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书友“padlong7”的捧场!)/p
明代的水稻亩产量并不低,根据据明末清初桐乡的经营地主张履祥在《补农书》中记载:“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也就是说普通水田一年两熟,一季稻产量为三石,二季稻产量为一石半,所以普遍来看南直隶的亩产量在三石左右。/p
明代三石折合后世的计量单位应该是二百八十多斤,也就是说一亩普通水田每年收入应该是三百斤上下。同时明代赋税也不高,就是太湖流域赋税最重的苏松二府,每亩地国家收的正赋只为七升多一点儿,也就是赋税比在百分之二到三之间。/p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还有费这一块,除了正赋,还有七七八八的各种额外开资,比如说雇佣粮长收税的费用、粮食运输的费用、路途上损耗,除了这些还有各种摊牌,什么县里要修河堤了,镇里要修桥了等等地方性支出,这些都加上就已经占了亩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有就是各级官吏的贪污,全都算上每年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二都要交税。/p
这还是正常年景,如果碰到水旱绝收、朝廷打仗,当官的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没钱交税就牵你家猪、卖你家房子,如果最后房子都没有那就卖你的老婆女儿。所以明朝中后期才有大批的流民流动于各省之间,完全是被朝廷逼得没活路了。/p
杨宗简也是老官僚,知县知州都当过,自然知道基层是什么情况。现在看到尤老爷这副神态不免起了兔死狐悲之心,叹了口气安慰道:“尤老弟,本官也没办法,这都是皇帝的旨意,你还是督促令郎读书,中个进士才是正道!”/p
朱宏三规定举人可以减免二百四十亩正赋,但是进士没有这个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成了进士,那才是真正的全家免税。/p
尤老爷哭丧着脸说道:“多谢大人的提醒!”/p
杨宗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剩下的就是实地测量了,尤老爷请安排人带我们去吧!”/p
尤老爷派出家丁,带着工作队的衙役赶奔自己的土地。去实地测量这种粗活大老爷是不去的,杨宗简将自己手下分为三个小组,正式开始清丈土地。/p
杨宗简在陈选的陪同下回到镇公所,坐在大堂上等候消息。一会儿的功夫去清查尤老爷家的小组回来了。/p
为首的书办来到杨宗简面前躬身说道:“回杨大人,尤俊昂家皇册上记载水田二百六十五亩,桑田五十四亩,但是小人实测水田四百一十八亩,桑田一百六十亩,超出甚多!”/p
这些都在杨宗简预料之中,那个尤地主瞒报了一倍,这还算是好的。杨宗简这一年在苏州各县最多碰到瞒报十倍的,不过那个倒霉的家伙已经移交锦衣卫法办了。/p
杨宗简听完汇报后点了点头,他并不想怎么处置那个尤地主,因为布政司衙门给他的任务是清丈田亩,并不是收税,所以只要将田亩弄清楚就行了。/p
“很好,你们只需将准确数字记录即可,至于怎么办以后有布政司衙门办理,将尤家卷宗拿上来。”/p
那个书办赶紧将尤家土地卷宗拿上来,摆在杨宗简面前,杨宗简一看上面写的很明白,原本土地皇册上有多少,实测是多少,多少亩水田多少亩桑田,土地的品级怎么样都写的一清二楚,同时下边还签有经办官员的名字,杨宗简看了看没问题将自己的名字签上。这样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文书完成,以后朝廷要收这些士绅的税就要依据这个文书。/p
杨宗简带着这些人都是积年老吏,再加上经过半年多各地走访,都已经成了熟手,在初步熟悉一下同里镇情况后,工作很快全面展开。/p
这次土地清查是要将全天下所有土地清查一遍,所以除了大小地主,一些自耕农也在清理范围内。不过南直隶这里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自耕农还真没有多少,同里镇这里只有不到十户自耕农,其他的要不是地主,要不就是佃户。/p
同里镇是个大镇子,有居民八百多户,土地有五万多亩,杨宗简估计要十天才能清查完毕。想到自己已经出来快一年了,现在工作终于见亮了,杨宗简心中十分高兴。/p
那知道越到后来越出乱子,在清查进行到第三天时,杨宗简正坐在镇公所大堂,外面快步走进来一个书办,躬身说道:“大人,镇东面出事了!”/p
怕什么来什么,杨宗简一皱眉问道:“怎么了?”/p
“大人,今天我们组清查张庆芳家,刚开始张家并没有说什么,还十分配合,但是实地测量时张家的佃户不让了,现在正在地头僵持,我们组的刘大人做不了主,请大人去一趟!”/p
嗯,杨宗简点头对坐在身边的陈选说道:“邦彦,咱俩去一趟吧!”/p
陈选一听是张庆芳家心中就是一紧,张家的势力太大,自己得罪不起啊。/p
“杨大人,这次大人要小心,这个张庆芳是绍兴张家的旁支,大人要小心处理!”/p
杨宗简在来之前就听县令王章说过,自然知道这个张家不好对付,但是张家势力再大能大过王法吗?/p
“咱们先去看看再说!”/p
杨陈二人在书办的带领下,来到镇东面张家的地头上,这里已经聚集了上百人,都是短衣打扮,手拿锄头镰刀,看样子都是张家的佃户。而反观工作队这边只有不到二十人,还有一半是县里和镇里的衙役,真要出什么事这些人根本指望不上。/p
杨宗简看了看情况,拉过一个书办在他耳边低语,让他骑马赶紧回县里求援,最好调来几百巡检司。/p
这时相持的两拨人看到大官来了,纷纷让出一条路来,杨宗简和陈选走入人群中,正看到一个中年人抓住一个七品文官的领子破口大骂。/p
“你一个七品芝麻官,也不打听一下老爷我是谁,让你量那块地就量那块,那么多废话干什么?”/p
说话这人正是同里镇的大地主张庆芳,在上午工作队到他家时张庆芳态度还不错,将家中地契拿出来交给领头的督粮道典吏查看。那个典吏看了看地契没什么,不过和皇册上的记录出入太大。皇册上记录张庆芳家有土地一千五百六十亩,可是地契上只有三百多亩。那个典吏见过土地多的,还没见过土地少的。/p
不过张庆芳给的理由也算合情合理,张庆芳的父亲经营不善,这几年都将土地卖了,现在只剩下这么多。理由合理典吏也没说什么,你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可是下一步实地测量时出了问题。/p
明代地契上都有所属土地的大致描写,比如说地处镇子外面多远,土地大致形状是什么,周围有没有河流,和那家土地接壤等等。可是按照张庆芳提供的地契,到实地去看完全合不上牙。/p
当典吏询问张庆芳时,刚开始张庆芳拿出一百两的银票想要贿赂那个典吏。其实那个典吏也不是什么好人,按照以前这银子就收了,反正怎么弄这税收都是国家的,也进不了典吏的腰包。但是这次跟着一起出来的还有锦衣卫的一个小旗,那个典吏可不敢在锦衣卫面前就收受贿赂。/p
张庆芳看到钱财不好使后,开始想用权势压人,将自己和绍兴张家的关系说了出来。可是这更让那个典吏厌烦,你张家牛逼不假,但是大爷现在清查到你家了,县官不如县管,你不给我一个完美的交代肯定不行。/p
这个时候张家找来的佃户越聚越多,张庆芳看到自己人多了,胆子越发大了起来,上前抓住那个典吏的衣领就准备玩横的,这个时候正好杨宗简来了。/p
陈选走进人群一看事情不好,赶紧上前劝架:“张老爷,手下留情,省里的杨大人来了,有什么事请杨大人做主!”/p
陈选和张庆芳在同里镇里住了数十年,两家或多或少的还有些亲戚关系,所以张庆芳看到陈选来了还是给了面子的。/p
张庆芳将那个典吏放下,来到杨宗简面前拱手说道:“这位可是杨大人?你们这个胥吏太也无耻,索要银两不成反要陷害我家,杨大人给做主吧!”/p
那个典吏一看张庆芳恶人先告状,气的说道:“杨大人,是他先给下官银子,下官并没有要,他才恶意相向要殴打下官!大人不信请问随队的谢大人!”/p
那个锦衣卫的小旗看到杨宗简望向自己,赶紧躬身说道:“杨大人,刚才事情经过正如典吏大人说的一样,张庆芳贿赂不成反要打人!”/p
那个典吏听锦衣卫替自己说话,恨不得上前抱住那个小旗亲两口,从来没觉着锦衣卫原来这么可爱!/p
杨宗简当然相信自己人,但是现在围观群众这么多,一不小心就要闹出大事。杨宗简指着那个锦衣卫小旗说道。:“好了,不要吵了!你将事情经过说一遍!”/p
那个小旗躬身上前,将刚才的事情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