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心事

一大早许致就接到了许鸣的电话,说是颜颜过生日想让她晚上回去一趟。

吃完早饭,季驰开车送她去上班,然后又去了一趟超市。

他今天照例休息,但他并没有回澜山公寓,而是在半路打转方向盘,将车子朝着季驰家老宅的方向开了过去。

回北城前他给季老爷子打过一通电话。

季驰将车子停在外面,走了进去,季老爷子正在里面喝茶,见到他过来,朝着他后面看了一眼,“不是说今晚要带人过来吗?怎么就你一个人过来了?”

季驰脚步一顿,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她临时有点事。”

季老爷子最近得了一盘残局,因为解不开,好几个晚上没睡好了。他也没多问,见季驰过来,问他,“会下棋吗?”

他敛眸,“会一点。”

“嗯,会就行,跟我去茶亭。”

季驰跟着过去。

季老爷子将残局摆出来,解释说,“这盘棋是前几天一个老朋友摆的,他是黑棋我是白棋,回回赢不了他,我这都琢磨好个晚上了,你试试。”

季驰没有拒绝,他将手机放在棋桌旁边,和季老爷子开始下棋。

这回是季老爷子黑棋,季驰白棋。

这棋局确实设计得很巧妙,看似有解,其实无解,两人下了半个多小时,季驰都没找到突破口。他下棋时间并不长,还是当初在国外陪季修誉解闷时学的棋艺。

季老爷子看他,状似不经意的问道,“有心事?”

季驰顿了一下,垂下手,“没有。”

季老爷子笑了笑,“是你认祖那天带回来的姑娘,还是陈幼之母子?”

他看一眼桌上的手机,“工作上的事情。”

季老爷子显然不信,“回国之前我问过你,带陈幼之回国后你打算怎么办,你还记得你们当时是怎么跟我说的吗。”

季驰刚要落下一颗棋子,闻言一顿,久久没有落下去。

“我没记错的话,陈幼之当时替你回答了,她说你们回国是要准备婚礼的。”

可是……

他将手里的棋子落下,缓缓抬头看着季老爷子。

“阿驰,你早就做出了选择,不是吗?”季老爷子走完一步棋,神态自若的喝了一口茶,而后定定的看着季驰。

“祖父,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季老爷子微微皱眉,“你后悔吗?”

他思忖片刻,眼神晦暗,却坚定的摇了摇头,“不会。”

季老爷子叹气,“那天过来老宅的那个姑娘,你当时带她过来的初衷是什么?”

季驰闻言一怔,然后,他闭了闭眼睛,从衣兜里掏出一枚戒指放到棋桌旁。

季老爷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但还是说,“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注定会失去其他的一些东西。”

季驰半天没有说话,手上的棋子也没落下去,他的棋艺在季家同辈中算是拔尖儿的,当初季修誉教他的时候毫无保留,但这盘棋却下得非常的糟糕。

而且他刚刚才反应过来,他这一个子下下去,不管下到哪里,他这盘棋都将会输了个彻底。

季老爷子见他犹豫,给他的茶盅添了水,“你父亲的棋艺有时连我都比不上,可你却也只学了他的七八成。”

季驰将棋子放回去,“我输了。”

周老爷子看他,“没用心下,当然会输。”

他垂眸笑了笑。

季老爷子沉默了很久,突然开口问,“你和那个姑娘认识很久了吧?”

他这么一问,季驰就知道,他应该是已经找人调查过许致了。

片刻后,季驰嗯了一声。

季爷子沉默着,其实当初在国外听到季驰说要带陈幼之一起回国的时候,他就隐隐有些不安,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并没有很开心,而且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愧疚与担忧在里面。

后来季驰在认祖仪式那天带了许致到季家老宅,季老爷子反而松了一口气。

好像这样,才是遵从了他真正的意愿去做事,而不是在刻意用陈幼之的事在抗拒着什么。

季老爷子不是个喜欢打听人过去的性格,哪怕是自己的亲孙子。

但是季驰又自小没在他眼皮子底下待过,他虽然有意要培养他让他接触季家的事宜,但又怕自己操之过急影响到他,所以总是挂在心上。

季老爷子想了想,然后开口询问,“你当年,是不是和她在一起过?”

季驰没说话,其实当年他隐约从许鸣的话里猜到了许致要筹备着跟他正式告白的事情,只不过后来他被母亲催着上了飞往国外的飞机,便没来得及验证许鸣的那句“小致在悄悄准备一个大惊喜”究竟是不是跟他有关。

季老爷子那天在医院见到了陈幼之母子,他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个孩子不是季驰的孩子。

那个孩子的瞳孔颜色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他的五官神似陈幼之,但眼睛却是毋庸置疑的证据。

季老爷子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虽然他并不反对季驰照拂陈幼之母子,但身为季家人,季驰的很多事情难免会被外界格外关注。

季老爷子看向对面的季驰,只见他安静的坐着,并没有要说话的意思。

随后,季老爷子将视线落到季驰面前的茶盅上,他心里很清楚的知道,以他对季驰的了解,他做出的选择一定是深思熟虑了才会去做的,而且没人能逼他,可季老爷子就是觉得这其中应该是发生了什么。

自从季驰打电话过来说要带一个人过来看他的时候,他脑子里总浮现出季驰和那个姑娘,甚至还会想象季驰将人带过来后会说些什么。

在季老爷子对季驰的印象中,季驰对季家的事务向来没有多大兴趣,而且当初他肯答应举办认祖仪式,也是因为季老爷子同意他去律所工作换来的。

季老爷子喝了一口茶,缓缓开口,“阿驰,陈幼之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