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简单还是难

在山上转了一会。等到回来,见孙五郎和葛二郎坐在路边休息,便叫他们随自己一起回去。

回到住处,王宵猎把泥鳅交给厨子。让他们收拾好了,再用油炸过,拿来下酒。

看看快到中午,王宵猎吩咐议论事情的官员先停了。就在外面摆开几张桌子,大家饮酒。此次到虎头山,一是讨论相关的事情,再就是当作度假,不用过于忙碌。

厨子们去了泥鳅的内脏,用盐酒腌过,去了土腥味。锅里烧好了油,用油细细炸过,泥鳅便就成了酥脆的美味。不过对这个时代的农家来说,这种做法过于奢侈了。

众人落座。王宵猎道:“前些日子葡萄熟了,我命人酿了些葡萄酒,今日正好尝鲜。葡萄酒据说是汉时从西域传进中原,到了唐时又有妙法,到了现在才传遍天下。襄阳这里天气太热,雨水又多,按说长不了好葡萄。不过拿来酿酒,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说完,命士卒给各桌上了酒。

举起酒杯,王宵猎一饮而尽。连饮三杯,请大家吃菜。

孙五郎和葛二郎坐在一边,中间一张小桌子。上面摆了几个菜,一盘泥鳅,一壶酒。

学着旁边官员的样子,葛二郎举起酒杯,一口喝下肚。放下酒杯,用舌头咂了咂味道。说道:“这酒有些酸味。作怪,又不像好酒坏了发酸,甚是爽口。”

孙五郎道:“这是葡萄酒,极名贵的。我随在观察身边许久,也不过喝了一两回。”

说着,伸手拿起一条炸泥鳅。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小心地放进口里。嚼了几下,喜道:“没想到泥鳅这样美味!以前只听说不好吃,实在冤枉了!”

葛二郎也拿一条尝了。才道:“泥鳅未必好吃,是油炸过的好吃。用油炸了,自然香脆,随便什么都好吃!五郎,寻常的农家,哪里舍得这么多油?观察说是美味,却不是普通的人能吃的。”

孙五郎点点头,与葛二郎你一条我一条,吃得不亦乐乎。

酒过三巡。王宵猎放下酒杯,高声道:“到虎头山有两天的时间了。你们议论事情,我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听了不少。不说议论的对不对——既然议论,就没有对不对。但为什么议论,怎么议论,还是有道理可讲的。今天大家放开心情,尽管饮酒吃肉。借着这个机会,我多说几句。”

陈求道拱手:“我等听观察吩咐!”

王宵猎摆了摆手:“运使不必太拘束了,只当我们闲聊就好。为什么要你们议论呢?说到底,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转运司和地方管的,制置司只要提要求就好。只是现在非常时期,官员配置不齐,许多事情都要同心协力来做。但以后实际做事的,还是转运司和地方。施行之前,官员不议论清楚,到时候就会无所适从。官员都不知道怎么做,公吏和百姓又该如何?”

一众官员点头。这是王宵猎做事的特点。政务不是简单下命令,而是事前充分准备,充分讨论,让参与的人、执行的人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王宵猎道:“我说印会子、开银行,只要执行得好了,并不会让物价上涨。而且会让市面上的工商业繁荣,会让官府收到的税越来越多。但到底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些效果呢?一定要我说,我自然可以说出一套做法来。这套做法行不行?效果好不好?那可就难说了。但是,让你们充分讨论,让你们明白我要干什么,还要结合实际想出办法来,那效果自然不同。”

说到这里,王宵猎不无感慨地道:“世上的人哪,经常会犯一个毛病。有了一定知识,到了一定地位,手下管着一些人,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说的话绝对正确。我们一些官员,最经常犯这个毛病。不要看大家在这里都客客气气,言行有礼。许多人回到衙门里,面对属吏,面对百姓,可不是如此。经常会一拍桌子,此事一天之内若办不完,定斩不饶!哪个村子的税,若是明天不能全收上来,打五十军棍!”

下面的人听了,不由面面相觑。不知道王宵猎是什么意思。做官的,对谁都和和气气,这官当得还有什么意思?许多事情,就需要官员有决断,雷厉风行。

王宵猎摇了摇头:“事情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肯定的说,不必要。那为什么许多人这么做呢?很简单,不这样他们事情做不下去。难听一点,能力不够。但现实是,大部分时间,大部分人,面对工作都是能力不够的。不但是公吏的能力不够,官员的能力更加不够。有的官员就喜欢这样,行严刑峻法,不许人反对,不许人置疑。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做雷厉风行,做事果断。有道理吗?没有道理。雷厉风行、做事果断跟粗暴的作风有什么关系?好好说话,精准地安排任务,就不能果断,不能雷厉风行了?但是我们的官员,很少有人能够整理好工作,处理好关系,和风细雨地把事情做了。”

随着阅历的增加,地位的变化,人也会变化。三年前,王宵猎不会有这样的认识,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但随着自己地位稳固,实力增强,威望增加,王宵猎也在改变。

人对世界的认识,对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是一点一点在增加的。认识到增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会改变思想,改变做事的风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改变。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是正确的?很多事情,是不是真地想清楚了?官员往往对事情还不清楚,理不出头绪来,却又受到上面的压力,做事情简单粗暴。他们真正理解了,反而不会这样了。

前世的时候,王宵猎曾经听过一个著名老师的公共课。老师说,伟人喜欢看佛经,特别喜欢六祖惠能。为什么?因为惠能不认字,是一个人民和尚。这话有没有道理?当时觉得有道理。现在认识到,老师的话没有道理。人民和尚和不认字有什么关系?认字的,就不能做人民和尚了?做了人民和尚,就不能认字了?这两者本来没有关系,因为集中到了惠能身上,就被强行有关系了。

世间的事许多都是如此。对事情认识不深刻,觉得自己懂了,实际上没有懂。觉得自己认识到了万事万物的道理,其实并没有认识到。事情做对了,不知道为什么对了。做错了,不知道为什么错了。

对于官员来说,除了极少部分的人,工作态度不好,就是能力不够。认识到这一点,王宵猎对手下官员要求高了许多,态度也好了很多。知道他们的能力不够,还要知道怎么弥补,而不是无能狂怒。进行充分的讨论,进行集中的学习,就是办法之一。

为什么不是自己直接下命令?因为王宵猎知道,自己想的办法,未必是最好的办法,甚至未必是合适的办法。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踏踏实实,才是最好的办法。

前世的时候,学习了许多知识,学习了历史,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如果自己到了古代,几乎必然会大富大贵,避免社会的问题,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实际上可能吗?当然不可能。中国就是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经历那些,移植别人的,就必须经历一个改造适应中国的过程。

这个道理实际上很简单,但绝大部分人就是想不明白。最简单的,一些到国外留学的人,觉得自己是在发达国家学的,见识过发达国家了,自己必然比没见过的人更加懂得多,别人都要听自己的才对。实际上呢?要么老老实实了解中国,要么就只能不断抱怨,甚至是活在自己的虚幻里。

如果工业革命最先在中国发生,世界是不是会是前世的样子?王宵猎可以肯定回答,必然不是。是不是会有大航海?还会不会有世界大战?那说不好。但可以肯定,与历史不同。

我们曾经以为,世界很简单,有一个模板。文明不同,只会在这个模板上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些许区别,有文明与愚昧,有先进和落后。实际上,世界不是这样划分的。

到了现在,在思想上,王宵猎对现在手下的官员,是一种俯视的态度。但在身份上,王宵猎不再认为这个人好,那个人坏,这个人高尚,那个人卑鄙,而是一种平视的态度。对于百姓,在王宵猎的眼里也更加亲切,更加可敬。

对于百姓,或者说对于人民,并不好摆正态度。中国特别的历史,大部分人都知道人民的重要。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人民为什么重要,重要在什么地方。很多人,甚至跟古代帝王一样,把唐太宗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为名言。很多人的眼里,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矛盾的。人民总体上的先进性和个体的落后性同时存在。人民整体代表了历史的方向,个体的人民却由于知识不足、见识有限、意识落后,经常表现出落后性。如何认识人民的整体,又如何在整体中认识个体,不是简单的事。或者说,能把这件事情想清楚的人,非常之少。

作为渐渐成形的襄邓集团的领袖,王宵猎需要把这件事情想清楚。在这个基础上,王宵猎需要改造自己属下的官员,改革他们的行政,同时改造自己治下的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