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太子妃太能干了...)

雪终于停了,滞留在庄子里的岑老夫人和颜氏得以归家。

知道她们放心不下府里,裴织也没再留她们,特地让人去玻璃房里摘了两篮子草莓让她们带回去给家里的人尝尝。

自从草莓进入采摘阶段,每天都能收获到成熟的草莓。

玻璃房的面积其实并不大,不过因为草莓苗是系统出产,加上还有从系统那里购买的种植指南,有温如水指导,所以草莓的生长情况良好,每天的收获都是满满的惊喜。

这草莓外表红艳艳的,每一颗都不算小,虽然不是牛奶草莓,可它的味道却是顶级的。

温如水原本就爱吃草莓,她觉得自己上辈子吃过那么多品种的草莓,绝对没有这里的草莓口感好,每天都吃不腻。

她也带了两篮子草莓回去,除了给母亲的,还有给外祖家和丽贵妃,都给他们尝尝鲜。

这日,二皇子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一个小篮子。

穿着宽松衣物的齐幼兰迎了出来,含笑道:“殿下回来啦?这是……”她看向二皇子手里的东西。

二皇子将那篮子放到桌面上,“这是草莓,母妃让我带回来给你尝尝鲜。”

“草莓?殿下,是这样的吗?”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二皇子不由一愣,桌上竟然也有小半盘的草莓,盛在瓷白的果盘里,红艳艳的,颇为喜人。

“这是哪里来的?”

二皇子纳闷,母妃不是说这东西很少,她都舍不得吃,让他带回来给他媳妇尝尝鲜。他媳妇怀了身子,丽贵妃对此十分关心,有什么好东西都往这儿送。

齐幼兰笑道:“是镇北侯府让人送过来的,听说是福宁郡主从庄子里带回来的。”

二皇子听罢,一脸恍然。

“这是太子妃的庄子种出来的新玩意儿,听说酸酸甜甜的,很适合孕妇吃,你最近胃口不好,多尝尝。”

齐幼兰一怔,下意识地摸着肚子,想起最近被太子强行制止的流言,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草莓的产量虽然高,每天都有惊喜,但仍是供不应求。

幸好裴织和温如水种草莓也不是为了卖钱的,而是种来自己吃的,除了留着自己吃的外,亲朋好友都送一些,让他们尝尝鲜。

随着草莓的采摘时间变长,京城里越来越多的人家吃到草莓,草莓也变成了这个冬季时节最受欢迎的水果。

冬季的蔬果本来就少,草莓横空出世,轻易掳获所有人的心。

甚至某些文人的诗会、聚会和各府的宴会之类的,众人坐在一起时,讨论的话题大多数都和草莓有关,若是主人家能弄到草莓招待客人,那可真是面子里子都有了。

还有很多文人墨客为草莓吟赋不少诗词,听着文雅又诗意。

温如水去参加了一个宴会,听到宴会上的那些公子姑娘们聚在一起为草莓作诗时,差点没呛住。

回来后,她将这事和裴织说,感叹这时代人的风雅。

这些诗词,估计也能成为后世证明这时代出现草莓的证据吧。

随着草莓的风靡,裴织这太子妃再次出名。

如今谁不知道草莓这新鲜事物是由太子妃名下的庄子种出来的,太子妃心情好时,便会给亲朋好友送草莓,甚至还给她身边的下人赏赐草莓,听说那些人吃草莓都吃到腻味了。

很多人都巴不得投到太子妃名下,他们也想吃草莓吃到腻味。

原本初秋时,因为红薯、玉米这两种粮食问世,太子妃和温如水便已经出了名,这会儿又弄出个草莓,太子妃又再一次刷新名声。

很多人忍不住在心里纳闷:太子妃难不是和庄稼扛上了?

喜爱玉米、红薯和草莓的人不少,但心里泛酸的更不少,那些人都忍不住酸溜溜地想着,好好的太子妃不当,偏偏去做个泥腿子,也不知道太子妃怎么想的。

滞留在京城里的外国使臣听说了草莓后,便想弄点尝尝。

他们先是找上负责接待外宾的鸿胪寺的官员,表达自己的意思后,被对方委婉地拒绝了。大禹的官员在心里冷哼,连他们都没吃过草莓,他们为什么要帮这些外族人去太子妃那里讨要草莓?

不过拒绝的理由倒是说得很客气,表示草莓是太子妃庄子里出产的,数量并不多,他们无法作主这事,让他们去找二皇子和三皇子。

外族使臣听罢,去找二皇子和三皇子。

他们对大禹的新鲜事务都很好奇,特别是粮食这种东西,更是来者不拒。

滞留在京城的日子里,他们可不仅仅学会大禹的雅言,同时也将京城的情况摸透,知道不管是红薯玉米还是草莓,都是大禹的太子妃和她的狗腿子福宁郡主一起折腾出来的,若不是大禹人盯他们盯得紧,他们都想去接触这两人。

若是能将其中一个弄回国,是不是能给自己国家提供更多的高产粮食?

这个想法一但在心里生根发芽,怎么也止不住。

他们恨不得马上就将这两个人弄回国,可惜大禹也不是吃素的,暗地里保护她们的人可不少,根本无法接触她们。

当然,也有不相信的人。

不过是两个娘们,能折腾出什么?他们更相信这是大禹故布疑阵,说不定太子妃是冒领了别人的功劳。

大禹能推出一个太子妃来转移世人的注意力,可见是下了功夫的。

不管心里怎么想,外国使臣面上都是一副热情的模样,热情地学习雅言,热情地想要向大禹皇帝讨个承诺。

否则他们就不走了。

大禹的官员明知道他们赖着不走,但还真不好将人赶走。

两位皇子得知他们的意图后,二皇子断然拒绝,“每天就那么点草莓,连我们自己人都不够分,怎么可能会给你们?”

这话说得十分不客气,听起来也很莽。

三皇子脸皮一僵,赶紧为莽撞的二皇子找补,“我二哥的意思是,草莓产量少,而且不易伺弄,每天能收获的极少,除了供给宫里,所剩不多。所以无法满足诸位的要求,真是抱歉。”

外国使臣听罢,都是一脸失望。

便有人提出,能不能去太子妃的庄子里看看,他们对草莓很感兴趣,也对玻璃房感兴趣,不知道那玻璃房是怎么在寒冬季节种出粮食的。

这下子,连三皇子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些外族使臣怎么有脸提这种要求?他们看起来像是傻的,会应下这种要求吗?

自从太子妃住进桃花村的庄子后,和凤丘山那边一样,都被皇上派重兵守着,白天黑夜都有士兵巡逻,闲杂人等不得轻易靠近。

不说闲杂人,连京城里的那些世家勋贵,都不敢轻易靠近,就怕被驻守在那里的士兵当成图谋不轨之人处理掉。

从中也可以看出皇上的态度。

连二皇子和三皇子都不敢轻易靠近,他们是傻了才会带这些外族之人过去。

二皇子再次断然拒绝,表示他们无能为力。

他懒得和这些外国使臣扯皮,将他们丢给三皇子去应付,忙不迭地跑了。

三皇子:“……”可恶!老二真不仗义!

最后外国使臣进宫觐见大禹皇帝时,特地向大禹的皇帝提了这个要求。

昭元帝毫不犹豫地拒绝,而且拒绝的理由很正当,太子妃目前住在庄子里,他不能让人去惊扰到太子妃。

朝堂上的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

他们都在心里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故意让太子妃住到庄子里,还有这作用,果然皇上的心思谁都猜不到。

外国使臣能怎么办?

他们有求大禹,姿态本就比较低,若是大禹皇帝不肯,他们自然也没办法。

于是他们再次降低了要求,“不知我等能否见见太子妃?”

“贵国的太子妃是位女中豪杰,我等对她素来敬佩,若能见她一面,三生有幸。”

“……”

几个外国使臣操着刚学会的大禹雅言,怪腔怪调地说着赞美之词,听得众人脸色发黑。

他们大禹的太子妃岂能让尔等外族想见就见的?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打的是什么主意,因为皇上故意晾着他们,卡着他们的请求,所以这些外国使臣便想从太子妃那里入手。

很多人认为,太子妃能种出玉米和红薯,估计还能种出更高产的粮食,对她充满向往,说不定已经心生掳人回国的邪念。

高产的粮食种子,确实也值得这些外族铤而走险。

这次昭元帝并没有拒绝他们。他决定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臣接风洗尘,举办宫宴,届时太子妃也会出席,让他们别急。

不过时间定在一个月后。

先前这些外国使臣来京时,由于到来的时间不定,所以昭元帝也没过多理会,如今见他们赖在京城不走,又提出这样的要求,昭元帝决定还是尽尽地主之谊。

朝堂上的大臣们自然没有意见,只是心里纳闷,为何要定在一个月后?

下朝后,数位德高望重的老大臣随着皇上去勤政殿议事。

太子和二皇子、三皇子也在。

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雪,时不时有雪灾的消息传来,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众人很快就拿出对策。

说完这事,便有一位老大臣问:“皇上,为何要在一个月后举办宫宴?臣观那些外国使臣之意,他们的目的并不旨在见太子妃。”

老大臣含蓄提醒皇上,别被那些外国使臣蒙蔽。

昭元帝笑了笑,“一个月后,有两种粮食应该能收获,正好用来招待这些外族使臣。”

粮食是让人敏感的字眼,一时间,殿内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昭元帝,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粮食能收获,让皇上特地提它。

“皇上,是玉米和红薯吗?难道又继续种了?”兵部尚书是个大老粗,并不知道这两种粮食的种植时间,还以为冬天也能继续种。

昭元帝摇头,“这两种粮食冬天种不了,明年春天才能播种。”

众人听出这话的潜台词,难不成有什么粮食在冬天也能种植?

“倒也没有。”昭元帝面容含笑,“有一种是太子妃让人建了玻璃房种下的,玻璃房的温度较高,就像一座暖房,用来种一些反季节植物确实不错。”

众人顿时歇了心思。

玻璃房建起来倒是容易,反正玻璃的价格也不贵,但要用玻璃房来伺弄庄稼,那实在太奢侈,可不是人人都能学太子妃的作派,财大气粗地在庄子里弄几个玻璃房来种庄稼的。

最后,大臣们都不知道皇上要用来招待外国使臣的是哪两种粮食,不过并不妨碍他们猜测。

不是玉米也不是红薯,难不成还有什么高产又好吃的粮食?

太子妃也太能干了吧?

怨不得那些外国使臣心思浮动,都想见太子妃,连他们都有种想见太子妃的冲动。

大臣们都离开后,昭元帝留下三个儿子,询问他们最近的差事,顺便提点几句。

二皇子和三皇子都恭敬地聆听他教诲。

“行了,你们都下去罢。”昭元帝朝二皇子和三皇子道。

两位皇子恭敬地退下。

殿内剩下父子俩,昭元帝对太子道:“听太子妃的意思,下个月,土豆和南瓜都成熟了,土豆的收获应该会很不错,就是这南瓜,玻璃房并不大,收获可能不会太多。”

秦贽嗯一声。

昭元帝在殿内踱步,“朕观那些外国使臣心思不少,要不要朕多派些内廷禁卫去保护太子妃?”

“不用。”秦贽道,“父皇放心,这事儿臣省得的。”

昭元帝见他心里有底,不再说什么,拉着儿子絮叨起土豆和南瓜,不知道这两种粮食是什么样的,他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亲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