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这些过激行为,甚至最后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谋反的时候,朝廷几乎没有能用之人,地方更是缺少骨干之臣,使得朱棣真的凭借一座城在和平时期造了一个国家的反。
这一次李荩忱更多的是想要给那些人一个警告,当然过分的自然要被拉出来杀鸡儆猴。
个中尺度,李荩忱相信不需要自己向裴忌明说。
官场混了大半辈子,裴忌比自己更知道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尺度。
“臣必当不负君恩!”裴忌郑重躬身,拱手弯腰九十度,行大礼。
李荩忱急忙起身,伸手虚扶老人。
裴忌抬起头来,眼眶已经有些湿润:“天下藏污纳垢之处多矣,臣主持御史台以来,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知陛下有难处,知朝堂有用人之处,因此不敢为之,今陛下以代天巡狩之权授予臣下,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荩忱点了点头:“朕请裴公坐镇御史台,却让御史台形同虚设,此朕之过也,而今天下初定,兵强马壮,正是御史台可以行公正之事的时候,裴公但有难处,朕和天下兵马,正是裴公之后盾!”
“臣,谢陛下!”裴忌再一次要行礼。
李荩忱这一次并没有伸手,受了他这一礼。
裴忌很高兴的转身告退。
而杨素和唐亦舜等人也急忙表忠心,表示各部一定会全力配合御史台,然后一个跑得比一个快。
陛下很有可能要借助这一次调研机会开杀戒了,大家还是少掺和其中来得好,御史台要什么就给什么好了。当然在这之前,大家可得抓紧回去先把自己手下人查一查。
免得到时候明明自己是清白的,却被手下人泼了一身脏水。
至于安南的利益划分……
那是什么?
不重要。
听陛下的就好了。
李荩忱看着这帮家伙落荒而逃的身影,笑着摇了摇头。
……
宫门外,杨素的脚步顿住,他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晨曦中的宫城。
陛下虽然并没有发火,甚至一直都是笑盈盈的,但是杨素第一次觉得陛下是那么可怕。
虽然不至于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但是他确信陛下知道他们这一次前来是为了什么,并且早就已经想好了他们根本无法拒绝的对策,最后反倒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他们落荒而逃。
“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唐亦舜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杨素的身边。
一向不对付的两个人,这个时候却站在一起,对视之间,颇有几分惺惺相惜的意思。
“腥风血雨也好,风雨后,希望是河清海晏。”杨素微笑道。
“陛下这一次是下了大决心要整顿内政啊。”唐亦舜苦笑,军方这次完全可以袖手旁观,但是他们这些做文官的必然要跟着团团转了,不仅仅是调研,还有自查、对地方的监督等等,只凭借御史台肯定不行,六部必然需要全力配合。
“先稳定边境,再发展内政,内政经济先行,极力改善道路交通,并且趁此机会剔除地方的蛀虫。”杨素淡淡道,“某以为陛下的所作所为并无任何问题,头疼的应该是那些心里有鬼的人。”
“你是说某心里有鬼?”唐亦舜眉毛一挑。
要素察觉。
杨素看了他一眼:“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某并没有针对谁。”
唐亦舜笑了一声,并没有继续和杨素斗嘴。
两个人虽然因为分别为文武官员年轻一辈之中的翘楚而经常互相不对付,但是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虽然所代表的政治主张和利益集团不同,但是都是豪杰人物,自然有惺惺相惜之情。
沉默片刻,杨素转身:“陛下志在千里,跟着陛下,让人都觉得充满了干劲,告辞。”
看着杨素带着旁边的太尉府属官们离去,唐亦舜并没有说话,只是在他背后郑重的一拱手,紧接着也向自己的官廨走去。
文武官员们刚刚出皇城,李荩忱的车驾就已经从侧门驶出,直接前往工部在城外的工坊。
工坊之中已经有不少工匠聚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身穿白衣的年轻士子在,带头的正是金陵书院的李渊。
相比于李荩忱上一次在宫门外为这些年轻士子送行的时候,他们每个人似乎都成长了很多,皮肤晒黑了,个子也长高了,身上的青涩气息褪去。
之前李荩忱调集学院书生南下作为地方官吏的补充,完成对江南世家家产的查抄,让这些学生们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官场体验,现在以李渊为首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到各部门和军营、工坊等大汉重地进行考察和学习就是他们的最后一课。
在考察学习完成之后,这些学生将会完成最后的考试,朝廷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并参考综合表现分配官职,虽然最后的考试还没有进行,但是实际上急需人才的吏部早就已经把这些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了,甚至大名单也已经送交李荩忱御览,只不过不能告诉他们罢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学生中为首的李渊将会进入吏部,这也算是吏部尚书宗元饶的一点儿小心思,毕竟哪个部门不想要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大汉北上以来,各部都吸纳了不少北方的人才,比如薛道衡等人,但是吏部却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主要还是因为北方的人才初来乍到,李荩忱不可能把他们直接安排到人事调遣这种重要的位置上,而且原本的南方官员们也不会允许。
因此现在随着之前的吏部尚书姚察调任户部替代告老的骆牙,主事吏部的新任尚书宗元饶又逐渐上了岁数、有些力不从心,吏部也多多少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李荩忱自然也就对这一次吏部的小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另外一个展现出来不俗军事指挥能力的优秀学生张须陀,不出意外的被之前就已经对学院学生进行考察过的太尉府要走,当然了,为了避嫌,杨素并没有要李渊,也因为最好的学生被吏部要走了,唐亦舜也不好在其余的人才上和军方有过多的冲突。
大家和气生财自然是最好的。
再往下的学生,也有几个有机会能够进入朝堂各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