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八闽

“如此,有劳伍兄!”赵权说道。

“权爷客气!既然到了泉州,在下自然得尽好地主之宜。不知权爷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

赵权略微沉吟后,说道:“船场那边,既然已经安排好,我就不再去看了。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去看看这里的棉纺织造、瓷器制作、书籍印刷、茶叶生产等工坊。

另外,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去兴化军与漳州或是嘉禾屿看看。”

伍及微不可见地皱了下眉头,随后说道:“工坊的事,我会交待舍弟安排,如果只是看看,问题不大。

去兴化也无妨,只是嘉禾屿一个小岛,上面不过数百户渔民,不知权爷……”

“无妨,只是想着要在泉州呆上两三个月时间,四处走走而矣,若是不方便,也无所谓。”

兴化军,也是后世的莆田。

福建之所以称为“八闽”,是因为宋时将福建划为八个州府机构,包括福州、建州、南剑州、汀州、泉州、漳州,以及邵武军与兴化军。

赵权对兴化军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历史上兴化军是整个福建最后一个沦陷于元军的地方。那里出了两位大名鼎鼎的抗元英雄,陈瓒与其侄儿陈文龙。

去转转,说不定能碰上,还能提前见识下。

而嘉禾屿,是昨夜在宴席之上听到伍佑提起时,赵权才知道,那里便是后世的厦门岛。

如果有机会,能想办法占下厦门岛,学习郑成功同志,把这里建成一个水军基地,那么未来就会产生出无数可能。

即使占不了嘉禾屿,能拿下相距不过六海里的浯州屿,也是不错。

浯州屿,便是后世的金门岛,据说并无渔民定居。

要拿下这样的岛屿,难度不小。不过此时宋人似乎对所有的海岛都不太感兴趣,未必就没有机会。

“此次马匹交易,不知权爷想以何种方式结算?”伍及有些犹豫地问道。

五十匹战马,赵权开价每匹五百两,这是真正的辽东率宾马。

若不是赵权,伍及是绝难以这种价格在其他地方买到。

因此,对于价格,伍及没有任何意见。但是要让他在山东筹措二万五千两现银,确实有些难度。

赵权倒也没有为难,同意到了泉州之后再行结算。

宋国如今官方的交易货币,除了会子之外,还有各种交引、公据,甚至包括僧道度牒都可以使用。

但是民间,尤其是海商,却基本以银子为主。而各式铜钱,却是海商们最喜欢的货币。

一枚铜钱,到了南洋,可以当作两枚甚至三枚来使用。

早些年时,就有不少海商,就是造往海外运输宋国铜钱而发了大财。

无论是之前的金国或是现在的蒙古国,包括日本、高丽,以及南洋诸国,都没有进行大量的铜币铸造。宋国的铜钱,在任何地方,都属于绝对的硬通货。

但是,相对于会子来说,铜钱铸造显然成本太高了。加上需求量过于庞大,如今还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已经越来越少。

伍及当然希望赵权能接受宋国的会子,但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

“这个不急,我再看看,如果可以,我会采购一些货物随船北上。”

“如此,甚好!权爷旦有需要,无论钱财货物,俱可交由舍弟办理!”

伍及说话,告辞离去。当天下午,便从伍家消失了。

日子,开始以一种平缓的节奏展开。

虽然身处敌国,但是这种生活节奏,却让赵权觉得莫明其妙的心安。

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那些需要赵权劳心劳力的琐事;没有冰天雪地的寒冬;没有需要他去巡视的各个山林、草场。

赵权此时,真的完全理解了宋人的这种安逸心情。

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很遥远。哪怕听到了,也不会过多地放在心上。

前方,有无数的将士会将敌人挡在江淮以北。

天塌了,会有高个顶着。

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罢。再凶悍,也打不到长江以南,更打不到福建来,更别说泉州了。

门一关,哪管屋外洪水滔天。

更何况,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想管他们也没能力去管。

但是,赵权很清楚的知道,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

未来的日子里,这天下,没有一处是他能够藏身的地方。

忽必烈的铁蹄,将踏遍他可以理解的每一寸土地。北至大漠极北,西至葱岭青藏,东到大海,往南甚至到了爪哇。

远方没有诗,只有血腥遍地的战争。

的确,不能一直沉迷于这种令他全身都感到舒适的生活。

但是,为什么不暂时沉迷一阵呢?

哪怕只是两个月的时光。

于是,每日早起,先享受下令他身心都觉得感动的清粥小菜。而此时,隔壁人家的小院中,总会响起叮叮咚咚的练琴声。

琴声并不太流畅,却给了赵权一种莫明的心安。

早起暖暖的阳光,院中清新的空气,在琴声的陪伴之中一边散步一边消食。

无聊是属于李勇诚这种人的,对于赵权,其实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

但不是忙乱的折磨,而是一种充实的享受。

赵权不仅“又一次”去参观了开元寺,还去看了道教传入福建后建立的第一座道观——白云庙。

去崇福寺寻找传说中的少林寺传承,未遂。

费了许多劲,才找到刚建没多久,却已呈破败之象的摩尼教草庵寺。

带着一些复杂的情绪,在回回们的清净寺门口转了转。

还有府文庙、关帝庙、东岳庙、真武庙

并认认真真地拜谒了妈祖庙。

在泉州见到的寺庙,比赵权这辈子见到的所有寺庙都要多。

闽人信神,而且无论是哪路神仙,只要觉得对自己有帮助,就会有人去信。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每一个朝代都要面对民间信仰的问题。不让信,是不可能的;放开信仰却又担心威胁到统治的根基。

历史上,以宗教信仰为引发动的民间暴乱与起义,数不胜数。

包括以“太平道”起家的张角;北魏时以“大乘教”为名起事的法庆;五代时借摩尼教之名的陈州毋乙暴动。

以及同样披着摩尼教外衣的方腊。

权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