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苦恼的武技选择

距离苏家搬入武者家属大院已经过去了三周,苏轼除了在家修行《西楚本纪》,偶尔也会出门和宗辰,苏书相聚。

顾北宁的赌债也早已打到苏轼卡内,甚至,顾家家主顾北宁的爷爷,还带着顾北宁上苏家特意赔罪,并当面差点打折顾北宁的一条腿,要不是苏母于心不忍,估计顾北宁是要在床上躺一段时间了。

苏轼拿出两百万楚币交给父母,以作家里平时用度,毕竟现在入住武者家属大院,开销比以前也增加不少。苏大强还喜欢结交武者朋友,以前没这条件,现在既然有,苏轼也自然满足。

另外,他又分别存了一百万楚币进宗辰和苏书的户头,三兄弟说好的同甘共苦,自然不能亏待了自家兄弟。

至于星辰阁的借贷,吴阁主早先带着曲苑长来苏家恭贺苏轼武试第一,被楚武录取的同时;免除了苏轼借贷的利息,和每年所需替星辰阁完成的任务;并表示借款什么时候还都行。还说在楚境都城的日辰阁,有人想见一面苏轼,劳烦苏轼入学后往日辰阁一行。

......

“凝元入脉,虚实相转;固本元府,气随意行...”

虽然数据上苏轼只差临门一脚便能突破凝脉境,又有《西楚本纪》这等顶级修行功法的相助,但还是花费了三周时间才破境成功。

“要是这残次版系统有破境功能就好了,不过,感觉自己突破更有成就感啊。”他随即打开了人物属性面板:

人族

体魄:183

气血:175

精神:95

神经反应:140

元力:1010(元)

气脉感应:50

修为:凝脉一重

内蕴:无

突破到凝脉境以后,各项数值增加了不少,体内残存的青灵草之力也被转化为了元力。

苏轼惊奇的发现,气脉感应一栏竟然又开始抖动了,代表又可以提高数值了。

“看来境界提高了,还能继续提升气脉感应的等级。”苏轼若有所思的想到。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苏轼不断把体魄,气血,神经反应三项数值转化成气脉感应数值,再通过元力的滋养以及《西楚本纪》的锻体法恢复这三项数据,周而复始,直到气脉感应一栏无法再增加数值为止。

人族

体魄:168

气血:160

精神:95

神经反应:135

元力:1015(元)

气脉感应:200

修为:凝脉一重

内蕴:无

通过这几日的修炼转化,元力还稍稍增长了几点,另外三项数值比刚突破时反而降低了些,不过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气脉感应从50变成了200,这代表着苏轼吸纳空灵之气的速度已经达到非常骇人的地步了。

“《西楚本纪》虽然有锻体的功法,可惜我的修行进度并不快,转化数据后恢复太慢,还得想想别的办法,不知有什么天才地宝能够加快锻体法的修炼进度。

接下来的日子倒是可以学习《西楚本纪》中的武技了,好歹也是凝脉境的武者了,总不能还是一个光有元力没有战斗力的空壳武者吧。”

苏轼心中大致规划了下之后的计划。

虽然他拥有系统,气脉感应也提升到200点,但他元力的提升本来就能靠资源转化,比自己吸纳可快太多了,而且自己修行而来的元气还不如转化而来的精纯,只有当实在没有资源的时候,苏轼才会选择通过自己修行获取元力,毕竟这实在是耗费时间的最差选择。

通过这三周《西楚本纪》锻体法的修行,他发现自己不愧是之前没有气脉感应的废渣,连锻体天赋也好像有点糟糕,进度异常缓慢。

可是他忘了一点,这是项羽的锻体功法,寻常武者可能连入门条件都无法达到。要不是他之前不断转化数据后,元气反复滋养身体恢复数值,等于已经一遍遍的锤炼体质了,他现在就不是感慨修炼进度缓慢了,而是根本连入门的资格都无法达到。

......

《霸王戟》,苏轼翻阅着本纪中记载的武技。

“这倒跟我穿越前的记忆有点吻合,西楚霸王确实是一戟破万敌,只是这是战场上的杀人技,好像不太适合我平地上施展。

要是枪法就好了,不仅适合各种作战环境,长枪白衣,简直是每一位男人的梦想。

可惜人族九境好像不包括三国时期,不然说不准有机会能见到赵子龙。”

苏轼摒弃了脑海中一些奇怪的念头,继续翻阅武技。

《沉舟》,这是一套剑法,只有寥寥三式,苏轼这才想起原先世界史记中项羽的描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这就表明项羽虽然学过剑术,但不够精通。但奇怪的是史书中有关于项羽杀敌的记载,却又均为持剑,而不是用戟。

不知穿越而来的世界中的霸王项羽,是否也是剑道中的混子。光凭这《沉舟》三式,好像过于简单了些,看起来也不难学。

可惜苏轼对剑法不感兴趣,尤其是他对项羽学剑不成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这门武技可能是用来凑数的。毕竟项羽自己都不擅长,只记载了寥寥三式,我要再去学不就是麻瓜了。

可他哪知道,之所以史书中有关于项羽杀敌的记载都为持剑,是因为《沉舟》才是他的底牌,而能被一同记录到史书中被项羽所杀之人,皆不会是无名无能之辈。

项羽虽记载中描述为学剑不成,但要知道戟法他可是一天都没学过,以项羽的武道天赋来说,他琢磨过的和没琢磨过的武技自然不是同一档次的。

苏轼继续翻阅着:

《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套刀法,是项羽为楚境武者军队中的将士所创,刀法大开大合,讲究为人族一往无前,遇山开山,不畏生死的气魄。

这套刀法,首重心境气势,刀法技巧反而只是其次。

苏轼对此刀法倒是很感兴趣,但他也清楚的认知自己现在达不到这种心境,如果学习也只是勉强会点皮毛。

苦恼啊...苏轼拼命的挠了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