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滕县对于周显还有另一番意义,它东南方向的枣庄储煤丰富。周显将莱州炮厂的一些工匠迁移到此,锻造刀枪等冷兵器。并征发了一些流民,在当地打石开矿。目前,在当地的矿工和工匠已有近五千人,日产枪头千个,长刀三百柄,箭头近两千枚。
以前靠着在会通河北岸设立防线,勉强可以挡住隆武军。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周显兵力充足,而李定国因担心两虎相争使闯军得利才没有大举进犯。一旦闯军开始进攻鲁西,李定国必然会尽力来争夺滕县。到时候恐怕泗水之南的枣庄、滕县、费县,乃至更北的平邑、曲阜都将不归周显所有。
万元吉扫视了一圈众人,接着说道:“目前我军在鲁西有两万余众,滕县周边亦要部署至少一万士卒。分去在驻守各地的兵卒,我军可调用的机动兵力仅剩不到一万人。而且军内多为新卒,还缺少骑兵,同时又要面对两线作战,兵力不足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将来无论哪边战事失利,后果都极其严重。”
这时,一衙役走进大堂,抱拳向周显道:“督帅,泰安知州夏允彝,德州知州吴徵文,青州同知顾咸正,参将俞百易,守备温开,守备阎应元,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已经赶到,是否现在就请他们进来?”
周显点了点头,“让他们都过来吧!”
不一会,十几人分先后走进堂内。
周显挥了挥手,让他们随意找位置坐。几个身份较低的属吏主动站起来,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官职较高的,而自己自动退到后列站着。陈名夏、韩畅等人下去,小声将刚才所议的内容告诉新来的人。
巡抚衙门的大堂很大,但三四十人挤在里面也显的有点拥挤。几个仆人进来,给众人上了新茶,并把屋内的炭盆移了出去。外侧不知何时已多了几十个士卒,列于五十米开外,确保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等众人安静下来,高名衡站起来说道:“督帅,目前的形势我们都已经知道了,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周显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不是召集诸位来商议吗?但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几个重要的前提。一、如果闯贼势如破竹,攻入京畿,朝廷必然会召四方之兵勤王。在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出兵是肯定的,但出多少兵?是尽携山东之兵前去,还是在能自保的前提下,出一定量的兵力增援京师?”
王章勃然大怒,站起来高声道:“周督帅,你什么意思?京师乃朝廷中枢之所在,一旦有失,大明覆亡,天下震动,当然是应该尽携山东之兵救援京师了。如若京师有失,保全一个山东又有何用?”
夏允彝皱眉道:“王大人说的有理。但山东本身就受闯贼和隆武叛军的夹击,正是因为有督帅率大军在此才能勉强守住。若是尽携山东之兵前往京师,那山东必然落入贼人手中。百姓遭难倒是其次的,一旦贼军夺了山东,再从这边北上进攻京师,那京师还能守得住吗?与其尽携大军前往京师,还不如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在保有山东的前提下,西向进攻闯贼的腹心之地河南。如若能围困,甚至攻下开封,或许对大明来说更好。”
周显赞赏的看了夏允彝一眼,说道:“王知府忠心为国,值得赞赏。彝仲说的倒也不失为一条可供选择的方案。但问题是,在我看来,无论是尽携山东之兵北上还是围魏救赵之计,恐怕都救不了大明。前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山西、河北局势糜烂,乱民无数,粮草紧缺等诸多问题。后者的问题是我军要抵御李定国所率的隆武军,能分出对付闯军的兵力有限。别说打下开封,能夺下豫东已属万难。况且,以李岩的才学和对山东局势的了解,他不可能不对我军有所防备。即使李自成率大军北上进攻陕西,恐怕留守在河南防备我军的兵力也不会少。”
吴甘来道:“那督帅的意思呢!可有解决京师困局的办法?”
周显点了点头,“有。放弃京师,迁都南京。南京为大明留都,保有所有的政府结构,六部尚书,各部侍郎一个不缺。如果迁都南京,在数月之内便可重启朝政。而且,东南数省历来富裕,善加利用,足可招募足够自保的兵力。而把残破的北方留给李自成,任由闯军和满清两虎相争。只要隐忍图强数年,或许就可以引兵北上,克复京师。”
大概是周显说的跳跃有点大,没人再发言,都是窸窸窣窣的小声议论声。
高名衡沉默了半晌,说道:“我听闻督帅已经就此事好几次上书圣上,但每次都被圣上所拒绝?”
周显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但现在形势不同了,或许圣上会同意。况且事情不在于圣上同不同意,而在于我的提议到底对不对?如果对,臣子不言,是不是也算不忠?百史,拿出来吧!”
陈名夏点了点头,拿出一封纸叠。打开之后,里面是有关京师不可守的各种理由,以及迁都南京的种种好处。最后一列是周显的官职和名字,提请迁都南京。
周显道:“这封奏折是本帅上书圣上的。如若在座的诸位认同,就签上自己的名字,与我一起,就当是我们一起上书的。如若不认同,也没关系,只当没见过这封奏折。”
奏折首先到了高名衡手里,他拿着奏折,问道:“督帅,目前南北阻断,交通不畅。如果最终决定要迁都,公卿王侯,后妃嫔眷,朝中文武,人数何止数十万。还有各种文牍,器物,定然也是堆积如山。若是圣驾到了山东,这么多人,你又如何将他们尽数运往南京?”
周显回道:“用船,走海路。忠清,你对我军所拥有船只的情况最清楚,你说说高巡抚所担心的有问题吗?”
顾炎武沉默了片刻道:“一趟肯定不够,但可以依人物的重要程度分批前往。至于器物、文牍这些,可以耽搁一些日子再运,反正也没什么影响。况且这个时候,也不是所有的东西和所有的人都要南运去南京。高巡抚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只是耽搁点时间而已。但海上风高浪急,比江上航行要危险很多。但只要小心行驶,并且多准备一些后备船只,想来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高名衡沉思片刻,最终轻轻的点了点头,在奏折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令周显稍微有点吃惊,在场的除他本人之外,高名衡的官职最高。他本致仕还乡,被崇祯帝重新启用才担任山东巡抚。因为立场的问题,他和周显在很多方面的意见都不一致。周显本来没指望他能签名,但没想到这次他会这么的没有一点犹豫。
随着高名衡签下自己的名字,吴甘来、万元吉、顾咸正、夏允彝等人也先后签名。虽然有以济南知府王章、德州知州吴徵文为首的少数人没有签名,但已出乎了周显的意料。
看到高文采拿着笔犹豫不决,周显站起来走到他身边按住他的笔道:“高千户,你是锦衣卫,就不必表态了。这封奏折就麻烦你通过自己的途径上呈给圣上,同时亦可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一切告知圣上。”
高文采抬头看着周显,脸色间满是吃惊。同样吃惊的还有王章,他犹豫了片刻,最终站起来望向周显道:“督帅,属下可否问您一个问题?”
周显点了点头道:“王知府请说。”
王章道:“朝廷若是南迁,整个北方都将落入闯贼手中。徐州被隆武叛军所占,河南被闯军占据,山东将彻底与朝廷隔绝。那督帅在这个时候准备如何做?是完全放弃山东随圣上一起南迁?还是坚守山东,为大明守住这一片飞地?”
周显摇头笑道:“王大人说错了。即使朝廷南迁,山东也不可能沦为飞地。路上虽然断绝,但海上却会一直畅通。只要朝廷给予一定的援助,山东便可守住。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怎会弃山东于不顾?无论何种情况,我必留守山东,与贼军相战到底。”
王章点了点头,走上前去。从周显手中拿过毛笔,在奏折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周显带着奇怪的眼神看了王章一眼。迟疑了一会,双手合上奏折,把它递给高文采。“高千户,交给你了,务必尽快送到圣上手中。”
高文采站起来拱手道:“督帅放心,会后我便派人将它送往京师。”
周显点了点头,回到主位坐下。“那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再议第二个问题。无论朝廷是否决定南迁,山东都必须有足够的自保能力,甚至要有多余的实力增援京师。我们要议的是,如何能做到这点?”
《末代驸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