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一个不速之客

说起沧州,世人只知道这里有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大盐场。又因为靠近京师,却成为朝廷的应急钱袋子,一旦朝中有急,两淮和浙闵远水救不了近火,反倒是长芦盐场能抵些急。

以盐而名,以盐而兴,沧州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北直隶最繁华的地段。

可别人却不知道,沧州的风景也是不错,尤其是靠近大运河的水西门一代。

值此艳阳天气,青天一碧,河风中,白帆点点,渔歌相和,竟有一种别样的悠闲韵味。

也因为如此,遇到天气好的时候,城中富贵人家或者风流书生都来到河边席地而坐,或置酒高会,或观风赏月,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个时候,水西门城楼子上的也有人设下酒宴。

城楼子平日里都是关着的,无关人等也上不去。

能够在上面饮酒作乐的必然是达官贵人,也只他们有这样的权力。

同河边草坪上痛饮狂歌的书生们不同,同水边花团锦簇的热闹景象不同,城楼子上却显得很安静,酒宴的规模也小,就三人。桌上的菜肴也简单,不过是时令蔬菜果子。

至于城楼子上的守门老卒,也被这三人赶了下去。

这三人身上都穿着大红官袍,如果有熟悉大明官场的人定睛看去,定然会惊叫一声。

依这三人胸口的补子来看,一个是从三品,一个是从四品,另外一个是从六品。

这沧州城中从三品的官员只有一人,那就是盐运司的同知刘孔和刘老爷,这人大约五十出头,很瘦,一脸的疲惫。

他恹恹地将手中的筷子拍在桌上,看着河景,叹息了一声:沧州真是一个风水宝地啊,风调雨顺,又有海盐漕运之利。身处其中,直叫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太平盛世。

另外那个四品的官员点了点头,一脸的阴霾,却不说话。这人乃是盐运衙门的副使景亭景大人。

坐在对面从六品官员沉声问:刘使同景副使这么急叫我杨自烈过来,怕不仅仅为看这河景吧

这人霍然是沧州同知杨同知。

刘孔和却不回答,反道:最近一期的邸报杨州同可曾看了

杨同知乃是两榜进士出身,年富力强,心思也快,自然知道刘孔和不会平白发问。

盐运司的都转运使在正月间被朝廷免了职,放回家养老去了。说起原因也挺奇怪的,明明上的理由是转运使年纪已高,但拘朝廷中的消息灵通人氏透露,真正的缘故是刚在京城病故的淮王在进京时在沧州勾留了数日,其间都是由转运使接待应酬的,也因为这样,触怒了张太后,被罢官夺职。

如此看来,淮王的死蹊跷甚多。

不过,这不是杨同知应该关心的事情。实际上,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个转运使的缺由谁来补。

对这个位置,刘孔和刘同知是觊觎许久的了,他在京城也有很大背景,运作了很长时间。可说来也怪,这都半年过去了,朝廷那边却没有消息传来,也不另外调人过来,转运使一职就这么空着。

刘孔和起来和杨同知也有几分渊源。

杨自烈中举人时的座师乃是刘大人的同窗。论辈分,杨同知是他的晚辈。

听到他问,杨同知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抚摩着下颌的胡须,整理了一下思绪:上一期的邸报下官也读过,不过是一些官员的任命。若说起大事,就是入夏以来,各地都是水灾,其中真定府受灾害尤烈。听说易水暴涨,将定兴荣城雄县都被淹了,同时,任丘高阳安州也过了水怎么了

说着话,他突然感觉不一丝不对,面上变色,声音有些微颤:可是朝廷有了旨意

盐司副使景亭沉重地点了点头:杨州同果然心思清明,竟想到这处了,确实如此,听我在户部的同年来信说,朝廷有意赈济,可惜户部却拿不出钱来,就让长芦盐司发银。

什么杨同知手一颤,酒杯落地,酒液淋了一身:多少

还没定,不过,内阁的意思,若要赈济这么多个县城,怎么也得两百万两。刘同知缓缓说:具体数字,要等朝廷派去沧州巡视的钦差回京才能计算出来,视灾情而定。

两百万两杨自烈杨同知骇然变色,忙转头问景亭:景副使,敢问,盐司银库房还有多少现银子,实在不够,我沧州银库也可以凑一点,再叫盐商们出点血依下官计算,五十万两还是能够凑出来的。

他心思了得,只瞬间就计算出这三人阵营若能调动的资源。

只剩两千两了。景亭苦笑。

啊杨同知身体一软,差点从椅子上滑落在地。

他只觉得心中一团混乱,趔趄地走到雉堞处,大口喘息,几乎要忍不住从城楼子上纵身跃下,来一个一了百了。

州同,不可景亭惊叫。

杨自烈,你要干什么刘孔和刘同知也叫了一声,又怒道:君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枉你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养气功夫都修到什么地方去了

听到师长教训,杨同知这才冷静下来,一脸的惭愧,一作揖:多谢同知教诲,下官知道错了。

刘孔和叹息着摇头:库中确实已经没钱了,实在是那事实在要紧,却不足为人道,若是泄露出去,咱们的罪就重了。自烈,你也不要懊丧,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地方上的事情本我是清楚的,就算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也要报点小灾上去,叫朝廷减免钱粮。也不用多,就算是一成也是白赚的。遇到小灾,就要当成大灾了。不但能够免除赋税,搞不好能能得点赈济。真定从来就只有旱,就没涝过。这次搞不好就是欺瞒朝廷的,否则太后也不会派钦差实地勘验。

景亭也连连点头,然后道:杨州同,不管如何,未雨绸缪。如果事情真如孔同知所料想那样只是小灾,两百万两尚不至于,三五十万还是有可能的。咱们分头去想办法,先准备着。

杨同知点头:景副使说得是。

当下,刘孔和与景亭就下了城楼,自会盐司筹银去了。

等两人走远,杨州同又在雉堞那里站了片刻,正计算着自己能够解决多少银子。

正想着,就听到城楼下面有个小女孩子稚嫩的声音软软道:娘,到地头了吗,囡囡好饿

沧州不是军事要地,城楼都修得矮,只四五米模样。

杨同知从城楼上看下去,顿时喝了一声彩:好漂亮的小丫头。

却见说话这小丫头大约六岁模样,头上挽着抓髻,唇红齿白,皮肤吹弹可破,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一样,只脸上有些脏。

到地头了。一个女人在说话,声音中竟充满了喜悦。

因为靠着城墙,也看不清楚模样。

杨同知听她们的对话,心到,这应该是来投亲的。

听口音,应该是真定人氏真定。

杨同知心中一动,忙下了城楼,就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妇人正拿着麻布沾了点河水给女儿囡囡洗了脸,又给在她自己的脸上擦了擦。

母女二人先前都五花脸,可洗完脸之后,杨同知只觉得眼前一亮,忍不住在心里赞了一声:好一对母女花,小的含苞欲放,做娘的那个却如盛开的栀子。

娘,你还漂亮啊囡囡拍手笑道:娘,这几日都没见你洗脸,现在却打扮起来,是不是就要见到爹了才这样,羞羞羞

说着话,就伸出手指刮着自己的脸。

她母亲的脸微微有些发红,抬手欲打,却听到有人咳嗽一声,回头一看,却是一个穿着大红官袍的老爷。

她吓得面色一白,慌忙跪在地上:民女梅娘扣见老爷。

喃喃也奶声奶气地说:囡囡给老爷磕头了。

杨同知一把将小丫头拉起来,笑道:都起来吧,梅娘,本官且问你可是真定人氏,来沧州做甚

梅娘站起身来,回大老爷的话,民女是真定府定兴人,家里受了灾,来沧州寻孩子他爹。

定兴杨同知一震,想起先前刘孔和所说的话,急问:你们真定遭水灾了,严重吗

梅娘道:回大老爷的话,好大水,水都淹到县城的城头了,到处都是尸体死了好多人

回想起水灾那一幕,梅娘娇好的面容上全是惊恐:若不是我家地势高,只怕只怕已经葬身鱼腹,但地都淹了,房子也被泡塌了。

杨同知瞳孔一缩,呼吸急促起来,急问:除了你们定兴,其他几个县呢

梅娘眼圈一红:都淹了,据说比我们县还厉害

什么杨同知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眼前突然一黑,身体摇摇欲坠。

内心中,一个声音在喊:事发了,事发了,这次是神仙也救不了啦

大老爷,大老爷,你怎么了梅娘的声音将他从混沌中唤醒过来。

没事,本官没事杨同知长长地喘了一口气:我不能乱,我不能乱,总归是能想出法子的。