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

此刻几乎所有人都看见北方直冲天空的烟尘。

这种烟尘不是步兵行军,扬尘非常高,几乎要冲入云霄之中。不管是安南军中阮师回,还是凭祥城中的李成都没有见过。

李成区区一个小土司,即便按他手中的权力,也比不上一个千户所的千户。虽然五六十岁了,但也没有怎么出过凭祥这个小地方。如何能看见大队骑兵突击的场景。

阮师回倒是高官子弟,他的父亲就是安南新晋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官重事,太傅,郡侯阮炽。

也就是凭祥对面安南军队的总督。

而另外一个参与政变的大臣丁列,此刻就领兵与云南方面对峙。

阮师回能领兵在此,阮炽的心思,估计与毛胜相差不大。

只是阮师回,也打过几场仗,但是总体上来,却未必比得上毛锐。

此刻他手忙脚乱的指挥,却已经来不及了。

调兵遣将,是需要时间的。

他仅仅来得及关闭营门而已。

但是如果仅仅以为关闭城门,就够了。也就太小看的大明骑兵精锐了。

却见大明骑兵如同流水一般绕过安南军营两侧,速度不减,就将军营外边扫了一遍,大量在外面运输粮食,砍伐柴火,的安南士卒,根本来不及,就被明军骑兵杀死在马蹄之下。

不过,这都是捎带的。

毛锐更多是观察安南军中的情况,他们的营地布置,乃至军中的反应。

只是他一看,心中大喜。

虽然安南军中有很多创新,但是大体上还是明军的套路,只是火器繁多了一些。对于面对严阵以待的火器如何进攻。毛锐有一点点没底。

无他,之前打仗,都是我大明火器居优,很少见有火器装备如此多的敌军。

不过,毛锐也会不打,而是加紧进攻。

无他,此刻安南军中极其混乱,一批批士卒手忙脚乱的正在登上营地防守,更多安南军队还在混乱之中。

估计再过一阵子,安南军中的混乱平息了,就更加难以进攻了。

毛锐指着一处安南寨门,说道:“老十三,给我打开的。”

一名将领大声呼喊说道:“是。”

这个将领就是毛家的人,与毛锐同辈,行十三,二话不说就带着本部人马冲了过去。

却见骑兵扑到安南营寨之前,顿时有两根绳索飞出,套在拒马之上,两匹马左右纷飞,纷纷将拒马给掀翻。

随即又有一批骑兵冲上去,箭矢如雨,每一个骑兵都逼近营寨射箭,二话不说,一口气射出大半壶箭。

这就是弓箭比火铳的一个优点。

那就是弓箭瞬间压制能力,却是火铳不能比的。

安南军中已经有火铳开始反击了,但是很快就箭雨给压制下去了。

只是这样的箭雨,却不可能维持多久的,无他,弓箭都是用臂力的,每一个明军士卒都是人,不是机器,如此密集的射箭之后,恐怕之后大半日,都射不出箭矢了。

但是大概一两分钟的压制,就足够明军得逞了。

却见十几骑骑兵冲了上去,一个铁钩猛地抛了上去,正好挂在安南营地大门的木柱之上,一根绳索被几十骑兵拉着,一瞬间向后用力。

十几马力的大力,顿时让安南军中的大门给松动了,一根门柱飞出,大门自然是轰然到底。

不等毛锐发话,毛十三剩下手中的绳索,大喝一声说道:“杀。”

顿时扑进了安南军营之中。

只是他还没有冲进去几步,整个人连人带马就陷进地里,是陷阱。

毛锐眼睛微微一抽,但是努力不去看他,他带头从门中冲了进去。

毛十三的遭遇让毛锐明白,安南军中不可小窥。纵然打进营地之中,未必就是战事的结束,甚至是战事的开始。

毛锐带队冲击的时候,安南军中两边寨墙之上,大大小小的火铳火器都开始开火了,只是却挡不住毛锐的冲锋。

等毛锐冲进安南军营之中,立即下令兵分数路,杀进安南军营之中。

此刻他偷眼看一下陷阱之中的毛十三,却见陷阱之中,倒立着不少等人高的竹签,此刻毛十三连人带马,不知道被刺了多少根,鲜血瞬间将陷阱下面铺满了。

已经不活了。

毛锐所能做的仅仅是看上一眼,别的什么都不能做。

因为仗还要打下去的。

阮师回此刻恼火非常,但也没有办法,因为虽然明军突入营地之中,安南军中的指挥系统已经混乱了。

陷入各自为战的地步。

甚至明军还有意放开了一处通道,让安南士卒可以逃出去。

但是或许下面的士卒想不明白,但是阮师回又岂能不明白,在骑兵面前逃窜,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两条腿岂能跑的过四条腿?

他一咬牙说道:“持我大旗立营门处,传令下去,我已经下达命令,无我军令归鸡陵关的人,皆杀之。”

鸡陵关可以说是镇南关,也可说不是。

鸡陵关乃是镇南关的古称,安南军夺回镇南关之后,自己不可能叫镇南关,无他,这个名字对安南并不是太友好的。

而在镇南关以南的地方,安南也建立了一处关卡,用以抵挡北方兵马,也叫鸡陵关,与镇南关遥遥相对而已。

一时间安南军中到底都有人高声大喊这一句命令。

本来在崩溃边缘的安南士卒,顿时止住了崩溃。

他们都知道他们这位顶头上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后军之中的大帅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擅自逃离,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只能咬着牙,坚持打下去。

如此一来,明军就感受到了压力。

不过仅仅是压力而已。

明军对骑兵的选择,从来是精益求精,随着而今明军马匹的增多,虽然有一点放松,但是毛胜麾下是决计不会放松的。

这就好像是家丁制的来源一般,在大军整体不下的时候,将领都倾向于打造一两支精锐军队,以求达到一锤定音的地步。

南方明军实力远远比不上边军与京营。

正因为如此,毛胜对麾下骑兵的要求更加严苛,所谓的精锐骑兵,决计不是下了马就变成了软脚虾了。

明军士气高昂,见在营地复杂地形下,骑兵并不是太方便的,就纷纷下马步战,但是依然有一半的骑兵,沿着营地的道路来回冲击,将安南军分割成几大块,让他们不能联系在一起。

安南军在凭祥城下,并没有有多少军队。但是也是超过明军骑兵五千人的,而今却被人数少的军队分割压制了。

但是在阮师回的组织之下,带着本部人马数次反扑,特别是阮师回军中有一支军队,人数不多,好像有千人,但是要比其他军队精锐多了。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征都是带着红色斗笠。

这也是明军与安南军最大的区别。

明军骑兵一般都有甲胄,头带头盔,当然了,这也少府分工体系完善之后,生产力大增,再加上遵化铁厂的建立,让大明士卒在冷兵器上面很少有缺少。

只是明军骑兵大多都是胸甲,也是燕然山之战的教训,全身铁甲在骑兵对战之中,未必是完全优势。

而安南军相比下来,就简陋多了。

如果说没有铁甲,那也是假的,但是安南的气候状况,让铁容易生锈,故而装备率并不高,更多布衣,或者有一些藤甲之类的,至于头盔也是没有的,他们所戴的都是斗笠,故而从凭祥城上一看过去,就是大片大片斗笠与盔甲的战斗。

而这种红色斗笠却是分外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