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上了年纪,人就会变得圆滑,这完全是胡说。假如真有那样的老人,那只不过是认为自己既然已老便断了念想,做起了与年龄相应的伪装而已;要不就是单纯地失去了以往的活力。以上两者都不是的老人就是头脑灵光的人了。但那样别人会遭殃。另外,没有比脑瓜好使的老人更丑陋的人了。他们会堂而皇之地说出不喜欢的事情。
要问我为什么会幡然悔悟,那是因为昨天看到电视里播报了伊夫·圣·罗兰的死讯。这位不久前还引领法国时尚的设计师之死,对我并没有什么冲击,不管怎么说,在时尚界他都是一个过气人物。给我冲击的是,不管是法国电视台,还是意大利电视台,在报道他的死讯时都没有说一句英年早逝或令人遗憾之类的话,也就是说他的死是与年龄相称的。听说伊夫·圣·罗兰比我早生一年,也就是说我也已经到了何时死去都不足为奇的年龄了。既然这样,我便下定了决心,说出所有我讨厌的事情。
第一件讨厌的事情。
在日本天天接触也许注意不到,但我是6个月回一次日本。近年来每次回国都会令我感到无语的是日本人面孔的幼稚化。不是年轻,而是幼稚。散发青春气息的脸和幼稚的脸迥然不同。日本人面孔的幼稚化并不分男女。
我认识被人爱称为“阿拓”(木村拓哉)的演员,第一次看到他的脸时我便无语了。我在想,这难道是结婚生子后日本男人的脸吗?我又想起了一件事。在一部主人公叫小百合什么的有关艺人的好莱坞电影中,起用的不是日本的女演员,而是一个中国人。我儿子曾经与好莱坞电影制作有过关系。按他的说法,会不会说英语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配音技术的进步一日千里,这种缺点弥补起来似乎并不困难。
关键在于那张脸的“格调”能否撑得起主角。当今日本大概没有一个女演员具备这个“格调”了。曾经有过,可现在没有了。今天日本的女演员们漂亮可爱,但却不是女人。
人的脸也有“格调”。我想说的是,这不是现如今流行的“品格”,而是“格调”,是在即使缺少了“品”和“美”但还有“格调”这个意义上说的。
这个意义上的“格调”也许可以换个词说,比如“真实”(reality)。我在观看只用计算机制作的故事片时痛切地感到了这一点。这样的电影连头发微妙的飘动都能绝妙地再现出来,但却没有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计算机游戏的常态,但至少对我来说,不值得花钱到电影院去观看。
从《椿三十郎》开始,现在似乎盛行重拍黑泽明的名作。我不怀疑挑战这项大事业的导演的才华。演员大概也在拼尽全力地表演,但是他们有“脸”吗?比起电影中的情节和表演,更需要让我们看电影的人接受的是“脸”,重拍版的主演们有这“脸”吗?
我相信,演员的价值,与其说是演技,不如说首先是面孔和眼睛。我甚至认为,演员只要脸和眼睛孔武有力,剩下的就在导演了。因为活生生的脸和眼睛,正是真人演员演的电影与计算机制作的电影的差别所在。
话虽如此,日本并不是没有好面容的男人和女人,在电影界也不是没有能表演好面容的演员。所以问题就更令人绝望。我认为,现在多半日本人已经不再追求有格调的人和好面容了。没有了需求,供给方也就没了底气,幼稚化便成为当今的主流。
如今还有一个日本男人同阿拓一样大受追捧,他就是据说最近刚刚当上总经理的漫画人物岛耕作。为了庆祝他晋升总经理,报纸上还刊登了大大的一版。看了他的脸,我又陷入了沉思。
那是一张白皙的脸,是一张得到上司认可,在部下中也有人望,精明能干的白领的理想面孔。
但那就是一张总经理的脸吗?很多总经理都长着一张与美丑无关的严厉的脸。因为整个公司的存亡都系于总经理一身,责任感自然会在他的脸上表现出来。这样说的证据是,只要从总经理当到董事长,他的脸便会瞬间变得平和起来。
看着已经当上总经理的岛耕作君的脸我在想,凭这张脸顶多是个科长,再怎么往高说也就是个部长。不过,现在的岛耕作刚刚当上总经理,以后在做总经理的过程中面孔会不会发生变化,就要看作者弘兼宪史先生怎么想了。他是像现在一样继续是一张爽朗但却幼稚的脸,还是能成长为一个能够反映这个世界紧张的经济形势,体验过苦恼和苦恼带来的丑陋,并拥有经历了这一切才会体现出来的高格调的男人呢?
曾几何时《坂上之云》一书让战败后的日本人振作了起来。如今岛耕作能做到让情绪消沉、失去精神的日本人振作起来吗?如果能,我真希望“有格调的岛耕作”能拉日本人一把。
其实我的讨厌之事有10件之多,但只写了一件就用完了稿纸。不过,就此打住,不再继续当坏奶奶也许挺好。这倒不是为了维持我盐野七生的格调,而是因为说不定我还能再活5年,到时候可以写点别的讨厌之事。哦,说不定5年过去,40岁的阿拓仍旧是一张跟现在一样幼稚甜蜜的脸,岛耕作还是一副跟刚晋升总经理时没有任何变化的飒爽的脸,那可怎么办呢?
如果真的那样,我大概会因为过于绝望而一字不写了。老后迎来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未老便去迎接死亡则不仅不自然,而且丑恶。衷心希望我所爱的祖国的男人们不要走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名著《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人公同样的末路。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