵力、后勤、训练、组织都远不如明军,就是兵败,也是应有之事。

李世民觉得自己之前一直心存侥幸,现在泡沫被戳破,反倒是顺理成章了。

大势不在我,不管怎么折腾,都是徒劳啊。

有那么一瞬间,李世民真的感到绝望。

不过李世民这个人,具备成为枭雄全部的品质,心狠,腹黑,果决,坚毅。

所以李世民虽然感受到绝望,却不准备放弃。他从黄明远身上,学了很多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高傲,绝不低头,哪怕对面是自己的师傅。

李世民放下秦武通的信,默默地盘算着手中的力量。虽然他并未丧失信心,可是自信不是自负,双方的战斗,归根到底还是实力的比拼。

李世民很清楚,巴东一丢,明军逆江而上,南浦州、临州、渝州、涪州等地兵力加起来不到万人,想必是守不住了,甚至巴蜀中部的果州、蓬州、渠州等地,可能也要失陷。

接下来能用的兵力,将会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