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焦芳的建议

张彩虽然是刘瑾一手提拔进的内阁,可好歹也是翰林出身,骨子里是个读书人。

读书人难免有些傲气,被一个太监像骂孙子一样骂,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子,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

脾气一上来,当下就将头转了过去,再不同刘公公所说一个字。

也因为张彩犯了牛脾气,这次大明朝核心决策层的几个大姥的意见高度统一,定下了让杨一清统帅朝廷讨逆大军去宁夏剿灭安化王的决定。

经过刚才这一阵商议,时间已经快到卯时,众人不敢耽搁,急冲冲地出了值房,朝大内行去。

临到出内阁值房的时候,焦芳朝刘瑾递过去一个眼色。

对于这个政治上的盟友,刘瑾自然不会像对张彩那样无礼,有的时候还是非常尊敬的。心中会意,就故意落到了最后。

好在李东阳和杨廷和并没有发觉两人的异样,在前面走得极快。

焦芳,你有什么话要对咱家说在队伍的最后,刘瑾小声地问。

焦芳也压低声音,道:军情确实紧急,但统军大将军何等要紧,三言两语就定下统帅的人选,未免有些不太慎重,三思。

他的意思刘瑾自然明白,不外是担心杨一清和刘瑾矛盾极大,若是得了军权怕是不好节制。

就苦着脸回答道:如今,除了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叛乱,咱家却想不到合适人选,此事不能再拖。多拖延一天,都是我刘瑾的麻烦,咱家又能够有什么法子

焦芳点点头:公公的心思焦芳可以理解,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这个监军的人选,却是要慎之又慎。

说着,看了刘瑾一眼,交快了步伐跟在李东阳身后。

刘瑾一呆,立即醒过神来,用手一拍头,喃喃道:咱家真是猪脑子,倒是忘记了这一茬。

原来,按照明朝的制度,朝廷大军出征,出来要派一个官做统帅之外,还得另外任命一个太监做监军。

统帅的责任是运筹帷幄,制定做战计划,武官负责执行,而监军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军队的大小人等,对作战计划最后拍板。

真说起来,监军倒有些像后世的政委。

没错,就算统帅一职旁落,这才朝廷征讨大军的监军是自己人,杨一清也不可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一想到这里,刘瑾大松一口气的同时,心中就高兴起来。

当下一边走一边琢磨,这次征讨安化王究竟派谁去做监军,高凤马永成还是谷大用

这三人派谁去都成啊,都是自己的心腹。

这个时候,来参加早朝的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都已经等在午门外面。

几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知道安化王叛乱的事情,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趋避之。见久久没有消息,就有人按捺不住,带几个尚书的带领下,呼啸一声,冲进皇宫来。

礼部的礼仪官阻止不住,急得哇哇大叫。

因此,当李东阳刘瑾等人出来之后,正好被百官撞见。

见了刘瑾,众官分外眼红。

一个官员叫道:刘瑾,这次安化王叛乱还不因为你祸乱朝政,难道你就不想说些什么吗

就伸手过来拉刘瑾的袖子。

若非是刘瑾你胡乱改革军制,哪里会有今天这般乱局。我若是你,惹下如此弥天大祸,羞也羞死了,还敢上朝

刘瑾,看你模样,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难道你就没写请罪折子

请罪折子,嘿嘿有人冷笑:阉贼会有羞耻之心吗

阉贼,打死他,打死他

一时间,群情汹涌,无数双手伸过来要拉住刘瑾要个公道。

刘瑾大惊,眼前情形如此混乱,真被人打死了自己也没处说理去,立即一甩袖子,就朝大内跑去。

看不出他一把年纪,身形还是如此矫捷。

李东阳见形势实在太乱,脸一寒,喝道:乱什么乱,都安静。

毕竟是内阁首辅,威望摆在那里,听到这一声吼,众人都闭上了嘴。

李东阳:各位放心,安化王,跳梁小丑而已,朝廷已经决定派杨一清统兵征讨。讨逆大军,不日即可出发。

一听到是杨一清带兵,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等到从人群里脱身,众内阁大学士行了几步,这才赶到刘瑾躲在大殿后面的一个角落,不住伸头张望。

李东阳:刘公公,你怎么等在这里,不先去见陛下吗

刘瑾面上有些尴尬:还是一起去吧,故尔在这里等。他惹下这么大乱子,自然害怕被正德责怪,如何敢单独去见天子。

杨廷和心中一乐,忍不住啊一声笑起来。

焦芳却叹息着摇了要好头:这个刘瑾,也太没有担待了。

等到了御书房,就听到了里面传来司礼监首席秉笔张永夸张的叫声:万岁爷,万岁爷,你这般打扮,如何能去上朝

哈哈,张永,你说说,朕这个样子怎么就上不得朝了正德哈哈大笑起来。

听他的声音好象心情不错的样子,也一点不对安化王叛乱一事而担心。

本来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换任何一个皇帝,早就大发雷霆了,天子这般模样倒是让外面的阁臣们一呆。

作为惹下大祸的刘瑾,心中也是一松。本来,他还以为正德会狠狠地处罚自己的,看模样,万岁爷根本就不将这事放在心上。

张永:万岁爷,天子上朝,当着大红朝服,哪里有一身戎装进殿的道理

正德不服:混帐话儿,你不就是想说朕这模样简直就是一个马上天子,传出去怕是要被人笑话吗太祖马上得天下,成祖马上得天下,难不成他们也要被人笑话

张永:奴婢哪里敢这么想

听到张永的声音,刘瑾心中一紧:这鸟人这么早就跑万岁爷这里来,究竟想干什么

一种不好的预感从心头升起。

见他们过来,一个太监就在书房外面禀告:万岁爷,李阁老杨阁老焦阁老张阁老和刘公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