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做了该做的

接下来两日,林喜悦认真整理了从村长那里抄录来的数据,然后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大坳村近四十年来,生育两个孩子的少之又少,两个孩子以上的就更少了,而且多数都在二十几岁才有了孩子。

别看这个年纪也并不大,但这是在古代啊,那就很不正常了。

林喜悦带上整理出来的资料,又和陈仲谦一起去找了村长,她把这个问题点出来的时候,村长才意识到这并不是巧合。

“咱们村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少,这不假,可我没往这上面想过,这么说来,好些村的人反而是越来越多,是有问题啊。”

林喜悦说道,“可能是哪里有问题。”

“那是哪里呢?”

她摇摇头,“这个我暂时说不清楚,但是人口近四十年减少了这么多,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我想村长可以报告给衙门,看看衙门会不会往上呈递,也许能查明呢?”

人口同样是一个国家的资本,一个地方人口减少得这么厉害,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村长有些犹豫,日子过得好好的,谁又愿意主动跟官府打交道啊?要是这个事儿不那么简单,也许还要把自己牵连进去。

“这个,咱们毕竟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官府估计也是不会管的,现在世道乱着呢,就算是现在解决了问题,咱们的人变多了,也没办法立马上战场打仗啊,我估摸着这事儿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林喜悦看出来他不想管,也就没有强求了,“那就算了,还是谢谢村长让我们看那几本册子。”

村长笑了笑,“这有什么啊,我还该谢谢你们呢,要不是你们说,我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一个劲儿发愁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你们对村里的事上心,这是好事。”

陈仲谦和林喜悦坐了一会儿也就走了,村长媳妇儿从院子里进来说,“他们好端端的关心这些事干啥?是不是仲谦想当村长啊?”

村长摇摇头,“我这些年也没什么对不住大家的,仲谦那么年轻,怎么会想着当村长,我听说喜悦在给仁济堂的大夫做学徒,估摸着是为了咱们村好多年轻小媳妇生不出孩子的事儿。”

村长媳妇儿说道,“那可是要紧事,我听说仁济堂治这个挺厉害呢,咱们也该让儿媳妇去看看,再生两个孙子要紧。”

村长摆手,“这事儿你和我说做什么,自己带着去就行了,咱们也别心疼那汤药费,家里孩子多些是热闹,咱们老了也有个依靠。”

“哎,我知道了。”

回到家之后,林喜悦说道,“村长看样子是不想掺和这事儿,但我总觉得是有问题的,咱们村的饮食、生活方式,这些都应该仔细排查,这事儿凭咱们自己可做不到。”

陈仲谦拿出纸笔,“我可以写一封书信递交衙门。”

“可以吗?”

林喜悦仿佛又看到了希望,冲过去趴在了他的书桌上,眼睛亮晶晶的。

陈仲谦点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只不过我写的掀不起浪花来,但我可以让岳院长出面,至少能保证知县会看这封信。”

“那这样太好了。”林喜悦笑得高兴,她就喜欢把事情弄清楚,明明知道有问题,但是却找不出原因,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陈仲谦认真写了一封信,信中将事情说得十分清楚,然后找到岳院长,让他帮个忙。

岳院长傲娇地哼哼了声,“你都没选我做你老师,还找我帮忙。”

“我也可以先去一趟青台山,找老师说一说。”

岳院长生气,最后的结果还不是一样,老头子办不到的事,老太太就逼着他帮忙办,最后这还是他的事。

想想就委屈,他怎么这么惨?

陈仲谦说道,“您是岳山书院所有学生的老师。”

岳院长一想,这倒也是啊,顿时就没那么委屈了。

“信我会让人送去衙门,只是这件事衙门不一定会管,其他的我帮不上忙。”

陈仲谦点头,“我们做了应该做的,其他事我也不会强求,多谢院长。”

他从院长的小院子出去,庐山明正等在那里呢,立马就问,“你找我老师做什么?”

陈仲谦挑了挑眉,“问他后不后悔,看看是不是需要换个学生。”

“你休想。”

陈仲谦点头,“他的确是拒绝我了,不过你不要让他失望啊,那样可是给了我机会哦。”

庐山明顿时气得脸都红了,“我绝不会让你有机可乘,我会让院长知道,我是整个岳山书院最值得栽培的。”

“不用喊出来,心里记着就行了。”陈仲谦笑了笑,“快上课了。”

气到了人,就开心了。

岳院长替他们将信送到了知县手上,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谁也无法得知。

林喜悦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该做的,她只是个小大夫,治病救人才是第一要务。

现在又开了善和堂,前世的那个课题找到了实验平台,专心做好眼前的事就行了。

林喜悦将自己做的白芍珍珠粉也放在了善和堂卖,吸引了一众爱美女性的注意力,价格当然也不便宜。

善和堂不仅抢走了镇上几家医馆的部分病人,连脂粉店都少了一些客人。

等来等去,杜崇文终于等来了东家的回信,让他不必紧张,善和堂爬得越高,到时候摔得越重。

杜崇文看到回信之后疑惑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是很难和善和堂竞争的,但是东家又说得那么笃定。

到底有什么事是可以让善和堂招架不住的?

心里怀疑是一回事,他绝对不会违抗东家的命令,让他不要管,那就肯定不会管了。

三月里天气就渐渐回暖,仁济堂看不孕不育的越来越多,林喜悦感觉这里都快成了生殖专科门诊了。

她又在仁济堂待了一天,正准备回家,外面送来了一个高热不退的病人。

是由镇上另一家医馆的人送过来的,他们治了两天,始终高热不退,于是送来让仁济堂看看。

赵掌柜十分谨慎,就怕是有人给仁济堂下套,不过他和那家医馆的掌柜有交情,可以确定他不是那样的人,便将病人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