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暗隙

原本热热闹闹的一场宴席,竟然被弟弟搅和的一团糟,张大娃颇为恼怒:“三娃子,你这是做甚?”

“哥,我是在帮你。”

“放屁,”张大娃指着稀烂的宴席说道:“你就是这么帮我的?”

“这帮人是什么货色?大哥你不会不知道吧?朝秦暮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辈阿谀逢迎之徒,你怎能与这些人搅和在一起?”张三娃痛心疾首的说道:“我的大哥呀,别忘了你的身份。”

“我当然知道这帮人不是什么好货。”张大娃说道:“但是,治理地方还用得着他们,接受他们的投诚也是大帅的意思,我只不过是按照大帅的吩咐做事而已?”

“吃吃喝喝,这是校长的吩咐?还有两个狐狸精,也是校长的吩咐?”张三娃说道:“你不是说按照大帅的吩咐做事么?你做了什么?是吃吃喝喝还是和女人勾勾搭搭?”

身边出现了女人,这是军中大忌,对此张大娃真的说不出什么来。但是,身为大哥,被弟弟这么当面指责,脸上却是挂不住,有些强词夺理的说道:“要是我违反了军规,自然有军法治我,还轮不到你来说。”

“校长临走的时候是怎么吩咐的?你全都忘记了吗?”

李吴山就是压在张大娃头顶的一座高山,无论他再怎么膨胀再怎么狂妄,都越不过这座高山:“大帅要我做好战斗准备,四日之内开拔。”

“你做好战斗准备了吗?你什么时候开拔?”

“大帅说的是四日之内,又不是今天,只要不耽误日子就行。”

这句话,让张三娃相当的无语。

李吴山给的期限确实是四天,但那是最后期限,而不是一定要等到最后时刻才完成。

战事如火兵贵神速,这些全都是最基本的道理。按照张三娃的做事风格,修整军队、抽调人员,搬运物资等等这些战前的准备工作,只需要两天最多两天半就能够完成,差不多可以节省出一天都两天的时间。

但张大娃的宗旨却不是“尽可能的快”,而是“不耽误四日的期限”就行。

这是典型的官僚作风,偏偏却不违反军令。

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只要不违反军令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没耽误事就行”这是张大娃的思想。

尽可能的为战争服务,一切的一切全都要充分调动起来,尽可能的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这是张三娃的想法。

这就是新旧两种军人的思想差距。

当这两种思想体现在两个人的身上,并且针锋相对的时候,就会形成极其强烈的反差。

这一点,在张家这一对兄弟的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张三娃明明有一肚子话想对哥哥说起,但却又不知应该怎么说,看着狼藉的宴席沉默良久,态度终于有所缓和,扶正了两张翻倒的坐器,兄弟二人相对而坐。

“哥,你还记得当年李闯进京之时的情形么?”

当年之事,张大娃至今记忆犹新。

闯军号称百万,分两个大的战略方向进犯京城,汹汹之际,李吴山率领民兵们孤军深入,受了大行崇祯皇帝的托国之重和周中宫的托孤之任,把昔日的崇祯太子今日的复隆皇帝,还有其他几位殿下救了出来,这才有了现在的复隆一朝。

这是扶危定难擎天保驾的功劳。

当年的张大娃就曾经亲自参与其中,经历过那血与火的考验,这也是他的另外一个荣耀。

说起当年之事,张大娃顿时满脸兴奋之色:“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我拿着扎枪给老爷在前面开路,硬生生的冲了出来。现如今的新兵蛋子们哪里知道当年的情形……哦,三娃子,我是说你哦……”

张三娃微微一笑:“哥,你是个英雄,这我知道。你是咱们家的骄傲,这我也知道。若不是因为你,我也不会加入军校,你一直都是我的偶像……”

“偶像”这个词对张大娃来说有些陌生,却很容易理解。来自嫡亲弟弟的崇拜才最单纯!没有夹杂任何其他的东西!

“今天说起当年的事,不是为了追忆战功和荣耀,只是想问大哥你一句,你知道当年的李闯为什么打不过吴三桂和辫子兵么?”

“因为闯军太废……”当年的李闯刚刚得了京城,就和吴三桂和多尔衮在一片石大战,被打的凄惨而回,这也是闯军从巅峰滑落的标志性转折点。

“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闯军在京城拷掠了很多钱财,上至李自成本人,下至每一个士兵,腰包里全都揣的鼓鼓囊囊,他们都以为江山已经打下来了,应该好好的享福了。谁也不想再卖命打仗,当年的锐气已丧失殆尽……”

关于李闯在一片石的战败,张三娃只能说出这些个极其粗浅的道理,但大方向却没有错。

“咱们大旗军,可不能步李闯的后尘呀。”

虽然弟弟说的不是很明白,遣词用语也不是很准确,但他的意思张大娃还是听懂了。

毕竟是嫡亲的兄弟嘛,在很多事情上根本就不需要多说就没有领会。

“你是说我如当年的李闯?”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我看大哥你已经生出了轻慢骄纵的心思,一定要当心呐。”

“我做什么啦?既没有收敛钱财也没有欺压百姓,不就吃了一席酒么?多大点事情?你就是这么说我?”张大娃笑道:“三娃子,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我知道你是好意,却也未免小题大做了些……”

吃一席酒确实算不得什么,更不能因此就断定张大娃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但张三娃却知道自己的担心正在慢慢的变成现实。

“我不是说大哥吃的这一席酒,而是说你的想法……”

真正的轻慢和骄纵不是来自于张大娃的行动,毕竟他所做的一切还有大旗军的军法进行约束。张三娃最担心的是他的思想已经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蜕变。

“旁的且不去说,就说这泗州一战吧?虽说校长让你暂领泗州事物,但你也不能真的把这一仗当成是自己的功劳吧?”

“这是所有兄弟的功劳,我啥时候说全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了?”

“虽然你没有这样说过,但你却有这样的想法。”

“就算我有这个想法,又能怎样?这么点芝麻绿豆的功劳,我还不在乎呢。”

泗州的清军本来就三心二意,又有相当数量的“投降派”与大旗军相互勾结,本身就不具备固守的可能。

泗州一战,没有任何悬念。对于张大娃来说,有没有这点小小的功劳,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儿。

“我不是说这个……”张三娃毕竟不是李吴山,在很多时候,虽然他很有想法,但却很难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地方惯例和士绅,对大哥的吹捧,我是亲眼看到的……”

“那也是他们的一番心意,不单纯是因为畏惧咱们的强盛军威。就算我知道他们是在拍我的马屁,总不能一点情面都不给吧?毕竟老百姓们还是很欢迎我的……”

泗州百姓箪壶食浆以迎王师,这是那些官员和士绅的说法。

但张三娃却不这么认为。

清军占据泗州已经好几年了,本地的百姓已经剃了头发留起了发辫,虽然不能因此就说老百姓们忘记了大明朝,但有一点却毋庸置疑:相对于接受清朝或者明朝的统治而已,老百姓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

连年征战,天下思安,新的战斗结束之后,箪壶食浆迎接王师不错是迫不得已的举动,是官府强行逼迫他们去做的,不代表他们对大旗军的真实态度。

一定要求老百姓们胸怀大义那根本就是最不现实的事儿。

“大哥明明知道士绅和官员是在吹捧,而不是真心之言……别的咱就不说了,他们称大哥你为将军,据我所知,大旗军中好像没有将军这个职务吧?”

大旗军的军衔普遍偏低,根本就没有将军这一说。就别说是将军了,连参将、部将之列的说法都没有,只有伍长、旗长、队官、营官四个级别。

“人家称我为将军,不过是句奉承话而已,你还当真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呐。虽然只一个无关紧要的称呼,却能让人生出骄纵之心。”

“哈哈,就算我真的想当将军也没有什么不对吧?”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张大娃的话语就是这个意思。

但张三娃却有另外一种理解:“我们的目标不是当将军,也不是留名青史,是为我族而战,为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要有牺牲一切之决心……”

“鬼扯,”张大娃笑道:“当初若不是为了让咱娘和你们碗里多一口吃食,我根本就不会当兵。现如今我已经有了些根底,自然要想着富贵荣华公侯万代,为咱们老张家涨一涨脸面,你也能恨着沾光不少呢……”

关于张大娃入伍参军的初衷,对外人说起的时候肯定会说出“心怀忠义”“报效朝廷”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但是面对自己的嫡亲兄弟,则完全不必说那种没有油盐的废话。

当年之所以加入大旗庄民团,就是为了贪图李老爷的那点粮米和饷钱,让守寡多年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活的更舒坦一点。

现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张大娃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以他现在的年纪和名声,只要不犯大错,熬个十年八年的就算是封个真正的大将军也不是没有可能,荣华富贵肯定是跑不掉的。

这种想法错了吗?

绝对没错!

但却和张三娃的思想迥然相悖。

张三娃的心中怀有一个堪比金铁的思想:一切为了我族。

为我族生,为我族而战,为我族而死。为了我族,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牺牲一切的一切。利于说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包括生前身后之名,都可以浑然不顾。

这是李吴山的教导,而且仅仅只是教导的一部分。

还有一句话,是李吴山专门对军校中少数精英特意强调过,有资格聆听校长这句教诲的人,在英才济济的吴山军校当中都不超过一百个:“但凡我族利益之所在,完全可以践踏世间一切道德和最基本的人性!”

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不要了,这句话疯狂到了极致,若是换个寻常人说出来,充其量也不过一句疯话而已。但这句话出自李吴山之后,却自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战栗感。

但是,这句话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听到的。

所有亲口听过李吴山这句话的人,都被他内定为菁英中的菁英,是种子级别的人物。只有这一批人才有资格接受李吴山的亲自教导,接受吴山军校的“高等教育”。

这也是李吴山第一次展现出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

这句话,就算是亲如兄弟,秘如父亲,都不会提起,张三娃当然不会对自己的大哥谈及。

而且他坚信,就算是说了,大哥也不会明白这句话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意思。

他只能使用大哥能听得懂的语言:“当初授勋的时候,勋章共有金银铜铁四级,分上下八等,大哥才不够获得了一面下等的黄铜勋章,这就到头了?应该继续保持当年的锐气,争取拿一面白银或者赤金的勋章回来才好……”

白银勋章和赤金金章?

那根本就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生擒了多铎,才不过是得到了一面黄铜勋章,而且还是下等的,这已是张大娃此生最大的荣耀了。黄铜勋章总共才有几枚?

史可法的那一枚就不用说了,那是给死人的,本身就暗含着追封的意思,更是为了拉拢扬州军,不具参考意义。扶危定难一路扶保太子登基,再造大明王朝,这是多大的功劳啊,李大帅才不过给了自己一面上等的黄铜勋章。

连李大帅的勋章都是铜的,别人还想得到金的银的?那根本就是没可能的事情嘛。

任凭你功高盖世,作为大旗军的一员,还能高得过李吴山本人不成?

在几乎所有大旗军成员当中,不仅只包括大旗军的将士,同时还包括这个体系的其他成员,都认为金银两种勋章只不过是悬在驴子面前的那根胡萝卜,是用来激励军心的东西,事实上永远都不可能有人得到。

“说你年轻你还不服气。”张三娃笑道:“金银勋章就是大帅悬出来的想头而已,让大家想着却得不到。就是为了激励军心鼓舞士气弄出来的虚头巴脑的东西。你好好的想一想,所有的功劳才能超过大帅本人?这可能吗?没可能的……”

那个曾经被自己视为英雄和偶像的哥哥真的已经老了。

这个念头再一次在张三娃的心中升腾起来。

不是说哥哥的年纪老了,而是他的思想已融入到这个时代,变得和所有的旧式军人一样——躺在以前的功劳簿子上,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我们要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不管是谁,只要掉了队,我绝不会停下来等他。”这句话同样出自李吴山之口。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大旗军,虽然依旧英勇无畏,却只能作为一个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他们代表着父兄辈的荣光,值得尊敬而且必须尊敬。

在已破壳而出的第一代大旗军人面前,父兄辈们已经到了谢幕的时刻,全新的一代已经粉墨登场,接下来的压轴大戏有他们俩担纲主角,一定可以唱的满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