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恳请成军

“见过殿下,见过诸位大人。”依次见礼之后,金雀儿说道:“我家老爷出门办事,可能要过一会儿才能回来。诸位有什么事情,不妨先告诉婢子,婢子再转告我家老爷……”

太子和长平公主是何等身份,当然不会在意李吴山的这个婢女,更不可能和她说起国家大事:“既然李侍讲稍后便回,那就等一等好了……”

“奴婢去给殿下和诸位大人看茶……”

“不必了,你下去吧,我们在这里坐等即可。”

金雀儿又行了一礼,踩着小碎步退了下去。

长平公主很随意的走到书案之前,随手拿起一张纸来:纸上写的密密麻麻,从那刚硬的字迹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李吴山写的。

这应该是一份筹军备文,写的全都是人员名单,军队制置、粮秣供应等等文字。

对于这些硬邦邦的数据,长平公主实在没有什么概念,也看不大明白,但压在下面的一张便笺却引起了她的注意:

“二十三日,六侍卫出西口,二十六日归。”

“初二,四侍卫出,又二人出,隔四日归。”

“十二日,又六侍卫出,隔日即归。”

“……”

看到这些个凌乱的记录,长平公主顿时面色一变,旋即将这张便笺交给众人依次传看。

“这……这分明就是侍卫们出去打探消息的详细记录……”

就在这个时候,李吴山迈步进门,哈哈大笑着说道:“路大人说的对,你们每次派遣侍卫外出打探消息,我都知道。”

一直以来,这些人都对李吴山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尤其是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唯恐他成为大明版本的曹孟德,做出挟太子以令诸侯的事情来,偏偏又没有反抗的实力,唯一的能够做到的就是派遣少量侍卫偷偷摸摸的出去打探,免得连消息都被李吴山封锁住了。

原以为这事儿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想不到李吴山早就知道了,而且知道的如此详细。

“李侍讲,你这是在监视我们吗?”

“监视?”李吴山哈哈大笑着说道:“我好像没有监视诸位大人和太子殿下的必要吧?”

“那你为何知道的这么清楚?连侍卫外出的人数和时间都分毫不差,这作何解释?”

“看来诸位还不知道,从我的家宅到沿河十三庄的外围,总共有三道警戒线,每一条出入的道路都有人分别把守,别说是几个大活人了,就算是进出一只老鼠都瞒不过我的耳目。”李吴山笑道:“太子殿下身系天下,若不做如此缜密安排,闯军早就知道了消息,也早就把这一带屠灭了。”

为了确保太子在大旗庄的消息不走漏出去,李吴山早已派遣人手把住进出通道,布置下层层叠叠的防御网,一个外人也进不来,那些个侍卫频繁进出又怎么能瞒得过他?

完全出于对太子负责的态度才这么做的,结果却被李吴山看出了他们的不信任之心,这就很尴尬了。

不过,看起来李吴山对他们的这些小动作并不怎么在意,而是笑呵呵的说道:“这位有什么事情就快点说吧,因为我很忙。”

太子殿下亲自来找你,你还说忙,这是什么态度?

“你们可以说我跋扈,也可以说我无人臣之礼,但事实上我确实很忙,没有那么多闲工夫讲究这些个东西……”

为了缓解略显尴尬的气氛,长平公主故意做出很关切的样子,面带微笑的说道:“李侍讲在忙些甚么事情?若实在抽不开身子,诸位大人一定会竭尽所能为李侍讲拾遗补缺。这复国之事固然要大大的倚仗李侍讲,但太子殿下终究是国之储君,也应该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了。即便是做不好,也有李侍讲在旁指点,刚好可以多些经验……”

光复大明本就是太子殿下的使命,就应该让他参与其中,而不是让你李吴山一人独自去做这个事情。更何况你李吴山本就是太子师,就算太子没有什么经验,你也可以在一旁指导嘛。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不仅顾全了李吴山的脸面,还可以让太子参与到大旗庄民团之中。

虽说李吴山是大旗庄民团的首脑,但太子终究是太子,只要能够参与进去,就一定可以顺理成章的掌握兵权。

李吴山笑道:“这事还真的不能让太子殿下去做,诸位不要多心,因为最近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和闯军打交道。”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作为大明朝的臣子,作为太子最后的倚仗,李吴山竟然一直都在和闯军勾三搭四,他要做什么?是要把太子卖给李闯换取富贵荣华吗?

路恭行强做镇定,尽量保持着还算平和的语气:“闯贼破京逼死了万岁,正是我大明不共戴天的仇敌,李侍讲私下里和闯军接洽,似乎有些不妥吧?相信李侍讲一定是有难言的苦衷……”

“这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李吴山开门见山的说道:“从上个月底开始,我就在和闯军接触了。亦无需隐瞒诸位,闯军只是要我效忠而已……”

“你……李侍讲真的……答应了?”

“不答应还能怎样?难道要我去和闯军拼命吗?”

“闯贼百万之众,我军只有两千余人,若是逞一时之勇,必然会落个不忍言的结果。李侍讲与闯贼虚以为蛇,也是可以理解的。图的就是保存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李吴山笑道:“长平殿下说的对,我就是那么做的。我假意答应输些粮米钱财给他们,换取闯军不进入沿河十三庄……”

李闯的实力比李吴山强大百倍都不止,直接对抗显然不是明智的举动,假意做出一副投靠的样子,用些粮米银钱换取一时的平安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治权都停留在县城那个级别,下边的乡村从来都是自制。只要大旗庄民团承认了“大顺政权”,就可以算是大顺的臣民,就可以享受自治。

从秦汉到隋唐,一直到现在的大明朝,其实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朝廷的治理从来就没有真正下到过乡村。

虽然大家都认可了李吴山的做法,但心里还是很不踏实:这李吴山究竟有没有和闯军谈条件?到底会不会把太子殿下当做“投名状”交给闯军换取富贵功名?

虽然李吴山口口声声的说着效忠大明朝的话语,但毕竟人心隔肚皮,他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谁都吃不准。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不管是闯贼还是虏清,都比大明朝更有前途,也更能拿出足够诱人的条件。连吴三桂都投敌卖国了,谁敢保证李吴山做不出类似的事情来呢?

“适才长平殿下问起过我在忙些甚么,除了假意应付闯军之外,更多是在筹划组建大旗军之事。”李吴山说道:“只因事物繁杂琐碎,无暇一一报于各位知道,还望诸位殿下和列为大人见谅。”

组建一支崭新的军队,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扯极多,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多的让人头皮发麻,还要假意应付闯军,李吴山肯定忙的不可开交,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

“如今吴三桂那狗贼投靠了多尔衮,闯贼又逢大败,惶惶西逃之际正是建军良机。”李吴山从书案上抽出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来:“这是我书就的成军陈情奏疏,诸位看看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李吴山本就不是科举出身的文臣,这份疏文的文采……真的谈不上什么文采,文字功夫糟糕的一塌糊涂,遣词用句也粗鄙的很,尤其是那一手如同臭虫爬的烂字,简直难以入目。

在场的众人,要么就是当世大儒,要么就是文坛领袖,无一不是满腹经纶轮的斑斑大才,妙笔生花文章锦绣不过是最基本的功底。单纯以文字上的功夫来看,绝对超过李吴山百倍都不止。随随便便写点东西,也肯定比李吴山写的这个奏疏要华丽的多。

言辞粗鄙语句难通,甚至还有好几处明显的语法错误,看起来就好像是刚刚启蒙的小书童写的糟糕文字。

就是这么一篇稀烂的文字,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李吴山些的这个东西,虽然洋洋洒洒近千言,总而言之的核心思想却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旗军筹备事宜已基本完成,肯定朝廷允许正式组建成军。

其实,大旗庄民团早已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不论是从组织度还是从建制上来看,都已经可以算是正儿八经的军队了。并且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授权有了“大旗军”的正式名号,所缺少的仅仅只是一个流程而已。

在这个时候,李吴山地上这样的一份奏陈,要求“朝廷允许组建成军”,虽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却有着至关重要的象征意义。

这足以说明,这支军队依旧接受大明朝廷的辖制,依旧效忠于朝廷,他李吴山依旧是大明朝的臣子。

崇祯皇帝已大行殉国,所谓的朝廷早已不复存在,这个时候,还有谁有权利有资格下达“成军”的命令?

只有太子殿下和这一群文臣了。

现在,这些人就是朝廷。

一旦大旗军组建完成,太子殿下就是一军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