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

如果广泛到某一批人,朱祁镇还能说出来,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

朱祁镇反而说不清楚。

总不能将这些上书的朝臣都列为打击对象吗?如果这样一来,朝廷上非要出大问题不可。

太皇太后笑道:“怎么不清楚了,杨荣找过你了,杨荣建议你怎么做?”

朱祁镇说道:“先生建议孙儿,退一步,惩处王振。”

太皇太后说道:“你觉得如何?”

朱祁镇咬着牙,说道:“孙儿以为有理,只是不甘心。孙儿依旧坚持原来的想法。”

太皇太后轻轻一笑,说道:“不错。”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如果你听我的萧规曹随,与民休息,与天下安泰,这样的场面或许会少一点,所谓那些读书人所说的,圣天子垂拱而治天下。但是你真想做做你想做的事情,今日之事,方是一个小小的开局而已。”

“也是有我这个老太婆在,他们不敢过分。”

“大鱼都在水底,浮上来的都是小鱼小虾而已。”

“皇帝,做人不怕不聪明,就怕自以为聪明。不怕不明白,就怕自以为明白。而且聪明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知道吗?”

朱祁镇说道:“请娘娘示下。”

太皇太后说道:“聪明人多半无法坚持。因为他们知道多,想的多,脑袋转得快,一眼看前面无路,就换一条路。”

“却不知道,大道至简,用兵以迂为直,做事以直为迂。”

“这就是大智若愚。”

“今日这一件事情,你如果想到此为止。那就听杨荣的。这是仁宗皇帝的办法。不过,你想继续做下去,那就用太宗皇帝的办法。”

朱祁镇抬头说道:“太宗皇帝见今日情况,当用什么办法?”

太皇太后淡淡说道:“诛死李时勉。”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娘娘,李讲官是好官。”

太皇太后说道:“汉昭烈帝说过,芝兰当门,不得不除,李时勉是硬骨头,是谏臣,是本朝的魏征。”

“但是既然挡了道,就只能有一个下场。”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也是悠悠一叹,说道:“如果是别人,还好一点,下狱论罪,大抵是会服软的,但是李时勉是一个宁死,不改其言的君子,就不要让他受这个苦了。”

朱祁镇说道:“娘娘,这不好。”

太皇太后说道:“怎么不好,人都说伴君如伴虎,都认为皇帝是老虎。但是,却不知道老虎这东西,决计不能让人拔虎须的。”

“老虎固然厉害,但是面对数十数百人,未必能胜,所以老虎必须向人展示自己的能力,什么能力,就是时不时的吃上一个人。”

“你不读韩非子吗?上下一日百战,这样小阵仗还是刚刚开始的。内阁的几位还没下场的。”

朱祁镇思索一阵子,说道:“李先生是无辜的。”

太皇太后笑道:“无辜,凡是朝廷之上,就没有无辜的。求名的,求利的,想立功的,想立言的,想做帝王师的,想做一代文宗的,想保全家业的,想光宗耀祖的。”

“李时勉不过求名而已。”

“你就来给他平反,将事情推到我头上,或者王振头上便是了。”

朱祁镇想了好一阵子,他终于想明白了。

这件事情或许不是李时勉主持,但是想处理这一件事情,却是绕不开李时勉了。

李时勉无辜也好,被人算计也好,是心甘情愿也好,被人当枪使了也好。做了这样的事情,总就要付出代价的。

太皇太后轻蔑的看着下面的奏疏。轻轻一脚将竹筐给踢翻,大片奏折倒了一地,她说道:“这些奏疏,我都不耐烦看,凡是这样群起而攻之,反而最容易对付,抓住主使,打一顿杀威棒。然后退上一步。就行了。”

“参与的人越多,彼此之间越是观望,越是不会出头的。”

“真的让人担心的,反而从不在民间上漏出一丝端倪的事情。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眼色微微严肃,似乎想起了什么让他心有余悸的事情。

朱祁镇犹豫了一阵子,说道:“孙儿以为,李时勉杀不得。”

太皇太后说道:“哦。”

朱祁镇说道:“并非孙儿顾惜李讲官,只是孙儿听娘娘讲才明白其中关节,但是李时勉在士林之中,颇有名声。出了什么事情,恐怕激起轩然大波,反而不利于朝野稳定,不利于而今大局。”

太皇太后听了,笑着点点头,说道:“好。你算是想明白几分了。走吧,去内阁,今日已经给你说明白了,总要让你看看,诸位阁老的风采。”

朱祁镇还不知道什么事情。

太皇太后就下令,带着朱祁镇去了文渊阁。

而太皇太后没有到文渊阁,几个阁老早就在等候了。

一进内阁,太皇太后与皇帝并肩坐定,五位阁老与中书舍人行礼过后,太皇太后说道:“我老太婆本不想参与朝中事务。但是有些事情却不得不出面一二。”

“几位阁老,我老太婆只问一件事情,什么时候?外廷的人可以对内廷指手画脚了。宫里的奴婢们,不归我老太婆管,却让外廷的人插手,是不是觉得我老太婆,眼睛瞎了。”

几个阁老立即跪倒行礼,说道:“臣等不敢。”

朱祁镇听了太皇太后一开口,心中顿时击节叫好,暗道:“妙。”

太皇太后抓住一个关节所在,王振是太监。最少在管辖权上,是内廷的。是宫中的,外边御史言官,再厉害对宫中的事情,也不能指手画脚。

最少在程序上是有问题的。

杨士奇说道:“太皇太后英明,臣已经训斥过都察院了。只是而今有一案,就是兵部侍郎刘郁一案,与宫中有所交通,臣等不敢声张,却被言官所知,有太祖铁律在。言官不敢不言。”

太皇太后先发制人,杨士奇连消代打,还反击一记。

就杨士奇的本意来说,他不愿意与太皇太后有所冲突。但是有些事情,他不得不说话,他毕竟是天下文官之首,他不出面保护下面的人,恐怕会失天下之望。

当然了,这个时候明朝,还不是后世。

后世明朝大臣,宁可让皇帝失望,也不能,也不敢让士林失望。但是杨士奇仅仅不想让太皇太后在这一点上多纠缠。

所以一开口,就退了一步,而且这一步也就王振的处置权放弃了。

太皇太后说道:“李郁的案子怎么样了?”

杨溥听了,立即说道:“罪名确凿。正在拟判。”

太皇太后说道:“不用拟判了,以窥视大内,大不敬之罪,论死。不用等秋后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杨士奇。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是杀鸡儆猴?”他估计太皇太后在来之前,估计没有想过李郁的案子,此刻不过顺手为之。想要震慑百官。

至于杨士奇是怎么想的,朱祁镇直觉的认为,这李郁是被杨士奇抛出来当祭品的。

让太皇太后祭刀。

杨士奇说道:“臣遵旨。”

杨士奇这话一说,朱祁镇心中顿时一快,因为他确定了李郁的小命,是杨士奇送上来的。

太皇太后说道:“皇帝刚刚跟我说了,说下西洋之事,纯属莫须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弄得满朝文武沸沸扬扬的。怎么都不做事了。”

“李时勉非分言事,所查不明,更是言及大内,伤陛下名声,诸位说说,该怎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