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自行其是

新年新岁,万象更新。

大年初一,街道上满是行人。

即便是平时的日子过的再怎么穷困,今天也必定穿戴一新,就算是置办不起簇新的衣裳,也会在旧衣外面裱条新护领,一来是为了表现出辞旧迎新之意,再者也是为了讨个好口彩。

每个人都是新衣新帽,逢人就说吉祥的拜年话儿,各家各户的门前都贴着火红的春联,地上全都是鞭炮的痕迹,好一副喜气洋洋的新年景象。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家都会在大年初一开门迎喜,还是有些个例外的。

青柳小巷的拐角处,就有一处不大的院落,不仅没有张贴红彤彤的春联,也没有挑起大红的灯笼,甚至根本就没有开门。

大门紧闭,门板上贴着一块四四方方的白纸。

江南百姓都知道这方白纸所蕴含的意义:表示这家人有重丧,即便是在这个最喜庆的日子里,依旧关门闭户守家不出。

按照江南的风俗,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若是家里有了重丧,即便是在大年初一也不会迎春纳喜,至少要等到午时过后才会开门迎客。

通常情况下,遇到这种状况,人们也就不过去拜年了。

奇怪的是,在这家人的门口,却站着一个样貌周正的年轻人。

这人手里拎着两盒点心,看样子是来拜年的,却没有穿鲜艳的衣物,而是一身肃穆的黑衣,臂膀上还系了一条黑色的丝带。

身穿黑衣,臂系黑带,这完全就是吊孝之时的穿着,和这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是如何的格格不入,也不知他到底是来拜年还是来吊唁的。

开始的时候,还只是有少数人满怀好奇的远远观望,但是没有过多久,人群就越聚越多,到了辰时末刻前后,看热闹的人群已堵的如墙似壁,生生的站满了半条街。

能引来如此众多的人群,就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的身份特殊。

他就是大旗军元帅忠勇公李吴山。

李吴山位高权重战功赫赫,只手擎天力挽狂澜,扶保朝廷定鼎江南,功劳大到了天上去,声望也是无以复加,隐然已是江南第一人。

以李吴山的身份和影响,就算是当今天子也要对他颇为客套,就算他想去到皇宫大内,万岁爷也不会让他等这么久。

偏偏这座平平无奇的小院,却始终紧闭大门,似乎完全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李吴山就在外面等着。

想当初,十几万清兵都挡不住李大帅,现如今,堂堂的李大帅却被贴在大门上的那方白纸给挡住了。

住在小院里的人是何等身份?竟然能让李吴山李大帅如此苦苦等候?

李吴山似乎一点都不着急,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敲门,甚至连他身后那十来个穿着便装的大旗军士兵,都站的如同标枪一般笔直,始终一动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如同行云流水般划过,看热闹的人群越来越多,不仅堵死了街道,连周围的房顶上、树上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纷纷猜测着这家人的身份。

能让李大帅等整整一个上午的人家,必然非同一般。

小院里住的到底是谁?难道比当今天子还要尊贵不成?

午时刚过,紧闭的院门终于打开了,从里边走出两个人来。

最前面的是一个垂垂老妇,虽然体态清瘦腰身佝偻,但精神还算矍铄,只是行走之间略显一些迟缓,似乎腿脚不是很方便。

在这老妇人后面,还有一个身形魁梧的男子。这男人满脸的络腮胡子,虚扶着前面的老妇人……

看到这一幕,所有那些看热闹的人群纷纷跪拜,就好像退潮的大海一样顿时矮了下去,嘈杂的私语之声瞬间消失,鸦雀无声落针可闻,肃穆庄严的气氛瞬间弥漫四周。

虽然大家都不认识这个老妇人,却认识她身后的那个壮汉。

那是扬州军统帅史德威。

史德威本是弘光朝的旧将,就算是对当今天子都不怎么在意,能让史德威如此恭敬之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史可法之母,史家太夫人。

史可法身殉扬州是何等的壮烈,分明就是当世第一忠臣,便是于宋时的文天祥相比也不逊色,他的高堂老母便是如孟母一般的人物。这些看热闹的人群当中,本就有许多扬州父老,大家有感于史可法的忠烈,这才对太夫人行此大礼。

“诸位乡亲!”太夫人的嗓音不大,还带着明显的老迈之气,但却听的异常清晰:“老身何德何能敢受此礼数?只是腿脚不便,无法还礼。效真呐,代我还礼……”

“是。”

史德威朝着众人躬身为礼,算是替太夫人还礼了。

“诸位乡亲还能记得我家,我儿必定含笑九泉。本就是大喜之日,诸位还是散了吧,回到家去与妻儿吃顿团圆饭……”

既然太夫人这么说,众人也就纷纷散去了。

李吴山走上前去,将手里的点心盒子递给史德威,转过身子朝着太夫人行了一个军礼,身后的便装士兵也用整齐划一的动作行礼:

“大旗军向太夫人致敬!”

“老身早就知道李大帅来了,只是家有重丧,不便开门相迎,只有等到午时过后才能……”

“晚辈明白,所以才不敢敲门惊扰。”

“劳烦李大帅等候这么久,老身深感愧疚,如今午时已过,还请大帅入内吃盏清茶……”

跟随着在史德威身后,进入到史家内宅。

史可法生前虽然身居高位,但却两袖清风,始终过着清贫的日子,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仆役也都是从老家带过来的,就算是这个小院也是租住。

迎面的堂屋之内,供奉着史可法的灵位,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火气,似乎刚刚焚烧过香烛纸钱……

在这个时代,能让李吴山真心跪拜之人,绝对不超过三个,史可法绝对是其中之一。

朝着灵位拜了几拜,然后才在侧厢落座。

一个身材纤细略显瘦弱的女孩子捧着朱漆托盘奉上茶水之时,史德威下意识的欠了欠身子。

这个动作让李吴山顿时明白过来,这个奉茶的女子不是丫鬟下人,而是史可法的女儿。

完全是出于对史可法的敬重,微微起身双手接过茶盏子,朝着她略略点头。

“听说太夫人有寒腿的宿疾,晚辈已派人去清薛神医了……”

不等李吴山把话说完,太夫人就微微的摇了摇头:“我这般年纪,已是黄土屯颈之人,就算是有些伤痛也不值得医治,更无必要劳烦薛神医。我知道李大帅有要事于效真商议,我等女流之辈应对回避……”

史效真是史德威的族名,是当初史可法亲自为他取的家族名号。

“太夫人不必回避,”史德威说道:“今日要于李帅商议的不光是军国之事,还有咱们的家事,太夫人不在场,孙儿不敢做主。”

所谓的国事家事,其实都是一回事,都和史家有莫大关联。

扬州军虽已极度残破,却还拥有庞大的数量,现如今光是战兵就有一万五六,总体规模并不必大旗军小,甚至还要更大,但处境却非常的微妙。

扬州军是前朝江北诸军的一部分,虽是大明朝的军队却不在复隆朝的序列之内,甚至可以说很本朝并没有太过于直接的联系,而且扬州军对新朝的态度非常冷淡。

随着复隆朝的正式建立,前朝旧军就应该归属过来,而且极度缺少过硬军事力量的朝廷确实表现出了对扬州军的招揽之意,早就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效忠新朝。

朝廷此举虽然实属正常,但扬州军却有自己的考虑。

大旗军和扬州军的关系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十几万清军合围扬州的时候,只有大旗孤军远道驰援,近两个月的生死大战打的惊天动地,并肩作战共御强敌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交情。

南京保卫战当中,三大营败了个稀里哗啦,扬州军之所以敢硬顶着清军的反复攻击,就是他们对大旗军有着绝对的信心,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要把清军死死的拖住。

最后,李吴山把多铎交给了史德威,而不是交给朝廷去换取功名富贵,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人情。

朝廷拉拢扬州军,本身就是为了制衡大旗军,史德威不可能体会不到朝廷的这点小心思。

若是朝廷能够拿出巨大的利益,那也就罢了,偏偏现在的朝廷穷的连裤子都穿不起来了,用士兵的话来说就是“抠门儿到死”。

在南京保卫战当中,大旗军固然居功至伟,但扬州军同样功劳不小,至少比三大营的作用要大的多,但朝廷却把有限的一点儿家底全都分给了三大营,却只被扬州军开出了一大堆“空头支票”,幻想着完全借助君臣大义的名分压服扬州军,这么做就不对了。

扬州军的根基在江北,江北早已完全沦陷,扬州城更是被扬州军亲手点起的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现如今已成了无根的浮萍,连最基本的补给都成了问题。

要不是李吴山拿出了二十四万银子,并且把大旗军的给养调拨一部分给史德威使用,扬州军连这个年都过不去。

在这种情况下,史德威要是倒向朝廷成为大旗军的牵制,简直就是在史可法的脸上抹黑,别说他不会那么做,他手底下那近两万兄弟也绝对不会答应。

无论是扬州军和大旗军的关系,还是史德威与李吴山人私人交情,都是在血与火生与死中凝聚出来的,想要利用扬州军牵制大旗军,制衡李吴山,纯粹就是白日做梦。

当年扬州军毕竟是扬州军,而不是大旗军的一部分,不可能总是依靠李吴山的“接济”。

扬州军要想维持下去,必须有自己的地盘儿。

所以,当李吴山提出北方的口号之时,扬州军第一个表示支持,而且是强烈支持。

只有打过长江去,重新占领江北之地,才能恢复扬州军的地位,解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

可惜的是,朝廷对北伐并不是很上心,用市井民间的小民之语来说,就是一副“偏安江南”的姿态。

在这种情形之下,扬州军也只能象大旗军那样甩开朝廷自行其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